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诗中“月”作文(精选1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中“月”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中“月”作文 1
从小我就知道我们中国有赏月的习俗,尤其是中秋节或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人们更要欣赏月夜的美景,而诗人们便也借此机会以月抒怀。
我学到的第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仿佛看见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洒满了房间,照在乡愁满怀的诗人身上。诗人抬起头来,仰望明月,更加思恋故乡的亲人……我想诗人李白的故乡也有如此皎洁的月光,所以他才会借月抒情吧!
在妈妈的教科书上,我还看到了李白的另一首五言律诗《渡荆门送别》,其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我非常喜欢的两句诗。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月亮高悬在静静的江面上,犹如天上飞下了一面闪闪的明镜,东升的朝霞像是空中结成的海楼,那真是一种瑰丽奇妙的'的景象啊!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这是一首词,里边有两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亲人长久平安,彼此珍重,共同沐浴柔美的月光。这是多么感人的诗句呀!诗人把他对亲人的惦念、关切全都融在这美好的月色中,千百年来令人难以忘怀,可真算是千古绝唱了!
其实,像这样的借月抒情诗还有很多,它们既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感受,也同时让我学会了珍惜——珍惜自己的亲人,珍惜我现在的拥有!
诗中“月”作文 2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浩繁。而在这灿烂的诗文化中,明月成为名家笔下的宠儿,成为一刻璀璨的明珠。
月,在中国人心中已经被神化了。人们赋予了月亮灵魂和精神。月,在中国历史上走过了千年,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嫦娥奔月”的故事妇孺皆知。赏月成为中秋的重大节目。
迁客骚人,情有独钟于月。
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为千古绝唱。似乎每个人从孩提时就开始背诵李白的【静夜思】。但只有远离故土时,方能体会到诗中的真谛。想到相思,人们会很自然得抬头望望明月;看到明月,不禁勾起了相思之情。在中国,“明月”于“相思”似乎已经潜规则般结合在了一起。从古至今,无数像李白一样的异乡人,看到明月便会很自然地惦念起家中亲人同窗故友。明月呀明月,你牵动着多少游子的肝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曲【水调歌头】道出了千百游子的`心声。诗中作者借月抒怀,表达了对亲人深切思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身虽离,心相依。即使相隔千里,我们不也能共赏明月吗?就让思念与祝福趁着月色,乘着清风飞到想念的人身边吧。明月呀明月,你成为多少游子感情的寄托。
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白居易的“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明月,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为月消得人憔悴。
诗中“月”作文 3
中秋节如约而至,阵阵微风,圆圆明月,在如此诗情画意的树林中,心如止水,一片寂静。
明月、青石、流水,构成了一幅自然的水墨画。月悠悠,水叮咚,不知诗人王维是否是在这样环境中,诗意涌上心头,吟出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千古佳句。我仿佛体会到了王维的内心体会,与大自然的完美的心灵感应,我敢肯定,诗人这时一定与自然,不分你我,融为一体。
明月、秋思、故乡,构成了一幅思乡图,思乡情丝丝,任凭如何挑也挑不断。诗人王建会不会是在这月下,思起这故乡和故人?是否是在这样的景下,心中荡然,就悲痛地吟出:“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样的佳句?想到心中不禁惋惜。思乡我不知是何感受,但,思人,我却知道,那悲痛欲绝的,撕心裂肺的感觉,会把你的心搅得团团乱。
明月,酒杯,影子,又构成诗人李白浪漫洒脱的情怀。一叶扁舟,几杯浊酒,李白对着明月,向其举杯,将月当伴,将影当人,一饮而下,大梦三生。不知诗人在扁舟中,想的是什么?是未实现的'情怀?是远处的牵挂,还是那未放下的情仇爱恨,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诗人在这时的自由与洒脱。
千古春秋,明月总是与诗联系起来,诗中有月,月中有诗。这便是我心中的:滚滚长江水,明月何在?阵阵微风过,人,何在?
不知是诗中有月,还是月中有诗,这就是中秋佳节的传统魅力,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夜已深,风更清,月更明,诗意更浓……
诗中“月”作文 4
李白和苏轼都是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各有各的风格。李白的诗豪放浪漫,苏轼的诗有时豪放,有时柔美婉约。他们的这种风格在他们的“诗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的“月”和他的人一样,多姿多彩,浪漫神奇。李白的“月”是他的酒友,当他一人独酌时,他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月”是他的旅友,当他从终南山下来时,月亮也伴着他“山月随人归”;李白的“月”是他的信使,当他想念好友王昌龄时,他会“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廊西”。李白的月他更是思乡的情怀,当他思念家乡时,他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的“月”是矛盾的月,有时豪放,有时柔美。比如同一轮明月,在《水调歌头》中,“月有阴晴圆缺”代表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充满了柔美婉约;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樽还酹江月”,他又诗情豪放。甚至他写的两首《江城子》中,同一轮明月意义也大相径庭,《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明月夜,短松冈”寄托了他的无限思妻之哀情;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当雕弓如满月”令人感受到了他“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李白和苏轼的“月”真是丰富多彩,各有千秋,像天上的日月,照耀着文学大地,指引我们去探索古诗词的奥秘。
诗中“月”作文 5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古人的离乡游子常用月亮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他们为站在远处,借着月亮照耀着大地,一个背影,一轮明月,真有几分思乡游子的味道。
第二天,爸爸给我买来一本《唐诗三百首》,里面就有好多写月的诗,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我读《月夜忆舍弟》时,问爸爸“舍弟”是什么意思?爸爸说,“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哦,我懂了。
慢慢的,这本书中的事我都能背下来了。我又问爸爸,写月的诗就这么一点儿吗?爸爸说,不是的,还有好多这样的诗呢!这只是一个开头,不过,剩下的诗你要自己去寻找哦!
我照爸爸的话,果然“找”到了很多写月的诗。我也把它们一一给背了下来,也试着去自己去理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诗我懂:我去过钱塘江,那时,潮水慢慢上涨,与岸面齐平,金黄的圆月在江面上缓缓升起。读着读着,诗的意境慢慢体会到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我也懂,只是我并不喜欢夜晚,黑黑的,什么都看不见。而且,在黑夜中,一切似乎都是未知的,让人害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在细腻如雪、平铺万里的黄沙上观赏碧青燕山上的弯钩黄月,是何等的享受啊!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亲人的情感写活了吗?
后来,我自己还理解了许多诗,对诗起了兴趣,也了解了许多诗人的身世遇际,我也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直至现在,我已经自己写了很多诗了。
诗中“月”作文 6
四月里的空气很闷,走几下这闷的空气就钻进身体里,很让人烦躁。七点半。刚好黑夜的精灵冒了出来。我提着手提袋,看着天,这晚虽没有圆月,但也十分静谧祥和。不过三个小时没碰电子产品的我,心和手都已经痒痒的了,实在是无心再仔细欣赏这夜色了。
我加快着脚步像家里走去。途中,也看见橙黄的路灯一簇簇撒在路上。还有,听见耳后的'朗读声,是很标准很有语感的一阵声音,一道清泉,缓缓从闷热的空气中流开。虽然朗读声很正常,并没有什么。不过,这朗读的正是我们学过的《水调歌头》。很奇怪的是,这声音让我产生了共鸣,渐渐放缓了脚步。
趁着这夜色,我偷偷转过头想去看看这清泉的源头。一位大概四五十岁的女性,牵着一个小女孩,她的背挺得很直,没有一点驼背的迹象,镜片反射出的光,也衬出她在夜色中不一样的气质。然后就看见她轻启两唇,再次从口中吐出那让我有共鸣的声音:“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过了一会儿,她好像发觉夜中的某一角落有目光聚焦在她身上。于是,她看到了我。被她发现,我尴尬地笑了下,又说:“阿姨,你念的很好听,哈哈哈……”
她对我报以一个很端庄的微笑,我讪讪地也回了一个就走了。转过身,刚抬起脚步又听到接下来的那部分内容,不过这次清泉加进了一股小溪,是那小女孩的声音,她跟着一起背。一声成熟端正,一声清脆童真,这实在是这夜里最美的声音了。
她们念到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也在心里默读了一遍。
今夜没有圆月,但心里却有一轮最圆最美最洁白的月。那是诗中的月,那是最美好的祝愿,是中国文化魅力所在,是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
诗中“月”作文 7
漫步在月光下,阵阵微风拂面而来,在这寂静的中秋之夜,不如拿着一本唐诗宋词,去和诗人一起感受诗与月亮的完美结合。
诗中的明月,好似一幅水墨画,月光透过松枝间,清泉从石头间流过。此时,在诗人王维的眼里,他们美得无可挑剔,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留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千古佳句。
古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亚于我们。当诗人李白自己孤独地站在窗前,看着对面的那户人家正吃着团圆饭,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家人,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然而,诗中的.明月更多的是对亲人的祝福。宋代诗人苏轼,在中秋佳节之时,抑制不住思念自己远在故乡亲人的情感,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远方的亲人送去美好的祝福。
而大诗人李白又在这中秋佳节望着天边的明月,举起酒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足以说明李白向往自由浪漫的情怀。
钱塘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在每年的中秋节都会涨潮,唐代诗人张若虚就目睹了这恢弘大气、豪放壮观的景象,写下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的名句,显示出了张若虚不拘一格的情怀。
在这中秋佳节,谁人都会有难以抑制的思乡情怀,诗人王建也是如此,于是写下“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以表达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有月,有诗,有浪漫,更有博大的中秋文化。在诗词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与月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所以让我们以赏月为契机,赏月、品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诗中“月”作文 8
古人喜欢月亮,因为抬头见月,低头又见“月”可以思念故乡。
我也很喜欢月亮。我喜欢月亮从学识字开始。记得一次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一个晚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窗。”这是李白借晚上思念家乡亲人写的诗。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窗前的`明月又大又亮,好像是地上的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诗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句诗的大意是人有悲欢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改变。不过我可不喜欢弯月亮,我喜欢圆月亮,因为我不喜欢家人分离,我喜欢大家永远团圆、永远幸福地在一起。虽然不大可能,但我还是抱这个幻想。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选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大意是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悲壮。“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选自李白的《渡荆门选别》。又是写思念家乡的,意思是月映江面,犹如明月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我读了这么多描写月亮的诗之后,发现月亮通常被古人用为悲伤,思念,愁苦的代名词,很少用来表示快乐、兴奋和热情,不过也代表着美好,纯洁,幻想的象征。
诗中“月”作文 9
我小时候就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诗,《月下独酌》、《望月怀远》、《水调歌头》、《静夜思》等等,我早已烂熟于心。“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也曾经和李白一样,对于月亮有很多的遐想。
《静夜思》是我背会的第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很短,但是这寥寥数笔却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月下独酌》这首长诗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和妈妈一起背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刚开始不懂诗的意思,妈妈给我讲解后才知道:李白独自在花丛中饮酒,因为身边没有一个亲友。所以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可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吧。遗憾的`是明月不能理解喝酒的乐趣,影子也只是跟着自己而已。无奈之下,作者只好暂时与明月和影子做伴,而且相约在银河相会。诗人想象丰富,语言工整,将他的情感写的活灵活现。
因为意思总在脑子里闪现,所以背得滚过烂熟。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也想像着能和月亮一起做游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两句我非常熟悉,前几年爸爸在北京学习,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妈妈就这样说。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行旅诗《水调歌头》,是作者在中秋佳节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尽管身处异乡,相隔千里,但同享一轮明月,苏轼愿弟弟平平安安,也愿天下所有人幸福安康!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今年中秋佳节的时候,常老师通过校信通发给我们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甲流传染,我们不能与老师、同学一起赏月,老师用这首诗表达了我们的师生情!
描写月亮的诗很多,每一首流传千古的诗都聚集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和美好愿望。我爱月亮,更喜欢品读月亮的诗歌!
诗中“月”作文 10
月,自古就是骚人迁客寄托愁思的载体。古往今来,产生了许多有关月的千古绝句。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漫漫长夜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或是思乡,或是怀人。每当这时,明晃晃的一轮银月如明镜一般高悬中天,将银光透过绮户洒在窗前。月亮不懂离别的痛苦,还要加深离人的思念,疏影婆娑,风拂树梢,月影斑驳。月亮啊月亮,为什么如此美丽的辉光总是在人们离别、思念时增添人们的苦痛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时拂晓的.风拂杨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的风清露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是美好回忆中重要的衬托;“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月是怀才不遇的诗人的控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是沧海桑田变换的见证;“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月是亲朋好友思念的寄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亮告诉我们应该豁达开朗,毕竟月也有阴晴圆缺。若是思乡,就应该珍惜回乡的机会;若是怀人,就应该珍惜欢聚的时光。不要总是为了离别而“黯然销魂”,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再相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要再感叹“有恨无人省”,要乐观大度;“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与其感叹怀才不遇,倒不如将愁怨都托付给明月,闲云野鹤,与明月、鲜花、清酒为伴,“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有了月,中华民族千年的夜才会更加美满,中华民族古典文学才会更加璀璨。
诗中“月”作文 11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是李白笔下的月。船下,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江,奔流向前,冲击在两岸岩石上,发出“哗哗”的声响,一轮明月高悬于黛色的夜空中,洒下皎洁的月光,也照亮了在水中的倒影。那月影比明月更加柔和,随着水波轻轻摇晃,犹如天上落下的一面明镜。远处如雾的`云气随风变化,时而结成海市蜃楼,时而融入从家乡流来,送我万里的江水中。这时的月是一轮思乡的月。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是杜牧诗中的月。深夜,雾气弥漫,空中的月亮投下柔和的月光,与雾气一同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和沙滩。河面在月光下波光粼粼,两岸的沙岸也在月色下闪闪发光。河那岸,是一栋栋酒楼,灯光透过雾气,成了一团团光晕,烟水迷蒙,月色缥缈,细听,对岸隐隐传来商女的说笑声、歌声,一定是她们在歌唱陈后主那首亡国的《玉树后庭花》,来供那些醉生梦死、不顾国家的高官来享乐的吧。今夜的月,是一轮借古讽今,讽刺上层人物荒淫奢侈的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写下的月。大雨刚过,山谷格外空寂,天气微凉,夜晚来临,明月静静地将皎洁洒入竹林之中,给整座山披上了一层乳白的轻纱。澄澈的泉水在山间潺潺流动着,月光落入泉水,一同流入池中,莲叶微微摆动,漾起圈圈涟漪,清风袭来,竹林随风摇曳,与细小的虫声相和。此时的月,是一轮闲适淡泊,享受美景,沉醉山水的月。
月,诗中的月,从五千多年前款款而来,走过唐宋元明清,见过人们的悲欢离合,赏过大地上的高山流水,她还将继续向前,向前…
诗中“月”作文 12
小时候,妈妈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古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好处。我问妈妈什么叫“好处”,妈妈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月光正洒进来,风吹杨叶沙沙伴唱,还有龙山河里的青蛙愉快的呱呱的叫声,把妈妈的吟哦声衬托的很“古典”。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月夜,因为《水调歌头》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古诗。“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问妈妈宫阙是什么意思,妈妈说,你不是天天想住在宫殿里吗?宫阙就是宫殿。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地读了下来,读了许多描写月的古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哦,这首诗我懂得。窗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诗人抬头遥望清冷的明月,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读着读着,这诗句中的意境就慢慢浮出水面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不喜欢古代的小孩子的思想,美丽的月亮不应该只是白玉盘,它更应该是明镜。读到“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时我笑了,原来几千年前的小孩子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啊!
李商隐有一首《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还有明朝的诗人边贡的《嫦娥》:“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两相对照,嫦娥的寂寞和对人间的思念跃然纸上。
渐渐的,我读诗读出了乐趣,也试着开始写一些小诗,同时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这就是读诗的好处。
诗中“月”作文 13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尽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两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易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达意抒情。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
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滴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诗中“月”作文 14
夜幕笼罩大地,一盘圆月从鱼鳞般的云隙中闪出,大地上弥漫起朦胧月光,像是升腾起来的淡淡银雾。月儿从五千年历史的东方挑起,挂在星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是诗人李白想起自己的故乡,久不能入眠。此时的月光那么皎洁,直射他的心房。此时此刻,除了月儿还有谁陪伴着孤独的他呢?坐在床前,只有月光透过窗洒下,照在地上,像一层淡淡的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沧桑大地,冷月照边关,从秦汉以来,战事从未间断。王昌龄心中充满着愤慨,站于山崖边,眉头紧锁,心中悲壮。多少战士万里长征却无法回乡,多少无辜的人民受尽牵连,家破人亡。战争带来多少痛苦,它何时才能停止呢?但王昌龄的心中又充满希望,只要将军还在,胡人休想踏过阴山前来侵略。望望头顶的月亮,它的光不再凄冷,照亮了战争的胜利。随着月光,前进吧!永不罢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战争之中,杜甫与兄因战乱离散,没有音信。入秋之后的白露,在孤雁哀鸣下,月光像薄纱罩住杜甫的心房。心中悲哀,沉郁。但却不知何时能再与兄弟相遇,希望兄弟可以随着月光归故乡。明月高照,希望月光能把杜甫想念兄弟的心寄给他。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傍晚在山水田园中生活,怡然自得的生活使他内心愉悦。石上的清泉下流,发出叮咚的美好声音,小湖的清水荡开涟漪,穿过的鱼溅起的水花滴在荷叶上,打了几个滚儿又翻下去。明月的`光亮穿过树林,一缕缕洒下大他。一幅清秀的山水海,一支恬静的乐曲绽放在王维心中。
月亮最终升上星空,也升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白晃晃一片明亮。一片透明的云遮住月光,一笼青烟把诗所蕴含千年的才华送来今天的如诗世界。
诗中“月”作文 15
夜色无边,云层游荡。那洁白如玉的月亮悬在天上,像蓝丝绸上一颗璀璨的珠宝。我闭上眼静静靠在窗前,望着那皎洁的月光,霎时思绪在夜风中荡漾,飘啊飘,飘到那千百年前的唐宋王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闻,稻花的清香氤氲在乡村的月夜里。那天边的明月攀上树梢,惊飞了枝头上的喜鹊。在月明星稀的夜空下,词人漫步在乡村的小路上,听着那清风捎来的蝉鸣,走到金灿无边的稻花丛里,遇见农人畅谈丰收的喜悦,那阵阵的蛙声,是丰收的赞歌。轻柔的月光洒在田野上,有一种朦胧的美,整个村庄明亮而温婉,如同一幅画,让词人恋恋不舍。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听,那频频叹息的女子,是否在为纷谢的百花惋惜?夜不成寐,只将饱含思念的目光投向月亮。月光让人产生阵阵寒意,或许不只是天气的冷,还有无法与爱人相聚孤寂心情。那种思念无尽无休,愿如流水的月光,能给她来一丝慰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是谁,在清风月夜里欢饮达旦?是谁,对着明月诉说着对你的思念?是谁,借着那轮圆月给你送去美好的祝愿?只见亭中的东坡举起酒杯,对着月亮,饮尽一杯又一杯的美酒,好不豪爽!那酒杯里装满的却是对弟弟无限的思念。明月啊?为何偏在别离之时才圆呢?罢!只愿相隔千里的你,可以抬头望向同一轮月亮,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走进月中的古诗,体会诗的娟娟情感,凄怨哀婉。
走进古诗中的月,感悟月的洁白如玉,柔情似水。
走进展现月色的古诗里,让我们一起体会诗人的情感,去感受月的美好。
诗中“月”作文 16
月,从古至今,都是诗人笔下的宠儿。那一轮明月,承载着无尽的情思,在诗词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诗中的月,是思乡的寄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在异乡的秋夜,望着那轮明月,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明月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游子与故乡,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抬头望见那熟悉的明月,心中便充满了温暖与慰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句诗更是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在那寂静的夜晚,明月高悬,诗人仰望明月,心中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低头间,那份浓浓的乡愁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中的月,也是孤独的象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在花前月下,独自饮酒,孤独之感油然而生。然而,他并不寂寞,因为有明月相伴。明月成了他的知己,与他共饮,与他同醉。在这孤独的时刻,明月给予了诗人心灵的慰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轼笔下的月,更是孤独而清冷。缺月高悬,疏桐摇曳,诗人独自徘徊,如同那缥缈的孤鸿,孤独而寂寞。
诗中的月,还是爱情的.见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用这优美的诗句,描绘了一幅浪漫的爱情画卷。明月见证了恋人的相约,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一份诗意的浪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句词,更是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爱情的祝福融为一体。明月高悬,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心中有彼此,便能共赏这同一轮明月,感受那份浓浓的爱意。
诗中的月,更是人生的感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通过对江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人生短暂,而明月永恒,在这无尽的时光中,人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美好的人生。“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也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明月依旧,而人生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人们在欣赏明月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人生的意义。
诗中的月,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着诗人的情思与感悟。它是思乡的寄托,孤独的象征,爱情的见证,人生的感悟。那一轮明月,在诗词的世界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情韵悠长。
诗中“月”作文 17
月,那高悬于天际的银盘,以其清冷的光辉,洒落在古老的诗词国度,映照着诗人的心灵。
在诗中,月是一种宁静的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笔下的月,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斑驳的光影,清泉在山石间潺潺流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在这宁静的月色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安宁,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月也是一种惆怅的情愫。“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在亡国之后,望着那轮明月,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与惆怅。明月依旧,而江山已改,那份物是人非的感慨,在月色中愈发强烈。“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的这句诗,描写了征人在月夜回首故乡的情景,那一抹月色,承载着征人的思念与哀愁。
月更是一种豪迈的气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的豪情壮志在这轮明月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欲揽明月入怀,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这句词,充满了豪迈之气。明月如弓,诗人渴望用这弯弓射落天狼,保卫国家,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中的月,有时是温柔的陪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的这句诗,让人们感受到了明月的温暖。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共赏这一轮明月,便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在这温柔的月色中,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距离也不再遥远。
月,在诗词中变幻着不同的模样,却始终映照着诗人的心灵。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思考。那一轮明月,穿越时空,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诗词的世界里,感受着那份永恒的美。
【诗中“月”作文】相关文章:
诗中的春天作文03-03
诗中的夏天作文11-12
[热]诗中的春天作文02-24
诗中的夏天作文(精选21篇)07-22
诗中四季作文03-08
诗中的“秋”作文(精选17篇)08-08
诗中的冬作文400字12-26
诗中的风景作文(通用15篇)07-10
古诗中的春精选作文45篇04-11
古诗中的月亮作文(精选35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