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时间:2023-04-13 13:20:33 王娟 清明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通用4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青团飘香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通用46篇)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在这个清明节里,我们四年级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清明时节、青团飘香。

  下午一点钟到了,我们班同学迫不及待地将教室里的桌子以四个为一份,搬到了一起。我们组八个人小心翼翼地把各自带来的材料放在桌上。我们组同学带来的材料可真不少:有一次性手套,有一次性围裙,有塑料盆,还有芝麻和豆沙馅儿。

  一些和面的高手——请来的家长,陆陆续续地走进了教室。只见他们麻利地把面粉、生粉和青团汁放在起,使劲和了起来。不一会儿,面团和好了。随着老师把注意点简单地说了一下后,同学们就有条不紊地做了起来。

  开始做青团了,我先从青团上用力扯下一小块,把它轻轻揉成圆形,再把它使劲压成扁圆,仔细地把一小勺芝麻倒在了上面。可是,刚倒上去的.芝麻却一骨碌从上面滑落下来。我想:只要把面团的四周做成凸起来的样子,馅儿就不会滑落下来了。说干就干,我急忙把面团四周捏成凸起来的样子。果然,芝麻滑不下来了。接着我轻轻地把面团四周凸起来的部分往上捏,搓成圆形,这样,我做的第一个青团就大功告成了。最后,我用同样的方法又做了许多大小各不样的青团。班上同学们做青团的场面好不热闹,同学们有的在使劲压面团,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往面团里增馅儿,有的在用力搓面团,还有的同学在捏面团……场面热闹非凡。第一课下课了,我们把做好的青团放在托盘里。瞧!我们做的青团的样子可真不少,有北极熊,有火腿肠,有水枪,还有火箭……随着我们啧啧的赞叹声,老师和家长开始颁奖了,我们组得到了心灵手巧奖。

  老师让几个同学把托盘送到食堂里去煮。我们在教师里等待着,在这四十分钟里,我们班同学个个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有的同学急的上蹦下跳,有的同学急的坐立不安,还有的同学甚至把没用完的馅儿放在嘴里了。突然,听见“砰”地一声,门被人打开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抢青团。我拿了两个青团去送给英语老师,又拿了一个自己吃,这青团香喷喷,热乎乎地,在甜味中还包含着蔬菜的清香,真是美味极了。

  通过了这次亲手做、吃青团的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清明的喜爱之情。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

  清明节前夕的一天,你如果走过我们的教室,你一定会听到我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闻到一股股清香。你肯定会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我们会回答:“我们在做青团!”

  下午一点到了,每个小组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摆放在桌子上,仿佛正开展着一场食品展览会。瞧:有绿色的青汁;有香甜的馅儿;还有一个个道具。道具准备好,就盖和面了,这可是制作青团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见一个个和面高手——老师请来的家长们陆续登场。她们娴熟地将面粉倒入盆中,再加入少许的水,接着,陈冠宇妈妈将手伸入盆中,熟练的'揉了起来。慢慢地,原本松松散散的面粉在陈冠宇妈妈手中变成了柔软的大面团,然后,再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青汁,继续和。终于,青色的面团揉好了,家长们把面团分成几段,依次分给每一个小组。

  开始做青团了。我先取出了一个中等大小的面团,在手中来回揉。揉成一个光滑的圆球体时,就差不多了,我接着把面团轻轻压扁,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压扁的面团窝成一个圈,再把豆沙馅挤在里面,注意不要挤太多,小心馅儿会漏。挤好馅儿,用筷子把馅儿往里面塞一塞,再把面团一捏,一包,之后用保鲜膜将青团包好,这样一个完美的青团就做好了。再看看其他人做的:杜驾麟在青团上来回抹上黑芝麻,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黑”团,不知道蒸出来味道怎么样?看看成娅媗的,她把芝麻、豆沙和青团一起搓,使青团变成了一个“大花脸”……其它小组也不甘示弱,都在埋头奋力做着,整个班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第一课下课了,朱老师给我们每个组评了奖。我们这组光荣地获得了“最佳纪律奖”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所有组制作的青团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陈申一组的青团,他们十分创意,有“长方形”;有“五角星”;有“饺子”;有“荷包蛋”;有“神舟飞船”;还有“青团一家”……他们这组不愧是“最佳创意奖”。奖评好了,就该把青团送到食堂去蒸了。我在教室里联想起了青团的味道,一定是软软的、糯糯的。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美味的青团,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青团,剥开保鲜膜,吃上一口,“真香”我说道,这青团带着一股黄瓜的清香,吃进嘴,软软的,糯糯的,太好吃啦!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一直浮现着下午活动的场景,真是春暖清明,青团飘香。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

  清明节有许多习俗,平时一到清明节,爸爸妈妈都会到商店里去买现成的青团,一个个青团圆圆胖胖的,惹人喜爱,下午,老师带我们亲手做青团,亲自感受清明节的习俗。

  前一天晚上,我和妈妈买了几根黄瓜,把它们一起放在榨汁机里,那嫩嫩的黄瓜被榨汁机慢慢地”吞”了下去。

  今天我们组带来了五花八门的原料,你瞧,王枣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馅儿,张泽龙带来了碧绿的青汁,尹株文带来了做得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大家一边忙着摆放用具,一边交头接耳地交谈着该怎样做,一个个兴奋不已。

  开始和面粉了,老师向盆里倒了点水,然后把面粉倒进了里面,还请了几位和面高手—-几位同学的妈妈,奶奶来和面。陈冠宇的妈妈拉起袖管儿,把自己纤细的手放进了面粉中,顿时,面粉象散了队的队员各向自己的外面逃去,阿姨用手来回搓着,面团象一个个孩子乖乖就范,任凭她的揉搓,随着搓的节拍上下翻飞,老师把青汁倒入面团中,不一会儿,面团娃娃就换上了节日的盛装,一身碧绿的燕尾服加上胖胖的身体,更显得可爱。

  老师把面团一点一点地分给我们,说了做时的注意点,不一会儿老师就开始宣布做了。我先请教了陈冠宇的`妈妈,然后拿起一些面粉,搓成”小圆子”再把中间部分捏凹下去,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圆的底部,把左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圆的顶部,用力捏凹下去,一下子,面团被捏变了形,我拿起一点芝麻放进了里面,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可是这调皮的芝麻一下子从里面逃了出来,呀,这下子青团了”大花脸”,外面一黑一白,可真有创意!我不灰心,继续搓着,我把捏好的青团往芝麻里一放,顿时,青团一身黑,成了”黑团”,我一边看一边笑,把它放进了盆里,我环顾四周,只见旁边的同学都做的热火朝天,有的同学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同学老是做不起来,愁眉苦脸,还有的同学跑前跑后,着急得直跺脚……看着青团被送进食堂,我心里痒痒的,非常想吃。

  在等的这段时间里,我心里万分焦急,想着想着,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着青团的美味。

  过了一会儿,青团上来了,我口水直流三千尺,赶忙咬了一口,滚烫的青团在我的舌尖上上下翻飞,再咬一口,美味的芝麻一口流入我的嘴,哇,真是好吃呀!

  通过这次活动,既让我们增强了动手能力,又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清明的习俗,真是一举多得啊!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4

  江南的春天细雨绵绵,到了四月,水乡田间,绿野青山,多了一队队踏青扫墓的身影,菲菲细雨中撑着阳伞,或缅怀,或赏景。返程时,手里多少都拎着几个绿色面团一样的食物,江南人告诉你,这是清明特有的食品——青团。

  这年的清明节,我有幸参与到制作青团的全过程。那是临街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糕团店,每年这个时候,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龙,等着买三五个青团,或自己品尝,或送亲朋好友。我吃过这家店的青团,鲜香四溢不粘牙,馅料十足易饱腹。但是这青团是怎么做的`?这面团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呢?趁着下午没什么人买的档口,我向店里师傅请求学做青团,师傅爽快地答应了。

  首先,我在装满面粉的盆里倒入足量的水,右手不断搅和,让面粉与水充分糅合,只是搅和来搅和去,搅和成了“浆糊”,愣是搅和不出团团来。“你这手法不对。”师傅见了,立马用他自己的独特手法,不一会儿就成了面团。我惊讶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个是靠手法,要勤学苦练才成。妈呀,做个团子都这么费劲,干哪行都不容易啊。接着,放发酵粉,醒面1小时。这时,师傅拿出了新鲜的艾叶,用榨汁机榨成了艾草汁,绿汪汪的,我把这艾草汁倒入盆里,与面团充分搅和……这面团绿了!原来青团之青的奥秘在这里!师傅拿起一个锅,倒少量的水,加上糖,大火煮七八分钟,取出备用。又拿来红豆,捣成豆沙,倒入刚才煮成的糖汁搅拌均匀。又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翠绿的面团搓成长条状,揪下一段,揉成小团团,压成饼,放上豆沙再包裹,一个豆沙青团就成形了,再往锅里煮五分钟,香气四溢甜上心头的青团就出锅了!

  我这垂涎的舌尖早已忍不住了,拿起自己做的青团,迫不及待咬一口,啊,好烫啊!“你冷冷再吃!”我妈一脸无奈地说我。烫过之后,感觉味道不错,既有豆沙的软糯香甜,又有沁心的草香回甘。青团吃完了,可心里还是,甜甜的。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5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6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清明节。

  我觉得清明节时最有趣的事就是做青团了。以前都是看着奶奶做,今年我也要一试身手。做青团的第一步是揉糯米粉,把糯米粉倒在一个盆中,然后把艾草汁加入糯米粉中拌匀,再一边加热水一边揉,这些糯米粉就慢慢地被揉成了一大团。这一团加了艾草汁的糯米粉有一点绿,但不是完全碧绿的,和吃的青团不一样。我问奶奶:“怎么不绿呀?是不是艾草汁加得太少了?”奶奶笑着说:“等把这些青团做好蒸熟,就会变绿的。”我将信将疑。

  奶奶抓起一团糯米粉把它捏圆,然后捏出一个小窝,就像一个窝窝头,放一勺调好的豆沙进去,然后一点一点地把口子捏上,再轻轻搓圆,一个豆沙馅的'青团就做好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由于心太黑,加的豆沙太多,口子合不拢,总是漏出来,幸好有奶奶帮我才收住了口。

  做完后就开始蒸了。先把水烧开,然后把青团放在蒸笼上。盖上盖子蒸上二十多分钟,锅里就会飘出糯米的香味,还带着艾草的清香。掀开锅盖,一个个碧绿透亮的青团就好了,看着多像一个个碧玉团子呀!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大家都很熟悉吧。没错,他选自《清明》这首诗。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挂艾草、吃青团,我只吃过青团,但没做过青团,今天我就要做一回青团。

  我和妈妈准备好了做青团的材料,有绿油油的艾草,有雪白的糯米粉和面粉,还有做馅料的豆沙等。说干就干!我们先一起择艾草。择艾草可是要有耐心的哦!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艾草的根部全部摘掉,只留下嫩嫩的叶子。接着我开始洗艾草、洗好后放到锅里煮一煮,最后把艾草切碎,再放到碗里捣成艾草泥。艾草是要和面用的,它就像个魔术师,可以让面团变绿。

  妈妈拿出了昨晚我们花了一晚上时间煮烂的豆沙馅料。进入做青团的关键时刻啦,我特别紧张,生怕做错了一步。妈妈一边教我和面一边说:“要做青团,最重要的是和好面。面和得有劲道,青团吃起来才有嚼劲,否则就会粘牙齿。“我们把艾草泥倒进糯米粉和面粉里,用手将它们混合起来。我撸起了袖子,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停地揉啊揉,一个青色的'大面团就完成了。接着我用手掰了一小团的粉团,揉成像乒乓球大小的小圆球,用大拇指在粉团中间压出一个深深的洞,接着往两边捏,把洞变大,捏成一个碗状。再用勺子把豆沙馅舀进粉团的大洞中,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封口封好,再搓圆,一个青团就大功告成了。我终于松了口气。然后我继续按照这个方法做了好几个青团,做完豆沙馅,我灵机一动,把豆沙、红糖和红枣全部放进了馅里,做成了”黑暗料理“。青团一个个包好以后,我立马要蒸几个尝一尝。15分钟后,锅子里一股香气就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看,青团换上了碧绿碧绿的外套。我仿佛看到调皮可爱的小青团在向我招手。我连忙拿起一个先咬一口,哇,馅甘甜爽口,整个团子香甜软糯还香气四溢!

  第一次做青团竟然成功啦!没想到做青团也那么不容易啊。我既体验到了做青团的乐趣,又知道了清明节的习俗,真是一举两得呀!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8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9

  迂回的小巷,斑驳的青石板,墨绿的青苔,那凹凸不平的褶皱就像老树身上脱落的树皮,长在岁月的光辉里,却注定要在岁月里失去光华,在喧嚣中被掩盖真容。

  多年之后的今天的清明,再次来到这乡间小巷采艾草,想起几年前春日阳光通过层层叠叠的绿叶在青石板上,在草丛中,在青团的蜜汁中流过,此处的清明不是“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的凄凉悲哀伤,而是活泼的,我与父母边采艾草边踏青,乐在其中。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的清香,我走着。

  “这里的艾草不能乱摘的,这是我自家的。”一声粗犷的乡音,带着厚重的乡调传入耳中,我正兴致的采着,父亲犹豫了一下,又答:“那阿姨,我来买点吧。”细一看,那原来是为老妇,身着朴素,脸上的皱纹显露出岁月的沧桑。原来这快是老妇的田,我们便随着老付进了他家要付钱。

  那老妇与他的老爷子的小屋十分简陋,大概也就20来平方,并且那老妇是没有手机的,还是借的手机让我们付的钱。我摘了如许的艾草老妇却只是淡淡一笑,说:“10块钱给你了吧。”我有点惊讶。

  老妇和那老爷子都十分淳朴,穿的很简陋,但又不失那一份整洁,原来他们也正做青团子呢,他俩采用的是最传统的做青团方法,煮熟的糯米粉要先和艾草榨成汁混在一起,烧着的`柴火散发出糯米香,这种香只有在乡间才能感受到的,老头子拿着一把木锤匀锤,在老妇翻动的糯米团中,每一锤都是那么有力均匀。我看着有点怕,怕老爷子的锤没握好就砸在老妇手上了,可他们配合是如此默契,恰如其分。

  我们在一旁看着,惊讶于他们的配合之默契,又感动于他们那份淳朴。“吃几个吧。”老妇平淡的说到,我们品尝这裹上松花粉的一团团的青团,软糯香甜,相比市场上那些黑心商家,这不知好多少。她抬起那双柔和而宁静的眼,又带着厚重的香音微笑着说:“小伙子吃一个吧!”

  我们又买了几个青团,不禁要挥手告别了,“下次见!”,可我不禁难过起来,这一次见面也许是永别,下次可能就见不到了,我凝然的双眼闪出愁怨:世间像这样的人,还有几个呢?

  小巷依然是那么悠长,墨绿的叶子,落下几点细碎的阳光,那座小屋披着午后的光韵,默默守候着,将这美好品质传承下去。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0

  盼望着、盼望着,清明节来了,青团也来了。

  说到青团,我便“飞流直下三千尺”。清明节前一天,奶奶召集我们一起做青团,一走进厨房我就看到一摊黏糊糊又软绵绵的绿面团和一盆红豆沙。做青团,我会呀,因为我在学校学过,相比妹妹他们,我多少也是一个熟练工。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动手了:先取下分好的面团中的一小个,把它捏成碗状,用勺子舀一勺豆沙,把豆沙倒入“碗”里,最后把“碗”口捏合,一个青团完成了!我捏了几个后,觉得自己挺有成就的,于是把捏合的青团拿来一看,哎呀我的老天爷!青团们好调皮,好几个露了馅:捏合的“碗口”太薄了,裂开了个超级大的口子,红红的豆沙露好似鲜果酱要溢出来。于是,我只好做一次医护人员,又用了一些绿面团,当作“狗皮膏药”,贴在了那些流血的伤口。青团的表面虽然难看了点,不过还算有用。

  香喷喷的青团出锅了,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我知道青团表面看似光滑,实际上是奇黏无比的,所以我早已准备好了白砂糖。用青团蘸糖吃起来的.口感果真十分不错,一口下去甜甜的,这是白砂糖的味道,再一口下下去仍然是甜的,这是红豆沙的味道,真是美味啊!三下五除二,我便消灭了三个。

  吃完了,我问奶奶:“清明节,为什么吃青团呢?”奶奶似乎也不太知道。我查了资料知道:青团是寒食节的冷食,因为寒食节不可生火做饭。后来寒食与清明融合,青团习俗自然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青团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代表食物,它不但为清明节代言,还让我记住另一个节日:寒食节。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1

  在我们这边有清明吃青团的习俗。其实小的时候我并不知晓清明扫墓的意义,就是爱吃那个包裹在大大的柚子叶中的青团,因此便日夜期盼着清明早一些来。

  每到清明节这天,我就会早早起来让奶奶快些做青团给我吃。先用艾叶的汁与糯米粉一起用力揉捏,一边揉一边少量多次的加入沸水,等揉好后便成了青绿色的面团。掰下一点面团将它揉成小球,然后在中间捏出一个洞,在洞里放入各种馅料(有多种选择:爱吃甜的可以放芝麻馅、红豆馅、赤枣馅、豆沙馅……爱吃咸的则可以放盘菜、肉末、芹菜、香菇、鳗鱼干等等。当然也可以甜咸结合例如,蛋黄味道的馅料)而我家放的是我最喜欢的.芝麻味馅料,加上一些花生碎,蒸好后那味道堪称一绝!馅料放好了,就得把洞口捏上,防止里边的馅料跑出来。最后将它,包裹在柚子叶里上锅蒸熟就大功告成了!

  一次,在蒸青团的时候,奶奶对我说:"丫头,我与你说,不仅好吃它还大有来头呢!据说有一年清明,陈秀成的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个农民帮他躲过了清兵。这清兵就在村子里添兵设岗。那农民正想要送什么给陈太平吃才能躲过清兵的搜查时,突然一脚踩在艾草上摔了一跤,他灵机一动,用这艾叶做成了青团包在柚子叶里终于带给了陈太平,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青团就这样传开了。”

  “这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我正想着,青团便蒸好了。过中传出的有艾草特有的苦香但又与糯米粉相辅相成,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清香,清香中还夹杂着一些泥土的醇香,沁人心脾。掀开锅盖,映入眼帘的青团已经从青绿色变成了深绿色,外皮上轻轻地覆着一层薄薄的水雾。单看着到诱人的样子,就足以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我赶忙夹来其中一个,轻轻咬上一口,外皮的口感软软的,糯糯的,Q弹顺滑,十分有嚼劲。尤其是当那热乎乎、甜丝丝的陷料流过舌尖,甜而不腻、香甜可口,还因加了花生碎,有了磨砂的深层次口感。它所带来的是味蕾的绽放与唇齿间长久的留香。那味道简直令人欲罢不能,吃过一口就忍不住吃下一口。

  这小小的青团还象征了希望和生命。古时候吃青团是一个辞旧迎新的仪式,所以它还表示对过去的一种感恩。因此就算后来我知晓了清明的意义也依旧因它而盼望清明。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2

  4月5日是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包青团的日子。

  奶奶打来电话,叫我和姐姐一起去包青团。接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一蹦三尺高。爸爸带着妈妈、姐姐和我开着红色的汽车,飞奔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

  来到奶奶家,桌上放着面粉,绿色的不知道什么东西(后来知道那叫艾靑,是做青团必备的东西),还有一把剪刀。先把绿色的东西倒进面粉里,搅拌好,就变成了“绿面粉”。再将“绿面粉”做成一个个小碗的形状,里面放些咸菜或芝麻,还可以直接把这个洞用面粉填满。然后,把口子填满。

  还能做花样式的。如绿刺猬、绿兔子、绿苹果……

  最简单的'是做绿刺猬,圆身体,小脑袋还长刺。圆身体就是一个圆青团,小脑袋可以用手轻轻捏一个小小的,尖尖的小椭圆形。而刺不是用手的,是用剪刀一刀一刀地剪出来的。眼睛、嘴巴、鼻子,可以用剪刀刻出来。一只小小的、绿绿的、圆圆的、长刺的小刺猬就这样诞生了。它小巧玲珑、非常可爱。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3

  每年清明,必不可少祭祖和扫墓。

  记忆里,爷爷仍是精神矍铄的模样,削瘦却挺拔的身子总是伫立着,时不时发出明朗的笑声。每当他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我又从梦中惊醒。清明祭祖,终究是让我黯然神伤的一个梦。

  可是,清明的确有让孩子们心驰神往的理由——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带着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让人不禁赞叹:“春天,原来是这个味道的啊!”母亲却总说不能多吃,我固然抵挡不住青团的诱惑,总是魂牵梦萦地偷着捧着它们。

  而如此美味的青团是如何转化而成的?带着疑问,钻进厨房。艾草的嫩茎和芽已经择好放在盘中,它带给人一种独属于草木的质朴感觉,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大地之上随风微微摇着,萃取着露水与阳光,肆意骄傲着,轻狂着,笑着,长着,空气中可以尝到甜美和清新的味道,这个世界此刻属于自然,属于艾草,属于它们日日夜夜的生长。恍然中,我又看到艾草浆与米粉的融合,看到原本碧绿色的青团在蒸锅中渐渐变成深艾绿色,它是回归到它本真了吗?亦或者说,这是一种新生与传承?

  蓦地,尘封的记忆被重新打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爷爷那明朗的笑声,想起他眯着眼睛看我背诗词,想起他像个孩子般给我们讲笑话,想起他总是和我们一样馋嘴地偷吃青团,想起他笑着咂嘴说:“嗯,是春天的味道!”想起他眼角的皱纹中溢满了如落日般美好的笑……这些这些,仿佛像昨天发生的事情,在我的脑海中一帧一帧地放映。不过,那些逝去的,无论面临遗忘还是铭记,但是新生的活力,永远将以一种新的形式传承下去,如那青团一般。

  刹那间,一种潮湿而温暖的感觉在我心中破土,生原来是死的传承,是一种寄予了前人微笑的的希冀与期望。

  斜阳漫天,很暖很柔地落在我掌心的青团上,淡淡的艾绿中蕴含着春天的活力与生机,我知道,明早的朝阳一定会升起,世界,原来是在不断的传承与变化中变得更加美好。

  又是一年清明时,原本落灰的墓碑旁又长了新草,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那明朗的笑声,今年的祭祖,一定充盈着春天与阳光的味道。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4

  4月4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每逢清明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青团来祭祀祖先。

  清明前一个星期,我到外婆家玩,正巧,外婆正在做青团呢。我来不及放下带来的东西,就冲向外婆,嘴里还嚷嚷着:“外婆,我要做青团。”外婆答应了。

  糯米粉已经和好了,是淡青色的,还有三种馅料:豆沙的、芝麻的、雪菜笋尖的`。外婆熟练的捏出一个面团,做成小碗状,加入一勺芝麻,用左手托住,一边使“小碗”飞快的旋转,一边用右手手心周围的肌肉一点一点地搓合起来,没有一粒芝麻掉出来。外婆的动作如此麻利,才用了十秒左右。

  外婆给我示范了两次,便让我做起来。比起外婆,我显得笨手笨脚,芝麻撒了一地,做的青团,肚皮裂开,嘴裂开。

  看着手中的青团,外婆笑眯眯的看着我:“没事,孩子,你还重来没做过青团呢,已经做得和不错了。”

  该蒸青团了,外婆往锅了倒了大半锅水,架上青团,盖上锅盖,便开始蒸了。大约煮了二十来分钟,厨房里的弥漫着蒸气,感觉象在云端里,空气中散发着青团诱人的清香。外婆掀开锅盖,那香味更浓了,沁人心脾。我赶紧凑上前去,瞧那青团个个亮晶晶的,泛着深绿色,哪个苍翠的大树也比不过它,真舍不得吃它啊!

  我不禁有点发呆,转眼间,那一个个小青团变成了一张张娃娃的脸,仿佛在说:“小主人,小主人,快来吃啊,我们可好吃了,快来呀……”

  我一口气吃了三个青团,一边吃,一边笑,我的小肚子也成了一个圆圆的青团。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5

  清明节那天,吃过早饭,我跟随爸爸妈妈去挂青,我们开车到县城里买了纸钱、鞭炮、香烛,就出发了。

  汽车在小道上狂奔,天上下起蒙蒙细雨,过了好几个小时,我们在一个小村庄下了车,祖坟就在村庄外的山坡上。

  大人忙活开了,放一把鞭炮,烧两叠纸钱,点燃三五根香烛,全家人按长幼顺序依次磕头。双膝跪下,大头朝地,屁股朝天,口中念念有词,认祖先保佑宝贵平安。

  我想坟里埋的'是死人,是一把枯骨,也许祖先活着的时候,自己都吃不饱饭,他怎么能保佑自己?祭奠祖先是应该的,祭奠是一种安慰,是对祖先的一种怀念,但是让祖先保佑富贵平安是很荒唐的,世上没有上帝,祖先也保佑不了自己,你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过好日子全靠自己努力。

  挂完青后我们就上车回家了。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提到清明节,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一种美食——青团。

  这个清明节我就跟着外婆学做了青团。外婆先把艾草洗干净,接着把艾草放进沸水里,再放点小苏打,这样能让艾草更加鲜绿,等到颜色变成深绿后就可以捞出了。然后把艾草放进凉水泡一下,捞出来后,挤去多余的水分,把艾草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冷水,充分打碎,形成艾草糊。把糯米粉和少许的淀粉倒入碗中,加入刚打好的艾草糊。和面时将艾草糊分次加入其中,慢慢调整面团的干湿度至适宜,将揉好的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把剂子搓成丸子状。取一个剂子,用大拇指按压出一个深坑,中间填入馅料,揉捏封口,轻轻搓成圆团,可爱的青团子就做好了。

  该蒸青团了,外婆往锅里倒了大半锅水,架上装好的'青团,盖上锅盖,便开始蒸了。大约蒸了二十分钟后,厨房里弥漫着蒸气,空气中散发着青团诱人的清香。外婆掀开锅盖,那香味更浓了,沁人心脾。我赶紧凑上前去,瞧那青团个个亮晶晶的,泛着深绿色,哪怕苍翠的大树也比不过它,真舍不得吃它啊!我不禁有点发呆,转眼间,那一个个小青团变成了一张张娃娃的脸,仿佛在说:“小主人,小主人,快来吃啊,我们可好吃了,快来呀……”我一口气吃了三个青团,一边吃,一边笑,我的小肚子也成了一个圆圆的“青团”。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7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和奶奶打算提前做青粿。

  奶奶端来捣好的艾草汁,把它倒进大米粉和糯米粉。原本雪白的米粉经过搅拌后,立刻变成了碧绿色,不久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股特殊的清香。不一会儿,奶奶就将绿色的'米团和好了。奶奶笑着对我说:“你先看我做吧!”说完,奶奶便给我做起示范。不一会儿,一个青粿就在奶奶灵巧的双手下诞生了。

  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拿起一个米团,在桌上洒了些米粉。将米团在桌上搓圆,用大拇指沾了一点油,然后将大拇指陷进米团里,捏成碗状形。最后把豆沙馅放入米团里,把米团的上部分口子封住。这样青粿的半成品已经做好了。

  最重要的一步可千万不能少,我拿起旁边的印板。印板里刻着小巧玲珑的花纹和图案。我把青粿放入模型里,均匀用力一按,让印板都填满青粿。再把印板反一个面,往桌上轻轻地敲了两下,青粿从印板里蹦出来了。我看着自己人生中做的第一个青粿,不由自主的笑了。

  最后,我和奶奶还做了各式各样不同形状和花纹的青粿,满满的一大笼。做青粿还真是一件趣事啊!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8

  在清明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在厨房里切切炒炒,为明天的清明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起床了,我想看看奶奶是怎么包青团的。青团,看起来是青色,但上面还有绿色的东西。只见奶奶坐在凳子上揉着面团,面粉变成了绿色,这种绿色的东西是奶奶从山上采摘而来的青叶。把它切碎,并融入面团中,可以使吃青团的口感觉得有弹性。奶奶搓的很吃力头上还滴下豆大的汗珠。搓了一会儿,奶奶就把面粉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放着馅,馅是由咸菜、肉碎、豆腐干和笋组成的,还飘散着一股诱人的味道。

  奶奶对我说:“冰晶,你来了就帮我个忙吧,帮我柔青团。”奶奶在我面前放了一大块青团,让我在上面拿下一块青团,揉圆,放在她旁边。奶奶的任务就是往里面撞馅。开始揉了,奶奶先从青团中取出一小块,让我照着这个的大小来搓,我点了点头。当我继续往下做的时候发现面粉像一个黏人的小娃娃总是粘着我的手,奶奶告诉我,用手蘸一下干粉就行了,我试了果然如此。我就这样搓着,做出大小不同的青团,奶奶往青团里装馅的时候很麻利。之间她往一个中心插入手指,用另外四只手指反复地碰着青团的四周。小小的空虚立刻就变成了大洞。奶奶就向里面舀馅,馅满了之后,奶奶就用手把口给往里推,然后捏起来,一个胖乎乎的青团就算诞生了。随着我和奶奶默契的.配合,面团就被我们包完了。开始烧青团了,随着从锅里飘来的香味,我流着口水,在锅边走来走去等待着吃青团,妈妈笑着说:“你真是个小馋猫!”半小时过后,青团就烧好了。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我高兴极了。

  清明节,既可以思念去世的亲人,又可以吃到美味的青团还可以饱览春天的景色,真有意思呀!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19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了。清明节有许多传统习俗,不但可以给故去的亲人扫墓,还可以到郊外去欣赏春天的美景。今年的清明节我学会了做清明团子。

  看见别人都送了我们许多可口的清明团子。我看见奶奶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春笋,我说:“我今天要来学包清明团子”,奶奶说:“你先把手洗干净”,于是我就兴致勃勃地帮助奶奶去包清明团子。我拿了豆干、春笋、辣椒,首先我把材料洗净,然后再把它们切成丁,加入调味品,这就成了包粑用的馅。我开始和面了,我加入一碗面粉和一碗水,面粉非常硬,我用手猛地一拍,面粉飞到了门上和我的袖子上、脸上。奶奶说:“你不加水,怎么叫和面?”我又加了一点点儿水,可是面团还是非常的硬。我狠狠心,又拿了一碗水往面团里倒,一下子面团变得像稀糊一样,摸上去粘糊糊的。奶奶又往面团里倒了不少的面粉,我终于把面团揉好了。我把艾叶放到了高压锅里,因为热度高,所以艾叶的叶看不见了,除了艾叶水,还有一些非常烂的艾叶茎。我把艾叶水全倒入了面团里,面团立刻变得非常?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面片摊在我的左手掌上,再拿来勺子,用勺子舀了一勺馅,把馅放入面片里面,再捏合。我有时放了太多的.馅,包起来的时候,馅全部都露了出来了,有时又包了太少,清明团子像泄了气的皮球。我心想:“算了这样太累了,不要再包了。”因为包的次数多了,所以我包习惯了,我包得好多了。我包的清明团子像一个个检阅的士兵。

  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清明团子,觉的格外香甜可口。我学会了一个家务活,我很高兴今年清明节学会了包清明团子。我知道了:不克服困难,就不会得到成功。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0

  又是一年清明时,雨点纷繁,雾气朦胧中远山模糊如黛色,地面光滑如镜,平静地映着天空。

  大街小巷里,青青的团子开始卖了。清明草的香,面粉的甜,馅料的甜、咸或鲜,交织着袭来,由不得你不停下脚步,多看几眼,多闻几下,多买几个带回去,咬上一口,然后感慨——啊,清明,真的又到了呢。

  莹润可喜的青团子,躺在手心,只隔一层薄薄的保鲜膜,可怜兮兮地看着我。于是,伸手,轻轻拿起,把保鲜膜小心翼翼地撕开——一不小心,手上沾满了面粉,吮吸着我的皮肤,像一只只小章鱼。擦干净绿色的手,又一次,拎起保鲜膜,轻轻咬下一口团子,只觉清香浮动,由齿间,弥漫至鼻息,刺激我的神经。于是,深吸一口气,觉得整个世界都溢满隐隐的香。

  吃过了青团子,就要回到老家,给祖先们扫墓祭奠了。

  坐了好久的车,又任由自己的思绪无意识地飘到另一个世界里,放了一个不长不短的假,海风才翩然而至,轻轻催着我们睁开眼睛。

  于是,踩着因为被雨淋了而潮湿的黄泥,我们上山,献花,烧香,除草,扫水,扫土。山上视野极佳,可惜树木太高大茂密,繁多的枝条掩映下,把广阔的说不清是什么颜色的海,割成了一片一片,却又可以由分割的局部窥见浩大、广博且壮丽的.整体。

  下山的时候,阳光晃晃悠悠地出现了,我便抬头,看天空是悠悠的蓝,又高又远。

  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奶奶要塞给我们一大堆东西,终于打点妥了,她却又从家里冲了出来,手上摇晃着一袋海草,不由分说塞进车窗。

  我笑起来,不经意仰头,却发现阳光更加明媚起来了,那边有一树不知是野生还是栽种的桃花,令我一下子想起曾看过的一篇文言文里描写的“桃色极媚”,看来是结不出什么“佳实”,却在三四月鼎盛的春光里迎风微笑,花每瓣都镶满一圈光芒,一直从山野间开到我眼边。

  车发动了,驶出了一片青山绿水。

  清明来了,又走了。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1

  清明节放假了。我和妈妈去老家过节。每年那里的人都有做青饼的风俗。

  那天,我们乘船去老家。一推开家门,阵阵清香就扑鼻而来,我好奇地掀开桌上蒸笼的盖子,“哇!”我不禁大声叫了起来,原来笼屉里全是青饼和青团。这些饼和团一个个碧绿如玉,墨绿的颜色中带着一点点亮黄,光看着,就让人馋涎欲滴。拿起一个吃上一口,又甜又糯,豆沙在嘴里慢慢溶化,让我吃了一个还想吃,吃了一个还想吃。看奶奶做青团青饼那么熟练,我也手痒想做了。就把手洗干净,卷起衣袖准备开始学。

  首先拿一块面团,把它揉成一个圆球。”我照着奶奶说的,捏了一个圆球,“接着在一头捏个口子,先捏好口子,再慢慢往里面捏。一定要注意口要捏小一点儿,皮要薄。”我快嘴快舌地应了一句:“知道了!”真的'是新兵上阵,看着别人做得挺简单,到自己这儿却笨手笨脚的,不是皮太厚就是把皮给弄破了,再不就是口子太大了。虽然我对自己的“作品”很不满意,可奶奶却没有觉得我做得不好,她只是耐心地指导我,告诉我哪儿做得好,哪儿做得不好,在奶奶的指点下,我的技术逐渐提高,开始做得有模有样起来。做了几个,奶奶说:“差不多了。”说完变戏法似地拿出了一个青饼印,把捏好的青饼都放进模子里压好,再“啪”地一磕,三个压花的青饼就印好了。仔细一瞧,那上面的花纹还真好看,有梅花形的,有迎春花形的,还有叶子形的,姿态各异。

  青饼青团做好之后就是蒸了。把所有的饼和团一起放在几格大蒸笼里,开始上锅。原本觉得十几分钟很短,可一分一秒地等时,就觉得真长,像蜗牛爬一样慢。我无聊地玩着游戏打发等待的时间。十几分钟终于过去了,青饼青团蒸熟出锅后还有一道扇凉的工序。我鼓起腮帮子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扇,小脸憋得通红。奶奶回头见我那样子,“扑哧”一下笑出了声。

  吃着自己做的青饼,觉得特别好吃,闻着也特别香。虽然没有奶奶做的那么精致,但是,这也是我劳动的结晶呢!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2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又是一年清明时,家家户户都在准备青团,我们家也不例外。

  在我的印象里,清明节都是从外婆的忙碌中开始的。这天清早,外婆带来了一篮艾草,照例准备做清明团子。只见外婆先把艾草放在开水锅里烫一下,然后捞出打成糊状。随后把它倒在雪白的糯米面团上不停揉搓。很快,面团变成淡青色的。然后外婆把经典的芝麻糖馅拌好,一切准备就绪,全家人都围拢过来看外婆包青团。只见外婆把青青的面团揉成一个小球,用掌心压平,把馅放在中间,迅速把边上的皮子拎起捏牢,倒扣在蒸锅上。

  外婆行云流水的动作看起来那么简单,我自信满满,迫不及待地想要大显身手。我努力学着外婆的动作,可是面团到了我的手里变得特别不听使唤,费了好长时间,我的青团皮不但没有合拢成尖顶帽子,反而成了一口大碗,怎么也收不了口,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看着我垂头丧气的样子,外婆笑呵呵地安慰我:“你已经做得很不错啦,只差一点点收尾的窍门”。我重拾了信心,在外婆的手把手指导下,左一捏,右一搓,我留下的“烂尾楼工程”神奇地“圆满竣工”,成为一个像样的`青团。

  随着全家人的努力,一个个小青团如同一颗颗玉石,整齐的摆在蒸笼里。开火,白白的蒸气里,旖旎着艾草的淡香,充盈了整个房间。迫不及待地吃上一口,不甜不腻,软糯不粘牙,满口悠长的青草气,都是春天的味道。那散发着微微光彩的青团,让人简直停不了口。

  年年艾叶青,年年果泛香。青团,特殊的时节,独特的美食。长大以后,我肯定还会怀念起这种味道。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3

  青团是苏州传统清明节食品,清明要到了,作为苏州“小娘鱼”不会做青团子可不合适,于是我就向奶奶学习如何做青团子。

  开始工作了!首先是准备青团的‘青’部分:将事先准备好的洗净了的艾青放在了石臼里,开始像月宫里捣药的小兔一样认真的捣弄起来,细长的艾青明明很乖巧听话的呆在石臼里不动,可一等我的捣药杵下去它们就会像调皮的小孩和你玩老鹰捉小鸡一样的不断的躲闪到两旁,然后等药杵一离开又回到原地用无辜的样子顽皮的告诉你“来呀,来抓我们呀!”接着调皮下去……就在这样不断的奋斗努力下,终于在大半个小时候石臼里的艾青变成了期望中的青汁,虽然上面还有很多漂浮的段段细叶,也就是艾叶轻舟,看来要当小玉兔还挺难。

  看着战利品我顾不上已经和迷彩服有得一比的盗版军服,开始做下一步工作“团”部分:将适量的面粉倒在盆里后中间挖个小坑,然后将简单过滤了下的青汁缓缓的倒入小坑内用手将面粉和轻质搅拌起来,因为是第一次和面,比例老是对不准,不是汁水加多了和的太稀需要加粉就是粉放多了需要加汁水,结果等终于和成奶奶要求的软硬适中的面团时,原本预期中的一小团硬生生的胀成了一大团!而原本类似迷彩服的衣服现在已经是一件真正的迷彩服了,都能去参加实战演习了——不!是可以入选特种兵了!。

  终于到了包馅了!只见奶奶轻松快捷的掐一团面双手一压面团成饼状,用勺子舀起豆沙馅中间一放然后将面饼的边拢起一揉一个青团就好了,“这个简单!我会。”看着奶奶的动作我轻松说着,也有样学样的用手掐一团面团开始工作,然而现实是残忍无情的,看着简单的'动作在我的操作下却显出了100%的难度系数,虽然是最终也包成了十来个青团,可是看着和奶奶的青团在一起的十几个‘歪瓜裂枣’自己都不好意思说那是青团了,“真是太糟糕了。”我丧气的说,“但不错了,一回生两回熟,下次会像样的!”奶奶笑着安慰我,然后端着包好的青团放蒸笼里上灶蒸起来。

  小半个小时后,看着奶奶他们一点不嫌弃的吃着我包的‘歪瓜裂枣’们,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心里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在这个清明节,这是我第一次做成了青团。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4

  青团,就像是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一样,它也是清明节的象征。它是清明节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食品之一。我也非常喜欢吃,尤其是咸菜馅的。

  今天是农历三月十四清明节,重要的`扫墓活动及其仪式过后,我和妈妈拿着蓝来到田野中,妈妈东张西望。“妈妈,你这是在找什么呢?这‘荒山野岭’的,有什么好东西可找到?”“我在找荠菜,你知道吗?”随之妈妈拿来一棵开小百花,长三角形果实的“野草”,“看!就是它,不过这棵开花了,太老啦”“切——找棵野草忽悠我,我才不信呢!”没想到,妈妈已经找了一大篮这种“菜”了。我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不甘示弱地找起了所谓的荠菜。不一会儿,就有满满一篮了,深青色中还泛着点点白色,虽然好看,可是——“看看你,弄了这么多老荠菜,我还得挑一挑,这跟我找有什么区别,想锻炼我找茬能力啊?!”说着妈妈疾速整理好了所有的荠菜。

  回到爷爷家,妈妈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正确的清洗整理荠菜“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我忙活了半个小时才将所有的荠菜清洗整理好。接下来妈妈把荠菜分成九份放入多功能豆浆机搅拌成糊状,然后掺入少许面粉后在搅拌,只见糯米粉与荠菜糊慢慢融为一体,“好了机器的任务完成了,该改手工了”我很不解,机器搅拌不更好吗“为什么要手工啊?”“还要加许多糯米粉,在搅机器就该粘住啦!再说机器搅出来的没有人和出来得好!”“哦——”我学着妈妈的样倒了一点糯米粉,再往糯米粉中间到了点刚刚搅拌好的荠菜糊,和啊和,糯米粉渐渐变绿,这就好了,我端来我的最爱——咸菜馅。往糯米粉里裹,一个有一个,一排有一排。

  “啊呀!终于包完了”整整一百二十九个啊。

  奶奶拿来了大蒸笼和洗好的粽叶,“蒸青团喽。”

  不一会儿,香气扑鼻,我不顾有多烫忍不住吃了一个“哇——这香味,我敢相信!!”我学着汪涵攒着。

  今年的清明节我又学会了一道新小吃——做青团。青团吃在嘴中,香在心里啊!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5

  星期六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青团。青团的样子像胖娃娃的头上的小帽子,颜色是绿色的,下面有一片小叶子,好像一个小朋友坐在船上。

  青团分为两类,一类是甜的,另一类是咸的.。甜的里有豆沙、红糖……咸的里面有萝卜、豆腐、猪肉……味道很独特。

  正在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爸爸考我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吃青团吗?”我说:“我知道,因为我们要祭拜祖先,才吃青团的。”爸爸说:“很好。”我们说说笑笑一直到晚上。

  青团真好吃,我以后要让妈妈多烧点青团。

  一个青团帮我长了好多知识。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如流水一样快,都已经是第五个时节——清明,中国是“民以食为天”,怎么能少得了美食呢?

  今天我来分享一个清明美食——青团。首先,将采摘好新鲜的艾草的“头发”摘下来,将艾草叶放进锅中,加水煮烂,煮烂到易碎,捞出来剁碎,然后加入少量的白糖调味,因为要中和一下艾草的`味道,这样会更好吃一些,再把糯米粉和粘米粉放入容器里倒入艾草汁,揉成面团。揉成的面团非常硬,得想个办法,让他们团结起来,怎么团结起来呢?让我来告诉你吧,拿一小块面团揉成团放入锅中煮,直到它浮起来,接着把它放入没成型的面团中,他们就像士兵一样,行完任务后要马上归队。

  再把面团揉捏做成圆形的饼,放入豆沙,把它包好了之后,放入锅中蒸熟即可。

  熟了的青团就像一个小胖子非常柔软,咬一口下去,皮胚像个弹力球一样,在嘴里蹦来蹦去,豆沙像个小仙女,在你的舌尖上撒一盘细沙,太美味了。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7

  青团,又叫艾团子,旧时也称“粉团”,因其色泽碧绿、生青,故名青团。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清香爽口,是江浙沪各地民间清明与寒食节时的一道传统点心。“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路过青团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清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食节”。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食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不过,青团诞生之初,主要是祭祀用的。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每逢清明,江南几乎家家户户蒸青团,那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形制未变,但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时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关于青团,还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他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食过青团,待天黑后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想起当年救过自己一命,又香又糯还不粘牙的'青团,就下令太平军学习制作青团,以御敌自保。

  这样的故事听起来也饶有趣味。不过,青团真正成为江浙地区的清明佳点,还是近代的事。清代文学家、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对青团的制作有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清末民初,随着糕团小吃的蓬勃发展,制作青团的方法也渐渐普及到家庭。

  如今,那一个个透着艾草清香、甜甜糯糯的青团,虽形制未变,却早已从当初的祭祀点心,转变成人们在春天时令尝鲜之美食。小小青团,散发着芳草的香味,透着儿时的记忆,蕴含着家的味道,交叠着各种怀旧情感的美味。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清明节到来时,我会不由自主的想到青团。今天就把做青团的秘诀传给大家。

  把买回来的艾草摘去根,只要叶,如果自家种的更好,把叶放入有“忘情”地锅中,下锅时,犹如一条绿色的瀑布直流而下。艾草煮到易碎时乃可捞出。捞出后,把艾草剁碎,如果不想有苦味就撒上一层白糖,倘若下完雪的田园。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放入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油,揉一揉,直到不沾手。

  然后,捏成圆形,将弄好的豆沙包裹在里头,把青团放入蒸笼里蒸6到12分钟。好了,可以出笼了。

  品尝到的时刻,最让人兴奋的.。青团在我嘴中,外面的皮胚像Q弹的果冻滑入我的口腔,而豆沙像一层和好的水泥,铺满整个口腔。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29

  江南四月,苗青草青树叶青,风清水清空气清。清明节来临,时令食品青团也出现在人们踏青的食品袋里。青团,外表青青可爱,口味清香诱人,它是由叫做“青”的植物染青的糯米粉做成的带馅的团子,是一种极富民俗特色的传统食品。我们江南一带就有清明节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吃青团的风俗有来历。相传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兵败被追杀,他只身出逃,在一农田装成耕农躲避,此时他饥饿难耐,让村民张三想办法给他送点吃的。因官兵搜查很严,张三很为难。当看到地上被踩烂的艾草时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把艾草煮烂,加上糯米,蒸出青光光的.青团子,然后把青团子和青草一起放到筐里,顺利躲过官兵的检查,来到水田边将青团子和青草一起往田里扔去,官兵以为他在施用肥料,就散去了。官兵一走,李秀成捞起青团子就吃,不仅充饥,而且清香满口。李秀成吃饱了肚子,等到天黑就摸过官兵的哨卡,安全地返回了太平军的大本营。后来,李秀成吃青团子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张三做的青团子就成了清明时节一道十分独特的风味食品。

  查查青团的做法,发现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用青菜汁,有的说用清明茶或艾叶粉,过程倒都差不多,绿色汁液和咸盐或石灰一起煮熟,漂去苦涩味后,捣烂,配上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也有用春笋等其它馅料的。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蒸笼,垫上粽叶,隔水蒸熟就大功告成了。

  而现在人们图方便,一般去超市买青团,小小一个裹在保鲜膜中,颜色碧绿。这些青团虽然不是用“草头”做的,但特别糯,口感很细腻,人们也很喜欢吃。

  清明节的青团是一定要吃的,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更是流传已久的一种食俗文化。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清明时节,临海的人民都要吃青团。虽然青团在江南地区非常普遍,但是,我的家乡——临海的青团却有它的独到之处。每年清明节快到时,外婆都会拿着篮子去田埂里找一种野菜,那种野菜叫做“青”。它们在田埂里非常多见,叶子圆圆的,略带一些毛,非常矮小。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青”。回到家后,外婆会把这些“青”放在灶头上煮熟,然后再捣成汁,接着把这些汁与糯米粉和在一起。渐渐地,糯米粉从纯白色变成了翠绿色,非常可爱。然后再把一团糯米粉做成一个个碗的性状,像玩橡皮泥一样,这就是我家乡的青团雏形了。

  如果你喜欢吃甜食,那么可以在青团里塞入豆沙;如果你爱吃咸味的,那么就可以放入豆腐干丁、笋丁、肉丁、咸菜等。无论什么味的,味道都非常鲜美。包好的青团再用鲜楮树叶垫上。这样,一个完整的青团子就做好了。什么时候想吃,就把它放到蒸笼上,不一会儿,就可以尝到它的美味了。清明时节,当然要上坟。这时,在我的家乡青团便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把对先祖浓浓的思念寄存在这供给先祖青团里了。上完坟,多余的青团可以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们,让他们即使在他乡,也能感受到像在自己家乡气息;小孩子们还可以把它用于作野餐的佳肴,在春天的田野上,看着四周美景,吃着美味青团,真是个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在玩累了的时候当做点心,一边休息,一边慰劳自己的胃哦!每次一想起家乡的青团,我便似乎看到了它圆圆的、可爱的模样,又似乎闻到了它的香味,尝到了它的味道。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1

  听说清明节期间要吃青团,我一直想学学怎么做青团。上个星期天,爸爸妈妈终于有机会带我去北仑民丰村长长见识。

  我们一下大巴车,就发现村口围着许多人,有的在敲锣打鼓扭秧歌,有的在翻江倒海摆游龙,那情景很热闹。

  跟着人流的脚步,寻着青团的清香,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做青团的.大祠堂。我走了进去,发现厨房里一位阿姨正在蒸糯米,旁边狗抛判矶嘟邪嗟穆躺植物。糯米蒸好后,阿姨把糯米和艾青混在一起,放进一个大石槽里。只听“当”的一声响,艾青汁四处乱溅。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一位叔叔用木头做成的榔头,在猛力捶打糯米和艾青,旁边的一位嬷嬷还在帮忙搅拌。

  叔叔把拌好后的碧绿色糯米团端上桌板,桌子四周早已围了许多人。我从大人的腿缝里钻到桌子前,向做青团的阿姨讨了一个小糯米团,就开始学做青团。我先把糯米团压扁,在糯米团中间凹了个小窝,放入一点芝麻馅,然后搓成圆形,接着沾一些黄黄的松花粉,再把裹好的绿米团放进木头模具里压平,最后把模具反过来倒扣在桌子上。嗨,一个形似月饼、印有花纹、浑身碧绿、散发清香的青团做成了!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2

  清明时节,青饼飘香。说起青饼,我是吃了不少,但还从没做过,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我们来到阿姨家,把“青”洗了,放进正烧开的水锅里。烧了一会儿,把“青”拿出来,用冷水一冲,晾干。然后切碎,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倒进一个大石臼里。开始一人用大木锤砸,另一人不断地翻动,直到糯米团变成绿色的。

  好有意思哦!我看了眼馋,手痒,去体验了一番。握住锤柄提起来,哇,好沉!我吃力地抡起木锤,往下一砸,再想把锤子提起来,可就不行了,因为锤子被糯米黏住了。不管我怎么使劲,就是拔不起来。看着我的狼狈样,大家都笑翻了天。

  取出青色的糯米团,揉成一小团放进刻有花纹的模子里,用手一压,倒扣出来,撒上松花粉,青饼就做成了。放在锅上蒸一蒸,满屋子的清香。咬上一口,那清香在舌尖溢开,在全身飘逸。好醉人啊!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3

  在我们家乡——岱山,清明节吃青饼是一种传统习俗。老师为了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体验做青饼的乐趣,就组织开展了一次制作青饼的实践活动。

  前奏:采青与煮青

  “同学们,清明节快到了,我们要亲手做青饼了,今天我们就去上山采青。”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都欢呼起来。老师给我们看过青的样子之后,就排队上山采青。一路,同学们边议论纷纷,边对路边的小草指指点点。青很香,背后长有绒毛,颜色并不很绿。我们睁大了眼睛四处找寻,终于发现了一处青的聚集地。我们大把大把地割着青,不大一会儿,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

  第二天,食堂阿姨就在忙活着煮青了。一大锅的水沸腾着,青在水里不住地翻滚、搅拌,把水都染成了绿色。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情不自禁地抽动了几下鼻子。“哇,好香啊!同学们不住地感叹。

  呈现:做青饼

  到了第三天,我们准备做青饼了!洗好手,套上干净的蓝色手套,来到了食堂门口的空地上。几张大桌子摆在中央,上面铺了一张粉红色的薄膜,用两个做青饼的模具压住。旁边,一名高高大大的伯伯举着大锤子敲打着石臼里的面团。青和糯米混合起来了,青白相间,颜色很是鲜明。渐渐的,青色占了大多数,白色变少。门卫爷爷在锤子上举的空间迅速伸手去推揉面团,又极速缩回,真让人担心他会不会被锤子砸到手。看了一会儿,发现他们配合得极其默契,天衣无缝,让人拍手叫绝。

  分好组,我们站在桌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潘成业从食堂拿来两团热呼呼的'青团放在桌上,我们看着青团不知如何下手。老师走过来,向我们示范了一遍。只见他把青团隔着保鲜膜印在模具上,铺匀、按实,再一倒,就出现了一个精美的青饼。青饼是青色的,上面印着一个“福”字,四周有圆圆的花边。我连忙拿起一个青团,迫不及待地做起来,没一会儿我的手中也诞生了一个。紧接着,我们组一个接一个地尝试着,忙得不亦乐乎。此时,原本宁静的空地人声鼎沸。有的跑前跑后,叫着喊着,传送着青团和青饼,额头已渗出了汗珠;有的哈哈笑着,与旁边的同学比较着,得意的神情溢于脸上;有的埋头做着,时而皱眉,时而舒展……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弥漫着青饼的香气。

  尾声:吃青饼

  完工了,我们开始分享劳动的成果。每人拿了一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把青饼放在鼻子边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咬一口在嘴里,细细咀嚼,香香的,粘粘的,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4

  青团又名清明果,不仅好吃还开胃,是清明节时吃的。

  昨天下午我和妈妈去买青团。走了几分钟,我终于发现了青团,我认真地看了看材料,发现有艾草、清明草、糯米……,妈妈挑了四个,其中有一个是芝麻味的,其他都是豆沙味的,在结算的时候我算了一下,平均一个大约是1.5元,不贵。

  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吃青团,可妈妈对我说要明天早上吃,我只好答应了。到了晚上,我又想起青团来。我对妈妈说,“前天,我们学校中午有青团吃,绿绿的,一尝,我就知道里面有豆沙。并且,还有点草香味,好吃得不得了!”

  第二天早晨,我迅速地起了床,因为我要吃青团。准备吃青团的时候,妈妈醒了,他对我说,“留一个青团给我吃。”我回答了一声,“哦”,就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啊!”我高兴地叫道,因为这青团实在是太好吃了!吃完第三个青团。我收住了嘴,因为要留给妈妈吃。

  过了几分钟,妈妈吃掉吃掉了最后一个青团,她连忙地说好吃。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5

  清明节要吃艾青团,我们也免不了这个习俗,不过,要做艾青团要先找到黄花兰。

  拿上了篮子和剪刀,到了田上。我不认识黄花兰,胡乱摘了一些,很快就摘满了一篮子。奶奶抓起一把我摘的东西,叹了一口气,说:“唉,嘉恒,这不是黄花兰。过来,黄花兰叶子虽然是绿油油的,但是有点白乎乎,不怎么光滑,有细细的`绒毛,……她边说边指黄花兰给我看。”我不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要重摘了。”

  这次可慢多了。我们足足摘了半个小时才摘满了一篮子。回到家里,奶奶拿出了面粉和水。奶奶先把黄花兰煮熟切烂,然后在面桶里放了一袋面粉,和黄花兰搅拌,我拿来了自制“捣蛋机”,不停地压,再压,直到黄花兰和面粉合二为一,现在就叫这个面团吧!

  我扯下一团,把它搓成橄榄型,在一端压,拉出一个头,用牙签给他雕刻了五官,用笋做翅膀,做成了一只小鸭子,我还做了许多动物。开始生火了,拔来一堆枯草,用打火机点燃,放进灶洞里,再放进一小根一小根的树枝,轻轻用扇子扇,火势有点大了,小树枝,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打在上面,树枝终于着了,我又放进了枯草,趁火旺时放进了粗点的树枝,又放进了树干控定住了火势,

  我不断加柴,不断扇风,想让艾青团快些熟。我突发奇想,从锅里拿了一个艾青团,用消过毒的铁丝,穿过艾青团,在火上烤,还放了许多佐料,已经烧焦了,我轻轻咬了一口,真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吃完了一个,又开始等那些正在进行磨炼的艾青团。

  一小时后,艾青团终于出锅了,我拿起一只小鸭子,一口咬下去,好烫,我又吐了出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不断吹气,让艾青团快速冷却下来,又吃了一口,一种清凉的感觉在我的舌头上蔓延开来,我的味蕾得到了满足。奶奶说:“自己做的,比那些无名小摊买的好吃多了。”我说:“是呀,那些无名小食摊用的还是地沟油,一点都不卫生,我们再去摘一点儿,等下次自己做,我真地忘不了这种滋味了。”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6

  今天,我一走进幸福里的教室,就看见老师的讲台桌上摆满了材料:有处理好的青、面粉和芝麻红糖。难道今天老师要给我们带来什么美食吗?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

  上课了,老师笑着说:“马上就到清明节了,今天我来教你们做一道清明特色美食——青团。”我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讲台。只见老师把面粉倒入大盆里,加入绿油油的青,搅拌一下,原来白花花的面粉就变成绿色面块了。老师再用手掌反复按压,揉成了一个面团,就像一块巨大的玉石。

  接下来老师就开始包青团了,首先揪下一小块面团,很像一个小水滴。用两个手掌把小面团轻轻揉成球,就像我玩过的`弹弹球。然后,老师用她的大拇指在“小球”上戳了一个洞,可真像一个小酒窝啊!老师继续一边按一边转,越来越像一个小茶杯。面团捏好以后,就可以加馅料了。老师准备的是芝麻红糖馅的,闻起来有一股浓浓的芝麻香,让人忍不住咽口水。只见老师拿起勺子舀了满满一大勺馅料,我们都忍不住大叫着:“老师,少舀一些,要包破皮的。”老师笑着说:“好,少一点,那我舀出来一点馅。”最后,老师像包包子一样慢慢把口子收紧,还留了一个小尖尖,像一个大洋葱,一个完整、圆鼓鼓的青团就包好了。

  我看着做好的青团颜色碧绿、形状可爱,真想尝一尝老师包的芝麻红糖馅的青团是什么味道啊!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7

  清明节到了,我们来到奶奶家,准备向奶奶学做清明馃。

  奶奶事先采来了一种叫“青”的植物,洗净过水后和米粉混合在一起,慢慢加水不停地揉,还放到石臼里使劲地捶打,直到把米粉和“青”混合均匀。这样,绿色的面团就新鲜出炉了。

  奶奶先搓出来一个个小团,揉成碗状,往里面放进豆沙馅。然后把“碗口”捏紧,最后倒在一个模具里面,压出了漂亮的造型。

  看着做好的一个个清明馃,我心里痒痒的,也想动手做一做。于是,我问:“奶奶,我能来做一做吗?”奶奶说:“好的,你就负责压吧。”我听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赶紧去洗手来帮忙。我把裹了馅的青团塞进模具里,用手慢慢往下压,让青团充满凹槽。最后把模具翻过来,打一下桌面,青团就掉了下来,面上印上了花朵的图案,真是好看。我笑着说:“这个好像是在捏橡皮泥,下次我要把家里大象、老虎的模具都带来,做一个动物系列的清明馃。”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奶奶还做了咸的`清明馃,把边捏成了漂亮的褶子,真能干。

  奶奶把做好的清明馃放到锅子里去蒸,热气腾腾的清明馃真好吃。我心想:下次奶奶家做清明馃,我还要来帮忙。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8

  几年前的四月,又值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岭南地区,我们通常都会去扫墓,吃乳猪,而在我的老家——江南地区,人们不仅会去扫墓,还会弄一种“美味”——青团,岭南地区也叫“艾糍”。每逢过节,我们都会去到奶奶家,而那年清明节,又正赶上姑妈准备做青团,我这个吃货自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首先,把制作青团的原料:糯米粉、粘米粉、豆沙馅还有最重要的艾草准备好。第一步,把艾草洗干净,然后把艾草放入锅内焯,加水,用搅拌机把艾草打成艾草汁,闻着这散发出来的清香,我们开始进行最关键的一步。

  终于开始包青团了,首先把粉和艾草汁活成碧绿的面团,每次截取适量大小,摊开,放入豆沙馅,再包成拳头大小,这样,一个碧绿诱人的青团就大功告成啦~

  姑妈心灵手巧,飞速地包着青团,成品一个个大小均匀;而我包的青团则“一瘦一胖”,东倒西歪,心中默叹姑妈的手艺,心里倏忽燃起了胜负欲,更加仔细认真地包青团,起初还是不大好看,但我越包越上手,很快掌握了门道,不知不觉包的越来越快,青团也越包越好看,不一会儿,一盘子的青团都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青团拿去蒸,青团散发出的艾草清香,惹得一屋子的人都“口水直流”。

  经过不长时间的.蒸制,青团终于蒸好了,我等不到青团完全凉透,八成凉时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自己包的青团,一口下去,满嘴都散发着“春天的味道”,青团不甜不腻,不黏牙,艾草的清香仿佛融入了豆沙馅中,散发出清淡悠长的味道,看着大家吃着我包的青团赞不绝口,我不仅享受着美味,更有一股幸福与自豪感。

  长大后,我每年清明节都会吃青团,但无论是买的,还是别人送的,我再也没有吃到过像那年那样好吃的青团了。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3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过我们这次不讲节气,不讲节日,讲的是节日中的美食——青团。

  首先,先把嫩嫩的艾草取下茎,只留叶,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并加入开水煮烂,主是为了让艾草去苦。然后,立刻放入凉水中冷藏,让它保持原本的鲜嫩,煮完后有何用呢?一会儿就告诉你。

  接着,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放入容器里,并且放入艾草汁搅拌均匀,加入少许的食用油,可以让面团更加的丝滑。

  这时,准备出我从超市里买来的豆沙,做成球,再把面团做一个小窝,轻轻的.把豆沙放进去,最后轻轻的把口封上。这样一个如同小青球似的青团做好啦。

  最后,把青团放在锅里蒸12分钟,随后一股“仙气”飘出来,夹着淡淡的清香。

  咬一口,啊!青团的皮胚如同齐天大圣在我的口里滚来滚去,随后那豆沙像埋伏好的士兵,全都跑了出来,在我的口里东撞西撞,一瞬间,那Q弹、软嫩和豆沙的香气直冲我的天灵盖,让我久久不能回神。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40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节。刚起来,就看到外面烟雨迷蒙。我从窗户往下看,有一家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那家店是卖什么的呀,怎么这么多人排队啊?”“他们是卖青团子的,吃青团子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妈妈回答道。“哦,我知道了,妈妈,我想试试做青团子好吗?”“好的。”妈妈和我向楼下那家店的'阿姨要了一些米粉和豆沙馅。其实,这些米粉就是米粉加了一点野菜汁才变绿的。

  我和妈妈来到厨房,先洗了个手,然后把袖子卷高,然后才做起了青团子。我先把那些米粉分成五个粉团,因为妈妈以前做过,所以我就去请教妈妈该怎么做。妈妈给我做了个示范:她拿起其中一个我掰开的粉团,然后沾了点水涂到粉团上,就开始揉这个粉团,直到把它揉成一个圆为止,然后又用手指朝粉团的中间搓了一下,搓出了一个洞,再把这个洞逐渐扩大,然后用勺子勺了一勺豆沙馅,把豆沙馅放到那个地方,再把那个口子合拢,再搓成圆,一个青团子就做好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个我事先掰开的粉团,把它揉成圆,原本以为很简单,但粉团很软,一揉就扁了,一点也不听话,妈妈说:“你不能把手摊平了揉,要把手拱起来揉,这样子才可以揉的圆啊!”我照着妈妈的话把手拱起来,果然,这个青团子很听话得变圆了。接着,我用手指在粉团的中间搓了一个洞,把豆沙馅放进去,但是,放进去简单,要把它合拢可就难了。不管我怎么弄,它都有一点豆沙馅露在外面,把这里的豆沙馅弄进去了,另一边的豆沙馅又出来了。我无可奈何,只好又去求助于妈妈。妈妈说:“你不能用露出来的豆沙馅附近的米粉来填补,要拿离豆沙馅远的米粉来填补才可以啊!”听了妈妈的话,我用露出来的豆沙馅对面的米粉,取下一小块来填补露出的豆沙馅,果然,没有再露出来的豆沙馅了。就这样,一个青团子做完了。有了上次的经验,接下来的青团子我做起来简单多了,不一会儿,就做完了。

  妈妈把荷叶撕成一片一片的放在蒸锅里,然后又把青团子一个一个放在上面,开始蒸了起来。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妈妈把锅盖拿开,香气扑鼻,我和妈妈各拿起一个放在嘴里尝,“嗯,真好吃!”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说道。

  做青团子不仅好玩,而且好吃,明年的清明节我还要继续做。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41

  早晨的阳光暖暖的,柔柔的,照在竹林里,竹叶愈发绿得可爱。鼻间嗅到的,是随风吹过的竹叶的清香,耳畔流泻的是哗哗啦啦的水流声,唧唧啾啾的鸟鸣声,走在这里,惬意悠闲。

  几场春雨过后,晶莹的水珠顺着翠绿挺拔的竹竿一滴滴往下掉,宛若一颗颗珍珠坠落尘土里。竹笋一个劲地往外拱,沉睡一个冬天,忍不住要出来看看新世界了。掰断几颗可爱的雷笋,放在竹子编成的小篮子里。不远处,绿茵茵的艾草成片招展着。采摘下带着几丝药味的艾草嫩叶,轻轻地扎成两把放在竹篮里。艾草和竹笋安静地躺在了一起。

  雪白的衣裙袅袅娜娜地沿着石板小路,晃悠着篮子,碧绿的绿竹林衬托着,宛如仙子下凡。回家做青团去。

  回到家,将雷笋的外衣一层一层地脱去,露出了白中带青的笋肉。把脆生生的竹笋放进清水中清洗。清洗干净后先切成小条,再切成一粒粒的笋块。把姜蒜也切成粒,然后取下一块年前熏制的五花腊肉,切成丁放在竹节做成的盘子里。

  取出一根火柴擦着,点燃灶里茅草,火就熊熊燃烧起来了,此时赶紧加上干柴。等锅热之后,倒入黄灿灿的菜籽油,油热了倒进五花腊肉丁翻炒,煸出少许油脂后倒入姜蒜和笋粒,各种食材在铁锅中说道:“你们好你们好,很高兴成为朋友。”铁锅中热闹起来,不一会就翻炒出香味了。这样,青团的馅料就做好了,盛出竹节盘里备用。竹笋的清香和腊肉的醇香混合在一起,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

  艾草还静静地躺在竹篮里,享受温暖的阳光,觉得最美时光不过如此。

  拿起艾草放入清水中洗去浮尘,倒入沸水中。加入一点碱,这样做能使艾草一直保持好看的绿色。煮熟的艾草投入冰凉的井水里过凉以免发黄。散热后,捞出艾草用力挤干水分,将它切碎,放入石臼中。往石臼中倒入一些清水,然后用石杵轻轻捣,直至把艾草捣烂成泥,艾草泥翠绿翠绿的,散发着好闻的'香味。

  拿出一个檀香木盆,放入雪白的糯米粉,再把艾草泥倒入粉中,和面粉充分搓揉,当它们完全融合的时候,就成了浅绿色的糯米团,盖上纱布醒发。桌上雪白的、淡紫的晚春花,默默相陪,仿佛相约一生。

  将醒好的一大团糯米分成小小的一个个的块,再用手掌搓成小圆球,放在一个撒有一层雪白糯米粉的棕黄色木头做的浅盘里备用。

  接下来就是包青团啦!将刚刚搓圆的小糯米团用手指捏成窝窝状,左手握成空心圈,再把窝窝状的糯米皮放在手的虎口处,右手舀一匙刚才做好的馅料放在窝窝中间,用手指把皮收口,再揉成团,在手掌滚圆。就这样,搓成一个个可爱的浅绿艾草团子。把这些圆滚滚的团子放进铺着新鲜艾草的竹蒸笼里。一个个浅绿团子像翡翠般掩藏在艾草叶里,煞是好看。

  火再次燃起,大锅中放进两根青青的竹竿,倒进小半锅清水,水不能摸过竹竿。把蒸笼放在竹竿上,烧大火蒸熟。出锅的青团,飘散着一股淡淡的艾草味,由浅绿色又变成了深绿色,看着好诱人啊!

  暮春食鲜笋腊肉青团,盛夏吃一碗透心凉的冷圆团子,深秋品五彩菊丝截花糕,寒冬则尝一碗热腾腾的杏酥羹,生活的恬淡幸福尽在这一份份美食当中了。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42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节。我、妈妈、姑姑和弟弟乘着爸爸的车去奶奶家做青饼。在车上,我看见农村的风景非常美丽。“嘟”车停了,我们下了车,这里的空气真是清新,我像猎豹似的跑向奶奶家。

  刚到门口,就看见奶奶在洗糯米和大米,还冒着汗,她说先让我们看一会电视,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了,我们把洗好的糯米和大米放入三轮车,另外也把晒干的'青放入三轮车,又准备报纸和布,到做青饼的地方。到了,“滴—”我们把混合起来的糯米,用机器磨成粉状,然后把青也混起来。在太阳下,我们足足等了两小时,终于才轮到我们做了,我看了个清楚,原来,要先把磨好的东西,放入大锅内蒸,等蒸熟了,就把它放在机器上,一个男子打开开关用一个粗粗的木棒,使劲跺着,接着从机器的下方出现一条长又黑的“蛇”盘在盆子里,一圈又一圈,他把盆子里的“蛇”倒在一张铺满松花的桌子上,我和妈妈。姑姑。弟弟。奶奶拿着印头去做青饼、我们先把印头朝上,再切点糯米和青,放入印头,然后,用手按实,最后,在桌子上一拍,一个完整的青饼就出现了,它还弥漫着一种青饼特有的芬芳,向鼻子扑来。

  然后,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做了100多只,各有各的花纹。等它凉了就把它搬入三轮车,我们就骑着三轮车兴高采烈得回家了。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43

  听说清明节期间要吃青团,我一直想学学怎么做青团。上个星期天,爸爸妈妈终于有机会带我去北仑民丰村见识。

  我们一下大巴车,就发现村口围着许多人,有的在敲锣打鼓扭秧歌,有的在翻江倒海摆游龙,那情景很热闹。

  跟着人流的脚步,寻着青团的清香,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做青团的大祠堂。我走了进去,发现厨房里一位阿姨正在蒸糯米,旁边还放着许多叫艾青的绿色植物。糯米蒸好后,阿姨把糯米和艾青混在一起,放进一个大石槽里。只听“当”的一声响,艾青汁四处乱溅。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一位叔叔用木头做成的'榔头,在猛力捶打糯米和艾青,旁边的一位嬷嬷还在帮忙搅拌。

  叔叔把拌好后的碧绿色糯米团端上桌板,桌子四周早已围了许多人。我从大人的腿缝里钻到桌子前,向做青团的阿姨讨了一个小糯米团,就开始学做青团。我先把糯米团压扁,在糯米团中间凹了个小窝,放入一点芝麻馅,然后搓成圆形,接着沾一些黄黄的松花粉,再把裹好的绿米团放进木头模具里压平,最后把模具反过来倒扣在桌子上。嗨,一个形似月饼、印有花纹、浑身碧绿、散发清香的青团做成了!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4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正是在几百年前的今天,大诗人杜牧即兴创作的。一提到清明节,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一种美食——青团。

  在去买青团的路上,转念一想:我吃了那么多次青团,这次我为什么不自己包一次青团呢?于是,我参加了一个关于青团的特别活动。

  在活动中,老师先跟我们介绍了青团的由来。相传在上千年前,晋文公与他的功臣介子推意见不符,介子推很生气,就跑到山上去了。晋文公为了把介子推逼下山,就放了一把大火,但介子推这个人非常固执,一直不下山,被大火活活烧死在山上。晋文公非常后悔,下令在他的祭日里,所有人都不能生火。于是,就有人把艾草的汁拌进米团中,并把豆沙塞入,这就是青团了。

  接着,就是做青团了,我将艾草的汁拌入米团,使米团的皮呈青色,把一大团豆沙塞进去,向下一按,只听“卟”的一声,豆沙溅得我满脸都是。用各种吃法吃掉这些豆沙后,我想:应该是豆沙放多了,应该少放一些。

  我再次调好青团皮后,用小勺子轻轻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了青团的皮中,再把皮合起来,一个豆沙少得可怜的`青团完成了!

  但我依然不是很满意,因为豆沙实在太少了,都是皮,一点都不好吃,所以我又进入了尝试阶段,我包了各种大小的豆沙,有一些像第一个一样,把豆沙“还”给了我,还有一些成功了但豆沙总是太少。

  终于,在不断地尝试中,我终于得到了最多而又不会“卟”的豆沙!那是我的第19号试验品,口感很好。

  慢!

  虽然口感很好,但是在颜色上,我与老师包出来的样品差距依然很大,老师的青团青,就好像把世界所有的青都融了进去。我的青团却是绿绿的,没有那样漂亮的颜色。再次经历了一番尝试,我终于得到了一个还比较好看的绿,勉强算得上“青”。

  就这样,我学会了做青团,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团,一股清香在我嘴里荡漾。正是这股清香让我想起了那些烈士在战场上的情景,让我想起了烈士永远停留在的草地。在清明这样的一个节日里,青团让我明白了它真正的用意,是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烈为我们现在的和平所作出的贡献与付出!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45

  春风轻轻地吹过江南大地,万物也在微风中渐渐复苏,焕发着勃勃生机。池塘边的田埂上,几株嫩绿的艾草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每当看到它们,我总会想起清香甜糯的青团子。

  每逢三四月,妈妈就会去市场上买一些新鲜的艾草回来。看到那些青翠欲滴的艾叶时,我就知道,过不了几天,就可以吃上江南一带的特色小吃——青团子。

  等妈妈将手头上的家务活忙完以后,搁置了一阵子的艾草和其他的'原料陆续被搬进厨房,我的内心就开始激动起来,迫不及待地随着妈妈进入厨房。看着妈妈将散发着独有香味的艾草洗净,放到缸中不停的捣着,嫩绿的汁液在不断地挤压下一点一点的从艾叶中流了出来,留在了缸底中,不一会儿就积了小半缸。此时,妈妈将汁液倒入碗中,只见青绿的汁液在灯光地照耀下一闪一闪地,看得我如醉如痴。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装着艾汁的碗从眼前被端走,我才回过神来。转头一看,妈妈正用糯米粉揉面呢!只见她双手灵活地上下翻飞,不时添加一点清水进去,动作之快看得我都快要发晕了,直到一条绿色的细流从我眼前溜过,倾入白色的面团中,我才从半晕半醒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再定睛一看,只见原本白的发亮的面团,只十几秒的功夫就换上了一件柔和养眼的青绿色衣裳。这时,妈妈将冰箱中的豆沙馅和芝麻馅取了出来,开始包起了青团子。在她飞舞的双手中,一个接一个的青团子不断成型,圆圆的团子整齐地排在菜板上。妈妈还用干净的毛刷在青团子上刷上了一层油,这些青团子像列队的士兵整装待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我的内心愈发急不可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不停地嚷嚷着要妈妈马上将青团做好,妈妈只得将我从厨房里“请”出去。在客厅里只能听到厨房里锅中的热水咕嘟咕嘟的沸腾着,油烟机呜呜作响的声音。我想进去看看青团子在锅中的样子,却又没法子进去,只能一边懊恼自己心太急以至于被“请”了出来,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着青团子在蒸锅中的样子。

  “宝贝,吃青团子!”随着母亲一声呼唤,我飞一般地从房子奔了出来,望着正冒着热气,外表上更加晶莹饱满的青团子,我立马咬了一口,哇!外面的面层又软又糯嚼劲十足,里面的馅香甜可口而又不腻。

  清明青团飘香作文 篇46

  清明节在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堆的青团,除了扫墓祭祖时用,更多的是大家围在一起应令尝新。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家也像往年一样。一大早,就见奶奶开始忙活了起来。只见她把糯米粉和粳米粉按比例放在洗干净的脸盆里,再把嫩绿的艾草煮熟放入脸盆中,加入少许热水,就开始和面了。这时轮到我上场了,我帮奶奶打下手,用力地按住脸盆,使奶奶更方便地和面,奶奶说:“要做青团,最重要的是要和好面了,面和得有劲道,青团吃起来就有嚼劲,否则就会粘牙齿。”不一会儿,面和好了,奶奶把它分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青团放在脸盆中,犹如一个个绿玛瑙洒落在了大玉盘上,有趣极了。开始做青团了,先用大拇指从“球”的'上面按下去,再用其他手指在表皮上挤捏,然后在凹进去的地方放一些馅料,最后把口封住搓圆,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糯米上滚上一圈,青团上粘满了一颗颗雪白的米粒,一个青团就做好了。

  看着奶奶做起来这么简单,看得我也心动了,连忙下手做了起来。可一会儿后,我不怎么想了,因为我做的青团没一个像样的,有的馅料漏了出来,有的表皮开了一条裂缝,还有的变成了一个四不象……奶奶告诉我做这个必须心静下来,不能着急,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方法,最后果然做成功了。一个、两个、三个……看看一个个身穿雪白珍珠的青团,整齐地排列在蒸锅上,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一会儿,美味的青团就蒸好啦,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青团,心里别提有多甜了,感觉自己学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本领,非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