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作文

时间:2024-02-10 18:24:33 清明节 我要投稿

(热门)清明的作文4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清明的作文4篇

清明的作文 篇1

  4月5日,又是一年清明时。时令尚未到来,山野渐绿的青草已昭示着人们思亲的情绪,春雨洗过的大地期望着人们的出行,人们不得不早早地准备着清明之事--祭亲寻祖,探亲春游。然而,我却在悲恸祭亲的同时,想着清明时吃过的清明馍馍。

  我的老家在川东北农村,传统文化农村的习俗和城里是有所区别的。清明时节农村大都要吃清明馍馍。儿时的记忆中我对母亲做的清明馍馍是情有独钟的。然而,今年的清明节,我是吃不上母亲给我做的清明馍馍了。因为今年的清明,母亲已经走向了天国,在另外一个世界了。她于公历的3月23日西去,清明当日正是我们为她选定的魂归山野之日,她不能给我们做清明馍馍了。今夜(4月1日凌晨),我守在她的灵前,只能提前回味过去的清明时节给我们做的清明馍馍的味道了。

  儿时,少年不知大人事,不知道清明是要祭亲的。只知道清明是要吃清明馍馍的。清明馍馍是用一种叫作清明菜的野菜加上米面或麦面或蒸或炸或烤制作成的。可能因为那时生活太困难了,春节一过,我们就盼着传统节日春节后的另外一个节日清明的到来。在清明菜长出之际,我就知道清明节要到来了。我和童年的.小伙伴们早早地緾着母亲要扯清明菜回来做清明馍馍了。天下母亲对儿女的要求都会尽力满足的。我的母亲几乎每年的清明都会给我们做清明馍馍。曾记得,七十年代初期我母亲做的清明馍馍是用细米糠伴着清明菜在锅里烤的,那时生活极度困难,除了逢年过节几乎无油下锅,不能说猪油清油还有什么选择了,只要有一点油在锅里滴一下,不沾锅就行了就可以做清明馍馍了。每当这时,母亲还在调面,我们就守在锅边,拌和着清明的面才下锅我们就急不可待地叫着母亲给我们来上一个。那时真的太困难了,面下了锅,有时柴火不行,馍馍便不能熟。把我们等得不行。好不容易熟了,给我们吃上一个,我们狼吞虎咽又在要了。母亲急得不行,只好忙着满足我们。我们觉得那时的清明馍馍真是人间美味,胜过朱元璋吃过的馍。

  年龄稍大之后,读书到了学校,离家稍远了一点。再后来当兵到了部队就没有吃过母亲做的清明馍馍了。我听说,我没有在母亲身边的时候,她祭亲回来,依旧要做清明馍馍的。生活条件好了,做的清明馍馍用的清明菜更嫩了,面粉更精细了,油也更好了,调味更香了,还要加入鲜肉或者腊肉等肉馅,但家人却对这样的清明馍馍并不一定叫好。我军旅十八年以后回到家乡,每到清明时节母亲依旧要做清明馍馍的,而我却始终觉得母亲做的清明馍馍是人间美味。尽管有时真的做得不好吃我也会赞不绝口。去年的清明节母亲祭祖回来,在田边扯了清明菜,到家就忙着做清明馍馍,不知是我下班还是从外面回来,过她家门口她就把我叫到她家里,把刚起锅的清明馍给我一个叫我品吃。我看着她已经八十岁的人了,刚从外面祭亲回来,忙里忙外没有一点休息就给我们做好吃的于心不忍。她再三叫我吃下,我也只好细细品来。等我吃完一个,她还叫我等着给我再做几个带回给家人吃带几个给我同住楼上的哥哥和弟弟。我知道母亲吃一点好的,都是要念着每一个儿女的,所以只好等着。为了赶时间,急火烤馍难免个别外面烤焦,里面还有些差火。除了给哥哥弟弟的以外,我拿的五个馍回去,家人并不像我这样激情满怀,相反觉得街道小摊上的油饼更香。但我觉得,母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儿女的感情,胜过馍的味道本身。家人不喜欢,我是一个一个保存好在每餐饭时加上一个吃下的,还不忍心一次吃完。五个清明馍我吃了两天才忍心吃完,没有扔下一丝半点的。即使有的还有些焦糊有些不熟,我也非常珍惜。而今年,我将再也吃不上母亲做的清明馍馍了。今年的清明,我将泣血送母亲上山。只能看着田边的清明菜,搜寻心中关于清明的记忆,这种记忆将伴我走过人生的岁月。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给我做的清明馍馍,将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清明的作文 篇2

  昨天,花海茫茫,今天,花的倩影仍在那挤满了人的市场里。我的心无比激动,就像一条蛇,很盼望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

  啊!姑姑的身影在我的眼前徘徊,我和妹妹,爸爸,奶奶拎着大堆的水果和酒菜,敏捷的'上了车。途中,我看到无数的车辆向清明墓地开去,我想:他们一定也像我们一样的那种激动而又无法表达的感觉吧!转眼间,就到了墓地,我们拎着沉重的水果,迎着寒冷刺骨的风,踏着坚实的脚步来到坟旁。烧纸,端酒,摆水果……一切都完成了,我们带着剩了的水果和酒菜,慢慢地向车的方向走去,到了车里,姑姑双手紧握着方向盘,眼角有些湿润了。

  回到家,我和妹妹留下了晶莹的泪珠。

清明的作文 篇3

  岁岁清明,又临清明。

  今年是国家首次将清明节列入法定假日,连同周末,今年的清明连休三日,或许自此清明节将替代人们往年“五一”长假才外出春游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杜牧吟咏的诗句绝好渲染出清明节特殊气氛。送一束鲜花、祭几杯薄酒、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化几裱祭纸,敬三注香烛,传送对逝者的思念。自唐宋以来,清明节是整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一个大节日 ,其习俗——祭祀、春游、饮食……活动之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 中足以和春节一比高下。

  我将清明视作亡人受拜的.节日 ,阳间后人尽孝尽忠尽礼的节日 。曾经拥有的一旦失去了,无法追回。唯在清明时节,那种哀思,只有在坟墓前才更亲切、自然。一切遗憾也只有在跪拜中弥补……沉重的坟墓更增加着一份苍凉与忧伤,为何人总是要等到失去才知道珍惜?“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珍贵的眼泪就伴随着父亲的离去没有了停歇,我无奈的叹息都因为大哥英华早逝而没了锋芒。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我对亲人的思念就象千丝万缕的细线,缠绕着我的心田,永远都不会改变,清明就要到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更加深切地想起疼我爱我的长辈、亲人。于是,我情不自禁学着随乡入俗,打点着寄托哀思的种种冥物……

  春易逝,满地落红,叹岁月之流逝,万种情思将在在清明的气氲中飘散。亲爱的朋友,我们在清明之际除了对亲人的缅怀,面对春光明媚,再多的烦恼都只是尘世一麾,不值得过多忧伤,因为我们还得活在当下,还有赏春的眼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一桢新陈代谢的生机景象,纷纷雨滴滴泪交织在一起,滋养着我。

清明的作文 篇4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跟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跟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