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时间:2024-04-11 18:16:33 帅帅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通用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通用15篇)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1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每当听到凄惨的唢呐声响起,我就明白有人落架了,要办丧事了。现在,丧葬的习俗依然沿袭不变。

  在本地,人们都对逝者十分尊敬。还有就是我们这里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有个好老子,就有个好喜事;有个好儿子,就有个好丧事。”所以不仅为了孝道,还是为了面子。因此人们一般将丧事办得很隆重。

  一般,办丧事是从一声声唢呐开始的,这是在告诉人们要办丧事了,左邻右舍的人们会自发到逝者家里帮忙张罗后事。

  然后,人们就开始布置灵堂,灵堂一定要扫干净。之后,在灵堂中放逝者的棺材,逝者长子买的花圈,长明烛,香台。然后将逝者的身上擦洗干净,换好灵服。移到棺材中,再用棺罩罩好。

  之后,就开始采办办丧事的食材,请厨师,还必需杀一头猪。

  到了中午,前来吊唁的人越来越多了,逝者亲朋一般都要买花圈和火纸。说起火纸,这一般都是我们这里的人认为逝者到阴间需要过路钱。所以后辈一般给逝者烧大量的火纸来彰显孝道。

  这时,丧歌队就辛苦了,丧歌队一班都用鼓,锣,唢呐来演奏,有的唱歌。比如说天地开场,日吉良辰,鲁班到此,修此华堂。还有许多的歌词,又比如在结束时唱的歌词:天上金鸡叫,地上紫鸡啼。看看天大亮,正是收场时等许多的丧乐歌词。

  这些歌词有的优美,有的婉转,有的凄惨,有的悲痛。总之各有特色。

  慢慢的,伴随着各有特色的丧乐和悲凉婉转的唢呐声,我们到了夜晚。此时有三个大活动,游时,打丧鼓,守灵。

  首先开始游时。游时就是由丧乐队带领逝者主要亲人,围绕着用办丧事的凳子所摆成的“奠”字和灵堂来回转七圈。祈求逝者到阴间平平安安,一帆风顺。

  其次就是打丧鼓。打丧鼓是由一位老人来办的。每一个村都有专门的打丧鼓的老人。只见一位老人便打丧鼓边唱着词。词一般都是传唱的老故事,也有随口创作的。有一次,我们村有办丧事的人家,我就在他家听过打丧鼓,并且我就记下了一部分词。例如:秀才到此,做篇文章。歌郎到此,开下歌场。慢慢的,到了结束的时候,词是这样的:歌郎送出门,庄子返天庭,亡者安葬后,孝誉万年兴。唱完之后就结束了打丧鼓。

  最后就是守灵,人们都相信这是被逝者的最后一个晚上,所以都坐在灵堂里。并且不时地点香和烧纸。并且一守就是一夜。对于我这样的好动的人来说是有很大困难的.。

  一夜就这样就过去了,只要耐下性子,时间还是过得很快的。第二天早饭过后,就是要开馆了,只见棺材一开,唢呐声四起,哭声绵绵,前来吊唁的人们依次走看完了就得封棺。然后用八个人将棺材抬往提前选好的墓地。本地采用的是土葬。这是因为人们都相信“落叶归根”这句话。

  将逝者安葬好后,丧乐队散去。一大堆花圈簇拥着新添的坟墓,似在替亲人守护亡灵。之后亲人的祭奠,还有“烧七”。最隆重的是五个七天后的“烧五七”,主要亲戚都到场给逝者放鞭炮烧纸钱,自此一场丧事才算结束了。

  岁月流逝,唢呐吹了又停,停了又吹,一声一声响在家乡的村落,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2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我到学校学吹唢呐。走到学校的大门口,我就开始紧张起来了。

  很快到了教室,我看见了一个象喇叭的东西,觉得很稀奇,老师说那就是唢呐。这时,老师先要我唱首歌。我就唱了首“红星闪闪”,唱完后,老师表扬我唱的好,这可能就是所谓大人们报名上班领导对员工的面试吧!

  然后,老师教我做准备动作,一边又给了我一把唢呐的部件问我:“你能不能把它给组装起来?”我看了一下每个部件,就知道什么组装了,一下子我就把部件给组装了一个唢呐出来。老师说:“很好,下面我来给你做示范。”你也试下,然后老师教我做准备动作,他说:“头要往前看,唢呐要往下,吹的时候力气不要太大,也不能把脸凸出来吹。”我们就边听老师讲,边照着老师的样子吹。开始我吹也吹不出声音,直到我把脸都吹红了,可还是没吹出声音来。老师就让我先暂停下,说:“你吹的太重了,应该吹的.稍轻一点。我又吹了一遍,果然吹出了声音。这时,老师说:“加大难度,我们来学习“1、2、3、4”这些音符的吹法。老师教了方法,要我慢慢地练习,我耐心地练了起来。过了好久,我终于学会了吹唢呐。

  这又是我暑假里的快乐一天。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3

  上周六,我们唢呐队来到学校操场参加汇演。

  表演开始之前,老师让我们先坐在地上休息。可轮到我们上场时,我却突然感到特别的紧张,就像下了一场暴风雨,把我整个人给淋湿了。因为是全市所有学校的校长都来观看我们的表演,所以我们队员都鼓起了十二分的精气神。

  表演开始了,我们听着音乐的伴奏声向两边走开,我们为了让各位校长看到我们的风采,我们的步子走的非常整齐,到了位置我们这一组先蹲下来,另外一组的同学得站着吹第一首歌,只见他们拿着唢呐,表情严肃的'卖力吹着,还驸带着身体的晃动,我蹲在地上一动不动,心里却非常担心。

  轮到我们吹奏了,我吹的虽然有点不熟,但我可以假装吹呀!可万万令我没想到的是我的唢呐哨被压扁了,所以吹起来很费劲,就因为我吹的音调不准,再加上我吹的音调很高,听起来越发显得刺耳和难听,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呀!

  到了第三首,我们要变成圆形,变圆形不难,可是第三首歌的难度提高了,因为哨是高音,所以我不用说你们都懂,所以这首曲子吹下来就是牛也会被憋死啊!

  终于最后一首也吹完了,这次的汇演也圆满的完成了。

  咦?我以为在演奏过程中我会很紧张呢?想想就羞愧……

  在这次的汇演给了我极大的收获,彻底的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做到好充足准备才行,不然就会闹笑话!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4

  从小就很喜欢听唢呐,村里谁家办喜事,总会请上一班唢呐师傅,热热闹闹地吹上几天,我总爱听那旋律,高亢、嘹亮、喜悦、质朴,还透着黄土的气息,尽管听不出什么门道来。我甚至觉得,师傅们鼓着腮帮子吹唢呐的样子很可爱。

  我从未想过吹唢呐这门技艺的发展会如此艰难,因为每遇红白喜事,总是能听到它的声音。它似乎很平常,它也真的很平常,不会有太多人把它当回事,直到谁家婚丧嫁娶,它才在人们脑海里复苏,高亢的乐声,像是在呐喊,或是在向世人宣誓着这是它主场。我甚至从未想过,有一天,它会面临着消亡!

  直到电影《百鸟朝凤》的出现!

  在此之前,我只知道《百鸟朝凤》是一个很吉祥的故事,是唢呐名曲,不曾想它背后承载着如此厚重的情谊。也许,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故事,一首名曲,它已然成了一种文化,厚重而质朴,如同那黄土高原一般。电影《百鸟朝凤》,讲述的是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坚守内心的故事,电影用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了游天鸣跟随师父焦三爷学艺的过程,后半部分,则是游天鸣出师,带着游家班出活的故事。期间,贯穿着真挚质朴的师徒情、父子情和兄弟情。

  电影中,头尾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从人们对唢呐的喜爱,对唢呐艺人的尊崇,到后来对唢呐以及唢呐艺人的忽视,甚至侮辱。对比鲜明而强烈,直指内心。游天鸣带着游家班与西洋乐队斗乐那场戏,是整部电影唯一的一次冲突,也是唢呐与西洋乐的冲突。唢呐艺人在世人心中地位的变化,也暗喻这传统民俗文化在世人心中地位的变化。他们在为世人所不耻,它们在为世人所遗忘;他们走在时代的末端,举步维艰,它们渐渐为时代所遗弃,前景堪忧。

  游天鸣的唢呐和西洋乐的冲突、较劲,其实,何尝不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撞击的一个缩影。要知道,渐渐被世人所遗忘的,可不止是唢呐!说到这,不由得想起前几年偶然看到的一张照片:古老的戏台上,浓墨重彩的戏子,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戏台下,只坐着一位老人。一个人对着一台戏,一台戏,却只有一个观众!黑白的照片,如同这世道一样,苍凉!我相信,曾经,他也是受人追捧的角儿;曾经,他也有过千万观众!哪怕是在田间地头搭草台唱戏,也不乏为他鼓掌喝彩的人。而如今,台上依旧而台下已非,一切都变得寡淡了,被遗忘了。悲凉,从心底滋生,蔓延至全身。

  这是社会文化大背景使然,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猛烈撞击。而我们大多数人,却在这样的撞击中,将我们的传统民俗,将我们土生土长的文化,遗忘在脑后,遗落在尘埃中,并对之不屑,甚至嗤之以鼻,却能够悠然转身,张开双臂,媚笑着迎接外来文化。

  我,生在壮族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田阳县。小时候,就听过布洛陀的传说,零零星星。布洛陀文化之于我,不像唢呐之于游天鸣一般,游天鸣是唢呐的传承者,而我,说白了,不过是路人一个。我甚至不能够准确地道出何为布洛陀文化!它代表着什么?它之于壮民族有着怎样的情怀?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它又承载着什么?以上种种,我皆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

  《百鸟朝凤》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我同那忽视唢呐艺术的人们有什么区别?

  我痛心于世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忽视与不屑,然而我竟也是这其中的一员;我痛心于它的日渐消亡,痛心于它传承的艰难,痛心于传承者孤独的坚守、艰辛的保护。然而,我却没有为它做过些什么,哪怕是去了解。多么可笑,又多么讽刺。传承文化,似乎只是传承者的事,不曾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

  至此,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者说是不敢轻易地再去说些什么。《百鸟朝凤》太厚重,厚重得让我不敢轻易去触碰,它不只是单纯的无双镇的唢呐文化,它代表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它让我感动,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一次深沉的'撞击,让我羞愧,让我反思!让我明白,其实我也有义务去传承壮民族的布洛陀文化。心中千思万绪,各种滋味一时间汇聚在一起,仿佛一寻着突破口便会如山洪暴发一般,倾斜而出,不可收拾。然而,面对心中喷薄的情感,我却害怕了,于是下笔变得格外谨慎,变得异常庄重。仿佛用错一个字、一个标点,都是对这电影,对唢呐文化,对唢呐匠人,对传统民俗的不敬。我在煎熬着,但又享受着!

  焦三爷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他还说,“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儿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传承文化,不是做给自己看的,是留给后世子孙的。只有把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渗进每个人的骨血里,才能真正的保住它,然后世代相传!

  从小我就喜欢听唢呐,从小我就听过布洛陀的传说。以后,我会更加虔诚地去聆听;以后,我将会把布洛陀的故事,告诉给远方的朋友们……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5

  提起唢呐,我想大家也都并不陌生。然而少有人知道其实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语surna的音译。到了明代,唢呐已在中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清朝的时候终于深入民间,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唢呐,从千年文明深处,不依不饶地一路朗朗响响地吹过来。

  听父亲回忆,他年轻的时候,就曾拜师学过唢呐,至今应该也有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了。父亲的这一生钟爱着手里的唢呐,他在青年时便成为了唢呐这一民族文化的忠实传承者,“红事”“白事”也为人做过不少。唢呐在父亲手里玩得溜溜的灵、圆圆的活,久而久之父亲生活中再也离不开唢呐。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总是会听到父亲在闲暇时吹起他心爱的小唢呐,那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跳跃感的音符就直射我的心里;有时候我也会观察父亲,看他那微闭着的双眼,颤鼓着的腮帮,灵活的手指婉若游龙,那种投入的专注的深情令人如何忍心打扰。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我言辞拙劣实在描述不出。只知道那是滴着汗、连着心的,能穿越天空的虚无,能横行大地的苍莽,亦能在大海上刻上痕迹、在旷野里划出辙印。

  父亲用这一杆短短的唢呐,把岁月丈量得悠长悠长。当故乡有新鲜的生命出现时,父亲的唢呐声会响起来;当青年男女走进新房时,父亲的唢呐声会响起来;当有老者隐没黄土时,父亲的唢呐声也会响起来。那些成天在田腾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的乡亲们,哪会像城里人那样有着那么多选择表达自己悲欢的方式呢,他们有时候滚热如阳,有时候沉默如山。但是,每当激烈高昂或者忧伤低沉的唢呐声骤然在空旷辽远的田原上响起时,我的乡亲们总是被它燃烧得不能自禁。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被父亲的唢呐声所震撼时还是我未满十岁的时候。我已记不清那是一个怎样的日子,我只知道父亲的师弟家门口贴上了白纸写的对联,父亲也和很多人一样腰上缠着白练子跪在堂屋里,而我还傻傻地在外面和伙伴们打弹珠玩耍。一直到黄昏时刻,所有人都往山上走,当唢呐声穿越暮色而来时,立刻,田野上肃立聆听的男人女人热泪滚落。然而在整个过程之中,父亲和所有吹唢呐的人却一直不动声色,只是将几个音符轻轻地奇妙的组合起来,就完全左右了全局。那时所有的人都按辈份一一排好,他们在唢呐声的指挥之下,依照乡里的习俗,在高潮处嚎啕大哭,所有人都被唢呐声所牵引着……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唢呐声起,那是天上落了一颗星,人间又送走了一个人,那一次送走的是父亲的师傅,我的在我记忆里早已模糊不清的师爷爷。

  每个村庄都有每个村庄值得骄傲的人,像瓦匠、木匠、铁匠,他们走动在乡亲们的目光里,背影亲切,面容安详,代表着乡村被人尊敬的那部分。当然唢呐的人也是一样,很多时候他们就像影子一样飘忽,哪家有大事,哪家就有他们的身影与唢呐的声音。人未至,声先到,那一串串由音符构成的风阵一下子便冲击到门口,有时倒更像村口流淌的.溪流,轻易而舒缓地就进入了人们的内心。

  我曾经也跟着父亲学唢呐来着,叵耐我并不是块好材料,也没有父亲那股天赋和激情。看着父亲吹得那么轻松自如,可是我总是难以吹响,曾腮帮子硬生生疼了好几天。每当父亲见我吹的时候,手指乱颤,父亲就笑话我说我压根就不懂谱。

  曾经有一次偶然,我在电视上看到关于一个民间艺人的节目,其中就有一个玩花样唢呐的人,年纪五十多岁。记者采访时,他说他练气流基本功的时候,能够一边用鼻子吸气,一边用嘴巴连上吸管朝水盆里吐气,能够保证水盆里的水不断地泛出水花,一直连续八个小时,还当面演示给记者看了。当时我觉得好神奇,自己试了好长时间,都失败了,因为吸气的时候不能吐气,吐气的时候不能吸气,总是不能协调好,而且还喝了不少水。当我把这个事告诉父亲的时候,准备也打趣他一下,没想到父亲说不足为奇,人家能连续八个小时,他可以连续十六个小时。我不信,定要与父亲打赌,一碗水一根吸管拿到父亲面前,父亲二话不说就开始了,果然我看到父亲能轻松的协调,碗里的水花还能溅到我的脸上,我才始信父亲果真藏才。后来,荆门电视台也走访“民间艺人”,找到父亲的时候,要父亲演奏一曲拿手绝活,并要求父亲谈谈这些年对演奏唢呐的技巧与感想。父亲只说了一句话:“从我学习唢呐这么多年以来,我就知道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点,虚心吸取他人的建议,可以使自己进步的更快。”

  父亲一生为人谦逊,从不刻意在人前显露,还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演奏技巧。每逢夏季,一到晚上,村里的打稻场里就坐满了乘凉的人。老人、小孩、少男少女坐成一圈各自谈天说地,父亲就独自坐在一旁吹起他心爱的小唢呐,虚心接受各位听众的意见。去年,县里举行“油菜花节”的时候,要求每个村里都出一个节目。经过村里人的推荐,一向不曾上过这种舞台的父亲,代表村里出了一个“唢呐独奏”。尽管父亲的脸上是笑着的,但是我却看出了父亲在低哼的呐声背后的苍老的悲茫。是呀!父亲渐渐地老了。很多人只是听清了你响亮的韵律,却少有人能听出里面汹涌的内涵。谁曾想平凡人生,也是惯着春花秋月,沧海桑田。

  父亲这一生已离不开唢呐,就像一棵老树离不开生养自己的土地一样。求学之路,让我越走越远,现在已经很难再听到父亲吹唢呐了,时常听到远处依稀飘来的唢呐声,我似乎又看到了父亲那微闭着眼睛,鼓着腮帮,不停地变换手指吹奏唢呐时投入的神情。父亲说:“唢呐,是咱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深深地渗进了泥土,风暴可以带走一切,却带不走飘着稻谷香味的唢呐声……”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6

  降世啼哭静静还,悲歌唢呐送黄泉。

  师承手艺诚哀悼,祭奠习俗昭告然。

  注:凤凰直播《在人间》采访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吹唢呐的来哥说:无论红事白事,天气好坏,只要有人招呼,乐队必须要去演出。 “毕竟我们靠这个吃饭的”。常年风雨无阻。白事演出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也延续着农村的风俗风貌习俗。村里只要有白事,无论有没有血缘关系,村里的人们都会来聚在一起送老人最后一程。演出的目的.也是为了祭奠逝去的亲人。一大早,乐队便开始演出,乐队先唱,祝“妈妈在黄泉一路走好”。再逐渐唱激烈的歌,曲风逐渐变得欢快。歌曲每个人轮流唱,工作量很大。问到对于白事演出的感受,“来哥”说,碰到这种白事演出,还会感同身受地流泪。白事表演活动一般为期一天半,第一天从早到晚演奏一整天,第二天早演出到送葬出殡结束。七、八个人挤在一个炕上睡3、4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农村就用这种传统习俗昭告一个人的离世。红事已很少雇请了。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7

  年过八旬的太公有一支唢呐。

  前段时间回韶关,太公已满头白发,更显苍老了。午后,太公抚摸着那支已经老旧到生起红锈的唢呐……

  记得小时候,韶关的小屋里,太公的唢呐吹响激昂高亢的乐曲——听,如万马奔腾,江水澎湃。“又在捣鼓这唢呐?”妈妈的话打断了乐声。“是呀……”太公点着头,满目深情地端详着手中的唢呐,轻抚着:“你外婆最爱听唢呐,可惜她去的早,现在,只剩它了……”

  太公最爱向我讲述过去。我怎么也没想到,太公经历过战火与硝烟,还受过伤。因此,太公终身拄拐。太公说,太婆年轻时也会吹唢呐。太公太婆相识在队里,那时的他们单纯,最聊得来的话题就是唢呐。太婆送给太公的唢呐,他时刻不离身,唢呐在,就如同太婆在。抗战胜利与节日欢庆之时,他们曾在前线一同鸣起那唢呐之声。

  讲到此,太公的眼角不禁盈满了泪花,手指抚过那支唢呐。

  有一回,三叔带我去演艺中心观赏音乐会。一曲唢呐,让本来无趣枯躁的乐声由缓慢转为激昂。声声唢呐萦绕于耳畔,每一段旋律都冲击着我的心。

  闭眼静听,一个个冲锋画面仿佛电影般在脑海中显现。前线战士向前冲锋,举枪对敌,奋勇拼搏。呐喊声、鸣枪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突然,“咚”的一声,大鼓敲响——唢呐转而演绎着胜利的喜悦。胜利与和平的欢乐,牺牲与离别的痛苦,在此时融于我心。

  太公所感,或许也同于此吧?

  音乐会在奋进的唢呐声中结束了。风暴般的'掌声将我拉回了现实。不觉间,眼角已有些湿润。太公满头白发,拄拐蹒跚的身影在脑海中重现……

  今日的美好与和平,是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太公的唢呐保存了时间的痕迹,值得永远铭记!

  再回太公家,那声声唢呐萦绕耳畔,久久未退……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8

  提起唢呐你会想到什么?喧闹?刺耳?接地气?唢呐是一件音色最尖亮的乐器,是在乐队中只做第一绝不做第二的乐器。

  电影《闪光少女》中有一段中西乐器battle的片段,上半段西洋乐派用了快节奏的《野蜂飞舞》压艳了中乐派,谁知下半段一声唢呐划破天空,不但掩盖了西洋乐的音调,更是直接转调,改吹起《百鸟朝凤》。

  唢呐最适合演奏情绪高昂的音乐,就像李连杰版的电影《黄飞鸿》的配乐《笑傲江湖万重浪》,除了唢呐,我想,也没有其他乐器能够表达其中的英雄气概了。

  唢呐也自带历史的厚重感,总被调侃为“红白事专业户”。国产电影《百鸟朝凤》讲述的是一种传承,一种信仰的故事。一个老实巴交,刻板古怪却又满腔热血的老年唢呐师傅带着两个童稚未脱的小徒弟,守着对唢呐的深情。

  在一个电影院充斥着爆米花大片的时代,这部电影就像它所描绘的唢呐一样,原本平白朴实,却被反衬出一种文艺片阳春白雪的无奈与尴尬。

  这部电影是吴天明所制作的'最后一部电影,没有故作高深刻意增加的晦涩,也不向所谓的票房靠拢,留下的只是电影本身的样子,用最朴实的电影语言去描绘唢呐。

  电影是艺术的创作,但,故事却是每一个传承者的写照。

  曾有一期《天天向上》邀请了我国四位民乐大师做嘉宾,现场改编了《阳光彩虹小白马》。古筝的清丽,琵琶的绵密,二胡的悲怆似乎都在为等唢呐的破阵而来,乐器界的流氓,幽灵般的哀婉,令人叫绝。而那位吹唢呐的老师,就是郭雅志。

  郭雅志不仅能够将唢呐的威武之气溶于摇滚乐,也能为爵士乐加入唢呐特殊的雅气。

  郭雅志和他在伯克利的同学组成了一支“郭雅志与美国伯克利明星爵士乐队”,他在乐队里吹奏中国管乐。外国人平时听的都是萨克斯、小号和爱尔兰风笛,突然听到唢呐,肯定会受到所谓的“文化震惊”,这,也是唢呐特殊音色的优越性。

  郭雅志让唢呐音乐这种“俗乐中的俗乐”成为交响乐团的编制,也通过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让唢呐走进了年轻人的俱乐部。

  但在2006年,唢呐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种最通俗、最接地气的艺术,最后走到了被保护的名录中,实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9

  中国的乐器五花八门,但是民间有一句俗话“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也不知道,现在唢呐常出现在红白喜事中,并且吹唢呐的还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为什么没有年轻人来学习唢呐呢?应该是觉得唢呐的形象不好吧。但是,近几个月来唢呐已经渐渐出现在大众的眼前了。

  在几个月前,有一个地方举办了一场电音节,在电音节上有一位选手拿着唢呐上台,叫川子。他深吸一口气吹响了唢呐,惊奇的是唢呐病没有吹出令人生厌的声音,而是吹出了当时最火的一首歌。顿时,全场跟着节奏摇摆起来,全场爆燃起来,那声音似乎要把天给掀了。这个场面被一个无心人录了下来并发布到某视频平台上。此视频一经发出就引发了大众的.讨论。连唢呐都一改往日风流了。川子用唢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的碰撞擦出了明亮的火花,以川子为头的一群唢呐人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引领着唢呐的潮流。

  因为川子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其他乐器也复苏了,比如在法国街头弹古筝的汉服女子,在小镇里吹唢呐的汉服男子,他们都在国外宣传着中国的传统乐器,奏着中国的传统音乐。

  世间万物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没有人们大胆的尝试怎么能知道是否成功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中国传统乐器能再再创辉煌!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10

  偶然看了最近上映的《百鸟朝凤》,在夸奖电影好看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深思。

  这部电影的故事大致分成了学艺阶段和唢呐班解散两段,前一半是旧时光里唢呐班的美好光景。后来焦三爷把唢呐班和“百鸟朝凤”最终一并传给了游天鸣,然而,从游家班接替了焦家班那天起,新时代也开始接替了旧时光。走向没落的唢呐班与广受欢迎的洋乐队相比,注定是一场只输不赢、没有意义的'对抗,最后唢呐匠独坐太师椅上,敬送亡人的景象再也不复来。

  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主人公焦三爷是个吹唢呐的老艺人,“唢呐离口不离手”是他的坚守,也是他的执拗。和大多数老一辈手艺人一样,他严肃刻板,要求弟子悬空吹羽毛、芦苇吸河水而绝不手软。焦三爷的德艺双馨、师娘的勤勉慈善皆令我钦佩。一对老实朴素又有傲骨的乡下老人,有自己的生活准则和标准,以德品人,以德律己。唢呐匠,在别人眼中只是一段可有可无的背景音乐,而在他们眼中,那是一生的骄傲和守候,值得用生命去捍卫。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匠人精神吧。唢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唢呐渐渐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属于新时代的东西。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在这快节奏的世界里,每天步履匆匆,自然忽略了这些老物件,时代变迁也好,传统没落也罢,世事总是起起伏伏,由盛向衰。而我们则应该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不过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当我们习惯在快餐式和碎片式的文化中汲取信息,偶尔驻足回首,看看这些老文化,也算给在这嘈杂的世界的心灵一丝洗涤吧。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11

  我幸运的出生在一个和睦而温馨的家庭里,爷爷和爸爸可以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奶奶也很能干,开了一个小有规模的百货商店,妈妈姑姑还有叔叔在店里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日子过得更是津津有味,我每天都在家人的欢笑声中度过。

  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最喜欢唢呐,几乎每天都要吹上几段曲子,即使不吹也要拿出来摆弄一阵子。我喜欢爷爷吹唢呐时的表情,时而严肃时而兴奋,很投入。日久天长的熏陶下,我也会哼上几首唢呐曲子,爷爷听到了总是开心一笑。可随着叔叔家两个妹妹的降生,本来就不善言谈的爷爷话更少了,渐渐的也很少吹唢呐了,好像是有些不开心。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孙女,和爷爷相处的时间比较长,我注意到了爷爷的变化,可不知道爷爷为什么不开心。后来从大人的谈话间隐约知道,可能是我们家这一代都是女孩的缘故。就这样,全家人陪着爷爷严肃的面孔一天天的过着。欢笑声少了,一天我不经意的发现爷爷打开了乐器盒,小心翼翼的拿起了唢呐,我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吹唢呐了。可爷爷只是轻轻地抚摸了一会,又放了回去。眼神里充满了失落。我慢慢地走到他身边,轻声的问:爷爷你怎么了?爷爷把目光从唢呐慢慢地移向我,沉默了一会,试探的问:好孙女,你喜欢唢呐吗?爷爷的眼睛紧紧盯着我,目光中带着渴望。我一下子明白了,他老人家不是重男轻女,而是怕他心爱的唢呐,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想都没想就坚定的说,我喜欢!我也要向爷爷和爸爸一样吹唢呐。爷爷激动的把我搂在怀里,亲了又亲,激动的说:好孩子,爷爷教你!爷爷教你!

  为了爷爷,我拿起了唢呐,也许是继承了爷爷和爸爸的音乐天赋,我学得很快,我的每一点点进步都能换来爷爷开心的笑容。学习唢呐是很辛苦的,当窗外传来同龄人欢快的嬉笑声,我不由自主的向外看时,爷爷就用他那无声的目光看着我,让我不得不放弃每一次出去玩的机会。爷爷为我付出了很多,秋天还没到他就要到芦苇丛中寻找合适芦苇,做上记号,等到他们成熟了给我做哨片。在爷爷手把手的传授下,我真的喜欢上了唢呐,也有了自己的理想,不仅仅是为了爷爷脸上多一丝笑容,而是要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

  我的进步和我的几位唢呐老师是分不开的,在他们耐心的传授下,我得到了很多登台的机会,还连续三年参加了牡丹江市的春节晚会。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农家院里我都吹得非常投入,因为我知道我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我的爷爷和老师。

  理想和爷爷老师的言传身教,像一把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让我有了报考天津音乐学院附中的勇气,当我把这次复试专业通过的好消息,打电话告诉爷爷时 他老人家激动的连声说:好孙女!继续努力!继续努力!爷爷老了,每当我想起爷爷抚摸唢呐的神情和在芦苇丛中蹒跚的背影,我不觉潸然泪下。爷爷我想对您说,请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我要捧着您的希望,登上更大更辉煌的舞台。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12

  儿时,节假日,小镇的电影院会播放抗战老电影。酣战之际,敌我双方胶着之时,总有一个老兵的侧脸在一面破烂不堪但依旧猎猎作响的红旗下吹响唢呐,金色的唢呐高傲地扬起它的喇叭,冲着天空向着落日余晖就这样亮开了它的声音只见一群伤痕累累却精神饱满的士兵大喊着冲啊,奋勇向前,那唢呐声穿云破雾,余韵悠长,撼人心魄再然后,是被一声嘹亮的唢呐吵醒的清晨记忆。

  乡下的红白喜事,总会邀请邻近乡镇最好的唢呐手。摆酒的人家,一大早布置好院子,摆好桌椅板凳,然后在堂屋正门口驾上一个小木桌和一把带靠背的木椅子唢呐手就这样坐在这最显眼的位置,一般唢呐手旁边会有一个大缸,泡着姜茶,茶香四溢,雾气缭绕,供进出的客人享用,也就近为唢呐手行便利。

  唢呐手坐在此处,专为迎来送往,来了新客人、客人要离开了,他就顺势拿起唢呐,摇晃着脑袋吹奏一段音乐,算是替主人家表示感谢,尽尽心意,这是乡里人家的礼仪。而乡下的宴席,总少不了烟花爆竹,新客人刚到院墙外的小路上,早已有专门的迎宾上前去接下爆竹,有序地摆放在一旁排着队或是直接打开缠绕在事先搭好的竹篙上。声望高的人家,摆酒的当天,爆竹声是不间断的,这也是乡里乡亲们明里暗里攀比的地方远近皆闻的声音是骗不了人的。而与之相关的便是比这爆炸声更透亮的唢呐声,似是一条巨龙穿越烟雾腾空而起,直冲云霄。一整天下来,孩童的耳朵里都是满满的唢呐声。

  若是遇上白事,大晚上,唢呐声响起,十之八九都是远归的孝子终于进了家门。乡村的夜,星子疏落,三两声虫鸣更显寂寥,彼时的唢呐声便格外哀怨,似是在和着孝子哀恸的哭声,如泣如诉,每每这个时候,外婆就会感慨:人活一世,还不如唢呐声响亮。清早送葬的队伍要出发了,唢呐手终于奏出了一曲完整的旋律,留在家里的亲人们在音乐里哭丧着,抬棺的.金刚们在孝子的跪拜下吆喝着出门了。或许这唢呐吹的是对亲人最后的一份留恋。

  后来的后来,我竟也全然忘了这些。再回乡,爆竹也不能放了,唢呐手似乎也失业了。再也听不到接新娘送新娘时那欢欣雀跃的唢呐了,也不再有清晨破晓时,诀别亲人的哀转之曲了。竟觉这乡间的红白喜事少了一份情感的附着,也少了一份无声的礼节。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小清新的电视剧《闪光少女》,有关于民乐传承的一点思考。当日渐式微的民乐遇上高大上的西洋乐时,小艺术家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在音乐学院的走廊里,在装修华丽的音乐厅里,唢呐声一响,盖过了所有,震人心魄,回声嘹亮。

  我想这也是对民族文化艺术最好的诠释。

  庆幸我所生活的时代里遇见过唢呐,也庆幸我还能在脑海深处挖掘出这段记忆。

  致敬!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13

  第一次与你相识是在一个美丽的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窗子洒在你的身上,一缕缕金色光环的照耀下,你是那么的优雅自如,清丽脱俗。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纤细的腰杆、鎏金的小碗,质朴大方的外形中隐含的.威风霸气,把我牢牢地吸引。那一瞬间我为你倾倒,就在这一刻决定与你同行。

  终于等到了上课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望着老师,只见你在他的手里仿佛就是一件神奇的兵器,手指起伏间演奏出的12345……就是音乐阵营里的千军万马,时而悠扬舒缓,时而起伏跌宕,时而欢快婉转,时而豪迈悲壮……

  我开始练习了,虽然是第一次尝试,但我还是成功地把它吹响了。在老师赞赏的注视和鼓励下,我反复练习。每次都要练到手指僵硬,吹的两腮发麻,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没有放弃过,因为我喜欢你。

  半年后的一天,我为自己赢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我带着你站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用心演奏时却吹出了破音,与奖杯失之交臂。难道我真的没有音乐天赋?这时我灰心了,你在我眼里也不再光彩夺目了,伤心的我把你丢在书房的角落里,不再理睬。

  但是每次经过你身边的时候,我还是能感受到与你相伴的那种快乐在向我招手,能感受到你对我的注视,仿佛听见你在说:“那不是我的错,也不是你的错,只是我们的配合还没有达到完美的默契,让我们重新开始好吗?”

  当我又一次视若珍宝似的将你捧在手里,用洁白的毛巾轻轻地擦拭。不一会儿,你仿佛又换上了将军的战袍,威风凛凛地站在桌上,腰杆的深褐色熠熠闪光。我决心要重新与你同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不再放弃。

  现在,我和你一起征战过许多舞台,也取得了许多荣誉,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存在,我明白了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因为有你的存在,我知道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和努力,因为有你的存在,把我的生活妆点得如此色彩斑斓。

  愿与你同行,我的唢呐,我们终生不离不弃。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14

  星期四上午,音乐老师让我们学校唢呐队的同学去操场上集合,练习唢呐。

  我领到了唢呐,开始练习。我吹完了一首曲子后,我旁边的黄沛媛转过身子对我说:“你吹的音不标准,让我来给你示范一下”,她认真地给我吹了一遍,我听了心里却不以为然:她吹的也不怎么样,还好意思说我呢,哼!我一定会超过你的。我又练了一会儿,吹得流畅了许多,声音也标准了许多,老师经过时还特意的夸了我呢!

  该我们上场了,一刹那,我的小心脏突然七上八下的开始乱跳。面对着那么多的观众,心里真有些害怕。老师和同学在边上一直鼓励着我,第一首是用葫芦丝吹《我和你》,吹完这一首后,我们又开始用唢呐吹《足球歌》,时间很紧张,有的同学因为跟不上节奏就被老师淘汰掉了。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们一遍一遍地练习着唢呐。随着五点四十分放学的铃声的响起,我们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各自家里。

  不过,为了在艺术节上展示我们唢呐队的风采,我还要勤加练习,即使再苦再累也不怕。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 15

  清越明亮的乐声兀地驱散黎明前的混沌,一小抹紫色云霞慵懒地枕在渺远东方的天际,熹光镀上老人坚毅的背影,光耀而柔和,包含着坚守和酸辛。

  老人是一位真正的唢呐匠,而如今的人们已不大看得上唢呐了。

  一曲吹罢,老人立在荒冢边,心下一片荒凉。放下手中的唢呐,热情欢快的旋律还未散去,跳跃的乐音里百鸟盘旋飞去,啁啾啼鸣,好不热闹,而老人却只看到那荒冢,那荒芜的黄土地,那冢里埋着的历代唢呐匠人,他都对不起啊,没能把唢呐技艺发扬光大。此时橘色的日头已经冲破了紫色的云霞,今儿个的“练功”算完成了,唢呐的功夫是要从小练的。老人一生中一甲子的清晨,就练了一甲子的唢呐。可如今,老人暗叹一声,走在回家的路上,说不出话,只有湿润的眼里淌下了浊泪几滴,他想到过去那段辉煌的时光——

  那时唢呐匠是很受敬重的。

  老农村里头,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得请台唢呐以示庄重。一个真正的唢呐匠人是有气节的,吹得不仅仅是这门手艺,也是这门手艺的灵魂,直率热烈,就这么简单。老人吹唢呐只给那些纯朴实诚的庄稼人,否则啊任他位高权重也是不行的。纵是这样,老人家门前总是少不了求请的人。只是现在不兴这些了,空落的庭院只有鸟雀儿光顾。

  可真正让老人心灰意冷的是儿子的'婚事,儿子成婚,老人自然高兴,他希望在儿子的婚礼上吹奏《抬花轿》,高亢透亮的曲子最能添喜气儿。没成想儿子早就请了西洋乐队,有心瞒他怕他生气咧。

  是啊,用儿子的话说,唢呐是上个年代的老古董喽,如今哪里撑得起大场面。老人困惑了,难道古老而美好的技艺不应传承下去么?但他清楚地知道,这场唢呐与西洋乐队的斗争了无硝烟,却输的一败涂地。

  深吐出一口气,老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卸尽了全身的气力,却卸不下心中的巨石。他想,这代代相传的技艺就要断送在他手上喽。

  没到家门口,老人却意外地见到了报喜的人们。一张张实诚的脸溢满了真诚,说是唢呐在国内申遗成功了。有人要来采访他,要宣扬这门技艺呢。

  这时的老人愣了神儿了,又忽地生出万千股气力。也不接话茬,直奔向那荒冢地,不等站定,不等微微起伏的胸脯平息,老人又举起了手中的唢呐。

  汪然浩荡的生机随乐音倾泻而出。这是一曲纯粹的《百鸟朝凤》,乐音里交融着灿烂阳光,缠绵恒远。群鸟似从平地飞起直上云霄而去,光影变换中老人看到了遍地骤生的绿意,看到了唢呐的新天地,看到了自己衰朽的身躯重新丰盈。

  这支曲歇了,但唢呐的魂与音从未停歇,老人眼中绽着明亮坚毅的花火,他说——

  如今,我把唢呐传下去,我这才成了一个真正的唢呐匠。

【民俗文化主题作文唢呐】相关文章:

记忆里的唢呐03-01

民俗文化作文05-31

民俗文化作文01-19

【热门】民俗文化作文12-13

【荐】民俗文化作文12-13

民风民俗文化作文11-03

河南民俗文化作文02-26

北京民俗文化的作文(精选16篇)09-30

民俗文化英文作文(精选26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