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3-08-01 12:23:16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民风民俗作文【汇总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风民俗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风民俗作文【汇总8篇】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大年初一,人们纷纷外出拜年。亲友相见,总要拱手作揖,并说”恭喜发财“、”新喜、新喜“等等。初二祭财神,一大早人们就拜祭财神像,有些人还要到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烧香祭拜。初五又称”破五“。自这天起,年节期间的各项禁忌均可解除。初六以后,虽然人们的'生活起居逐步恢复常态,但仍很有节日气氛。初八称”顺星日“,传说众星神于此日降临下界。当是日夜幕低垂、群星闪现之时,人们在院中案上放置糕点果品,祭拜星神。有些人家还要把”星神马“放在胡麻杆上烧掉。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活动的又一高潮和尾声。从正月十三日到十七日大街小巷、宫苑庙宇到处张灯结彩。入夜后,观灯者满街满巷,耍社火,放鞭炮。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好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蒙古族的待客礼仪是有客必待,不分远亲还是近亲,不管常客还是初来的人,均以满腔热情,真诚相待。

  客人来到蒙古包,主人会从蒙古包里出来迎客,如果来的是长辈,全家人都要出来迎接。迎接客人时,主人一律服装整洁,戴帽或扎上围巾,绝不会光着头。

  主人中有长辈和老人时,来客要在院子外下马,牵马进院子。同样客人是长辈或老人时,主人要接过马缰,晚辈要向刚见面的`长辈施礼请安。这都是因为蒙古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向老人行礼,男人和女人也有差别。在克什克腾旗一带,男人把双手置于脐部鞠躬或打千(右膝前屈,左腿后弯,上体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乎作揖和下跪间的礼节。)妇女则在作打千姿势时,双手扣在右膝上。行礼的同时问好“乌博格腾豪赛尤?”或“阿木日赛汗白努?”意思是问长辈及兄长好。长辈、老人也要以鞠躬形式回礼问好:“阿木热白努”或“门都萨乌吉白努?”即你好,平安。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出嫁的姑娘或不到年龄的孩子不行跪礼。同辈之间只需半跪请安即可。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按称呼礼让“毛热勒吉嘎他(您请先进)”!长辈也谦让客人:“哈玛乌贵,宝!宝(不必客气请,请)!”互让几次长辈进屋。

  进屋后,主人要让客人上边坐,若主人是老人,则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以西为尊,所以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东侧则为女主人或媳妇专坐的位置。不论主人、客人,在得到长辈的允许之前,一律半坐待主人吩咐坐稳时,方可盘腿就坐。

  宾主落座以毕,便进一步详细问好。从老人们身体健康,孩子们平安,牲畜兴旺,草场繁盛,一直问到邻里太平。被问的人照例回答很好很好!互相问安时,即是某方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的等到以后的长谈中才慢慢说明,在当时是不允许说一些不吉利和不顺心的事情的。至此,迎客礼仪告一段落,大家拥坐蒙古包,开始谈日常之事。作文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家乡的民俗民风我的家乡在美丽的余杭我爱我的家乡,因为那里是我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的回忆有我童年的快乐。

  说起家乡的民俗民风啊,那可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因为每个民俗民风的历史都是十分的长远的。

  吃咸茶,是其中的一个民风,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喝上一杯心里喝得暖暖的,这喝咸茶其实是一种独特的喝茶方式,只有在余杭本地才能喝到,颇有情趣,这喝咸茶已经流传了很久了至今还广为流传着,这咸茶是以少量的茶叶配上多种材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随意的搭配但是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橙子皮、烘青豆、野芝麻,用水冲泡,透过玻璃杯可以看见杯中的茶叶在翻滚释放出自己的香味,这么多材料在杯底构成了一幅画似乎呈现的就是这余杭的'青山绿水,十分的美。

  轻闻一下啊!这橘子的浓香、茶叶的清香、芝麻的醇香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一种更加清新完美的香味,令人不愿重重的去闻这香味生怕破坏了这完美的气息,喝上一口茶中带有淡淡的咸味,为什么叫做吃咸茶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其实这杯底的材料也可以吃,可是这杯底的材料这么吃呢,可用手堵住杯口,另一只手轻拍杯底,这材料就出来了,可以吃,真可谓是闻之清香,食之可口啊,待客时主人家必须捧出这清香的咸茶,这是待客之礼。

  喝上一杯茶边喝茶边拉家常,谈笑风生,有的会唱山歌,一唱众和,哼哼小曲。

  直到吃完这茶中的材料,大家才会起身离开。

  你们是不是也想来尝尝这咸茶呢?不喝不知道,一喝忘不了。

  欢迎你来我的家乡—余杭,来品尝这美味的咸茶。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但是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居民和其他少数人民的居民大有不同。傣族民居的建筑主要以竹子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房顶覆以茅草,瓦片。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堆放农具,和其它物品。

  傣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装在不同的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都以束发,筒裙,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到脚面,短衫仅及腰际,长衫紧儿短。袖子却又长有窄。

  傣族的小吃在当地也是很有特色的`。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有特色的是竹筒饭。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的烧烤,像山芋草烤肉就是一道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在味道鲜美的山芋草上,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味道鲜美,让人垂涎挂齿。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嘻戏,相互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新春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新春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新春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新春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新春。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新春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新春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说到湖南湘西,你也许会想到沈从文的书、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湘西不但人杰地灵,而且山环水饶,它还有一个神秘的苗寨。在湘西的苗寨里,有热烈激昂的歌舞,精美绝伦的服饰都会让你惊叹,肃然起敬。

  走进苗寨,回荡在山谷间的是歌声,鼓声,让你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再走进一些,你就会看到一场精彩纷呈的“大苗鼓”表演,打鼓的都是些相貌俊俏的小伙子们。你看!他们身着有领的对襟,衣短袖窄,安布扣七扣,裤大而短,衣服的颜色都是深毛蓝,湖蓝色的。据说苗寨的男生一般都是这样的打扮。而“打苗鼓”可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见到宾客就跳“迎宾鼓”,逢年过节就跳“四面鼓”婚嫁迎娶就跳“猴儿鼓”。小伙子们个个神采奕奕,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们把鼓敲得震天响,游客们没有一个不被这样的鼓声所感染!

  苗寨的姑娘们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她们眉目清秀,丽质盈盈,妩媚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在青山绿水之间。奇了!怪了!没有乐器,她们载歌载舞时仍可以听见清脆的伴奏声。哦,原来是她们盛装上的饰品,银光闪闪的小铃铛,盛装打扮的“苗家新娘”,头戴青帕银凤冠,苏山耳环吊两边,颈围银项圈,身披银披肩,满襟绣花又滚边还配银链银铃银牙签。这样的盛装配上优美的舞蹈,真是一场超级的视觉盛宴。

  小伙子们的鼓声,姑娘们的.舞蹈还有他们的笑容,无不向我们诉说着苗寨人民绵延千年的激情。当我陶醉在这美丽的古老童话世界时,却被一位苗家女孩拉进了舞蹈圈里,原来他们的舞蹈还要和游客互动的,我们就以大鼓为圆心,围成一个大圆圈,随心所欲地载歌载舞,好不快活!舞蹈结束后,大哥哥大姐姐们用“地灰”往我们脸上抹,据说这是苗寨人对游客们的祝福和喜爱,脸上的“地灰”越多就表示他们越喜欢你,结果,我被抹成了“猫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热情好客的苗寨人,他们的服饰,歌舞都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魅力之所在。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惯。守岁的习惯,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惯。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民风民俗作文 篇8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布依民族一个喜庆的日子——三月三。这个节日让我永远难忘!

  盼呀,盼呀,终于把三月三盼来了!

  三月三头一天,奶奶准备了好多好多的材料。光是染饭的材料就有三四种,加上做菜的总共有十多二十种,爸爸、妈妈都上坡种地了。我看到奶奶忙得团团转,虽说是阴雨天,可是奶奶满头是汗!我在旁边只是干着急,总是插不上手,只好在一旁一边看,一边听奶奶讲着三月三的食俗。奶奶说:“三月三这一天,我们布衣人家要吃五色糯米饭,五色表示五谷丰登。五色饭要在头一天做好,因为有色的饭都是用山上植物的叶或花煮水后分别泡制,然后单独蒸好搅拌而成,要的材料多,手续也多。”奶奶还说:“蒸糯米饭不单单为了吃,更重要的是为第二天上坟祭奠做准备……”。听奶奶把故事讲完,五色糯米饭已做好了,看着看着,我的嘴角渐渐湿润起来。

  三月三一大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大伯、哥哥、姐姐、弟弟等一大家人背着一块腊肉、一只公鸡、一盆蔬菜、一些作料和昨天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带上一些炊具、香烛钱纸,扛着锄头,拿着刀,就向我们的坟山走去。来到坟山后,大伯就为大家分好了工。大伯、爸爸负责杀鸡炒菜,妈妈等女同胞负责热饭洗菜,我们哥弟几个负责找柴和烧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饭菜终于摆上了坟前的石桌,爸爸和大伯点上蜡烛,烧了钱纸,我们哥姐几个磕了头,放了火炮,爸爸们倒了一碗酒后,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吃饭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顿饭我吃得特别的香,味道就是特别的美。可能是我完成了一个美好心愿的缘故吧!

  吃过饭,我唱着老师教的《三月三》歌儿回了家。三月三呀三月三,您真是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日子!

《民风民俗作文【汇总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1-22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民风民俗作文01-26

民风民俗的作文08-12

作文:民风民俗01-26

民风民俗作文01-28

民风民俗作文【汇总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风民俗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风民俗作文【汇总8篇】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大年初一,人们纷纷外出拜年。亲友相见,总要拱手作揖,并说”恭喜发财“、”新喜、新喜“等等。初二祭财神,一大早人们就拜祭财神像,有些人还要到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烧香祭拜。初五又称”破五“。自这天起,年节期间的各项禁忌均可解除。初六以后,虽然人们的'生活起居逐步恢复常态,但仍很有节日气氛。初八称”顺星日“,传说众星神于此日降临下界。当是日夜幕低垂、群星闪现之时,人们在院中案上放置糕点果品,祭拜星神。有些人家还要把”星神马“放在胡麻杆上烧掉。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活动的又一高潮和尾声。从正月十三日到十七日大街小巷、宫苑庙宇到处张灯结彩。入夜后,观灯者满街满巷,耍社火,放鞭炮。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好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蒙古族的待客礼仪是有客必待,不分远亲还是近亲,不管常客还是初来的人,均以满腔热情,真诚相待。

  客人来到蒙古包,主人会从蒙古包里出来迎客,如果来的是长辈,全家人都要出来迎接。迎接客人时,主人一律服装整洁,戴帽或扎上围巾,绝不会光着头。

  主人中有长辈和老人时,来客要在院子外下马,牵马进院子。同样客人是长辈或老人时,主人要接过马缰,晚辈要向刚见面的`长辈施礼请安。这都是因为蒙古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向老人行礼,男人和女人也有差别。在克什克腾旗一带,男人把双手置于脐部鞠躬或打千(右膝前屈,左腿后弯,上体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乎作揖和下跪间的礼节。)妇女则在作打千姿势时,双手扣在右膝上。行礼的同时问好“乌博格腾豪赛尤?”或“阿木日赛汗白努?”意思是问长辈及兄长好。长辈、老人也要以鞠躬形式回礼问好:“阿木热白努”或“门都萨乌吉白努?”即你好,平安。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出嫁的姑娘或不到年龄的孩子不行跪礼。同辈之间只需半跪请安即可。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按称呼礼让“毛热勒吉嘎他(您请先进)”!长辈也谦让客人:“哈玛乌贵,宝!宝(不必客气请,请)!”互让几次长辈进屋。

  进屋后,主人要让客人上边坐,若主人是老人,则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以西为尊,所以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东侧则为女主人或媳妇专坐的位置。不论主人、客人,在得到长辈的允许之前,一律半坐待主人吩咐坐稳时,方可盘腿就坐。

  宾主落座以毕,便进一步详细问好。从老人们身体健康,孩子们平安,牲畜兴旺,草场繁盛,一直问到邻里太平。被问的人照例回答很好很好!互相问安时,即是某方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的等到以后的长谈中才慢慢说明,在当时是不允许说一些不吉利和不顺心的事情的。至此,迎客礼仪告一段落,大家拥坐蒙古包,开始谈日常之事。作文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家乡的民俗民风我的家乡在美丽的余杭我爱我的家乡,因为那里是我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的回忆有我童年的快乐。

  说起家乡的民俗民风啊,那可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因为每个民俗民风的历史都是十分的长远的。

  吃咸茶,是其中的一个民风,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喝上一杯心里喝得暖暖的,这喝咸茶其实是一种独特的喝茶方式,只有在余杭本地才能喝到,颇有情趣,这喝咸茶已经流传了很久了至今还广为流传着,这咸茶是以少量的茶叶配上多种材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随意的搭配但是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橙子皮、烘青豆、野芝麻,用水冲泡,透过玻璃杯可以看见杯中的茶叶在翻滚释放出自己的香味,这么多材料在杯底构成了一幅画似乎呈现的就是这余杭的'青山绿水,十分的美。

  轻闻一下啊!这橘子的浓香、茶叶的清香、芝麻的醇香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一种更加清新完美的香味,令人不愿重重的去闻这香味生怕破坏了这完美的气息,喝上一口茶中带有淡淡的咸味,为什么叫做吃咸茶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其实这杯底的材料也可以吃,可是这杯底的材料这么吃呢,可用手堵住杯口,另一只手轻拍杯底,这材料就出来了,可以吃,真可谓是闻之清香,食之可口啊,待客时主人家必须捧出这清香的咸茶,这是待客之礼。

  喝上一杯茶边喝茶边拉家常,谈笑风生,有的会唱山歌,一唱众和,哼哼小曲。

  直到吃完这茶中的材料,大家才会起身离开。

  你们是不是也想来尝尝这咸茶呢?不喝不知道,一喝忘不了。

  欢迎你来我的家乡—余杭,来品尝这美味的咸茶。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但是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居民和其他少数人民的居民大有不同。傣族民居的建筑主要以竹子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房顶覆以茅草,瓦片。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堆放农具,和其它物品。

  傣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装在不同的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都以束发,筒裙,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到脚面,短衫仅及腰际,长衫紧儿短。袖子却又长有窄。

  傣族的小吃在当地也是很有特色的`。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有特色的是竹筒饭。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的烧烤,像山芋草烤肉就是一道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在味道鲜美的山芋草上,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味道鲜美,让人垂涎挂齿。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嘻戏,相互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新春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新春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新春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新春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新春。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新春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新春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说到湖南湘西,你也许会想到沈从文的书、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湘西不但人杰地灵,而且山环水饶,它还有一个神秘的苗寨。在湘西的苗寨里,有热烈激昂的歌舞,精美绝伦的服饰都会让你惊叹,肃然起敬。

  走进苗寨,回荡在山谷间的是歌声,鼓声,让你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再走进一些,你就会看到一场精彩纷呈的“大苗鼓”表演,打鼓的都是些相貌俊俏的小伙子们。你看!他们身着有领的对襟,衣短袖窄,安布扣七扣,裤大而短,衣服的颜色都是深毛蓝,湖蓝色的。据说苗寨的男生一般都是这样的打扮。而“打苗鼓”可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见到宾客就跳“迎宾鼓”,逢年过节就跳“四面鼓”婚嫁迎娶就跳“猴儿鼓”。小伙子们个个神采奕奕,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们把鼓敲得震天响,游客们没有一个不被这样的鼓声所感染!

  苗寨的姑娘们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她们眉目清秀,丽质盈盈,妩媚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在青山绿水之间。奇了!怪了!没有乐器,她们载歌载舞时仍可以听见清脆的伴奏声。哦,原来是她们盛装上的饰品,银光闪闪的小铃铛,盛装打扮的“苗家新娘”,头戴青帕银凤冠,苏山耳环吊两边,颈围银项圈,身披银披肩,满襟绣花又滚边还配银链银铃银牙签。这样的盛装配上优美的舞蹈,真是一场超级的视觉盛宴。

  小伙子们的鼓声,姑娘们的.舞蹈还有他们的笑容,无不向我们诉说着苗寨人民绵延千年的激情。当我陶醉在这美丽的古老童话世界时,却被一位苗家女孩拉进了舞蹈圈里,原来他们的舞蹈还要和游客互动的,我们就以大鼓为圆心,围成一个大圆圈,随心所欲地载歌载舞,好不快活!舞蹈结束后,大哥哥大姐姐们用“地灰”往我们脸上抹,据说这是苗寨人对游客们的祝福和喜爱,脸上的“地灰”越多就表示他们越喜欢你,结果,我被抹成了“猫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热情好客的苗寨人,他们的服饰,歌舞都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魅力之所在。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惯。守岁的习惯,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惯。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民风民俗作文 篇8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布依民族一个喜庆的日子——三月三。这个节日让我永远难忘!

  盼呀,盼呀,终于把三月三盼来了!

  三月三头一天,奶奶准备了好多好多的材料。光是染饭的材料就有三四种,加上做菜的总共有十多二十种,爸爸、妈妈都上坡种地了。我看到奶奶忙得团团转,虽说是阴雨天,可是奶奶满头是汗!我在旁边只是干着急,总是插不上手,只好在一旁一边看,一边听奶奶讲着三月三的食俗。奶奶说:“三月三这一天,我们布衣人家要吃五色糯米饭,五色表示五谷丰登。五色饭要在头一天做好,因为有色的饭都是用山上植物的叶或花煮水后分别泡制,然后单独蒸好搅拌而成,要的材料多,手续也多。”奶奶还说:“蒸糯米饭不单单为了吃,更重要的是为第二天上坟祭奠做准备……”。听奶奶把故事讲完,五色糯米饭已做好了,看着看着,我的嘴角渐渐湿润起来。

  三月三一大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大伯、哥哥、姐姐、弟弟等一大家人背着一块腊肉、一只公鸡、一盆蔬菜、一些作料和昨天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带上一些炊具、香烛钱纸,扛着锄头,拿着刀,就向我们的坟山走去。来到坟山后,大伯就为大家分好了工。大伯、爸爸负责杀鸡炒菜,妈妈等女同胞负责热饭洗菜,我们哥弟几个负责找柴和烧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饭菜终于摆上了坟前的石桌,爸爸和大伯点上蜡烛,烧了钱纸,我们哥姐几个磕了头,放了火炮,爸爸们倒了一碗酒后,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吃饭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顿饭我吃得特别的香,味道就是特别的美。可能是我完成了一个美好心愿的缘故吧!

  吃过饭,我唱着老师教的《三月三》歌儿回了家。三月三呀三月三,您真是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