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轼作文(通用29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苏轼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苏轼作文 篇1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苦闷和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走进苏轼作文 篇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苏轼的才华一直令人钦佩不已。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粗旷却不失细腻的文笔,早已深深地埋在读者心中。
唱着大江东去的苏轼,把一片豪情赠予世人。何其潇洒,何其旷达,吟颂之际,倍感舒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谓脍炙人口呀!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把那威风凛凛的将军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份飒爽英姿顿时浮现在眼前。想象着,那简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将军出猎图啊!品味苏轼,不由自主地涌出一种舒适之感。
苏轼的狂,更狂在面对逆境时的那份无惧。
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风云开阖,但无论是多么的惊心骇目,苏轼都不随之动容。真真切切,那是无所畏惧的脸,那是时刻保持浩然正气的躯干。那份无惧,早已化作征服逆境的自信。然而,正是这坦荡的人生态度,给了我们无穷的动力,给了我们步入成功的力量。恍惚间,那分舒适之感似乎更深了。
苏轼是豪放的诗人,但更是多情的男子。
还记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吗?苏轼的多情让人着迷。越读苏轼的诗,越爱苏轼,那一份沁人心脾的舒适,好比一颗甜甜的巧克力,带出一丝丝醉人的情怀。苏轼的诗重细节,重感情,更重在让人领悟那广阔的情怀。苏轼,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让无数人着迷的诗人。这位达观而放荡不羁的诗人,用他的诗词传达心理感受。萧萧暮雨中,大家都在抱怨这恼人的细雨,而苏轼却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是哪一份情怀,又是哪一份乐观呀。心中的舒适之感随着脉搏在不停跳动。
面对苏轼,值得享受的很多,值得学习的更多。那一篇篇诗词,流淌着苏轼的血液,正在慢慢地渗入读者的心扉。鲜红的血液得到了重生,永远永远地活在大家心中。
猛然间,那份舒适之感跃出身躯,向着蔚蓝的天空不断飘洒,化作一缕缕阳光,温暖着大地。
走进苏轼作文 篇3
我一个人走进晚风的夕阳中,柔和的风吹得我受伤的心隐隐作痛。自己苦心经营的,决不能失败,但败得似一幕滑稽剧快降下帷幕,只留下一串串奇怪、探询的目光闪耀在脑海中。
夕阳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无力的阳光伴着漫无目的的脚步,林断山门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相同的无奈让我又一次轻轻走近了苏东坡。
夕阳下的小河边,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点点涟漪,我仿佛望见了东坡先生驾一叶扁舟,缓缓而来。晚风吹起他乱如旌的白发,唯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他似一只孤独的大雁,无人能知他的志向是天空。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人们多认为这是悲观中的消极,无力中的感慨,而我却一厢情愿地认定这无声之境便是苏东坡的极致。苍凉中有着无边的宁静与深邃,最痛苦的时刻,正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枝上柳绵被风吹少,而他却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任岁月染白头发,他却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被风雨截住了去路,他会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无情相思袭上心头,他又说:休将故国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东坡是深刻的,就在于他有一双在黑暗中发现阳光的眼睛,先生踌躇满志,随时代的际遇跋涉到了颠峰,厚重,明朗溶为共同的血液,流动在一个人的人格血脉里面,于是,我们看见先生在滚滚大江前,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悠悠古江,因为一种不同凡响的胸襟而千古激荡。
你是否看到一位老者信马由缰,奔驰于天地之间,左牵黄,右擎苍的矫健英姿伴着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你是否看到大雪纷飞天地间,对着绽放的寒梅,那位老者心旷神怡,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东坡先生,面对人世间的沧桑,只留下一句最深最切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失意中的安然,快意中的怡然,失败中的泰然,成功中的淡然,构成了他一生中最闪亮的人格魅力。
我从东坡思想那里归来,心中舒畅了许多。是他又一次唤起了我兴奋的勇气,我相信,我会用成功来回谢他。
走进苏轼作文 篇4
走近苏东坡,喜欢苏东坡,敬慕苏东坡。
读过赤壁二赋,不能不心折于他的超然,想起黄州,想起乌台诗案。
走近苏东坡。年少时,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时何难!汴京高中,名扬于四海,仁宗亲许为宰辅之器。此时是何等意气昂扬。无奈,天意弄人。
他因论新法不力,自请外放东南诸州,览民生疾苦,发为歌诗,冀达天听。宵小不容,诬以讪谤,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乌台,百日之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他就那样疲惫无奈痛苦地来到黄州。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太大,从宰辅之器到八品散员,从一代人望到杂诸渔樵的平民。一切重新开始。
政治活动的中止,亲友故旧的畏祸远避,政敌的虎视眈眈,全家的生计问题而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与朋友的诗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毫无心机,他才四十多岁,事业,才刚刚开始。
很难想象,这个挫折,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喜欢苏东坡。清诗读吟还自和,白洒已尽谁能借。不辞青青忽忽地,但恐欢意年年谢。夜阑时,一切静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灵。泪凝成的《寒食雨》,几乎让人在文字间触到心的挣扎与呼喊,缥缈孤鸿,寒校拣尽影犹寒,月明多被云妨,凄凉北望几人知!
痛苦一天天堆积,发酵,他却醒了。
走进苏轼作文 篇5
苏东坡亦豪迈亦旷达亦俊秀亦从容亦淡泊亦宁静,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挥之不去。他的诗如仙界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是心灵流淌出来的智慧,是神笔马良勾画出来的美景。不知上天给他注入什么天资,使他的诗,你信手拈来,都不会觉得俗气,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酣畅,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慷慨纵横,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冷静独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沉豁达,一首诗一种风格。他的心中包藏着浩瀚无边的大海,重重叠叠的山峦,万般风情由他驾驭。
林语堂眼中的绝不是高居于文学史殿堂的苏东坡,他阐述的是一个才情兼备、魅力四射的苏东坡。他如冰山上的雪莲,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外冷内热,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水调歌头》里的手足情让世世代代的后人感慨万分。
但他有岂是将爱只倾注与家庭之人?他报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用文学抒写心中对朝廷黑暗的强烈不满。你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能明白在诗歌的华丽包装下,情神异浓才是他真正的本色。
他以自由的眼光俯瞰人生,从不被他人左右,经历过大喜大悲后,他终于获得一种自由完善感和灵魂归宿感。
苏东坡,就如同他的名字————子瞻,在滚滚红尘中,用他独具匠心的眼光,于文学之巅山,嘹望人间悲情冷暖。他是个乐天派,是百姓的朋友,是大文豪,是大书法家,是巨儒政治家,是诗人是一个卓尔不凡的英才。
走进苏轼作文 篇6
苏轼,一位伟大的、值得尊敬的诗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称为“旷世奇才”,他是文学家、哲学家、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美食家。但他的崇高、他的闪耀远远不止这些能定义。
才情才情,有情才有才,我被他的情感所打动;被他的执着打动;被他的哲思打动!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他因卷入政治纠纷,被贬入黄州,带着一个小小的官职,带着沉重的罪名。那是秋天的赤壁,他与他的一叶小舟飘荡在江面上。江面是“万顷茫然”他的心是“茫然万顷”,他只能喝酒,带着他的惆怅,在茫茫的江面上漂浮着。
但他是苏轼,此刻他不仅茫然饮醉。酒愈下肚,他的心愈“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意正兴,敲击着船舷而唱歌,唱“美人”,唱的是他心中美好而思而不得的事物呀!他多么想为国尽忠,即使他被垢陷,被他的君上贬到了这个山水荒凉的地方,但他心怀天国家,心怀天下,他无法释怀理想啊!
此刻心中苦闷,仿佛听见了飘渺的洞箫声,箫声凄苦,似他心声。他又想到了天地之大而自己生命渺小,想到曹操,“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是啊,宇宙浩瀚,想曹操当年多么意气风发,而如今又在哪里呢?而他自己,只得“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只因为世所困!
他就像一阵疾风,猛烈而跌宕。他在中秋月圆之夜酩酊大醉,写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我看见一个孤独凌乱的老者,他此夜必定满怀伤情,但连与家人团圆都不能,只能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就在此刻,他一鼓作气,起身拭泪,排遣一切压抑他的黑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实在为他心疼,他在寒风中一次一次茫然,在黑夜中一次一次难眠,但总有一个意志支使他昂然起立,一整心绪。
读他的诗词,我每每能看见他的世界,它的身影,他滚滚的感情,他的句子如同有灵,贯彻我的经脉,直击我的灵魂!
走进苏轼作文 篇7
明月高挂,静谧得引人遐思。梦里,不知多少次,那一双满是皱纹,苍老无比而又饱经风霜的手,似乎在诉说着它主人坎坷的一生。但那双手依然紧握着笔,执着地写下一篇篇诗词文赋,我是多想握住这双手,只遗憾,一切只能在梦中。
又是细雨濛濛的初春,苏堤也被浸得发亮。我踩着散发着清香的泥土,向那儿望去,朦胧中似乎看到了忙碌的身影,那双手正在搬着一块块大石头,湿嗒嗒的水和泥残留在你的手上,我多想握住你的手,为你抹去污渍,只因,你并不属于这里。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双手写下了多少千古诗词。
多少诗词在这手下诞生!我看着你一路走来,那双手无时不握着笔在纸上尽情挥舞着,留下了亘古不变的印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你的情怀,这是多么宽广豁达的胸怀啊!你不追求物质的占有,只在乎精神上的满足。“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道不尽你那万千衷肠。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追求?这又是一种多么高洁的品质?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给那微微颤抖的手带去些许的安慰。“拣尽寒枝不肯栖”,是你的坚决;“羽化而登仙”,是你美好的向往;“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你的无奈与遗憾。
当你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时,我能看见,你的双手在地上不断地扒拉着,似乎在挣扎地重新站起来,我看到你内心在咆哮,终是只能化为一声长叹。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好好地抚平你那双手上布满荆棘的刺伤和历尽风霜的皱纹吧!
在这个你没有经历过的现代科技社会里,我似乎穿梭在车水马龙中,路灯忽明忽暗,闪烁着这个世界的光明和黑暗,我只能攀附着你的双手,带给我一丝丝鼓励,让我走向未来的路,不至于那么彷徨无助。
怀抱着激动,我迈步快速地向那儿走去,但那个叮叮作响的声音,却在我一点点靠近时,慢慢地消失殆尽。我终究只能与那双手擦肩而过,惟见那儿的大石头被浸得发亮。
当我再一次陷入梦中与你双手紧握,一道疾雷震响,将我拉回了现实,我的手上似乎还残留着你双手的余温,脸上却惟有泪千行。
走进苏轼作文 篇8
“吃东坡肉吗?”
我抬头,彼时她正系着深蓝色的亚麻围裙,穿梭在摆满瓶瓶罐罐的小厨房中。
“好啊。”翻开手中的书,我低吟着:“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很是乐观吧?”她奋力刷着锅,眉毛上的水珠一颤一颤的。
元丰三年,已过不惑之年的苏轼被贬谪黄州。黄州是一座偏僻萧条的江边小镇,贫穷落后,民不聊生,一片凄凉之景。然而苏轼刚踏上这块土地,便欣然写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城郭之外的江水,江水中的鱼儿,那满山遍野的绿竹,绿竹中的新笋,不正是下酒的好菜嘛!鱼美,笋美,口福之惠实在诱人!
出入自若,随缘自适——开垦东坡,寻溪傍谷,搭建雪堂,钓鱼采药,扁舟草履放浪于山水之间。襟怀豁达坦荡,履危犯难而泰然。劳苦之中亦自有乐事,“筋力殆尽”的劳动并没使他萎靡、厌倦,反而给他带来了从没有体验过的快乐。
绍圣元年,年近花甲的他又被贬岭南。那时的岭南,交通不便,地域偏僻,又远离亲友,可就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却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为乐。
偶寄家书,不诉生活之艰辛,也未泄被贬之愤懑,倒是向小弟分享一道美食——烤羊脊。
由于谪官这一身份,不能与其他官员争买羊肉,只能得到别人不要的羊脊骨。可他非但不恼,反而另辟蹊径自创“烤羊脊”。临了,还不忘拿那些对骨头垂涎三尺的狗调侃一番。
绍圣四年,他又戏剧性地被贬至更为艰苦的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所、冬无炭、夏无寒泉。”艰苦也可见一斑了,可这老头儿还能谈笑风生,为食写颂作赋:“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字里行间,尽是为之自得的意味。
连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都乐观得不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噼里啪啦……”灶里的火星乱迸,映红了她的脸,她轻拭额上的汗珠,小心翼翼地往灶里又添了根木柴。“怎么样?”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我轻笑。
她依旧盯着灶里跳跃窜动的火苗,“不抱怨,不挑剔,不管生活多艰苦,始终怀一颗达观洒脱之心,日子总能苦中作乐。”
“说实话,我以前一直以为文学就是风花雪月,没想到尽是些柴米油盐。”
她起身掀锅,水汽氤氲,整个厨房都朦胧了。纹路斑驳的黑锅中,乌黑而油滋滋的汤汁翻滚着。
“可不管身处何地,何种境遇,他总是以一份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面对生活,认真对待一饭一蔬,一饮一食。”她把肉铲进碗里,浇上一层冒着热气的酱汁,端至我面前。“尝尝看。”她解开围裙,坐到我对面的木凳上。
面前的白色瓷碗中搁着一块四四方方的红烧肉,肥瘦相间,像层层叠叠的五花石。肉面油光瓦亮,仿佛轻轻一碰就能渗出汤汁。至于味道更是美妙:猪肉的浓香,绍酒的醇香,白糖的甜香,桃花的芳香,四种香气浓浓地融在一起,撩拨着我的心。
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口肉,油汁混着肉的滑嫩口感,萦绕于唇齿之间,糯得像果冻的肉在舌尖化开,满口生香。
“太棒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美妙的味道?”我咂吧咂吧嘴,意犹未尽地舔着嘴角残留的酱汁。
她久久地望着窗外的竹林,“因为肉中,不仅有佐料,还有情怀。”
情怀嗎?我轻轻放下手中的木勺,思绪渐渐飘远。
诚然,从某个角度看,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某地,就是走在被贬的路上,始终颠沛流离。可不管身处何地,他总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细熬风花,慢炖雪月。
他既不做理想的人质,也不像不得志的文人那样看破红尘。他把对生活的热爱熬成浓郁的汤汁,用时间和心意浸润,再多的疲惫与风尘都可以被安抚。
有人说,李白不属于人间,而苏轼永远属于人间。的确,他以出尘的精神入世,温情地注视着人世间,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成温暖的人间情怀。
不管是廉价低贱的猪肉,还是牛粪煨制的芋头,苏轼都能乐而食之。他吃下的,是食物,是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碗人间烟火?
而我们,隔着时间和文字,依旧能感受到昏黄烛光下氤氲的满足与幸福,享受食物的慰藉与力量。“蔡澜说:“烧菜如人生,看似平凡,其实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食者自己去体会。”她托腮凝视着碗里红亮鲜艳的东坡肉。
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良久,我沉吟道。
走进苏轼作文 篇9
日月来往,星移斗转,数百年转眼已成为历史,而历史却将永远铭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谁?写得如此尽至!不假思索,除了东坡外还会有谁敢如此豪放呢?小苏可谓是寥若晨星的任务啊!可以用朱自清的话来评判苏轼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在我刚接触苏轼的文章时,觉得他可真是“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如此举足轻重的人物,却不懂得珍惜利用,实属宋朝的国君昏庸。无能啊!当时我还以为苏轼是一个才貌不凡风流倜傥的才子,正如他在《念如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在前几天学习他的名篇《赤壁赋》后才知道他是个年高德劭,不足六尺的“小老头”,唉!真是让我的情绪一下子由“高潮”跌倒“失落”了。很是有种名存“貌”亡的感觉(韩愈,真对不起,改了你的“名存实亡”)。尽管如此,在我心中依然会产生对他才华横溢的仰慕和尊敬,谁叫《增广贤文》中有句实实在在的话呢?——“凡人不可貌相,海水难将斗量”!苏轼留给我的印象不深,因为我喜欢“独秀一品菊”的陶渊明。
但苏轼身上那种浓浓的豪放、清雅的形象却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清淡的词语、简单的诗句,组成了一篇篇不同凡响的鸿篇巨著。乍得一看,好像苏轼的文章页不落窠臼。由此看来,陶潜的天下该改朝换代了。品味苏轼的诗句、文章,总觉得写得妙趣横生,说是豪放派一点儿也没错,读起来就如同重返大自然的怀抱,亲切而又富有激情,时而平静,时而波涌,就像一条翻腾于海路之间的巨龙,转折连贯,恰到好处。?
苏轼的人生道路十分曲折,多次被贬,然而他却抱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实少许人能做到,他那积极向上的精神,乐观自信的态度都让我感到钦佩。我喜欢陶潜,仅是出于我性格内向,孤身一人,性格等都与他相像;而对于苏轼我则是有一种只有用内心情感才能评价他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他写的文章与我的内心情感很相似的缘故吧!但愿在以后我能渐渐喜欢上这个与我有“共性”的人吧!
走进苏轼作文 篇10
北宋时期,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苏仙、坡仙,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曾在美丽的西湖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西湖最好的广告词了。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曾在年老时写了《浣溪沙》,其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更是包含了“宝刀未老”的雄心壮志。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代表作品有《留侯记》《晁错记》,苏轼这一生,笔下皆是精品。
苏轼是一个书画家,他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黄州寒食》、《枯木怪石图》,“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他的画中洋溢了他的为人处事,他的满腹情感。
苏轼是一位政治家,他的官途十分坎坷,他曾到14个县做过官职,他的官职大到吏部尚书,小到护卫队队副队长;苏轼也曾是一名水利专家,他在杭州做官时,西湖时常发大水,杭州的人们民不聊生,苏轼见之,发动了群众修建了著名的“苏堤”,造福百姓。
苏轼更是一位美食家,他走到哪吃到哪,被贬时也不忘研究“吃”,可谓吃货一枚。即使这一生坎坷不断,挫折连连,被一贬再贬,也照样吃好喝好。有一次,他一天吃了许许多多的荔枝,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谪的落魄岁月,硬生生被他个吃货变成了美食的“创作之旅”,苏轼还发明了许许多多的菜,如硬菜“东坡肉”“东坡肘”,小菜“东坡豆腐”、凉拌菜“东坡凉粉”,主食“东坡饼”“东坡羹”。在吃这件事上,苏轼绝对不马虎。
苏轼是一名全才,是天才中的全才!
走进苏轼作文 篇11
缺月挂树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需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天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回望历史长河,中华上下五千年,可谓源远流长,群星璀璨。
数不清多少英雄好汉,数不清多少文人墨客;就有了演不尽的侠骨柔情,写不完的红尘世事。
我倾情于写诗、词之类的文人,他们将诗词与自己的情感融合为一体,最是深沉。我喜欢李白,杜甫;我喜欢朱熹,李清照;但我更钟情的是宋代词人苏轼。
李白潇洒,于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爱国,因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朱熹勤奋,才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李清照忧郁,因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而苏轼却豪爽大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令人心为之一震。
他满腔热血,带着男儿的豪气,血气方刚地走上仕途。或许是上天有意捉弄这个有着远大抱负的男儿,仕途之路屡屡受挫。他面对贬谪,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佳句,他顽强笑对人生。
但他不幸,生于宋代这样一个充满脂粉气息的年代,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表象下掩藏的是腐败,而苏轼的性格却与这样的世界格格不入,所以被贬官也是必然的。他的满心抱负被挤压,心中的愤懑无处发泄,只能写词,只好秉烛夜游,只好借天地之悠悠,发思古之幽情,只能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或许这所有经历对于他也是有好处的,至少赋予了他特别的个性,这样的结果才能让他有缘与赤壁相见,才能做出千古佳文《赤壁赋》。
苏轼,以一个君子的行为生存于世,在宋朝,能做到君子的人恐怕只有寥寥数人罢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是他做人处事的原则,他寂寞着,他惆怅着,他悲哀着,但他始终有一颗圣洁的灵魂。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苏轼只属于赤壁。
走进苏轼作文 篇12
日月来往,星移斗转,数百年转眼已成为历史,而历史却将永远铭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谁?写得如此尽至!不假思索,除了东坡外还会有谁敢如此豪放呢?小苏可谓是寥若晨星的任务啊!可以用朱自清的话来评判苏轼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
在我刚接触苏轼的文章时,觉得他可真是“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如此举足轻重的人物,却不懂得珍惜利用,实属宋朝的国君昏庸。无能啊!当时我还以为苏轼是一个才貌不凡风流倜傥的才子,正如他在《念如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在前几天学习他的名篇《赤壁赋》后才知道他是个年高德劭,不足六尺的“小老头”,唉!真是让我的情绪一下子由“高潮”跌倒“失落”了。很是有种名存“貌”亡的感觉(韩愈,真对不起,改了你的“名存实亡”)。尽管如此,在我心中依然会产生对他才华横溢的仰慕和尊敬,谁叫《增广贤文》中有句实实在在的话呢?——“凡人不可貌相,海水难将斗量”!
苏轼留给我的印象不深,因为我喜欢“独秀一品菊”的.陶渊明。但苏轼身上那种浓浓的豪放、清雅的形象却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清淡的词语、简单的诗句,组成了一篇篇不同凡响的鸿篇巨著。乍得一看,好像苏轼的文章页不落窠臼。由此看来,陶潜的天下该改朝换代了。品味苏轼的诗句、文章,总觉得写得妙趣横生,说是豪放派一点儿也没错,读起来就如同重返大自然的怀抱,亲切而又富有激情,时而平静,时而波涌,就像一条翻腾于海路之间的巨龙,转折连贯,恰到好处。
苏轼的人生道路十分曲折,多次被贬,然而他却抱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实少许人能做到,他那积极向上的精神,乐观自信的态度都让我感到钦佩。
我喜欢陶潜,仅是出于我性格内向,孤身一人,性格等都与他相像;而对于苏轼我则是有一种只有用内心情感才能评价他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他写的文章与我的内心情感很相似的缘故吧!但愿在以后我能渐渐喜欢上这个与我有“共性”的人吧!
走进苏轼作文 篇13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
江南。阳光是个早起的农夫,乘着一缕薄薄的雾霭,悄悄敲响了酣睡的柴扉。
风从一片叶子上醒来,和树枝捉起了迷藏。然后,调皮地摇了摇,摇了摇,满树的枣花,如一场金黄的细雨,簌簌而落。从树下路过的诗人,被一些含香的雨点,打断了一首刚刚想吟出的小令。诗人掸了掸衣巾上细碎的花朵,却无法拂去那些沁人的馨香。
村南村北,吱吱呀呀的缫车次第响起。那些灵巧的手指,又把蚕茧的柔丝抽成了长长细细的日子。屋前屋后,有少女的娇声细语,在初夏的天空下四处流转。她们会在今夜的梦里织出爱情吗?
古柳上,一窝羽翼未丰的小鸟,静静地望着树下的老农一声长一声短地吆喝着。青翠的黄瓜上,还缀着一滴透明的露水。他解开了粗布麻衣的领子,拿出一把蒲扇,轻轻地晃了晃。也许,他只是在叫卖一种闲逸的生活罢了。
山路是村庄一束绕来绕去的炊烟,不知被哪一条溪涧收藏。天遥路远,一丝困意纠缠不清地擦过了睫毛。那只随身的酒壶,已倒不出半点寂寞。微醺的诗人,昏昏欲睡。
中午。太阳是一炉越燃越旺的火,毫不留情地当空烤下来,那些翠绿的叶子也如喝醉了酒,软软地垂着头。疲倦的诗人唇干舌噪,口渴难忍,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一只躲在树叶背后的蝉,不禁思绪飘飞:这时候,如果有一杯粗茗,灌入心田,那该是何等美事啊!
拐个弯,一座茅屋静静地摆在眼前。诗人匆匆赶上去,敲响了一扇山野的柴扉。一位执杖的老伯打开门,看到了一身汗渍的诗人。诗人急切地问:老人家,能向您讨碗茶喝吗……
走进苏轼作文 篇14
暮春,蕲水最美的季节。傍晚时分,空中飘起了小雨,在如烟如雾的雨中走来一个人——诗人苏轼。被贬官黄州的失意在他脸上平添了几分惆怅与苦闷。
他踱着步子走向了清泉寺。俯瞰山下,清澈的兰溪唱着欢悦曲子一路向前。多么独特的溪水呀,不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前进,却朝着西方奔跃。沿着幽静曲折的山间小道儿,苏轼漫步其中。
山下,小溪潺潺。抽芽的兰花星星点点缀于浅浅的溪水里,如鹅黄娇嫩的小脑袋,随时准备探出头儿,一览大千世界。漫步于溪边的松林里,脚下松软的沙路轻抚着路人的脚掌。这时,沉浸于美景中的他才发现,脚下的沙路竟是如此干净,甚至连一点儿泥也无法发现,也许是因为兰溪慈母般地冲洗吧!傍晚的雨带来了几许凉意,潇潇落下。远处是一片朦胧,几声子规鸟清亮得如童音的啼叫惊扰了静谧的兰溪旁显得分蘖节外嘹亮。
此时的苏轼已忘却了一切,名利场的苦闷、降职的低落统统都不复存在,只有这静谧、清新、明丽的世界。他倚在一棵高大的松树旁,赏尽美景。轻轻闭了眼,聆听大自然的乐曲:小溪的潺潺私语,子规鸟的清亮歌喉……心中的苦闷早就一扫而光。
凝望着不绝向西流的兰溪,心中似乎有什么在悸动。他的心情如拔开了云雾——豁然开朗。他心中想到:溪水都可以西流,又有谁说人生就不可以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再忆起“老前辈”白居易的那句“谁迫使君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时,第一次,对其消极的态度疑惑、质疑、不满了。不,不,我不信!他整个身体都似乎呐喊起来了!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思想在心中滋长着、升腾着,那是希望,那是积极的情绪。
诗兴大发的苏轼挥毫泼墨,不消多时,便留下了那千古名句: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走进苏轼作文 篇15
徐州的大路上,匆匆行走着一位身着便装的官员,他就是苏轼。刚到这里作知州不久,这里就发生了春旱,他十分着急,多方祈祷后终于下了雨,现在他就城东谢神去!
他正赶路时,突然听到了簌簌的声音,原来是枣花轻柔地落在他的衣服和头巾上。这说明春旱终于解除了呢,今年枣子一定丰收。苏轼一笑,不禁放慢了脚步,放松了心境,这才听到耳畔传来“吱吱呀呀”的缫丝车声,他侧耳倾听,却又无法分辨声音的来处,因为在这个繁忙的收蚕季节里,缫丝声已在村南村北此起彼伏响成一片了。
继续赶路吧,看见一位披着粗麻衣服的农民坐在古老柳树的荫下,面前摆着一堆黄瓜。此时行人并不多,卖主也并没有大声叫卖,只是斜依着柳树小憩。
大概是中午喝了点小酒,苏轼不由感到了阵阵困意袭来。天气炽热,二十里的路程显得是那样漫长,无法午睡也罢了,偏偏日头正晒,他渐渐越来越感干渴难耐,此时他的需求变得迫切起来:一杯清茶,哪怕一碗井水也好!既醒酒,又解渴,还能提神解乏。
那就向附近的人家讨口茶来喝吧。可是郊外的人家稀少,走了好一会才遇到一山间的农家院落。于是他抱着希望上前敲门,心情却忐忑不安:正值农忙时节,不知主人是否在家呢?
终于,有老妪来应门了,他用谦和的语气请求。接过百姓双手捧上的一碗清凉的井水,这位太守一饮而尽,困倦、渴望顷刻间变成了喜悦与满足,使他精神一振。接着,这个热爱百姓、为民谢雨的知州又重振精神上路了。
走进苏轼作文 篇16
一日清晨,有一位官员来到山脚,准备登上山看望隐居的老先生。这位官员姓苏名轼。
说是去看望人,其实是顺路也去蕲水清泉寺玩一下!现已到山脚,便准备赶快去到那里,抬头想看到山顶,云层已经把山顶裹了起来。有一条小山涧从山顶一直流到了山下。山脚底的小溪,里面有清澈的水,水下有美丽的小石子,水把小石子冲得很光滑。
他沿着小山涧从山边一条小路上爬上了山,那路已经不可能称得上是路了。全是杂草,这一簇,那一簇,这一丛,那一丛,这一堆,那一堆。那些草杂而无乱,有规律的生长着,自己有自己的地,各自想往哪儿长,就往哪儿长;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想长多高,就长多高,即使长到天上去也没关系。一点儿也不受约束!
他爬了好一段时间,累了,想歇会儿,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了下来,忽然发现,石缝里也有些生命,一些些嫩芽钻了出来,钻出了黑暗,见到了光明,那顽强的生命就是喜欢占据你的内心,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
不久,他来到一条干净的小路上,那好像是人刻意设置的,听,那是谁在鸣叫,“布谷,布谷……”,哦,原来是布谷鸟的声音,清晨,它们站在树枝上,清楚明白地唱着歌,亮亮嗓子。大雾蒙在他的周围,使他看不清楚远处东面的小寺,他就要快到了,但是他真的太累了,十分缺水,如果这时有人给他一碗水,他会感到无比的欣慰。苏轼正闭着眼睛想,突然,一碗水神奇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看着那个人,原来是他要看望的老先生。
他“咕噜,咕噜”地喝完了水。看着白发飘飘但手脚麻利、精神矍铄的老先生,看到小寺门前流水向西流,这使苏轼想起了人生,毅然写下了诗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走进苏轼作文 篇17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提着重重的食品袋,摸黑走在回家的路上。“哎呦!”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家伙,把井盖拿走了,可怜的我随着食品袋一起掉进了井里。
这口井里还真是别有洞天啊!井边上是许多彩色的线,就像闪电一样;尽头是一个小小的光点。随着我的下坠,那个光点越来越大。突然,我落地了,眼前强烈的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我睁开眼睛时,眼前的场景让我大吃一惊:一片片茂盛的竹林里搭着一个小茅屋,屋前有小小的几亩地。再看看我自己,一头长发及腰,头上简单地插着一支木头做的发簪,身上穿的衣服,分明是宋代服饰!
惊讶归惊讶,吃的更重要!我急忙拾起身边的一大袋零食。这时,我看见不远的海边,有一个气宇轩昂的白衣男子,正望着一盘肉沉思,口中念念有词:“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我感到十分奇怪,便去问他:“叔叔,你是谁呀?为什么在发呆?”
白衣男子:“我是苏轼,这盘肉可是我最新研究出来的美食。是用猪肉制作而成的。”顿了顿,又道:“我可不是在发呆,我是在为它想名字!”说罢,又陷入了沉思。
我脱口而出:“东坡肉。”苏轼开心得像小孩子一样拍起手来,连连称道:“好!这个名字好!”我打开零食袋,请他吃薯片、巧克力、饼干等,他一边吃一边啧啧称奇,然后又拉着我谈了许多关于美食的问题。
突然,苏轼好像想到了什么,拉着我来到了那盘东坡肉前,请我品尝。我津津有味地尝了一口,那肉甜中带着肉香,肥而不腻,美味极了,就是有点口渴,如果能来杯可乐就更好了!
“叮零零”闹钟响了,我惊坐起来,才发现吃的原来是棉被啊!
与苏轼见面虽然是一场梦,但东坡肉的美味留有余香,有机会一定要去尝尝这鲜嫩的东坡肉。
走进苏轼作文 篇18
我读着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正念至“相与步于中庭”,突然心生渴望,想与东坡先生一叙。正想得入神,刹那间,仿佛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恍惚中,眼前出现了几间草庐和一块荒地,只见一位长者劳作其间。
我不禁一愣:这是穿越了?我上前询问:“先生,打扰了,请问现在是何年月?此处又是何地呀?”那人答道:“如今是元丰六年十月,此地乃是黄州。”这时间,这地点,不正是苏轼的所在?要是能遇见他该多好!于是赶忙打听道:“先生可认识苏轼苏先生?不知哪里能找到他?”闻言,这人哈哈一笑,摸着胡须说:“正是在下,敝人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心中雀跃,太好了,今日终于得偿所愿!于是,我提议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可否请您带着我一游黄州?”答曰:“有何不可?”就这样,我与先生边走边聊,相谈甚欢。
不久,我们到了一处水边。先生说道:“此处便是赤壁山下,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于此处大败曹操。”我突然想到了《赤壁怀古》,慨叹道:“是啊,难怪先生会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词句。”不想先生说道:“其为周公瑾,年轻有为,而吾年近半百,仍一事无成。”说这话时,先生的眼中分明流露出些许黯然和沮丧。想及先生坎坷的一生,我不禁有些心酸,于是安慰道:“可先生所到一处,就造福一方百姓,这也是流芳百世的功绩啊!”先生笑了笑:“谬赞,谬赞。走吧,领汝再去一地。”我答应着跟了上去。
没走多久,天便下雨了。我着急地说:“先生快走,找个地方躲雨。”谁知先生却大笑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惊住了,这才是苏东坡,即使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艰辛和磨难,始终从容淡定,豁达乐观,这种豪迈,这种潇洒,这种自信,怎不叫人心生敬佩!
不一会儿,雨就停了,才知我正在沙湖道上,体验了一把《定风波》。抬头望去,已是日暮,夕阳斜挂在前方。我知道该离开了,于是我向先生行礼:“今日与先生的遇见,使我学到了很多,天时已暮,晚生改日再来拜访。”先生点头回礼:“再会。”我眼前的一切蒙眬起来,只剩下了一束白光……
我揉揉眼睛,发现我只是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桌上的台灯还亮着白光,原来这是一场梦啊!但东坡先生的潇洒、乐观仍环绕在我的心头。今夜,我懂了苏先生,更懂了他的那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走进苏轼作文 篇1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我站在历史的门外,俯身去看宋朝的云烟,发现留在心中的不是繁华的市井生活,而是苏轼,这是宋代最美最独特的风景。
自宋开国以来,泱泱大国却没有多少能与唐人相提并论的诗人,直到苏轼的出现。“皇天厚土,鉴平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历史这样评价他,文字在他手里便有了灵魂,一遍一遍地吟唱出宋代最清新豪健的音符。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微霜”,好一个“使相逢应不识”果真让人热泪纵横。爱妻王弗早早地离他而去,给他无限打击,“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音容笑貌犹在,却不能与她一道。苏轼对仕途的失意,亡妻的思念都在笔下倾诉。他那豪放的诗句,都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每一首都会成为诗歌中的经典,经典中的永恒。
官场黑暗,一心忠于大宋王朝的苏老夫子,怎经得这暴风骤雨,遭到贬职,但他没有绝望,没有退缩,反而更加自信,豁达开朗。“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不能再回到青春少年时代,门前流水尚且还能向西流淌,不要到老时感叹时光的流逝。
苏轼的一生坎坷多难,“识与不识,谁不尽伤”。苏轼实在为后人留下无数悲伤,满腹经纶,却一贬再贬。当宋徽宗再启用苏轼时,他却在北归的途中,离人而去。留给后人无尽的惋惜、悲伤。他一腔热血,一身傲骨,像一根苇草,坚强而又脆弱,在官场中高昂着头,尽显文人本色。夜晚,我仿佛看见苏轼坐在我面前,用一种温婉平静的态度,向我一笑,这一笑便了却生前的所有坎坷。
苏轼乃一谪仙人,落入凡间,却掩不住身上的灵气。在尔虞我诈的朝庭中,依然保持一份清高,保持一份灵气,保持属于词的一份韵律,这独特又美丽的风景,我怎能错过呢?
历史的尘埃落定,时间的洪流带走了许多,却不能带走苏轼,他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迎风而唱,体现了属于他的独特与美丽。“风景这边独好”。他就是这独好的风景,烙在宋代,烙在我心中。
走进苏轼作文 篇20
苏轼虽然早已逝,不朽诗篇流万世。 ——题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话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诗词量仅次于李白。他曾经在京城做过三品的礼部尚书。后因修改宰相王安石的著作,被调到西湖去当太守,他修建了苏堤,无意中还发明了“东坡肉”,且治民有方,所以整个西湖的百姓都很爱戴他。他天性风流,常放下太守的架子去钓鱼;坐船去欣赏风景;去游览各地名胜;品尝杭州自己独有的各色美食……颇有一股要踏遍杭州西湖的气势,他还美其名曰:与民同乐。他生性嗜酒,颇有一股豪放之气,常常在酒楼里大醉而归。许多著名的作品就是他酒后挥毫洒墨,应运而生的。我认为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小小的遗憾,因为他生在宋朝,如果他生在唐玄宗时期,肯定不会比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逊色。我从以上资料看出他不但人长得帅,心灵也很美。
可潘贵他也很得帅,但他见风使舵,金钱至上,完全与托德和衣店的老板有得一拼。据说他坐马车经过大街时许多妇女都把水果糕点往他手里塞。他还巴结权贵,拼命往前挤,当个知府还不满足。最后还是落了个人头落地的下场。为他的贪婪无耻、势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走近苏轼,让我领略拥有一颗美心,才能拥有流芳百世的美文。
走进苏轼作文 篇21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对于苏轼的诗词,我很早便有所接触。但是真正让我开始喜欢上苏轼的词,并开始去了解他是因为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时苏轼在外为官,正逢一年中秋,面对一轮明月,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对月询问,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诗人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但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纵然诗人对着仙境,有美好的幻想,但他对于人生依旧是热爱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诗人以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但是,却又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流露出了诗人洒脱和旷达的性格。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尾,寄托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同时也给予了人们美好的祝福。苏轼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迈,一改词的婉约,因而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除了在诗词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在书法、绘画、散文等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他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可以说是达到了许多人终其一生无法企及的高度,为后人所仰慕。
苏轼这一生起起伏伏,历经坎坷。虽然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他流传下来的诗词却永不会过时,为人们所传颂。
走进苏轼作文 篇22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代表……
就连陆游也曾评论东坡曰:“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东坡也确实是一个体察民生,忧国忧民的好官。
元祐四年,“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东坡便率人疏浚西湖,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以“三潭映月”作为标志。而“东坡处处筑苏堤”的苏堤,便是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的长堤。
不过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东坡一生三筑长堤,其中两次都是在被贬之后才修的。第二堤是被贬颍州后筑的,第三堤则是被贬远宁军节度副使后筑的。
不论如何,东坡筑堤皆是为了人民。虽说他一生一波多折,跌宕起伏,但他这份对老百姓关爱的心从未变过。清风两袖朝天去,要留清白在人间。
苏轼不仅是一个好官,为人所传更是因为他写的一首首好诗词。身为豪放派代表,自然为人也十分豪迈,不拘小节。
有一日傍晚,他与挚友佛印一同泛舟游乐。苏轼忽向岸上一指,佛印顺势而望,只见一条狗在岸边吃着骨头。佛印立刻将手中印有东坡诗句的扇子扔进水中。两人相视大笑。
其实这时两人大的一副哑联。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两人这有些互损的诗句,不但显出了他们的不羁以及二人的友谊之深,更展现了他们的文学风采。这,就是大家。出口成诗,如果是妙手偶得,那也是他沉下来的丰厚底蕴。
东坡《游金山寺》有这样一句:“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江心怎么会有火呢?有人就说:“这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象吧?”可上一句却说:“二更月落天深黑。”
那这火到底是什么呢?至今仍为一件未解之谜。
对于这些未解之谜,吃货们自然不会去深究。他们所关心的,自然是那东坡肉了。
苏轼在杭州当官时,因其关爱百姓故受到大量称赞。很多百姓听说他喜欢吃猪肉,就给他送来一头头的猪。苏轼收到后,就把那些猪肉切成小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配给众人。
不过,我也是一凡夫俗子,一想到那肥而不腻,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我的口水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走进苏轼作文 篇23
苏轼这个人,是中国古代文坛的一株瑞木,中国的精气全被他采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杰。
古来多少文人墨客,谁堪伯仲间?
东坡风华正茂,策马高歌,豪气冲天,把酒问天,一樽还酹江月,畅怀恣肆,对酒当歌,休将白发唱黄鸡,曾无数次被他的诗文所倾倒,我却不知究竟何时才能真正走近那个谪居诗文中的东坡。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五岁苦读,老父苏询严厉教导,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惊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毫无保留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宰相三才流浪命”繁华的京师,金銮殿上无止无休的政党之争,无奈又做出几个让苏轼“牺牲”的无名的跳梁小丑,一桩莫名的“乌台诗案”,使他远谪黄州,与其说牺牲,倒不如说成全,走就走吧!于是,只把一个青山傲骨的背影留给了汴京城里那群争执不休的“忠良”。
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金銮殿内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没有官僚们猜忌排斥的目光,他心境空灵而来,悄带着孤独与感伤,却将自己完全涉入了一个全新的明澈的白描世界,他摆脱词的莺莺燕燕,硬是将猎犬,天狼、大江往里搁,“豪放派”轰然诞生;他任由自己的意愿将竹子一笔通顶,痛快地放荡自己的心魄,“文人画”肃然而立,他发明简易菜肴,借此在穷困的时候充饥,于是“东坡羹”沿传至今。
他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那时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还是那场千年前的“赤壁之战”刺激着他的呼吸,迷茫而神奇,他活在自己的快乐释然中,喜欢与和尚佛印斗嘴,喜欢与机智大师刘份相编故事逗趣……这历历都已深深印入了苏轼仙风道骨的精魂中,早已升腾于他自然哲学的陶冶中。
或许:载月浮舟,扣弦而歌,卸下官场中无力而苍白的伪装,这才应该是他干爽做人的模样,顿悟、释怀、执着,旷达、豪迈、豪情、失落、孤傲都为东坡是也。
后记: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回首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中突兀回荡。
走进苏轼作文 篇24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创下了许多传奇。苏轼一生起起落落,却从未放弃,苏轼是个乐观的人。
从苏轼在被贬黄州时写出的《记承天寺夜游》就能看出他的乐观。当别人被贬时,通常都会意志消沉,难以振作起来。比如柳宗元在被贬时写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显得冷冰冰的,让人觉得有意志消沉的感觉。而苏轼却依旧能去与好友赏月。无论在什么时候,苏轼总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也是苏轼能成为家中的主心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从《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能看出,哪怕被贬,苏轼的心态也依然乐观。能写出如此心底澄澈空明的诗句,心境往往是与诗文相通的。真不愧是宋朝最大的大文豪!
苏轼一生创下了数不胜数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词中的代表作。在宋朝,文人称词为“诗余”,要求作词要典雅纯正,读起来令人感到婉转凄美。但在苏轼的词中却让人感到豪放,不拘一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千古吟诵的佳句。读着它,仿佛看到了那战争时的场景:无数飞石穿越天空,在水中激起千万层浪拍在岸边,卷起的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让人热血沸腾。同时,苏轼还有一首名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在古今中外也极负盛名,它被现代人重新谱曲,成了许多人都会唱的经典歌曲。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苏轼——豪迈、乐观!
走进苏轼作文 篇25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初次读赏,便觉得格外感人,这是他梦见了早逝的亡妻而写下的。十年忌辰,正是个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绪心怀的情绪潜流,忽如闸门打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原来那个曾写下“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的人也会有如此的柔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已经忘记是在哪儿看到这句诗,但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是啊,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的过客,所以人不应该为过往而伤怀,应豁达处世,不要徒增自己的烦恼。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明明他有满腹的惆怅,却又以无可奈何,在孤身一人的境地,或许只有自己不厌其烦的告诫自己,才不能被惆怅和寂寞所包围。
中秋之夜,原本是何等的美丽,可在这花好月圆之时,他却只能一人独自坐在清冷的月光下。看着凄美的明月,他感叹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连月亮都会有圆满缺憾,人的欢喜悲哀,自古皆然,亦不是如此。最后他在忧伤中寄情于明月,倾诉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许清风拂过,美丽的月光与点点星光依旧,就这样在点缀着淡淡凄凉的环境中,全诗画上了句号。
他用真挚的情感化成笔下四溢的文字,他用理想勾勒出一个豪迈的形象,他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挥洒成行云流水从他身上流淌过。对待人生的态度,他乐观依旧,即使经历的失败再多,他只是淡定从容地一笑置之。
他的短暂一生可谓是曲折多难,他本人却也未曾消极过。即使世俗再浑浊不堪,也玷污不了他的白衣胜雪;即使官场再乌烟瘴气,也掩去不了他的光芒万丈;即使死神再无情,也带不走他的情深似海。
“腹中有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愿我能像他一样在书海中遨游,忘记人间的喧嚣浮躁,红尘万丈。
走进苏轼作文 篇26
曾回味李清照那优柔寡断的词,曾仰慕李白那潇洒自如的诗,曾联想的白居易那活泼洒脱的意……他,使人总是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似薄薄的雾,似若隐若现的窗……他就是妇孺皆知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死于公元1101年。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性格豪放直爽。它的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那一年,王弗已故十年,苏轼一直沉浸在悲伤中。那天苏轼所流下的泪,为他们的爱情有了见证。风扫着妻曾住过的房间,读到这里,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苏轼从梦中惊醒,那一双水冷的双手,拭去眼角的泪水。也许,只有爱妻王弗在世的十年,才是苏轼人生中的最亮丽的时刻……
再一次品味苏轼,又看到了他那不凡的气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便是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它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由此我们又仿佛身临诗之境:那苏轼宽阔的胸襟,因为当时的他正贬在黄州做刺史,但他却坎坷中还是始终不忘振兴国家,发扬国家光大,诗中,苏轼把他自己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肝胆相照,暗示自己仕途不畅,壮怀难酬。
这两首格调不同的词,虽然让我们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苏轼:一个婉转多情,一个大气磅礴,但我们仍然看到一个被逆境逼得“早生白发”的苏轼。一代才子,湮没于历史的红尘却留下千古辞章,让后人读之绵尽,仰之无穷。
走进苏轼作文 篇27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屡屡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题记
初识你,是在那曲《江城子》中。幼时住在外婆家,我常依偎着外公在窗下吟咏诗词。那些唐风宋雨早已熟记于心,在这首词中甚可以读出你的不羁。
那次密州出猎,全城军民都与你随同。你虽不甚年轻,却雄心未减。猎必射虎,自比孙郎。痛饮美酒,胆气豪壮。两鬓微白,又有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纵使年岁已大,你仍念驰骋疆场,杀敌建功。一腔豪情壮志,感染了我稚小的心灵。
苏轼,我欣赏你,因你报国恩的豪情。
再见你,是在那首《卜算子》中。虽是首小令,却也写得令人震撼。
小人弄权,奸佞当道,朝政日益腐败。你因豪放不羁的性格,为小人们所排挤。尤其是在乌台诗案以后,你连行动都受到监视与控制。那段日子是难熬的。可尽管失意潦倒,尽管“有恨无人省”,你仍坚持“拣尽寒枝不肯栖”,誓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你明白,即使举世皆浊,也要洁身自好,守住内心的纯粹。
苏轼,我欣赏你,因你高洁傲岸的操守。
又品你,是在那篇《定风波》中。上了初中,我更是广泛阅读你的诗词,甚爱这一首。
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此时的你,面对生活,已是泰然自若,且徐行,且闻雨啸,且听风吟,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失一空。自然界风雨阴晴变幻莫测,人生亦是如此。但如果不在乎风雨,也不必盼什么天晴了。读到这儿一种醉醒全无,胜败两忘的人生态度跃然我心。
苏轼,我欣赏你,因你旷世豁达的胸襟。
“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命不凡只属于李青莲,“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多愁善感只属于柳三变。然而,我在你的诗中,你的词中,读出了饱经沧桑之后的成熟,正可谓“吹尽狂沙始到金”。哭过,笑过,爱过,恨过,痴过,嗔过,过往的喜怒哀乐使你明白笑对困难,看淡名利。你,终而成了一位飘然世外的智者。
我欣赏你,苏轼……
走进苏轼作文 篇28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一位充满才情的大词赋家,却因王安石的不喜而壮志难酬,并贬数次,东坡也好,子瞻也罢,它总是反思的人生,经营着人生,终成大器,它具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又有《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忧伤。
他就是苏轼,苏轼的一生是一种苦难,也是一种功。
22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名满京城,却因欧阳修的造化弄人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进入仕途又连遇不幸,母亲,父亲,妻子相继死去。可以说苏轼,十分不幸,这10年沉浸在苦难之中。
刚脱离苦海,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却又与王安石变法相遇,一封《上神宗皇帝书》述尽了百姓在变法中的不幸,可接二连三的石沉大海,又让苏轼心灰意冷,于是自求外放,来到杭州。
西湖之上,“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衬出苏轼的忧郁,却也使这位诗人更加文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正是这样灼灼其华的文字,又遭到奸人所害,苏轼又外放了。在平原纵横的密州,挥洒豪放,“酒酣胸胆尚开放,鬓微霜,又何妨?”但苏轼豪放中的孤独却又寄托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亡妻之伤,那样的痛,在乙卯正月二十日这一天爆发了,这一《江城子》前后之间震撼古今。可以说,苏轼的文华,已超越了前人,而他的水调歌头,也超越了未来,如一块巨石屹立在河流之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名扬,自此之后,有人评价道“余词尽废”。
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轼又被文字狱陷害,这就是乌台诗案,离开后贬至黄州,在103天的压力之下,又一名篇《赤奴娇。赤壁怀古》在他笔下而出。
英雄自古多磨难,此后又经几折贬。在詹州回汴州的路,不幸逝去。一个苏轼,半个北宋,“水调歌头,余词经废”,正是经历了苦难,才成就了成功。
走进苏轼作文 篇29
跨过历史的长河,穿过茫茫人海,走过朱红的宫墙,寻觅至山水间,与白衣飘飘的你相遇。
你好,苏轼。
自小,我便仰慕你。你是历史长河中少有的才子,是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你留下了诸多千古名句,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我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在同一美景里,多数人只是吟诗观赏,而你却能发掘出它背后蕴含的哲理。读你的诗,便能知道你的聪颖,富有才华,与众不同。
你强调“有为而作”。你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制,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在浊世中,你能不被世俗所迷惑,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所向往的东西,不因作而作,不逼迫自己写没有感觉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你的作品独具一格。反观我自己,写的作文多了几分应付的味道,读起来总感觉少了一丝韵味,像是脱离了本质。如有机会,“你好,苏轼”,我想向你请教一番。
你的善良,也让我敬佩。你居于常州时花光积蓄买了一所房子,后经打听,你得知这是一座百年邸宅,主人是一位老夫人,她的不肖子孙将它卖给了你。你当即烧了房契,归还了房子。我真想与你会面,问你,为何你不在乎钱财?钱财散尽,却也毫无怨言?难道你真的甘愿居无定所?难道你真的甘愿飘荡于四海?或许是吧,你的善良超脱了世俗,你全然不因钱财而困惑。在那个浊世之中,你的善良显得更可贵、更难得。
我敬慕那个志存高远的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你的意气风发;我动容那个心怀柔情的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此坚定、执着;我惊艳那个乐观豁达的你,“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教我珍惜时间、把握时间。
我敬佩聪颖、富有才华的你;我敬佩善良、独具一格的你。
如果有机会,我定要和你说一句“你好,苏轼。”
【走进苏轼作文】相关文章:
走进苏轼作文03-06
走进苏轼作文06-06
走进苏轼作文800字06-09
苏轼 作文08-24
优秀作文:感悟苏轼「诗歌」-苏轼12-22
感悟苏轼作文06-17
与苏轼相遇作文09-26
苏轼高中作文07-03
苏轼英语作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