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的启示作文

时间:2022-07-03 11:28:21 启示 我要投稿

【精选】名言的启示作文三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言的启示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名言的启示作文三篇

名言的启示作文 篇1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言被人们流传下来,其中,我最欣赏的一局是不经一番寒彻苦,怎得梅花扑鼻香。

  每个人都想要成功,但成功这个问是由成与功两个字组成的,要想成,就必须要积累自己的功,必须要苦下功夫。再想想,哪个成功者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得到的?相反,反而是吃尽了苦头。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天坚持练习书法,不管严寒酷暑,几年坚持下来了,几十年坚持下来了,他那用来洗砚台的池塘都被染黑了。可见,王羲之的成功就在于他那持之以恒的精神。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创作《本草纲目》的时候,天天奔波与深山老林之间,到处虚心请教,有时候,为了知道这个草有没有毒,便亲自放在嘴巴里尝,他不顾自己的生命,为了《本草纲目》,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有时候他尝到了毒草,五官都痛苦的扭曲在一起,但还是坚持着把它记录下来以后,才找解药。由于长期的经历风吹雨打,走山路,李时珍的脚趾经常被磨出血泡,但还是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正是因为吃尽了苦头,下了许多功夫。这才有了《本草纲目》这部著作的问世。

  看来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要下苦功夫,到时候,漫天灿烂的星光都会照在成功者的身上。这也就是功到自然成。

名言的启示作文 篇2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对你们来说也许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可对我来说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记得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们回奶奶家玩,爸妈说要带我去爬青城山,我一听就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到了那里就可以买到我梦寐以求的“青城剑”了。兴奋得一夜无眠,第二天早早的我就起床了,和爸妈一同收拾好行李,就开始往青城山进军。

  终于到达山脚,这里的景色可真迷人,处处绿树成荫。我抬头仰望高大雄伟的青城山在绿荫中显得十分幽静,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可一想到我要徒步登上山顶,我顿时就像泄气的皮球一样——蔫儿了。

  我正犹豫着去还是不去?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亲切地说:“宝贝儿,你难道不想买青城剑来玩了吗?”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禁在脑子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最后在妈妈再三地催促下,只好赶鸭子上轿——硬着头皮上了。

  一开始我有些闷闷不乐,可没过多久,我就被沿途的风景给迷住了。参天的大树,葱茏的小草,各色鲜艳的小花;还有那山间传出的阵阵悠扬婉转的古筝声,夹杂着迎面而来的清凉的山风,无不让人心旷神怡。我信心满满地向前冲去。

  可是好景不长,没一会儿我就累得不行了。“妈妈,还是坐滑竿吧!好累哦!”爸爸说:“儿子,你别泄气。快看——”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一个老奶奶和她的孙女儿正奋力地往上爬着。“小伙子,要耍赖了啊!可不行,要赶快走哦!”老奶奶风趣地说道。“就是,儿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听了他们的话,我的信心又回来了,精神饱满地和那个小姐姐一起走在了前面。我们沿途欣赏着美景,聆听着悦耳的音乐,不知不觉就爬上了山顶。

  直到今天,这件事还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萦绕。这句名言也将时时警醒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名言的启示作文 篇3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打调味料,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我的成长过程中也充满了不同的“味道”,它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当我考试失误而气馁时,面对那鲜红的分数,我不住地哭泣,我的心也在哭泣,我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我恨自己,恨自己不争气,恨自己不成才,甚至恨父母怎么生个这么笨的我。哪个人没有失败过,摔倒过。我要再爬起来!于是,我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将泪水化着汗水,做错了怕什么,及时改正就行。终于,我成功了!

  当我努力去干一件事而屡遭失败时,看着父母失望的眼光,我哭了,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猛然间,我头脑中闪过了那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猛然醒悟: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于是我擦干眼泪,又继续干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成功了!

  曾老师说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遇到挫折要从容,是曾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悟到的人生哲理,是一盏指引我前行的明灯,是一座不灭的灯塔,永远指引着我劈波斩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名言的启示作文】相关文章:

名言的启示作文12-01

名言启示作文10-30

名言的启示03-22

名言启示05-11

启示类作文之名言启示10-03

名言警句的启示作文08-21

名言的启示作文八则02-21

名言给我的启示作文精选09-04

名言名句的启示作文11-02

名言给我的启示作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