春节民风作文

时间:2022-11-04 09:59:27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春节民风作文合集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民风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民风作文合集15篇

春节民风作文1

  每年新春佳节都许多传统的新春佳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新春佳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新春佳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新春佳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新春佳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新春佳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民风作文2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内容最丰富的的传统节日,普天同庆;春节又称“过年”,最早的含义是人们用来庆祝一年的收获并祝福来年有个好收成;节日的形成,源远流长。古代春节,叫做元旦,元,始也;旦,晨也,即一年之始,也叫三元,岁之元,日之元,月之元。最早定春节为新年在汉武帝初元年。

  过年之前,我们要“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霉运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地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还有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除夕守岁是重要的年俗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在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岁,象征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赶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春节民俗便是我们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了。

春节民风作文3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民风作文4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

  现在春节又多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春节民风作文5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得到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鞭炮呢!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鞭炮、买春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春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春节!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民风作文6

  每一年我们最最期待的节日便是春节了。因为过春节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还有压岁钱。与此同时,春节的时候我们就算和别的小朋友玩,也不会被爸爸妈妈催着去做作业。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最重视的一个节日。春节相较于其他的传统节日会显得更为繁琐,时间也比其他的节日要长很多。在我们家乡,春节前的好几天家家户户便开始亲自制办年货。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怎么行呢?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用。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过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来,大人们必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要把过年时用的东西都拿出来。街上的商店打都关着门,到了正月初六才开张。“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着走来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呢!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实际上呢,却是在守岁上增加一些欢乐。门外已经贴上了对联,屋里还贴好了几个大福字。除夕快到12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不许间断。除夕真是热闹极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热闹,而是显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残渣还没有收拾。这天早上,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里都夹着钱,比谁吃的最多,谁在这新的一年里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娘家”,向姥姥,姥爷拜年领压岁钱。元宵来临了,春节又到了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这又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广场上还有美丽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确是个好日子。

  眨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美好的句号。学生又开始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忙他们的事了。可大家还沉浸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永远也忘不了这美好的日子。

春节民风作文7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这天,就是传统的小年,就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就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就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的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就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就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就是要吃元宵的。

  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春节民风作文8

  贴春联自然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家户户对春联都要精挑细选,贴于门上,增加喜庆的气氛,尤其是祖父祖母那辈的,对于这种美好的遐想,自是十分憧憬的。在贴春联的同时,人们在窗上等其余地方贴“福”字,“福”字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变至今,已经成了倒贴“福”字,象征幸福到了,福气已到。

  传统的春节,无非是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亲戚……而现在,这样的习俗是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取而代之的潮流,一些青少年组成一个旅游团,边旅游边团圆。虽说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东西或代表,可那些习俗,毕竟是集结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老人希望子女早点回家的一份心意,它连接着你与父母彼此的关心。

  团圆夜,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不远千里而赶回家来,坐下来陪父母一起吃个团圆饭,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用早就擀好的皮包着肉馅,也偶尔会包些蔬菜或海鲜。因饺子酷似元宝,大有“招财进宝”等吉祥寓意,因此,饺子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新年倒计时的时候,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尤其是男孩子,左手拿着打火机,右手拿着鞭炮,“噼噼啪啪”,顿时,整个天空铺满了鞭炮,被映得亮堂堂,犹如白昼。

  分压岁钱,无疑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拿着那一个个红包,钱摸在手里的感觉可真好。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着,我相信,这也使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吧。当你在偷偷地数钱时,这种感觉别提多美了。按旧时的说法,有一只妖怪名叫“祟”,人人避而远之,而有一位老者,拿了一枚铜板,压在一位孩子的枕头下,“祟”来侵犯不成,于是,这个方法便沿袭下来。

  春节的食俗也是很有讲究的。走亲戚时,饭桌上总是少不了一碗年糕,因为年糕又称“年年糕”(年年高),象征着你的亲戚对你新的一年工作与生活更上一个台阶的美好祝愿。另外,我们通常把饺子叫做“万万顺”,酒水叫做“长流水”,金鱼叫做“年年有余”,这条鱼只能看,不能吃,名为“看余”。每一份食品都寄托着亲人们对你新的一年生活和和美美,事业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春节民风作文9

  过年喽!过年喽!新的一年又来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过年是有怎样来历吗?有怎样的习俗吗?哈哈,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相传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人们准备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一个乞讨老人。乡亲们谁都顾不上这位乞讨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借宿一夜,定把‘年’撵走。”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还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鞭炮声,只能够狼狈逃蹿。第二天,人们回来之后,村里依然安然无恙。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每家每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守更待岁。这种风俗越传越广,最后成为了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春节。知道了过年的来历,就让我们再去了解一下绍兴人是怎样过年的吧!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裹粽、掸尘、杀鸡宰鹅、晒鱼干、酱猪肉,准备新年的衣裳,购买赠送亲友的礼品。

  腊月二十三晚上,每家每户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绍兴人叫祝福菩萨,来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人们都说,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

  大年夜,首先要给祖宗分岁,就是祭祖。祭祖之后,一家人就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所备饭菜是最为丰盛的一餐。年夜饭后,就是“辞岁”,小孩向长辈行礼,长辈将事先用红纸所包的钱币分发给晚辈,俗称“压岁钱”。在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有些人会燃放爆竹,俗称放关门炮仗。有些人则嬉戏娱乐,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称守岁、坐长命夜,据说坐长生夜可以保佑长生不老。

  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在新年旧岁交替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

春节民风作文1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非常好,就能够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接着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够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着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是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时,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候灶神君嘴上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够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够做了。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春节民风作文11

  包饺子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取“更岁交子”之意,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趁着放假,我也体验了一把包饺子的乐趣。

  早上,我和妈妈来到小菜场,采购了饺子皮、香菇、胡萝卜、鸭蛋、猪肉这些原材料,回到家先加工馅料。我当妈妈的助手,先把猪肉打成肉糜,香菇切成小颗粒,胡萝卜弄成蒜泥状,再把它们倒在一起,放上盐、味精、姜末、酱油、水等调料,最后打上一个蛋。我心有疑惑,妈妈一看便知,笑言:“加上一个蛋可对下锅后饺子皮起凝固作用哟!”哦,我恍然大悟,看来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啊!

  摆好盘子,上面放好纱布,我就迫不及待地包起来。照着妈妈说的先把中间的边压紧,再把两边往中间一捏。哎,馅不听话地露出来,没办法,只好把这烂摊子交给妈妈补救。重新拿起一只,我少取了些馅摆在皮子中央,对折,小心翼翼地这里一捏,那里一压,哈哈,总算裹好了,可放到盘子中间时,它又像一个醉翁到了过去。妈妈仍在一边鼓励我,我包得越发起劲,一个比一个站得稳。

  过了一会儿,我把饺子放进锅里,用沸腾的水煮着,不一会儿,饺子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孩童,涨溢着脸,我把它们捞出锅,迫切的心情使我吃它的脚步加快了,啊,真是香在嘴里,甜在心间!

  包饺子,练技艺,过大年,乐甜甜!

春节民风作文12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春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春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春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春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

春节民风作文13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习俗,而我的家乡广州也有我家乡春节习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广州有句俗语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为了团圆饭做准备,男人则帮忙杀鸡、杀鹅、贴对联、贴门画、买花、买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热闹了,有些大人在茶余饭之后就等着看万众瞩目的《春晚》了,小孩子们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压岁钱,俗称“利是”。而有些大人们则带着小朋友去逛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说到迎春花市,这可得详细介绍介绍:每年的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都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华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点来敲门时,每家每户都响起喜庆的鞭炮声,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飞舞的鞭炮纸上了。鞭炮一过,就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在无暇的天空上了,人们望着飞上天的烟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们就会去打麻将,而小孩子们则用自己压岁钱案买各种零食玩意儿。到了晚上,天空中还是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烟花,有条件的则特地乘车去琶洲等地看烟花。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又是尾声——元宵。我们这里并不是每条村都过春节的,有些人就会过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们这条村正好就是过元宵的。我们要准备好各种菜肴迎接客人,让客人吃得开心,会得慰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又是什么样的呢?

春节民风作文14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其实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过春节。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始,所以春节我们就会办的很热闹。一般春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就会老家,然后,再去买一些过年用的东西。

  我们一家共有十几口人,所以干起活来很快,也很热闹,一点也不感觉累。还不到一天的功夫,我们就把所有的是都安排妥当了。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去街上买烟花,我们逛了一天买了很多的烟花。距离过年还有两天,我们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终于,打了大年三十,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包起了饺子,有好多种口味的。我奶奶包的饺子是最好吃的。到了傍晚该下饺子了,但是小饺子之前要先放鞭炮,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一会饺子熟了我们就开吃了,我们吃这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香。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开心心的。

  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就会起得很早,四、五点就得起床,然后还得吃饺子,吃完饺子就去拜年了。我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我们也可以拿到压岁钱。不知不觉中一上午就过去,在中午我们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难的在一起一次。新的一年我们都该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春节民风作文15

  记得去年除夕快要来到时,我们响应号召,留在余姚过年。所以,准备年夜饭的重任就落在了妈妈头上。

  今天,妈妈要为年夜饭准备炸丸子。妈妈取出了一些猪肉剁碎,加入一些酱料拌匀,丸子料就做好了。接下来起锅烧热油,当油温可以时,妈妈用左手握了一把肉泥,轻轻一握拳,肉泥就从大拇指和食指搭成的圆圈中钻了出来,形成了一个圆乎乎的小球。妈妈右手拿勺子刮下小球放入锅中炸制,等到丸子变得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今天妈妈炸了满满一碗炸丸子,满屋子都飘着浓浓的肉香味,看着堆成小土包似的丸子,妈妈跟我聊起她小时候的年。

  她告诉我,以前过年,要囤积一大堆的年货。光是我们今天做的炸丸子,就要准备满满一脸盆那么多。每家每户要准备丰盛的食物从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以前的年货很多都是自家做的,不仅要炸丸子,还要磨豆腐、打年糕、做馓子……每当这些重大事件发生时,街坊邻居都会来帮忙。以前做馓子的时候,还要把门板拆下来架着呢。做馓子那天,街坊邻居十几个人围坐在大门板旁边:揉面、擀面、切面饼、叠馓子,各司其职。一大堆人有说有笑:聊一聊谁家今年的生意火;聊一聊谁家的老人身体健;聊一聊谁家的孩子出息大;聊一聊谁家的猪养得肥……孩子们也不甘于观看,纷纷卷起袖子跃跃欲试,直到在大人批准下,捏了几个奇异的馓子后才下了桌,去油锅旁侯着了。一大批小馋猫流着口水望着锅里,就等着咬上一口那酥脆的第一锅馓子。今天帮东家,明天帮西家,一个年就在这热热闹闹的聚集中过了一大半,日子也在热热闹闹中显得红火起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想吃什么东西随时都买得到,再也不需要囤积那么多年货从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了,所以街坊邻居再也不用聚在一起忙活了,过年的味道也就越来越淡了。

  什么时候我也能过一回妈妈小时候的那种热闹年呢?我也想捏几个怪异的馓子,等一等第一个馓子出锅!

【春节民风作文】相关文章:

写春节民风民俗的作文-民风12-22

春节民风作文04-08

民风民俗“春节”作文10-20

民风民俗春节的作文08-04

民风民俗春节作文04-14

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11-03

春节民风民俗春节作文02-12

春节的民风民俗08-02

春节民俗民风作文01-10

写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