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的作文

时间:2024-05-06 18:33:48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合集]民风民俗的作文1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风民俗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集]民风民俗的作文10篇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

  山神节:由于长白山盛产人参,虽然清初严设禁令不准人们进山采挖,但是私采的人还是与年俱增的,特别是康熙后期,山东、河北农民大量破产,这些破旧产农民为生活计便翻山过海来到长白山老林子里偷入禁区采挖,络绎不绝。进山采挖人参,俗称“放山”,是一项十分艰苦危险的劳动。既要躲避官府的缉拿,又要与严酷的大自然环境作斗争,因此需要由五、七人或十几人组织起来集体行动。领头的叫“把头”,人多时再设个“二把头”。进山时,先由把头领着大伙祭拜山神爷(俗称老把头),烧香摆供,磕头许愿,祷词曰:“山神爷老把头在上,弟子进山取货,请给指路,让我样开眼,拿了大货,发了大财,回来一定杀鸡宰猪给你还愿。”

  放山季节一般是开始于农历三月清明至白露期间,这时的采参叫作“放芽草市”,也叫“放扫帚市”,六七月叫“放红榔头市”。由于放山是在农历三月开始,故而人们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作为山神爷把头节。山里农家,特别是进山挖参的人都要烧香上供,给山神爷把头过生日,人家做些好吃的举杯庆祝。祭祀时,还有一套似唱非唱的祷告词,曰: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跨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喇喇蛄,挖不到人参不甘心!”

  人参节:近几年来,长白山区的抚松、浑江、通化等市县,常于每年七、八月间举行人参节。届时,全城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展开一片以人参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浓厚的山区特色和风韵,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是外地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因此,每年节日期间吸引来大量游客,其中有许多外地的以及国外的`客商趁此机会来洽谈生意要,协商各种投资与开发项目。

  在人参节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莫过于“摹拟式深山采参活动” 。参加这项旅游活动的人,事先都要穿上当年放山人的服装,带上蚊帽,背上背筐,分头地拿上剪刀、快斧、铲子、鹿骨、签子、索宝绲、铜钱、红头绳等器具,然后由把头带领进山,按照事先设置好的路线进山挖宝。当把头将他们带到预定的地点后,把头在前面用索宝棍拨开草丛放“头棍”,在他旁边的三把头放“二棍”,然后一字排开每人相距十米左右,放“三棍”、“四棍”,最边上的人叫“放边棍”。这样的并排前进寻找,叫作“压趟子”。按照当年的老规矩,压上趟子后,人们便不准说笑打闹,必须聚精会神地寻找。有谁发现了人参,便高声喊:“棒槌!”这叫作“喊山”,别人听见后,立即接问:“几品叶?”这叫作“应山”。喊山人发现瞅准后,马上回答说,三品叶或者是四品叶、五品叶。

  按照当地人的习惯,管人参都叫棒槌;人参鸟叫棒槌鸟。几品叶是指人参枝几簇对生的叶子而言。品叶越高,人参的生长年限越长,价钱也就越高。如果发现有数棵人参生长在一起的,便叫“几品是堆”或“几品叶片”。

  喊山过后,大家便赶凑过来,由把头带领挖参。挖之前先用两端拴铜钱的红头绳将参系住

  (据说是怕人参跑了,实际是取得准确定位的意思),然后用树棍支个架子将人参罩住,这才能动铲子破土挖参。遇到参须子要特别小心谨慎,一根也不能挖断。挖断须子的参,便不那么值钱了。等到把须子周围的土用鹿骨签子都剔除干净后,便由把头将人参起出来,然后有人剥下附近的桦树皮将它包好。

  整个采参过程,规定十分严格,操作十分谨慎,也带有一股神秘的色彩。摹拟采参活动,也必须完全按照这个规程来做,因此也就倍感到有味道,而且,由于事先在旅游路线上都栽埋下了人参,所以参加者一般都能找到人参的,因此操作起来情趣盎然,决不会扫兴而归,一棵也找不到的。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2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春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春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春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春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3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举行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但是我最爱的是包粽子。

  早晨,我和妈妈去市场买粽叶、五花肉、糯米,绳子。妈妈先把糯米、五花肉,绳子洗干净,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块,再把粽叶和绳子煮一煮,这样才能使粽叶和绳子变成柔软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来。

  开始包粽子啦!妈妈先拿出两张粽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块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盖好,然后再拿筷子搅匀、折好,再用绳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妈妈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开始学包粽子。我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叶子碎了,但是糯米没漏出来。然后我用绳子把粽子捆紧,我想把粽子捆紧一些,结果叶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这混乱之中我没把粽子包好,却把糯好洒了一地。但是我并不灰心,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两回熟吗,我又细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为它很小,也很矮。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过一个多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这种味道我到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啊!

  通过这次学包粽子,我体会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诚心、细心、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满意的结。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4

  东莞人把“春节”、“过年”叫做“做年”。这与东莞人过其他节日时叫做“做时做节”是一样的,也许是因为每到过节的时候,总有很多风俗事项要做的缘故吧。

  做年的准备工作很早就开始了。秋收之后、冬天开始之时,把新米放到铁锅里炒成金黄色,舂成米粉,拌上红蔗糖,掺入炒花生仁,放在木制的模型里,用小木槌敲实,印出各种吉祥的花纹,做成一个个米饼,用炭火烘干。这就是硬饼(炒米饼)。硬饼印好后,整个冬天都可以食用,同时,也是做年“奉神”(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供品。印硬饼的时候,亲人、邻居都会来帮忙,大人、小孩齐动手,忙碌上一整天。十几个小木槌“笃笃”地敲在硬饼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很远都可以听到,成为如今一种温馨的回忆。印完硬饼后,到整(也就是做)油角时,就真的感到新年快要到来了。油角是在过年前十天半月时做的,用面粉拌上鸡蛋、猪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数(也就是馅,可能出自“心中有数”),包好后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齐的纹,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做得好的油角是很松脆的,也很香。在做油角的同时,也做糖环、碌堆。糖环、碌堆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加入白糖,和成粉团,压到木制的模型里,用刀切出环状、带花纹的一片,放到油锅里炸成圆形,就是糖环。把粉团捏成一个杯状,再轻轻地把杯口收拢,往里头吹气,把它吹胀,底部沾上一点芝麻,放到油锅里炸成一个圆球,这就是碌堆。糖环、碌堆都是做年时的供品。圆圆的形状,当然寓意团团圆圆了,也有“煎堆碌碌,黄金满屋”吉利说法。广东话里有个成语叫“年晚煎堆”,意思是人有我有。是的,到了年晚,哪家哪户没有煎堆呢?

  “年廿八,洗邋遢”,做年之前,当然要把家中各处清洗得干干净净,这一项就够忙上一两天了。

  还要贴对联、挥春、门神。对联是写在橙红色的洒金笺上的,联语因应贴在不同的地方而有所不同,但无不代表了主人在新的一年的祈求与祝福。例如,贴在大门上的有“玉堂富贵,金屋荣华”,横额是“五福临门”;贴在花园门口的,要贴合春天的主题,横额是“满园春色”;贴在厨房门上的,少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的字眼;贴在后门的横额,通常是“后来更好”。挥春就是写在对联纸上的四字吉祥用语,如新年进步、恭喜发财、生意兴隆、百年好合等等。贴好对联、门神后,用大桔、肥猪肉、柏叶串成一串,挂在大门门框的顶部,寓意是大吉大利、家肥屋润、长福长寿。贴上了崭新的对联,新屋、旧屋都顿时焕然一新,做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

  贴完春联,还要到花市买花回来,摆放在家中,营造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有花开富贵的寓意。花市是一年一度的,临近年晚,花市里就挤满了买花、看花的人。花的品种真可谓琳琅满目,珍贵的有兰花、牡丹、茶花,一般的有杜鹃、水仙、郁金香、玫瑰、桂花等等,最普通的就是颜色不同、花型各异的菊花和芍药(其实是大丽花)。也有盆景和绿色植物,如常青藤、万年青、金钱树;也有用来插花的,如菊花、富贵竹、剑兰、百合、银柳、鸡冠花等。当然,最少不了的年花,就是代表大吉大利的大桔。无论贫富,无论是几千元的大桔树还是几元钱的小桔子,做年时每家每户都要在家里摆上一盆,不然,真的不叫做年了。花市的另一道风景是卖桃花,数十位花农把桃花用摩托车、单车载着,待价而沽,摆满了一整条街。灿烂的桃花缀满了枝头,最是能体现春天已经来临的气息。

  过年前,还要买两根带着青叶的甘蔗回家,放在家中,这叫做“傍年”。这两根甘蔗在做年期间是不吃的,也许放上一整年也不吃,寓意是生活象甘蔗一样甜。

  年晚了,要卖懒。年晚那天早上,用“崧木(苏木)”(一种木头,用作天然的红色素)加上碱水,熬出红色的汁,放入鸡蛋,染红,煮熟,就做成了卖懒的鸡蛋。这种红鸡蛋除了“奉神”外,家里大人小孩每人都要吃一个,而且小孩子的鸡蛋一定要分一部分给别人吃,意思就是把身上的“懒”脾气“卖”给别人。能把懒卖掉,固然很好,但要一个馋嘴的小孩把自己的鸡蛋分一点给别人吃,就真的有点难了。若是真的要分,那就分指甲那么大的一点点吧。小时候有首童谣是唱卖懒的,开头两句是“卖懒啰,一齐来”,后面几句就记不得了,应该是很好听的。到了年晚卖懒,真的是在过年了,到处都飘着做年夜饭的炊烟,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浓很浓。

  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年夜饭的菜大概有鸡、鹅、肉等,丰富程度与美味度,就要看一个家庭的财力与主妇的手艺。芹菜是少不了的`,因为芹菜寓意着“勤力”。

  年夜饭的主食并不是饭,而是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里头并没有馅。把加入了肉片、黄芽白(一种长条形的大白菜)等各种配料的汤烧开,用糯米粉加水搓成长条,手指轻轻捏出一小颗,搓圆,直接放入汤里煮,就做成了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卖懒时染红鸡蛋的“崧木”水,另一个用途是用来染年夜饭时吃的红汤圆。雪白的、浑圆的汤圆中间,加入了若干的红汤圆,不仅颜色很鲜艳、好看,当然也有吉祥、如意、红运当头的意思。

  辛苦了一整年,到了年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丰盛的晚饭,欢声笑语、共叙天伦,这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幸福。

  吃过年夜饭,主妇就要忙着准备“奉神(祭祀)”。“奉神”的主要供品有:大桔、钱盒、水果、蔗果、碌堆、硬饼,酒、茶,元宝、腊烛、香等。钱盒是一个分隔成若干个小格的盒子,分别放上糖环、油角、糖莲藕、糖马碲、糖椰角、红瓜子、各种糖果等贺年食品。蔗果就是几段刮干净了的蔗,取“甜”的意头。子时(晚上十一点)之前,开始奉神。奉神是感谢各位天神、感谢土地、感谢列祖列宗,许愿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子时的钟声一敲响,鞭竹便响起来了。响亮的爆竹声,会持续一整夜。虽然说是有点吵,但如果没有爆竹声,如果没有了在门前铺满了一地的红彤彤的爆竹纸,又怎么叫过年呢?

  一觉醒来,便是新的一年了。什么都是新的,包括新的衣服。

  新年第一件事,便是见到每一个亲人、朋友都要恭喜一番,恭喜爸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恭喜伯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恭喜朋友步步高升、早生贵子,恭喜老人龙马精神、身壮力健、越老越福……恭喜的话总是说也说不尽。恭喜之后,当然要派利是啦。“利是”由长辈派给晚辈、已婚的同辈派给未婚的同辈。不管年纪多少,只要未结婚,都只有收利是的权利,没有派利是的义务。年纪小的派利是给年纪大的人是很经常的情况。

  到亲人、朋友家拜年,嗑嗑红瓜子,吃点贺年糖果,大家团聚在一起,恭喜一番,聊聊家常,到处都是喜气洋洋。

  新年期间,主妇的很重要的事情是奉神。在家里,在庙里,在祖屋里,都要奉。供品中,两根青蒜是少不了的,寓意是多子多孙(“蒜”与“孙”同音)。年初二是“开年”,意思是新的一年正式开始。“开年”的祭品中有一条用米酒灌醉了的活鲤鱼,用一条红纸围在鱼身上,寓意“年年有余(鱼)”。这条鲤鱼在奉过神后,要拿到河里放生,与佛教的放生是一样的。年初二,通常一家人会到妈妈的娘家拜年。

  孩子们最喜欢做新年了。做新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很多很多的过年食品,更可以“兜(要)利是”。有了利是,就可以买烟花,买玩具,到处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新年的一个重要节目是舞狮、舞麒麟。狮和麒麟略有不同,但都是模仿狮、麒麟的习性、神态,如出洞、上山、遇险、稍睡等,高潮是采青。神态活现,动作逼真,仿如真狮、真麒麟在人们面前舞动。

  舞完狮或麒麟,就会表演武术,如南拳、大刀、关刀、长矛、棍,也有锄头和齿耙。最有趣的是打藤遮(也就是用藤做的盾牌),通常都是由最矮小的人来表演,躲在藤遮里拿着刀一晃一晃的,一副胆小受怕的样子;高潮是头顶着藤遮,在地上一连打上十几个滚,最引人发笑。三四岁的小孩子也会上场表演,通常是打拳。鼓着腮帮,挥着稚嫩的拳脚,打起来还真有板有眼。打得起劲之时,挤得里三重外三重的观众,当然少不了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果大家表演得不够好,老师傅就会亲自出马,紧束腰带,赤膊上阵,以一套刚劲有力、可以***老虎的南拳答谢观众。打到兴奋之处,还会大吼一声。既然是师傅,这吼声当然也比徒弟们来得大声和震撼人心。

  舞完狮或麒麟、表演完武术,就会舞着狮或麒麟到各家各户去拜年。主人会奉上一封利是以答谢并图个吉利。

  年初七是人日,也就是所有人的生日。年初一到十五都是做年,都可以派利是。是的,做年除了向大家拜年、恭喜大家、吃红瓜子,最重要的就是派利是、收利是了。利利是是,正是所有人都期望的。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5

  腊八节这天家家都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以往我们家都是买腊八粥,去买时没有,所以我妈妈今年要在家里煮腊八粥。

  妈妈叫我把红豆、黑米、花生、莲子、红枣……,洗干净,放在盆里,对不起,我忘要把米和干果分开洗。

  开始做,妈妈说:“要先在压力锅里放大半锅水,等水开,把米和干果放锅里,过几分钟放里一把芝麻,等水开再过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可以吃。”

  腊八蒜,就是把蒜放入咸菜坛里,把醋和一些水(水不要放太多),放里一些花椒把这些放作料得水烧开冷凉,倒入咸菜坛里封上口放在外边。到。大年初一吃饺子时捞出来,酸酸辣辣的可以让你多吃几个饺子。

  今天,我给你说的'中国习俗你学会吗?以后我还会给你们一起说一些中国的习俗。拜拜!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6

  我家住在西南一个偏远的农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山清水秀,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过着幸福快乐无比的生活。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山乡田园生活,有着山里人宽宏、热情。生活虽然艰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会有一些风俗节日让大家欢声笑语、心情舒畅。

  我生长在山野里,喜欢农村,喜欢山里的生活,更喜欢家乡的风俗节日。我庆幸生在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乡的习俗让我快乐、童趣无限。

  我就拿两个不同的例子给大家讲讲家乡的民风习俗吧!

  去年我们家办了一场喜事-------哥哥结婚。这天天气特别好,一大早太阳从云缝里探出了脑袋,好像也来看热闹,家里也来了很多客人,是来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兴哼着小调东瞧瞧西看看。我听长辈们跟我说,你去给哥哥打洗脸水,他会给我红包的。我想这怎么回事呢?但我没有这样做,觉得都是自家人了,没必要吧。现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家乡的风俗。

  我屁颠屁颠地跟着大人们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着哥哥嫂嫂背了一块肉到嫂嫂的娘家去,听长辈们说这叫做“回门”。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着了,就找来了一辆摩托车,带着我和嫂嫂“回门”去了,来到嫂的娘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经“虚着了眼”哥嫂们才办完事,哥又带我和嫂嫂回家去。这天我过得即高兴又劳累。

  家乡的习俗除了婚娶,还有丧葬出殡独具风味。记得前几天我们村子有人过世了,人们也来悼丧。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里,我当时状着胆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殡那天下午,“灵人”上山抬出去了,走了以后有人在堂屋里放了一串鞭炮,据说这样做就是把死人的“灵魂”赶出去。路上还要一边洒灵纸一边放鞭炮。把尸体抬上山盖好棺木,儿子们要跪在棺盖上用锄头挖三锄土,以表示亲手把亲人埋葬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唉!多有趣呀!欢迎到我家乡来欣赏吧!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7

  “二十四,烧纸钱,接了祖,过小年”家乡一直就有着这风俗,然而往年由于不太注意的缘故,总难窥全貌。世事变迁,倘不是我稍微对民俗产生了兴趣,倘不是亲族纷纷举迁却载不动先祖的牌位,可能我游离于接祖文化之外的缺憾将永远持续下去。

  中国人是一向规矩传统的。也不知自哪个年代传下来的,但祖祖辈辈都这么做了,后人自然无权间断或废除,只管照旧就是了!

  中国人是很重情敬上的。没有祖先辈,哪有子孙代。尊崇自己的先祖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中国人是很迷信功利的。逝去的先人的灵魂总会围绕在他生前的屋宅,后人去孝敬他们,自然就能够得到庇佑的。

  中国人是很讲究礼仪的。事关民族精魂的接祖之风变少不得一些必要的繁琐,且每一节程序都赋予一定的意义。

  腊月二十四这一日的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燃起香火,点响鞭炮。人们总是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精心觅一处所在(决不能靠近草堆的),谨慎地将一叠早已裁好的草纸摆好,一大串或大或小(切忌响得不亮的假货)的鞭炮栓在手中,点燃草纸,当他趋向旺盛的当儿,放响鞭炮。在一阵阵烟香弥漫之中,仿佛现出了几张张慈祥而又熟悉的脸影,正籍着飘飘的炮乐涌进了堂屋安身。纸烧得差不多的时候,要记住翻上一翻,任那腾起的灰烬夹着一丝鬼魅飞舞。这也算是把祖宗接进门了。于是,晚上的饭菜自然要别致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鱼肉要拿出点,说是给祖先吃的,顺便自己也可以解解馋。饭菜弄好了,要先给列祖列宗摆上三碗饭,三碗菜,三盅酒,三双筷,且口中须念念有词,大抵是恳请先祖回来过来赐福家人等语。然后才是家里人吃饭。饭毕,撤下供台上酒菜时定要等到饭桌上的收拾干净,否则便有不敬之嫌。大概从今日起,祖先们就在家里“逗留”些时日了。确切地何时送行似乎很模糊,或许正月十五闹元宵就是为他们饯行的仪式吧!

  “接祖”虽不是难事,但必须谨慎细致。毕竟,其中每一举动都意义非凡,都蕴着美的因子。“燃纸放炮”理所当然是为了驱邪避祟的,防止某些凶魂恶煞也混进了先祖们的行列,而据说先祖们虽亦是鬼魂,却并不怕其后人的鞭炮。所以你大可不必须顾虑会惊跑你的上客,更何况,即使有特殊胆小的先祖,只要接进了门,自然会有美酒洗尘压惊。做仪礼时,纸的放姿要齐整,烧的要稳妥,鞭炮燃得要利索,响得要脆利,似乎都要尽着顺眼顺心。否则便有了晦兆。然而,总会生出疑问:“炮仗烟火有时是抵不住煞气重的鬼怪的,倒是“鸡血粪污”驱鬼最具法效,何不改用“鸡血粪污”?曰:不美甚矣!泼出了一堆触目恶心,臭气四溢的污物,哪管得了鬼了,倒先将人自己给“驱”了。无论从视觉、嗅觉、感觉来说,这都是有违人性,绝不倡行的。我不由得又想起人的心灵在挣扎和抗争的样子了,大约是附带痛苦的吧。“饭三,菜三,酒三,筷三”要求摆放得齐整上眼,力求显出对称美拉,至于何以皆为三?这倒让我觉得愈钝起来。从“三生三界”到“三纲三从”联想开去。依然觅不出极佳的阐释。权且谓之“传统文化底蕴的习惯性使然”。

  敬祖孝宗本中华传统的美德,“承之则荣,废之则耻”。接祖程序做了,先祖接来了,便可以成全我们的孝道了,还能在心中政治总生发出福佑祥安的幻愿。值得乐而为之呀!当人的心中愉悦了,舒心了,满足了,则定然是美善的无疑了。

  当然,一方水土,一处习俗,地大物博的祖国各地接祖风俗可能各有千秋,但都很郑重则是无疑的。人们那不知所云的喃喃低语迸发自颗颗质朴敦厚的心灵,在芬芳的土地上静静流淌着,亘古不移。

  我的心绪在暮色烟火中变得虚无飘渺起来,似乎这接祖还接来了另外一种着实的存在——它不好定出名谓的。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8

  早上起床后,我匆匆的吃完早饭,就和妈妈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对联。家中有两副对联,一副贴屋门上,则另一幅帖街门上。

  家乡说干就干,我和妈妈拿着椅子和胶带,放好位置用胶带固定好对联,将对联贴好以后。家乡就要打扫屋子了。妈妈负责屋顶和墙壁的干净,而我负责擦桌和扫地。为什么没有爸爸呢?因为爸爸在忙着挂灯笼。我认真的把桌擦得干干净净,妈妈更是夸张,她把家乡的.家打扫的一尘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张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里的水可真凉呀,把我的手冻的直发抖,可是我并没有退缩,继续着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点左右,家乡才把家里收拾完。

  到了晚上,家乡都会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觉。直到过新年的早上,噼里啪啦的炮声响了起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之中。我出门一看,真是满是“红花”红满地呀。也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光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9

  每到过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自家院子里观看舞龙了!舞龙是要预约的,过完小年,家人就早早地把贡品准备好,在家里激动地等待龙灯的到来。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大年初一终于到来了。舞龙的人一到,我们就高高兴兴地跑到院子里观看,龙还没开始舞,院子里的人就激动的不得了。鞭炮响起了,龙也开始飞腾,鞭炮放得越响,龙也舞得越欢!

  “哟呵·……”只听领队一声吆喝,龙头抬起来寓意龙醒了。然后身子也一点点地动了起来,随着噼里啪啦的鞭声,龙开始飞腾了。鞭炮燃起缕缕轻烟,巨龙在这云间飞腾。周围的小孩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大人们脸上也都洋溢着快乐。爷爷拉着我的手,在龙的身体下钻来钻去,此刻好像自己也飞起来了一样。

  鞭炮声越来越响,我害怕地捂住耳朵,却又止不住那种兴奋的感觉。只见一位身穿黄袍、手持龙棒的老先生走到龙头前,双手作揖,嘴里念念有词,虽然一些句子没听懂,但他那庄严郑重的样子让我大气都不敢出。接下来,只听他身后的一群人“嘿"的一声,鞭炮越发地响了,满天都是烟花。龙也舞得更欢了,龙头跟随着“龙珠”的人,旋出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弧线,龙身随着锣鼓的节奏,一圈圈地旋转,时而俯冲,时而昂首,场面甚是壮观。

  当龙尾和龙头相对时,也就是高潮时,我们纷纷拿出烟、肉、鱼、鸡、鸭这些准备已久的贡品,庄重地放到前面那张大的黄色桌子前摆好。听姥姥说,人们之所以这样敬龙、爱龙,是因为传说龙是神,有替天行道、降灾赐福和支配乾坤的巨大力量和权势。所以它可以让天下有九年水灾,七年旱灾。但是我们如果敬重它的话,它也可以保佑我们幸福平安。所以人们觉得龙有威可敬,有德可怀,便着意求龙祛祸布福。大人们纷纷领着小孩子们虔诚地磕头作揖,心里默默地祈祷着新年新气象。

  “砰!”随着一声巨响,一朵巨大的烟花散开,金色的.阳光映衬着,仿佛化成了千万条新的希望坠落下来。刚才的那位老先生拿出了一大堆红布条,说是能保平安。平安谁不想要啊!大人小孩便一窝蜂地拥了过去。

  那条黄色的龙围着院子游走了一圈,又游向别处了,我们当然是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也跟着那条可以保平安的龙走到另一个地方。但不论走到哪里,人们对它的喜爱是不变的,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是永远不变的。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0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泱泱中华,盛开着五十六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之花。他们衣着不同,住所不同,食物不同,处处显示着中华文明高贵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文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风、鹤峰、宜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的民锦。土家族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每桌七碗,九碗或十一碗,但无八碗十碗,因为八碗被称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和菜是土家族民间逢年过节必不可上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被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菜。端午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用一个巨大的蒸笼装满了糯米,把蒸熟的糯米倒在舂石里用竹子舂成粘稠状,几个土家族姑娘围成一团,把糯米捏成饼状,裹上芝麻即食。

  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民风民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的民俗作文09-10

民风民俗作文05-30

民俗民风作文11-16

民风民俗的作文11-05

民俗民风的作文06-22

民俗民风的作文(经典)03-14

(经典)民风民俗的作文03-13

民风民俗的作文(经典)03-01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3-29

民风民俗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