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

时间:2022-04-14 16:41:55 说明文 我要投稿

关于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下面是关于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请参考!

关于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方法

  一、举例子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二、分类别

  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三、打比方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子

  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五、作诠解

  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六、作比较

  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七、下定义

  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八、画图表

  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九、摹状貌

  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十)引用

  1.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2.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说明文范文

  人类忠实的朋友——狗

  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的,驯养时光在4万年前至1。5万年前,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据统计,世界上有犬种1400余种,其中定类的有500多种。世界名犬里收录的大约有240多种。最近的基因研究得出的超多研究结果证明,现存的狗有450种左右。

  狗的五官像人般端正,四肢更是健全。它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快活得不得了。一般状况下,狗的长度约八分米,其重量也不会超过35公斤……

  狗的生性灵活,是一种惹人喜爱的动物。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只狗是痴痴呆呆的,更没有一只狗是不爱吃也不爱玩的。不但如此,狗的反应也十分敏捷。当看到有老鼠、虫蚁的出现时,狗便展示它自身的本领,快速地捕捉盯紧的“猎物”;在狗的视线范围内,几乎没有一只“猎物”能够脱离它的“手掌心”。

  狗的食量不大,却很挑剔。狗一天的食量大约是人类食量的三分之一,只吃鱼、肉或是其它的骨头,蔬菜、水果大多数都不喜欢吃……

  狗的智力在低等动物界中也是非比寻常的,是高等动物--“人类”智力的四分之一。透过人工训练的狗能做许多高难度的动作:在低空中极其准确地接住从较高空中掉下来的细微物品;单脚踮地,双手握住人类的手,像和人类打交道般……

  鲸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它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鲸分为3类,分别是须鲸和齿鲸。这两大类的分群,再学术上主要是依据它们摄食方式之不一样而定,须鲸主要的形态特徵是没有牙齿,但是有具大的鲸须,可用来筛选浮游生物所以为滤食性。齿鲸亚目的主要特徵为有牙齿,掠食性,其牙齿的.数目与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会有不一样,全世界现存有13科约79种。

  鲸鱼虽然有鱼字,其实它并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它有许多和鱼类极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鱼类是左右摆动尾鳍来使身体前进,而鲸鱼却是以上下摆动尾鳍的方式前进。它们利用前端的鳍状肢来持续身体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鲸鱼背部的上端还有能持续身体垂直的鳍呢!

  鲸鱼是群集动物,它们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裏生活,但是当鲸鱼呼吸时,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这时鲸鱼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呼气时,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而构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状。专家们甚至能够从喷水的高度、宽度及角度,来辨识鲸鱼的种类呢!鲸鱼的种类很多,大致分成齿鲸和须鲸两大类。

  鲸鱼的表皮下有著极厚的脂肪层,那就是俗称的鲸油,它能够使鲸体持续温暖,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由於鲸鱼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光的在水中屏庄呼吸、减慢心跳速度,因此当它沈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光后,才会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超多的血液供应时,体内还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呢!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1

  一、严格按照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说明文,关键是弄清说明文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说明文有两类教学目标:

  1、一般教学目标。即识字写字、学句写句、朗读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等,这是教学任何一篇课文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说明文也不例外。

  2、特殊教学目标。即学会阅读、写作说明文这种特殊的文体。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说明文教学提出如下明确要求:“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句话对说明文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抓住要点,二是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抓住要点”与课标在中年级提出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有近似之处,但要求更高一些,要分点说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分点说出某些段落的主要内容。因为说明文大多是按若干要点组织文章思路的,抓住了要点,就抓住了文章的纲领。抓住了纲领,就大体把文章读懂了,把文章的结构弄清楚了。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了解“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等方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二、审视说明对象,整体感知课文

  1、抓特征的典型性。说明事物的文章,是为了使人们了解某一事物的性质或发生发展的过程。作者怎样才能把某一事物说得准确、清晰,让人们了解它呢?抓住事物的特征是一种主要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征,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所以,只有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才能使人们对某一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

  教学说明文,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出示之后就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抓住事物的哪些特征来说明事物的。可以直接揭示,也可以让学生加修饰语揭示特征。

  如教《神奇的克隆》一课,可以把“神奇”作为教学主线。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把握特征的典型性”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立足全文抓特征,作者写克隆,是抓住哪几个部分表现克隆的“神奇”?第二步,学习克隆是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各段的要点,作者写克隆的神奇,是抓住哪几个要点写的?第三步,让学生自学其余各段,抓住“神奇”体会克隆的意义。这样自始至终围绕事物特征的典型性来教来学,学生既可以学会抓事物特征的典型性,又可以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还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可谓一举四得。

  2、抓结构的条理性。人们接受知识是按一定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而逐步深化的,说明文在结构方面就必然突出事物内在的条理性,以显示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言之有序,条理清晰,则体现了说明文的特征。因此,分析说明文就要注意理清作者构思的逻辑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色。

  说明文的结构是作者运用语言材料说明事理的整个过程中所做的部署安排,但作者所用的材料不是随意堆砌的,而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按照一定的条理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起来的。就是说要层次清晰,言之有序。就其材料的结构组织来说,有的按时间顺序,如《烟台的海》等文;有的按空间顺序,如《大自然的文字》等文;有的按逻辑顺序,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文;有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往往几种形式综合运用。

  另外,分析文章结构,不仅要使学生清楚文章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更重要的是要弄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其作用是什么,深刻理解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真正把握说明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晰的结构特色。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文章特点

  1、抓说明方法的多样性。说明的方法是一篇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因素。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资料、列图表等。教学说明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弄清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技巧,形式说明能力。

  一篇说明文,往往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在教学时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分清主次,着重分析在文章中占主要地位的方法,探讨其精妙所在。例如《麋鹿》可重点分析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神奇的克隆》可以主要分析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等。

  进行说明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能找出文章中采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上,更重要的是把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说明目的和相应的说明方法联系起来,探讨文章为什么使用这种说明方法。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大量采用数据说明埃及金字塔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既准确地反映了事物本身的情况,显示了科学研究的严密性,又给人以翔实可信之感,还避免了抽象、浮泛以至于冗赘的说明。此外,还可引导学生探讨怎样综合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更好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

  2、抓说明语言的灵活性。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简洁、明晰,并且要尽量生动形象,富于情趣。

  准确、严密。说明文的语言最根本的特点是准确、严密,因为只有用语准确严密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才能保证内容的科学性。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这里运用了“大多”、“也许”、“数亿年”等词语,就准确严密地说明了火星上水可能的来源。

  简洁、明晰。无论是介绍浩瀚的宏观天际,还是解释纤细的微观世界,欲清楚明白地述说古今中外之事物与事理,就要有简洁、明晰的语言。如《学与问》一文,作者在总结观点时,用了“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用语简洁、明晰,使读者对文章的观点有了清楚的认识。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2

  一、提高认识,明确说明文的重要

  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取代的。从小学说明文的内容看:如《苏州园林》《蝈蝈》《故宫博物院》《看云识天气》《中国石拱桥》等等。这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说明文的用途越来越为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文学作品,你可写可不写,而说明文,如作会议记录、定条约,你就非写不可。由此可见说明文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笔者认为,说明文教学决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趣的机会,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

  二、提升素养,理解说明文的作用

  科学素养,即人在了解自然并且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如今的小学学生正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因此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科学素养的提高不仅对自身产生巨大作用,对于全社会全民族的意义也同样深重。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外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对科学素养的提升进入嵌入式教学,这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是十分有效的。学生通过对课外说明文阅读的搜集和吸收,可以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重大的作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甚至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激发兴趣,教学说明文的基本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多数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得饶有趣味。

  在进行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积极的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也可以看到说明文的闪光点和有趣之处。从而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去。在讲授《中国石拱桥》时,向学生播放有关石拱桥的视频录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实物、录音、教学片段或者视频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呈现出事物的具体形态,从而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事物的特征,然后更加具体的了解到课文中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统一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对说明文教学而言是一大福音。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间接的体验。

  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和影像等辅助手段,把说明对象变为直接的感官印象,从而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事物的特征,然后更加具体的了解到课文中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统一。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老师可以事先把八种云的彩图投影出来。让学生们通过课文中对云彩的描述,来对这八种云彩图对号入座。这样学生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通过学习说明文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看似平常,却蕴涵着科学的道理,衣食住行,四季更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生活其实就是一本大书。而说明文就是从生活出发,诠释生活,介绍知识,明白道理。

  四、拓展延伸,说明文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懂了。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延伸,就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爱好,按多样性、广泛性原则选择各类说明文让学生阅读,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在学习《马》一课时,课堂上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些知识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3

  一、创建情境,激发情感

  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这样枯燥的说明文,我们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运用现代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让学生欣赏大海美丽的景色。

  在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对大海的探究的欲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就及时激发学生的情感,设计问题:如果有机会想不想去看一下大海?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你心中的大海吗?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二、朗读品味,感受语言特质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担心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所以抓紧时间用来讲解课文中所谓的知识点。这样,只会剥夺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对字词的敏感主要是读出来的,所以如果教师能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领悟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和科学性,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从读中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布置朗读任务:把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

  由于之前学生对文章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已触摸到文字的“温度”,自己的感情也自然流露在朗读中。在学生朗读时,我又巧妙地对语言特点进行点拨。随后,我还通过让学生同桌互读、互评的方式,通过师生合作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质,理解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一个数字、一个举例、一个比方,都在学生在朗读中成为他们对文字宣泄的载体。既让学生感受了说明文语言的特质,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感。

  三、比较品评,感知文体特点

  说明文教学如何“识文辨体”,特级教师姜茗芳老师在执教《太阳》一课所用得“比较法”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课始,姜老师就出示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断,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段优美的文字后,让学生畅谈感受。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文字的优美,同学们沉浸在文章优美的“画面”中。如此品味,实则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一面镜子。

  接着,姜老师话锋一转:“那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太阳》,它的语言又会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大家走进课文好好地念一念,感受一下。”学生兴致盎然地自由朗读了课文之后不约而同地有了这样的感受:整篇文章感觉硬梆梆的,很单调。于是,姜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感知《海上日出》是篇写景散文,而《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姜老师开课即选了巴金的《海上日出》这样的美文让学生感受,通过与《太阳》的一番比较,引领学生发现两者在体式和风格上的明显差异。我在教学《太阳》时,也采取了姜老师的方法,通过两篇不同文体的阅读,没有说教,也没有灌输,不经意的安排中,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文学家;什么是科学小品文,什么叫真正的文学散文。

  四、探究感悟,了解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懂得如何阅读这类文章,为写作这类文章打下基础。因此,了解说明方法应是说明文教学的根本。《太阳》一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很多,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说得既通俗又具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教学中,辨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则需要联系所说明的事物特征去感悟、品味。课堂上,我成功的扮演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引领学生探究、感悟,从语言文字中捕捉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方法。在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得不错,就在那个地方打上一个五角星。”这些教学步骤与手段将枯燥的说明方法的学习融化在语言文字中。学生迅速地捕捉到文字的脉搏,将文中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用词准确的句子找出来,我随机引导学生将说明方法提取出来,并由学生板书、小结。

  五、回归整体,品味语言

  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弄清思路、明确说明方法的基础上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也可选取比较经典的段落读,让学生边读边找出具有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字、词、句等,加以赏析。以《海的颜色》为例:作者经过观察后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请大家轻声朗读第9自然段,说说你的看法,然后引读,揭示首尾呼应的写法,联系上文体会它的好处。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你发现这种说明文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个活动要预留出比较宽裕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细细品味欣赏。

  比如“关联词语”,在介绍渤海湾的海的颜色富于变化的时候,用了四个“因为”使说明的层次分明;比如,在说明语言上,“可能”这样的词语使语言严密准确,让人感受到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回顾整体,在说明文的知识学习和运用上,我们就可以达到“窥斑见豹”的效果。

  六、有效拓展,学会表达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从科学知识维度出发,从内容上关照,拓的是课本内容。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丰富更立体的感知。从语言学习纬度出发,发展语言。

  说明文阅读方法介绍

  阅读说明文,可以采用各种方法: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部,如形态。方位等;有的事物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如何抓住特征?一是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二是抓中心句。

  2.理清说明的顺序。

  首先明确是哪类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往往以时间、空间顺序居多,而事理说明文则以逻辑顺序为主。其次,要找出体现说明顺序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时间顺序往往运用表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方位词语,逻辑顺序常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以及问答的句子等。)另外,还可按行文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弄清文间的脉络,说明的顺序就明白了。

  3.辨析说明方法。

  分辨说明方法,要掌握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的内容结合起来。如《中国石拱桥》把石拱桥比作“卧虹”“飞虹”等,用打比方德望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4.揣摩说明语言。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那些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程度、数量、范围等的有关词语。这些词语往往起修饰限制作用。揣摩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用删词法和换词法,与原局中的词进行比较。

【关于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相关文章: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作用02-25

说明文说明方法的作用7篇02-25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07-28

说明文说明方法公式01-13

关于英语说明文写作方法05-24

关于说明文02-21

说明文写作常用的方法10-25

关于桥的说明文范文-说明文10-20

关于水果说明文04-08

关于天气说明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