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习惯作文 推荐度:
- 好习惯的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习惯作文10篇【通用】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习惯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习惯作文 篇1
在我的眼中,外婆是一个很古板的人,她有着非常古怪的习惯,尤其是在饭桌上的时候。
在我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外婆这些习惯。每当饭好了后,外婆便匆匆地来到厨房,迅速地拿起勺,好像有人在和她抢似的。勺拿到手后,外婆好像缓了口气,轻松了许多;于是外婆拿出碗来首先拿起那个属于我的碗,盛起满碗堆尖,再盛家人的饭,最后,便是她自己的,不到半碗——饭煲已经空了。小时候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知道每次吃饭都因为碗里有太多的饭而发了不少脾气,却不知道每一顿饭外婆吃的最少。
现在明白了,于是饭好之后我便冲去厨房,给外婆盛满一碗。外婆却说她不饿,吃不了这么多,又将一部分饭倒进了我的碗里。
当餐桌上比较丰盛的时候,有素有荤,却也见外婆只吃素,不沾荤。在她夹起荤菜的时候,十有八九都放在了别人的碗里。我也曾经试着给外婆夹荤菜,但外婆总是找借口——“我不饿”“我胃不好,不想吃”“这个太咸了”等等。有时她实在找不出借口,便把碗捧起来扭在一边,显出难受的样子“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真的不知道外婆是怎么想的。
有时我们一家人吃完饭后,餐桌上还有许多残羹剩饭,于是外婆便开始了“清理”的工作。这里所谓的'“清理”不是把这些东西倒掉,而是吃掉,我们经常告诫她这样会吃坏肚子,可她不信,说倒掉就糟蹋了。这个我是明白的,外婆一直都是一个节省的人,非常,非常┉┉
小时候我真的很烦外婆的这些习惯,觉得她还没有走进新社会,否则她不会有这些老习惯。我曾经教给外婆一些新东西的使用方法,她却不学,说人老了,学了没用。小时候对她的习惯非常的厌恶。
这段时间,偶然听到外公对外婆说“总是先人后己”。这使我对外婆的看法彻底地改变了。想想,外婆这样做只是为了家人,让家人丰衣足食。这些习惯,大概不是古怪的吧,现在觉得这很平常,只是外婆表达的方式太别样,以至于让人不理解。
外婆渐渐地老了,我家的温暖越来越贴心了。
习惯作文 篇2
记得以前小时侯,我可是一个调皮的小女孩,常和男生在一起嬉戏玩耍,但是没回都要被他们弄哭。我并不罢休,总想找个机会“报复”他们一下。
机会终于来了,我们在沙地上用小铲子挖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并用稻草覆盖在上面。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等着他们上钩了。我们安排了一下工作:我负责当诱饵,小林负责告诉我哪里有陷阱,小丽负责侦察“敌情”。突然,小丽气喘吁吁地跑来说:“男生出现了。”我跑了过去,俏皮地对他们说了一声:“你们终于来了!我们可等了你们好长一段时间呢?”一边说,一边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夺走了他们手里的玩具枪。我就像离弦的.剑那样飞快得向陷阱方向跑去,还要听小丽的话避开陷阱。没想到男生还挺聪明的,并没有兵分三路,而是分批追着我跑,把我搞得头晕目眩,一不小心自己掉下了自己设下的陷阱。只听见“哇!”的一声,快来救救我。男孩子见我一副伤心的样子,开始同情起我来,把手递给我,把我从陷阱里拉了出来。我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
常言道:伤筋动骨一百天。就这样,我在床上休息了整整两星期。这对我来说可是一个大难关,闷得我手脚怪痒痒的。爸爸见我闷得慌,就给我买了好多好多的书籍,还说:“等爸爸上班去了,就让这些书来陪伴你。你从中会找到一些乐趣,会让你变得文静一些。”
在不知不觉中,我对看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地,我成为了一个小书迷,也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
习惯作文 篇3
以前总习惯推上电动车就先用钥匙打开电源,从未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直到那天,中午放学时在车棚遇到了魏小春老师(我们学校的教师车棚距离学校门口还有几十米的距离)。她看到了我的这个举动,就提醒我:“电动车钥匙要到开始骑的时候才能打开,如果打开早的话不安全。有时候电源只要一开,电动车自己就往前跑。”“真的?还有这事?”“嗯,我以前那个电动车就出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所以,我现在是坐到电动车上准备起跑时才打开钥匙。”
魏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联想到了去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开会结束后,老师们都在车棚推车,忽然身后有车连人疾驶而过,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听见宋组(我们的`语文教研组长)“哟,哟”的慌叫,紧跟着就听见“啪”的一声巨响,车子倒在地上,所幸有惊无险,宋组安然无事。原来智慧的宋组把车一丢,任它前冲。赶快帮忙把车扶起,询问原因,才知是提前打开钥匙,导致脚踏自动转圈,电车也就自动前行了。
宋组事件之后,我就等到了学校门口再开电源,可没有坚持几天就又恢复原状了。这次魏老师说过之后,我下定决心必须改掉不骑车先开电源的不良习惯。还别说,思想上重视了,这以前的习惯还真改了,现在倒习惯正确的操作方法了。
由此想到,我们生活中是否还存在很多不良的习惯?早晨起来,把被子叠好了吗?上学时向父母说再见了吗?如果父母还没有起床,走的时候是轻轻关门了吗?随手扔垃圾了吗?躺在床上看书了吗?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吗?听课时时不时走神吗?能把听课内容融入自己的思考吗?作业匆忙应付了吗?拖拉浪费时间了吗?做事拖泥带水了吗?遵守诺言了吗?能够朝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吗?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吗?能经受挫折和委屈吗?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吗?……
仔细一想,不良习惯还真存在,那你想过改变这些不良习惯了吗?也许有的人会说都已经成为习惯了,不好改变。这是思想上认识不到位的缘故。不管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还是不良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都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不知道轻手关门的人会知道关爱别人吗?不能把垃圾扔到指定位置的人做事会认真负责吗?不遵守承诺的人会得到别人的看重吗?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中国有一个农业考察团到法国考察,有一次,两个中国官员站在宾馆的电梯里,在三层楼开门后,外面站着一位金发女郎,这位女郎既不进去,又按住电梯门不让关门。她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遍,中国官员开始不知何故,后来其中一位官员意识到自己抽烟了,随即把烟头扔在地上,还用一只脚踩灭。金发女郎在外面直摇头,她叫来服务员,把烟头捡起来,在电梯里喷上空气清新剂,这才走进电梯。这件事让这两个中国官员终生难忘。这个金发女郎也许会说:“中国人的个人修养实在太差了!”有句话说:很多事情不可能在一分钟内做好,但很多事情都可以在一分钟内做坏。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一个行为不可能成就你的人生修养,但你的人生修养可以在一个行为中毁掉。
所以,不良的习惯我们一定要改改变,不好改变并不证明不能改变。事实上,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只要我们行动上坚持,不良习惯就一定能够改变!
习惯作文 篇4
人生有许多习惯,有些习惯无足轻重,有些习惯令人终生受益,还有一些习惯则会令你陷于名誉、金钱的泥淖之中,难以自拔。
(一)
人生需要习惯,正如小树需要定时施肥浇水,没有习惯的日子是难以想象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国古代农民的习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夫子精勤求学的习惯,“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宋荣子为人处世的习惯……叩问历代先圣前贤,寻觅通往彼岸之阡陌,我猛然发现: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以习惯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若无习惯,则饮食无规律,作息无秩序,对身体有损,于事业无益;若无习惯,则为人喜怒无常,处事杂乱无章,这样的人又何以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正是习惯赋予了我们健康、道德、技能等许许多多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二)
习惯诚然会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但它又是一柄双刃剑,无时无刻不在伤害着我们中的一些人。看看不良的`习惯又会带给我们什么——
走在马路边,一位老太太跌倒在地却无人搀扶,行人视她如空气。问行人,他们说:“我们习惯了,这老太太一定是出来碰瓷的。”一歹徒行凶,周围数百人作壁上观,无一人伸出援手。问他们,回答:“我们习惯了,你上去万一伤着自己怎么办?”……此时,“习惯”二字早已成了遮掩他们内心冷漠与胆怯的遮羞布。一个人习惯了冷血并不可怕,但如果整个社会都习惯了冷漠就值得我们去好好考虑社会的缺陷了。古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习惯哪里去了?被丰足的生活吞噬了吗?再看今天一些整天养在空调房间里的公务人员,办起正事来效率特差,上网偷菜下棋打牌却是一个比一个精一个比一个快。不知他们怎么养成了这种习惯,又怎么对得起古代士大夫“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气节?
(三)
“习惯”二字发人深省。人们在养成习惯之后不应该一味顺着习惯生活。人应该发挥出人所应有的主观能动性,让习惯真正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忆往昔,如果汉武大帝习惯了太后的统治,能创下开拓华夏的丰功伟绩吗?如果陶渊明习惯了官场的黑暗,就此沉沦下去,他能写得出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吗?看今朝,如果陈光标当初习惯于田园生活而不思转身,能成为中国“首善”吗?如果韩寒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老套模式,会成为今天作家中的青年才俊吗?想想,成功者常常总是从颠覆习惯开始的。
习惯之后不应当顺着习惯机械地生活,而应当利用习惯让你顺利抵达目的地。对待习惯,亦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让留在我们身上的习惯越来越美好。
习惯作文 篇5
哦!天哪,真让人沮丧!
不论是在练习册、作业登记本上,还是教科书、作文本上,错别字都阴魂不散地跟着我。我真不喜欢自己写错别字,但这个错别字像抹了502胶水一样,粘在我身上,不管我用什么办法,它就是紧紧地粘着我,不肯离开。
曾经,因为错别字,我不知挨了多少顿批。做练习册时,本来可以全对的,就是因为错别字,不仅没拿到满意的分数,还被老师当反面教材严肃批评。写作文更恐怖,发下来的作文本,与之前那叫一个天壤之别。最初写的时候,作文纸是被一个个黑黑的字挤得密密麻麻,可发下来后,被挤得密密麻麻的不是那一个个黑黑的字,而是一个个红圈圈和红叉叉,整个作文纸在红色大军的`包围下沦陷了……
五年级上学期的第五单元,我们学了汉字的有关知识。当时老师跟我们说,我们的汉字受到许多外国人的欢迎,许多国家都开设了汉语课程。我们作为中国人,如果学不好汉字,经常写错别字,那岂不是要闹“国际笑话”?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传承,拥有悠久的历史,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自己的语言,写好汉字!
都说新学期、新气象,这个学期我的“新气象”就是:和错别字sayGoodbye!
习惯作文 篇6
妈妈不知说了多少次,让我改掉贪玩的坏习惯,可是,决心不知表了多少回,我就是改不掉。
平时,我做作业时,总是把那些小时候的玩具全放在写字台上。写上两个字,我就要伸手摸摸小狗,再写上两个字,又敲敲小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瞌睡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爬到我的眼皮上。我睁开眼一看,已经不早了,于是就三下两下把作业匆匆做完,结果作业本上大部分判了“死刑”的`红叉。
为此,爸爸妈妈责备我,老师批评我,我后悔极了,心想:今天晚上我一定不贪玩。下午放学后,我打开书,心里一再警告自己:一定要专心。我一口气写了30个字,可不知怎么的,我又不由自主地盯住了小瓷猴。奇怪,那只小猴今天怎么一个劲儿地朝我笑,我好奇地对着它那双调皮的眼睛“嘿嘿”笑了两声。呀!不对,那只小猴好像在笑话我:没毅力,没志气。我猛一抬头,看见闹钟的时针又无情地走了一大段路。贪玩的坏习惯害得我作业写不好,成绩上不去。我怨它恨它,下决心改掉它。从明天做起,不,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
习惯作文 篇7
日常生活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些生活习惯,从这些习惯的好坏中可以窥见一个人的生活小节和自身的修养。
生活区有一个热水器,是为员工供应开水用的,热水器旁放有一个垃圾篓,大家都知道它是用来装什么的,但偏偏是“大家都知道它是装什么的”就是没人用它。来打水的员工有部份人就是把茶渣,速食面的包装袋、果皮等丢在热水器的排水管上,把排水道堵得死死的。而且,当保洁员三番四次把这些垃圾清理后,有些员工还是熟视无睹日复一日地把杂物丢在排水道上,旁边的垃圾篓成了摆设,呜呼!
还有,宿舍楼的一楼放有几个大塑料桶,也是用来装生活垃圾的,有些员工在二楼不肯移玉步,直接在楼上把垃圾抛下来,好似天女撒花一样把垃圾桶周围搞到一片狼籍——这个地方就成了老鼠的乐园。
我有个朋友在日本生活了多年,他说,日本人的垃圾是在家将其分成可再生物和不可再生物,原后自己拿到社区的垃圾房。他还说,日本人非常注重生活细节,在公共场所从来不打扰别人。他这句话使我想起了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银行、电影院、餐厅,有些人在这些地方打电话或聊起天来就好像骂街一样,跟疯子不相上下,仿佛整个空间内就他自己生活着。
垃圾分类我们做不到,把垃圾放在垃圾箱内也有部份人做不到,难怪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些脏乱差。以前听人说外国是如何的洁净,逛街回来用纸巾擦鞋也没有一丝尘埃就确得这些人崇洋,后来官方的宣传才知道是当地民众良好的生活习惯营成的。
讲起这些生活小节,并不是说我是如何的高尚和不食人间烟火,但起码我还是比较安份去做的'。如果我们都认为这些细节“无伤大雅”,那么我们的后辈也可能会把这些“无伤大雅”的事情发扬光大,这样在生活和自身素质上就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这些“无伤大雅”的习惯就会引来别人鄙视的目光,与文明社会所倡导的和谐文明有些格格不入。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概就是说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与人的素质息息相关的事了。
本文并非批评大家什么,只是善意提醒一下,当某日我们当中的哪一位走向更高的领域时,如果还是出现以上所说的“无伤大雅”的习惯,丢脸的还是自己。
习惯作文 篇8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位记者在采访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时问道:“您是哪所大学中获得重要知识的?”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却说道:我是在幼儿园。“这下记者愣住了,接着又问 道:”您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科学家老人又回答说:”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这么朴实的语 言,这些我们平时看起来最平常的行为习惯,却成为了这伟大科学家取得成就,获得的'重要知识。
我明白了,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是来自不同的习惯。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播下一个动作,就是收获了一个习惯,我们每个人举手投足之间都在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在我经常来回学校的途中, 有时看到距离垃圾箱只有一步之遥,竟然躺着一地的垃圾:矿泉水瓶、塑料瓶、纸团……引得苍蝇、蚊子在那儿嗡嗡叫,让人看到都感觉恶心。好几次我走过去,把它们捡起来,放进了垃圾箱里,也不 过是举手之劳,但就让某些人这样漠视了。
在校园里,那些争相怒放的花草、高大挺拔的树木组合起来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我们的个别同学,轻者摘花,重者折花拔草,枝折花落,多么令人伤心的一幕,这些同学忘记了园丁老师辛勤栽培 的草坪,植树浇花劳动的背影。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要忽视这些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的事情,培养了我们对生活细节的感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举手投足,言容笑貌,体现了我们 新一代的气质和素养。它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文明之花一定会在我们校园里绚丽开放。
习惯作文 篇9
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饭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汉族讲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
酒不仅是能满足提神、解除疲劳、医用等生理需要的饮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体,它在汉族长期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封建社会,它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供品,在这种仪式中它起着沟通人神的媒体作用。在汉族的重要节日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汉族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宴。酒可以助兴,可以增加欢乐的气氛,至今还在不少地区流行的饮酒时的“猜拳”、酒令”、“酒曲”等活动,既是一种饮酒习俗,又是一种民族游艺和民间智慧,它具有活跃气氛,()消除酒力,显示和锻炼智力等多种功能。有些饮酒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习俗,例如汉族中广泛流传的'除夕饮屠苏酒,端午节饮雄黄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等,蕴含着汉族人民深厚的自然天道和人文观念,至今仍为人们称道。酒是汉族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中传达感情,增强联系的一种媒介。在汉族许多地区,姑娘出嫁临行前要饮别亲酒,新郎新娘入洞房要饮交杯酒等等。所有这些饮酒习俗,都是汉族过去和现在饮食和生活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习惯作文 篇10
明知该将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却找到各种正大光明的理由,拖无可拖,不得不做,还能再苟延残喘几次,退无可退,终于开始。
我很惭愧,道理对自己讲了很多遍。比如吃饭,如果一定要光盘,就将最讨厌的先吃掉,然后剩下的都是喜欢的,多美好。做事情也是这样,把最爱的留在最后,这样做其他事时,有一份期待在等,难做的、怕做的,就不那么难熬了。
可是拖延症越发厉害。现在这篇文,早早知道好几天没有更,今儿怎么的都该写写的。先跟一帮人在一个群里胡聊海聊,再跟另一帮人在另一个群里吹牛扯皮,将一天的'信息浏览一遍,圈里发个评论点个赞。一看时间,马上半夜,没法儿再拖。
前几天陷入上课泥潭,胸口坠着一块秤砣,沉甸甸。无论想,还是不想,它都在那里。很想早点儿弄周全,定好教案和课件。无奈,思想驰骋万里之遥,手脚原地不动分毫。
去“时光里”,闺蜜开会。嘴上一如往常,唇枪舌剑刀光剑影,丝毫不含糊,其实魂魄已离身,不晓得飘到哪朵云彩上面去了。这么上心,坐下来,老老实实做事儿呢!不,电脑打开,书摊开,眼睛盯着,那一个个的字儿硬是飘飘忽忽,进不去。
抽出《北极光的微笑》,读几页,毕淑敏有一篇写疼痛,痛到我心;换一本《人间草木》,汪老的文字让我稍稍平静;再拿《素履之往》朗读。好吧,木心的礼帽和王尔德的手杖占了上风,风度翩翩且文采飞扬,显然比无聊的备课更有吸引力。
艰难地把课本从书房转移到餐桌,痛下决心一定赶快弄好,长痛不如短痛,既然这么难过,弄好了就轻松了。心里建设若干,下笔仍艰难无比。上网查找资料,不自觉手指就滑向小说偷偷瞥一眼,再顺便打开微信,看看公众号文,数数几天没更,心里发虚,默念:就看这一次。
然后,坐得腰酸背疼,阳台上瞧瞧。窗外的秋色分外妖娆,随手拍几张留存,顺手发到某个群里,引起后续,大家纷纷发图比美,感叹时光匆匆,转眼夏去秋来。恍然顿觉,时间又溜走很多,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开头。
自责懊恼一番,再次下定决心,不弄好不离座。手机远离手边,闲书放得远远,桌上除了必须的资料,啥都没有,给自己限定好时间,拿起笔。可是,思绪,这无组织无纪律的思绪,简直像漫天的柳絮,飘呀飘。抓不住摸不着,明明凝神静气想着呢,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飞到九霄云外,端坐半天,寥寥无几的字。
安慰自己,状态不好,休息下就好。烧水泡点咖啡,削点儿水果,窝在沙发里发呆,放空大脑。终于起身,觉得脑中有只手掌,拼命往外扔东西,啥也想不到,不愿想。“明天吧,还有几天,来得及。”
30岁过后,准确说成为母亲后,我一度以为自己已经告别了拖延症,走上事事提前计划的有序人生之路。具体表现为:凡事预留时间,力求不疾不徐,从容不迫,以期做到方寸不乱。许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成熟了,随着年龄同时增长的还有智慧,为此常常沾沾自喜。
以前,上班都是卡着点到,绝不在铃声响起前进教室,绝对准时。严格勤勉的葛老校长实在看不下去,天天早晨早早在我的教室等候,背着双手,威严地看着匆匆奔来的我,淡淡地问:早点儿到不就不用这么跑了?
习惯掐着点儿做事情,和爸妈出门总是被嫌弃:为什么弄得这么急?要留点儿时间余数。好多次赶着上飞机、上火车,差点儿就被落下,每次暗喜:算得多准!
那种急匆匆,再不做就来不及的感觉,很久不曾出现。现在,它带着旧时的记忆漫卷而来,我竟然一下就适应了,难道是拖延症加重了?终于成为了习惯?对抗它的办法是什么呢?仅仅是遇上上课这件事情会“发病”?还是一种普及性的毛病?
等明天,我好好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