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时间:2021-10-14 10:35:45 民俗 我要投稿

【精选】民俗作文锦集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民俗作文锦集5篇

民俗作文 篇1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民俗作文 篇2

  爸爸说,我们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老家村里的乡亲会聚在一个庙堂里,祈求新的一年里众人平安的话语。

  在老家过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时候了。看着大家团聚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大家在烟雾环绕的庙堂里,听着长辈们祈求平安的声音,看着庙堂的昏暗光线,有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上完香后,准备放鞭炮的时候,我赶紧捂上耳朵,跟一群小孩跑出庙堂,准备看放鞭炮。大人们把鞭炮铺好后,大伯拿起火机,往点火线上一点,不一会,漫天都是一片红红的颜色,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鞭炮放完后,一些胆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烟散了,就在其中寻觅没有点完的鞭炮,拿着香触碰了引线,也来不及看到底有没有点着就跳开背过去,听着后面一声爆响,真是惊心动魄啊。

  过年时去别人家串门总是很让人高兴的,叔公叔婆……一个个叫着,红包那个多呀,收的我那个心花怒放啊。

  过年的放烟花也总是让人兴奋的,放一种叫冲天炮的烟花时只有我一个人把它们插在沙堆上玩,我一个人点火速度不够快跑去找哥哥姐姐他们一起点,但是他们都不敢,玩完烟花后他们还一个劲地夸我胆子大。

  过年的饭菜丰盛得能让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谓是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呢,五彩缤纷,色香味俱全,在这里呆上几天,吃上几天就胖了好几圈。

  关于客家过年的习俗其实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民俗作文 篇3

  今天是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五十四年的今天,爸妈抱着三个月多的我到照相馆照相,因为这天是我的百天。

  妈妈经常跟我讲起那天照相的事情,不满三岁的姐姐穿了一件小大衣,我穿着一件墨绿色的小棉袄和小棉裤,妈妈把我从厚厚的被子里抱了出来,小脸红扑扑的,没有几根头发的小脑袋上在被子里捂得潮潮的。

  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爸爸躲在椅子的后面,半蹲着身子扶着我,可我不知道为何总是伸着小手去扑妈妈,很长时间都没办法照,摄影师没办法,把姐姐手里的糖葫芦拿下来,放到我的小手里,又把一个哗啦棒放到我的另一只手上,嘱咐爸爸扶好了,妈妈和姐姐逗着我,我乐的小脸都开了花,"咔嚓"一张百天照总算是完成了。

  岁月不饶人,半个世纪,风霜雨雪,自己已是五十多岁了,虽然那张珍贵的百日照无法找到了,可五十多年前的美好瞬间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

民俗作文 篇4

  我家乡在河南虞城县,我我家乡的'春节非常有趣。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的话,那就跟我来吧!

  春节的时候,各家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大门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对联和门神。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这时,我的家人们也在办年货,看见大家在汗流浃背地干,我也去帮忙,我的任务是陪奶奶一起买菜。

  年三十的中午,我们全家一起吃饺子,我忽然想起我的第一颗牙齿就是被包在饺子里的硬币给咯掉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正在想着,笑着,只听“咯噔”一声,钱从奶奶嘴里掉了出来。看来今年我是当不了福星啦,福星是奶奶呀!作文

  我我家乡的年有趣吧,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过年的话,那就请到我家乡来吧!

民俗作文 篇5

  煮一壶陈皮茶,待香溢了满屋,指间萦绕着浓浓的陈皮香。眺望远方被青苔爬满了身子的开平碉楼,还未叹道岁月匆匆,只叫屋后聒噪声勾了神,原是到了天后诞的日子,便是到了抢花炮的日子。首炮意为“发财炮”,二则为“添丁炮”,末的唤“如意炮”。有些镇还留有天后庙,过去每逢天后神诞,都要演大戏和烧花炮,今仅剩后者了。只见各村参加者双掌分别染成绿、红诸色,好不热闹。

  若逢庆典,总有戏班子舞狮。家家户户便叫自家小孩上前去牵狮尾,追狮头。老人说,古代有奇兽,专门破坏民间农作物,须得通过舞狮吓跑它。那时恰逢除夕,是个良辰,后来便个个好日子都舞一次,象征着吉祥哩!小孩若是摸到了狮头,长大后便可能成为栋梁之才。

  茶盏再续,已是大年初二。小贩叫唤着“好生鲤,大生鲤,金银鲤……”待好一番焚香烧烛,还得携着活生生的鱼儿往驿前桥、募前桥的河边埠头,将其放生。其间趣味不大,孩子们也只跟着拱手,遂大人的愿儿祈神,求个平平安安,乖乖巧巧即可,心里眼里盼的都是放了鱼儿后的炒米、糖跟粉印饼。

  与这如出一辙的是二月二那天,有云“二月二,龙抬头。”若是道放生鲤,孩子们还有个零嘴儿当盼头,这天便是要死要活咯,因着老人道,这天得剪头发,将去年的不顺利通通赶跑,大人剪了心想事成,小孩剪了乖巧懂事。女娃娃则不乐意,这天便哭着闹着,倒也平添了几分热闹。

  茶凉之时,却已到了端午。老人家坐在河边,洗涤着手中的粽叶,嘴碎念念尽是些神神鬼鬼,“地母娘娘,龙母娘娘,保佑……”不同于北方,南方的粽子常是咸口的,轻咬一口已满是咸猪肉的香。再是端午糕,虽是为了祭祖用,却终入了小孩的口,松松甜甜,唇齿留香。

  侨乡新会,一个经得住品味的地方。还是那座庙,那条河,时代变了,人变了,可那些民俗仍在传承呐!

【【精选】民俗作文锦集5篇】相关文章: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锦集八篇01-17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锦集7篇01-06

精选节日民俗作文锦集五篇01-05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锦集九篇01-04

精选民俗作文锦集5篇01-04

精选民俗作文锦集八篇12-31

精选民俗作文锦集五篇12-30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锦集10篇12-26

精选节日民俗作文锦集8篇12-16

精选节日民俗作文锦集7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