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作文

时间:2022-06-17 20:36:45 心理 我要投稿

实用的心理的作文汇总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理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心理的作文汇总5篇

心理的作文 篇1

  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一场孤单的冒险。

  那是一种怎样的日夜兼程?每天早上,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饭,背书包上学,如此循环;仅仅是平静,并无股票抑或大海般波澜起伏。

  初步计算,我们每天的学习时间在八小时以上,然而时间在我们握笔的时候,在我们埋头做试卷的时候,在下课时喝着冒着泡的可乐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从指缝中流走,正如朱自清《匆匆》所说,时间一去不复返了吧。

  真正聪明而优秀的人,又有几个是快乐的呢?尚且不说其他,学习上的负担与压力,就足以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了。在外人看来,一切多么美好,可谁也不知道,在一副高傲淡然下,埋藏的是怎样触目惊心千苍百孔的残骸。

  玻璃,就是用来折射人生的。透过各式各样的玻璃橱窗,我们看见了各式各样的人生。一个神色匆忙的人骑着自行车经过,或许他想着要快点回家,家里煤气灶上的东西要焦了;一个小学生垂头丧气地走着,或许是考试考砸了,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家长;一位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里出来,为老师奖了他小红花而高兴。这便是他们的人生,他们便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他们也许快乐,也许伤悲,也许天真幼稚,也许成熟冷静。但唯一不变的,都要坦然地面对他们的人生。

  或许我们就是应该学会换一种心情。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释怀显得太过朦胧;但是,我们仍可以学着去释然,去微笑面对一切事物。世界为什么会有兔子?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分三国?地球为什么会绕着太阳转?月球又为什么绕着地球转?这一切皆无答案,若是非要找出个理由来的话,那便是注定。

  顺其自然,何尝又不是一种释然。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其每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沉浸在悲伤中,还不如微笑着面对。

  我们不可以改变环境,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

  就让我们换一种心情,卸下我们的伪装。要始终相信,没有了花儿,青草还在;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满足现在所拥有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吧!

心理的作文 篇2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必须借助观察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必须进行积极思维,才能使文章的中 心明确、结构合理、立意新颖;必须展开大胆想象,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并使语言更 生动形象。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综合训练、心理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一、转变学生作文的心理状态

  从作文心理来说,作文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一般来说,主动作文,是学生出于自觉的要求,有材料可写, 有感而发,这好写,也容易写得好些;而被动作文,是学生没有写作的要求,感到无材料可写,这就不好写, 也不容易写好。有的学生说:“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还有的学生说:“我最讨厌作文,我希望今后的 各种考试都没作文这个项目就好了。”这些都是被动作文心理的反映。

  为什么不少小学生不喜欢作文呢?可以概括为“没有东西写”或感到“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小学语文教 学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作文教学过程,是要变学生被动写 作心理为主动写作心理的过程。使学生从没有什么可写到满怀激情地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而又感兴趣 的有意义的人和事。

  从客观方面来说,作文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思想的,与口头语言有很大不同。口头语言是在面对面的交际 活动中进行的,可以借助于手势、语调、表情、动作等来补充其思维的不足,因此,允许简缩,逻辑顺序也不 要求那么严格。而写文章是从小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接受成人语言(口头和文字)开始,按逻辑要求, 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后,转化为自己的书面语言的复杂过程。对小学生而言,作文比口头语言的要求高、难 度大。从主观方面来说,低年级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还不充分,知识经验也很缺乏,掌握词汇还不多,思维的 形象性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还不善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命题作 文,而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口头造句、书面造句、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等的写作基础训练。因此,教 师要掌握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十分重视对儿童口头叙述的训练,为他们将来进行命题作文作必要的准备。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水平有了较高的发展,相应地,写作活动也进入了命题作文的阶段,但是这阶 段写作的各种水平还是不高的,需要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经过专门的、科学的训练才能逐渐发展起来。因而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害怕作文,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要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心理。首先要解决教师的命题。小学生的作文是先有题目后写文章。理想的新颖 的题目要从学生中来。来自小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爱好、心理活动内容都是命题的依据。对小学生来说 ,要让他们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就是说,让他们通过作文把自己的经历过的有意义 的生活、思想,围绕着一个中心,按着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重现出来。

  在一个学校里发生这样的一件事,一位姓罗的学生,身患了淋巴恶性肿痛,急需一笔较大的医疗费,学校 发起了向这位同学献爱心的捐款活动。教师即以这个捐款活动为题,布置学生写一篇“捐款动员以后”。这次 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有的学生用日记形式,写下了自己的真心话,表达了对同学的一份真挚的感情,而有的 学生则是从记叙的方式,叙述捐款事件中,表现同学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这样的命题,是让学 生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能“因事而发”,学生感到有事可写,也写得动人。

  二、奠定写作基础,丰富写作的心理内容

  从学生的作文实践来看,他们感到最大的困难之一是无话可写,而且,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写不具 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缺乏观察力,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其实 ,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细心观察应该是他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源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冲破学校课堂狭小的天地,在社会大课堂中去感受 时代的脉搏,接受新鲜事物,从中丰富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的知识。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较多是考虑 怎样写的指导,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小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教学偏于形式……是一种弊病。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 殊的事,跟实际生活并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才能丰富 学生作文的心理内容。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作文的基本功。学生只有对生活中的事物细 心观察,如对象的形体、色调、质感、美感等都十分了解,动笔才有内容可写。因此,语文教师要像“有心人 ”,一方面要注意在语文分析中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领会优秀作品的写作,学习别人是怎样以观察各种 人物、各种事物为基础,从而写成内容丰富的文章的。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创作活动,它是 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课内容的模仿、借鉴范文学习写作。因此,作文教学时必须以课本内容为依据来进行作文 训练。这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一切细心观察,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少年 儿童的观察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再由有意性、目的性向自觉 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并逐步形成较全面深刻的细致的良好观察力。教师应了解学生观察力发展 的规律,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教学途径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学生观察的要领是什么呢?

  一是提高观察的目的性。在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命题作文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尽量把与命题相应的目的任务提得明确些、具体些。二是要细致准确。观察时不能只着眼于大概轮廓而忽略了 细小的地方。比如笑,有哈哈大笑、微笑、欢笑、冷笑、讥笑、苦笑等等。观察自然景物也一样。比如下雨, 在一般人的眼里,不过有大雨、中雨、小雨之分。有位小学生经过细心观察,这样描写雨前的景物变化:“铅 块似的乌云聚拢在头上顶”,闪电像“一条条皮鞭划过长空”。而描写雨中的情景是:近看,雨点的形状如“ 小葡萄”,打在地上溅起“水花”、远看是一层“轻纱般的水雾。”继而“水雾”又变成“雨帘”,马路两旁 出现了“小溪”。这位小学生之所以写得自然逼真,就是因为他能仔细观察。三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与方法。观 察是一种特殊的知觉,只有循着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才不致挂一漏万。一般可以先整体后局部。从空间特性来说 ,可以象电视扫描式从上至下,从前到后,从外到内。注意形态、数量、质地、色彩的变化,从而使学生把握 对象的外形和实质,这样学生写作有内容且生动而有条理。四是做好观察记录。作文是要有写作素材的。素材 就是在作文中要写的尚未经过加工的材料,平时学生若不注意素材的积累,动笔时就会觉得没东西可写。只有 注意营造起一个“材料仓库”,写作时才能“言之有物”,而观察正是积累素材的第一步。尤其是留心捕捉那 些最重要的现象、细节,而细节正可以将观察对象的特点、个性再现出来,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积累写作 素材,从而奠定写作基础。

  三、发展各种认识能力,提高作文整体水平

  学生作文内容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通过观察从现实生活中提供的直接素材;一个是课本、书报、图画、 音乐、影视提供的间接生活素材。这两方面的“材料”,通过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 动,成为他们的心理积蓄,使表达变成为可能。为此,从心理学观点看教师的作文指导,不只是作文方法的指 导,它本身还包括丰富学生的心理内容的意义,尤其是发展他们的各种认识能力,在感知的基础上,拓展学生 思维和想象力,在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那么就使学生更快有效地提高作文整体水平。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直到最后的推敲修改,每 一环节都离不开思维这一心理活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低。但小学生在作文中往往未 能很好地展开思维,因为在小学高年级时,思维才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生思 维能力较弱,他们观察了某些事物,有的却不了解其意义,找不到事物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因而作文时往往 难以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根据学生形象思想的发展先于抽象思维这一年龄特点,要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 ,逐步进行思维概括性的训练。

  如逐步培养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炼中心的能力:第一,教师注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时,让学生明白,写人的文章,中心思想是 赞颂人物的思想品行;论事的文章,中心思想是从事件中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第二,训练学生在审题中抓住 中心。一般作文命题,有的中心主题是在题面,或在写作提示的要求中已点明,而有的则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反复分析课文,提高捕捉中心主题的能力。第三,在生活中提炼主题。学生作文的主题, 应该是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不断观察,反复思考,逐步加深认识,提炼出来的。

  开拓思维的训练。开拓学生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的心理过程。如《从一条小路想到的》《××的启示》等类题目,就需要丰富的联想。开拓思维的训练,还可 以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发挥集体的扩散思维的优势。可以预早布置作文题,学生自己准备素材和编提纲。在作 文课时,让学生讨论,如写什么?怎样安排顺序?中心是什么?这些训练是十分有益的。

  有的作文题,就不是简单的生活再现,而让学生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进行再创造,从而产生新的形象。如 《我的理想》《我和嫦娥游太空》《十年以后》《将来的教室》等这类作文,就需要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学 生作文的心理过程需要想象力的参加。小学生想象的基本特征是有意想象在发展,再造想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低年级小学生在作文时,很大程度上是描写或记述人物的外貌或事件的过程,而到了中、高年级,在有效的培 养训练下,词的作用越来越促使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经过构思而概括出事物的形象,其概括性和逻辑性有了 明显的提高。想象过程和其它心理过程一样,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在良好的教学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因为想象是在 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在儿童大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 想象的水平是依学生头脑中所具有的感知表象的教学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学生头脑中表象越贫乏,其想象 越狭窄、肤浅;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而教师要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二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 描述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为想象创造表达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的重要因素,教 师如果语言生动、带有感情,描述会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濡染其情。教 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在教学中可以以一概念或词语为题,让学生用形象来表现,如“慈祥”、“ 细心”这样的词要求学生以语言描述人物的神态来表现,也可以反过来进行。

  国外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日本学者认为:想象与创造有关,发展想象力是为发展创造力打下基 础,因此,他们把丰富想象力的阅读、写作指导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向。

  根据大纲要求,小学的阅读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场面、人物、情景、背景和作者展开想象。想象 的具体内容是:由标题想象到课文的内容;由插图、图表想象故事的情节;由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想象到 人物的性格心理和行动的展开;由整篇文章想象到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由此引入作文中。

  四、重视作文中的情感因素,消除恐惧心理

  文章是表达思想、表现感情的。刘勰说过,“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思想和感情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思想作为人的认识活动及其结果,既构成文章的内容,又指导着写作的方向,没有好的思想,自然写不好 文章,但是,光有好的思想而没有表达这种思想的兴趣与强烈感情,同样写不出好文章。人的感情不仅是构成 文章内容的一个方面,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还有执行调节人动机的动力作用。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 是没有兴趣,没有领略到作文的乐趣,因被动写作而没有情感的投入。

  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时,要打破恐惧感。但这不是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抽象大道理所能 奏效的。较好的办法是“寓教于乐”,而且要善于激起他们非说不可的感情。有一位五年级小学生,功课甚差 ,对作文更感头痛。有一次同学将他藏在课桌里的“金铃子”,交给了老师。老师见这学生对小动物很喜爱, 便把“金铃子”发还给他,并引导他仔细观察,后要求他写一篇小作文《可爱的“金铃子”》。这位学生写起 “金铃子”,忽然灵感顿来:“金铃铃,金铃铃……那是谁在弹琴和唱歌?……你看,那小小的圆脑袋上伸着 两根触须,扫

  来扫去,多威风!身体那样小,却长着四只脚,还有两条长长的后腿,屁股后面拖着‘双枪’… …”(见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例》)。可见语文教师要捕捉时机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头脑中储存有的感性材料转化成某种感情色彩的记忆映象复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写作训练, 即寓写于乐中,使命题作文引起学生的熟悉感亲切情,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

  学生作文,多喜抒情。尤其是记叙文,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感而发、且能动人以情的文章 才是好文章。怎样才能使文章感人呢?很重要的是写出真情实感。小学生在《我童年的小屋》里写道:“搬进 三室一厅的单元楼已一年多了,但我却依然留恋着那间只有15平方米的小屋,小屋摆满了家具,显得拥挤不 堪;小屋只有两扇朝西开的窗户,显得昏昏暗暗;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在那里我度过了九 个春秋,小屋留下了我童年的快乐”。

  这篇小文章感动之处在于“实感”出“真情”。文章一开头就把读者带进了童年的小屋中去,和新楼房相 比,小屋是拥挤的、黑暗的、潮湿的,但是那里却留下作者宝贵的童年欢乐和留恋之情。

  人的情感尽管是一种主观经验,但它毕竟是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且,情感的 内容及其深度,又往往取决它所反映的各种现实的广度。因此,语文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 学生的感情脉搏,并引导他们用适当的词汇具体而形象地揭示出客体是怎样引起他们的某些情感体验的。在课 堂教学中,一般说来,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都伴随教师 强烈的情绪、情感。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酝酿良好的心境;命题要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指导要有柔情;批改 要有韧情;讲评要有热情;要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只有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才能仔细观察生活,他们才能写 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心理的作文 篇3

  心理的健康就像一道菜,酸、甜、苦、辣、咸,全由自己来调适。

  橄榄树嘲笑无花果树说:“你的叶子到冬天时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美丽无比。”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橄榄树身上都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橄榄树的美丽也遭到了破坏。而无花果树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简单,雪穿过树枝落在地上,结果无花果树安然无恙。外表的美丽不一定适应环境,有时是一种负担,而且往往会为生存带来麻烦或灾难。相反,平平常常倒能活得自由自在。所以,不如放下你外表虚荣的美丽,或者是不实的身份和地位,踏踏实实地去体会真实简单的生活,相信这样你将获得更多的乐趣。

  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元。但是一根火柴棒可以摧毁一栋房子,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一旦发作起来,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要叠100万张骨牌,需费时一个月,但推倒骨牌只要几分钟。要轻营成功的实业,需耗时数十载,但要倒闭,只需一个错误决策。要修养被尊敬的人格,需经过长时间的被信任,但要人格破产只需要做一件事。一根火柴棒,是什么东西呢?它就是下列四项:

  1、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

  2、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

  3、顽固不化的个性;

  4、狭隘无情的心胸。

  检查看看,我们随身携带了几根火柴棒

  不要小看“心理”,这两个小小的字。健康的心理,能使人不断地改造自己,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

心理的作文 篇4

  无论是大比赛还是小比赛,想必大家多多少少也经历过几次比赛,而我认为,在比赛时的心理素质极为重要,如果你暂时领先,千万不能骄傲,如果你暂时处在势,也不能自暴自弃,要想办法击败对方。

  我就有一次亲身经历——一次乒乓球比赛中,我是第一个上场打球,而且我是慢热型的,根本还未找到球感,就在不知不觉中输了两局了,只要再输一局,我将与奖牌无缘,一个月的努力都将白费,一想到这些,我心中的希望之火再次燃烧了起来,慢慢找到了球感,扣杀和旋球也接连成功。我扳回了一局,扳回了两局。霎时间,来到了最后决胜的时刻,“十比十,由杨才逸发球”“十一比十,由李四发球”“十二比十,杨才逸获胜“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无以言表。接下来的几场比赛,我凭着高超的技艺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举夺得了冠军。

  赛后,我才真正知道,心理素质有时比高超的技艺还要重要。

心理的作文 篇5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普及,外语教学中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的情况逐渐发生了改变,如今的外语教育更多地开始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当前的外语学习中,很多学生由于个人心理及情感因素的差别,给外语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也使得学习效果和质量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以作文教学为探讨对象,将教学心理学在外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教师工作着提供参考。

  一、教学对象个体的差别

  教育心理学主要还是以教学对象的心理分析为基础,而每一个教学对象在个体的心理、智力还有能力上都是存在差异的。智力因素主要受先天影响,而心理状态则基本上都由后天环境产生,由于遗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在智力和心理上是差别很大的,没有有着完全相同心理的两个人。有的学生对外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也十分轻松,而有的学生即便在外语学习上下尽苦功,结果还无法取得其他学生轻松就能取得的成绩。这些智力上的差别给学生心理会造成严重的障碍,从而干扰正常的外语教学。同时外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面对挫折与压力上。在挫折和巨大的压力面前,有的学生依然能够保持冷静,从容处理,而也有很多学生无法积极面对,轻易放弃外语学习,这些都是外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心理因素的差异而面临的困难。除此之外,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对外语教学造成影响。在学习不属于汉语类语言体系的外语时,不同的学生会有着不同的认知,有的学生觉得外语学习没有多大用处,因此对外语学习比较忽视,也有学生以扎实掌握其他几门外语为目标,在外语学习中尽心尽力。教学对象拥有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外语的教学质量造成决定性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

  二、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特征和规律的科学,可以说在任何领域都能得到应用,而将心理学和外语教学相结合得到的外语教学心理学,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了。外语教学法中的直接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冯特的构造主义,主要通过模仿,借助感觉而不是思维来对外语进行学习,强调对外语多次运用进而变得熟练,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语言。在17、18世纪诞生了翻译法,此时心理学已经逐渐有了科学雏形,官能主义心理学则认为语言学习要能够对几种官能起到锻炼作用,因此外语教学要重视语法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二战时期的美国,出现了以听说法为代表的外语学习方法,以生物的“条件反射”原理为基础,后来逐渐发展成了行为主义。上世纪60年代,受到现代语言学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外语教学中出现了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知法,认为掌握语言规则才是学习外语最重要的方法,模仿并不能为真正学会外语提供帮助。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如今的外语教学中,依然存在行为主义的影子,而认知教学法也正不断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了解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对于作文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外语教学心理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外语教学心理学虽然有着众多的方法,但就作文教学来说,学生的焦虑心理和不自信产生的自卑心理是外语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障碍,要想克服写作中的困难,需要对学生的写作不良心理进行分析,然后依据教学心理学原理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1.当前外语作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就目前来看,在外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焦虑以及自信的不足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心理障碍,下面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对两种不良学习心理进行分析。

  (1)焦虑心理。在心理学上,焦虑被认为是对不顺心生活状态的一种情绪上的反应,焦虑主体迫切想要解决问题,去除危险,但是却总是无能为力。这个定义放到外语作文教学上来说,则可以说是学生在写作上存在困难,想要写出好作文但是没有方向,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这种心理在考试中的限时写作中尤为显著。在焦虑心理得不到适当处理的条件下,学生对外语写作开始产生回避的行为,表现为不想继续写作,不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也是焦虑对外语学习妨碍性的体现。适当的焦虑可以让学生去更加认真地对待写作,但是过分焦虑则会给学生的写作造成障碍,影响学生正常写作水平的发挥,如果对焦虑心理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对外语的作文教学将会非常不利,并且还可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外语写作能力不够自信,进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造成更大危害。

  (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产生的来源是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在外语学习中,每个学生一般都会给自己定下目标,或者说对自己有着学习上的期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习成果没有达到想象中的要求,于是使学生不能肯定自我价值,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心理脆弱的学生还会发展成自卑心理,这对外语学习是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的。外语写作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情感认知,如果学生对自我不够自信,就没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然后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生一直在陷在不自信的泥淖中不能脱身。

  2.外语教学心理学的运用策略。

  (1)重视写作之前的构思教学。构思是进行外语作文写作之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也是最容易受学生心理影响的环节,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构思做好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更容易向实际写作顺利过渡。在现阶段的外语教学中,正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去分析作文题目,挖掘写作素材,所以才导致了焦虑心理的普遍产生。所以教师在教学生基本的写作要求和方法之外,也不能忽视教会学生如何去对作文进行构思,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一个更稳定的写作心态。

  (2)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学生的自我肯定是拥有健康学习心理的最大前提,如果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设置一些恰当的教学挑战性任务,并引导学生去达成要求目标,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形成足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比一味传授写作技巧要有用的多,也能更有效避免学生写作过程中不良心理的产生。

  (3)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在过去的教学评价中,外语教师一般都处在监督者和评判者的地位上,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来对自我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平时的写作学习都是以达到教师要求为目的,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改善教学评价和反馈方式,以更亲近的态度去和学生讨论外语的作文写作,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认识到外语作文写作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从而减轻他们的写作压力,获得更好的写作心理状态。教师恰当的评价和反馈,能够对学生心理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四、总结

  外语教学心理学虽然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在当前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但是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合适措施引导学生拥有健康、自信的写作心理,从而提高外语作文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心理的作文】相关文章:

描写心理的作文:时间与心理08-12

心理的作文12-24

心理作文08-28

心理的作文06-17

关于心理的作文:心理遐想08-09

有关心理的作文:自卑的心理10-25

关于心理的作文:心理_800字08-02

关于心理的作文:心理_750字08-03

关于心理的作文:心理_650字08-03

关于心理的作文:心理_700字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