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实业界的十大巨头之一吴锦堂的故事

时间:2022-10-29 14:44:46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民国实业界的十大巨头之一吴锦堂的故事

  吴锦堂,今慈溪市观海卫镇人,原名作镆,字锦堂,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蒋家村人。他获富东瀛,造福桑梓,尽管逝世已有大半个世纪,但遗泽昭然,许多感人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诵。不知道大家对此人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国实业界的十大巨头之一吴锦堂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国实业界的十大巨头之一吴锦堂的故事

  吴锦堂的故事

  吴锦堂,(1855-1926)浙江慈溪人。1885年赴日经商,在祈望开设怡生商号,并在上海开设义生洋行,从事中日商品买卖,后又办水泥制造厂,成为明治、大正年间日本关西实业界的十大巨头之一。曾捐款兴修家乡水利,整治水患,使20余万亩农田受益。在慈溪创建锦堂学校。1911年参加同盟会。1926年病逝于日本神户。——《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882页

  吴锦堂,今慈溪市观海卫镇人,原名作镆,字锦堂,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蒋家村人。

  他获富东瀛,造福桑梓,尽管逝世已有大半个世纪,但遗泽昭然,许多感人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1885年,吴锦堂由友人帮助,携带1000两银子,从上海东渡到日本,在长崎、神户等地经商。

  他把日本的火柴、肥皂、洋伞等贩运到中国,又把中国的棉花、蚕丝等贩运到日本,从中获利。后来,他又投资办企业,经营水泥、纺织品等。

  一二十年间,他积资数百万,成了大阪、神户地区有名的巨商。与此同时,他热爱和关切祖国的桑梓之情,也与日俱增。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我国,京津地区生灵涂炭,长江流域又发生水灾,吴锦堂先后两次捐银30000两。

  1911年,我国又遭水灾。他又捐款38000余日元,同时,捐给中国红十字会32000日元。为此,清政府赐他四品京堂候补衔。

  1915年前后,故乡三北沿海海啸,粮棉无收,灾民载道,饿殍遍野。不少人为免遭饿死,而成群结队地到山南“吃大户”。

  吴锦堂闻讯垫付巨款,委托上海三北轮船公司老板虞洽卿,在扬州、安徽一带购大米。

  当时慈北的赈、粜办法规定:“各乡按乡设局,先查户口,极贫赈济,次贫平粜。”他先后捐银38000余两,运回大米500万余斤。

  至今横河石堰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

  当初吴锦堂委托虞洽卿用轮船载大米到慈北,轮船到宁波港之后,再用一船红头百官航船驳运,从宁波三江口沿姚江,经余姚、石堰、横河,顺东横河到鸣鹤、观海卫一带。

  米船队到石堰。堰上居民、民工见一船船白米,源源不绝向慈北而去,饥肠辘辘的人们私下议论:“要是这些米能给我们留下一些该有多好!”

  可是他们也知道,荒年灾月,米珠薪桂,姚北比起慈北,与吴锦堂的关系,毕竟差了一层,这种希望十之八九是不现实的。

  恰巧其时堰上有一民工,在东山头有一亲戚,大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建议他给那亲戚说一说,由他亲戚出面,给吴锦堂写一封信,希望也能在横河、石堰一带散些米。

  信寄出不久,吴锦堂很快回信,慨然应允,他委托慈北赈济局拨了三百袋(当时每袋三百斤)大米到横河、石堰。

  这些大米,犹如雪中之炭,救民倒悬,百姓无不感激吴锦堂这么好义的`恩情。

  一个中国商人,为国捐银100万两,日军为他守墓,结局却令人心痛

  他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却做了一件极不平凡的事情。他两次成为日本首富,为中国无偿捐助100万两白银,日军自觉为他守墓,最后结局却令人心痛。

  他就是一代爱国巨子吴锦堂。

  吴锦堂(1855——1926),原名吴莫,浙江慈溪东山头人。吴锦堂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0岁时到上海的一家蜡烛店当童工。吴锦堂勤劳刻苦、处事认真、任劳任怨,大雨天还冒着雨水出去送蜡烛,困了就躺在湿漉漉的街边睡觉。

  一次,吴锦堂送完蜡烛后又困又乏,躺在了一家商行门口睡了起来。商行老板打开大门,将他抬进了屋里。吴锦堂醒来后,老板告诉他,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决心将他收下。

  吴锦堂连忙磕头谢恩,从此成为了商行的一员。吴锦堂果然没有让老板失望,不到两年,他就被派往苏州经营分店,成为了分店的总负责人。1885年31岁时,吴锦堂东渡日本经商,开拓日本市场。

  吴锦堂是个商业奇才,他在日本自学日语、自学经商,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做得越来越大。吴锦堂在日本经营了棉纺、矿山、水泥、火柴、外贸等产业,成为了日本关西实业界的十大巨头之一。

  在1903年和1904年时,吴锦堂一度成为日本首富,坐拥数十亿日元资产。

  1905年,吴锦堂回乡探亲,当看到家乡洪水成灾,乡亲遭难时。他自费白银7万两修建杜湖、白洋湖两大水利工程,工程历时三年修成,慈北8个乡60多万亩农田因此受利。他又出资22万银元兴办了锦堂学校,学校规模成为当时浙江省最大、最好的学校。

  辛亥革命爆发后,吴锦堂不仅在神户为同盟会提供了房产作为活动之用,还捐出了多达30多万两白银的军饷钱。随后他又为宁波、上海军政府、红十字会捐资5万银元。为振兴民族工业,吴锦堂还捐资10多万两白银赞助汉阳铁厂、汉口自来水公司等。

  吴锦堂在日本多年,深知日本的侵略野心,于是他斥资20万两银子兴建了兵工厂2座,这些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一直用到抗日战争结束。

  1926年1月,吴锦堂突患疾病。弥留之际,他告诉后人,一定要将他的遗体送回中国,他的遗体不能葬在异国的土地。他还告诫子孙: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尽量不要娶日本女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有损国家的事情。

  1月14日,吴锦堂在日本神户养和山庄与世长辞,享年72岁。

  1929年4月,吴家后人将其灵柩运回慈北白洋湖安葬。下葬当日,有近万人自发到场为其祭奠,张謇为他撰写墓志铭,章太炎为他刻碑。

  为纪念吴锦堂的事迹,慈北当地在道士宫前为他修了一座铜像,并把他的事迹编成歌谣:“中国生,中国养,东洋回来到白洋,白洋湖畔一座坟,道士宫前立铜像。”

  1941年,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进占慈溪。日军一度窜到吴锦堂墓地,但日本兵不敢动吴锦堂坟墓分毫,甚至有一支10人的神户籍日本兵昼夜为其坟墓站岗,防止其他鬼子破坏吴坟。

  1960年代,由于当年日本兵为吴坟站过岗。吴坟竟被炸毁破坏,吴锦堂的忠骨也被挖出鞭打。其状凄惨,令人心痛。

  吴锦堂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吴锦堂为国尽心尽力,先后捐出100来万两白银支援祖国。他不忘本、不忘根,是一个有骨气、有功于国家的人,他的事迹与赤子情怀值得后人学习与铭记。

【民国实业界的十大巨头之一吴锦堂的故事】相关文章:

吴小莉的故事06-08

民国那些年的名人故事05-30

世界名人故事:控制美国的十大财阀之一的斯坦福11-21

吴市吹萧的成语故事07-16

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故事04-16

有关清末弃婴堂的故事05-09

付之一炬的成语故事12-27

付之一炬成语故事10-26

吴敏霞成绩背后的感人故事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