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的作文

时间:2023-12-21 17:29:28 心理 我要投稿

心理活动的作文【大全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活动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活动的作文【大全9篇】

心理活动的作文 篇1

  记得那是我六岁的那年,那时候,我还在乡下,好不容易妈妈带我外出旅游,我真的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旅游。

  首先,妈妈先带我去了超级市场。对于城市里的东西和新奇,对于眼前这个从未看见过这样大的超级市场,心中百感交集。一会儿又是兴奋,又是紧张,总而言之,心中高兴到了极点。因为妈妈知道我第一次看到这样大的购物商场,害怕我会到处跑来跑去,乱碰那昂贵的商品,所以再三叮嘱我:“对那些商品要格外小心,只能眼看手勿动!”可我对老妈说的这番话真是左耳进,右耳出,只是不停地说:“知道了,知道了。”于是,我就连忙把妈妈拉进商场里去了。“哇,这些商品真多啊!”我看得眼花缭乱。突然,一个篮球引起了我的注意,“啊,不是吧,一个篮球要588元?算了,买不起摸摸也好!“于是我就拍了几下。

  这时,我的耳边又响起了妈妈的唠叨:“眼看手勿动!”可是我根本不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总是凭着“不买摸摸也好”这个念头到处乱碰。接着,我的视线转移到了一个精致的小花瓶上,刚想上前去摸一摸,但不知怎的,花瓶无缘无故地掉在地上。

  妈妈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随着“碰”的一声,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我身上,紧接着所有的人都七嘴八舌的.批评着我。“我没有,我没碰,时它自己掉下来的!”我受尽了无限的委屈。虽然妈妈相信我是无辜的,但是面对这么多人的指责,我有口 难辩,黄河水也洗不清呀!就这样,我便背上了一个碰烂花瓶的罪名,白白赔偿了三百多块钱。

  虽然这次我是无辜的,但却永远启迪了我。让我真正领略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的含义。不过,这也好,用三百多块钱买来一个教训。下不为例。

心理活动的作文 篇2

  今日傍晚,我感觉那颗松动的牙齿有些异样,于是我用舌头一舔。啊!“咯哒”一下,牙齿掉了,真是太好了!几天来,就因为那颗牙齿,害得我好几顿饭都不想吃,为此,妈妈不知烦了多少次!这下好了,牙齿掉了,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感觉就像一片蓝天,无比清爽。

  妈妈看了我手里的牙齿微笑着说:“哦,最终掉了!”说着从我手里拿过牙齿,准备用一张纸把它包起来。这下可把我急坏了!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奶奶说过,下牙床掉的牙齿,要扔到高处;上牙床掉的牙齿,要扔到低处,这样新牙齿才能长得好。此刻掉的是下牙床的,应当扔到屋面上才对呀!并且以前的每掉一颗牙齿,我都是一个人悄悄地按照这个方法执行的。妈妈可从来没有发现过的。

  记得有一次,在上幼儿园时,一颗上牙床的牙齿掉了,我要找一个地方把它埋起来。我在学校里走来走去,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没有人,土又松软的地方,把牙齿埋了。可是我刚转身,一个同学就来挖,我发怒了,警告他不许挖!

  而这次老妈竟然要把我牙齿包起来,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万一新牙齿不长出来,怎样办呀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似的,必须要我说出心里话。没办法,我把以上的想法都说了。妈妈听了竟然笑了,说:“那就试试吧,看它到底长不长!”说着把这颗牙齿包得严严实实的,还收起来放好了。

  我用舌尖添了添那个空荡荡的地方,有些担心起来!

心理活动的作文 篇3

  “隋炽!”该我去拿卷子了,我心里十分紧张。拿到卷子一看:哦不,竟是73分!那两个鲜红的数字格外刺眼。我的脑子“轰”的一下,一片空白,好半天才缓过来。唉!竟是这个分数,若是拿给爸爸母亲开的话,一定会有一场“男女混合双打”的,想到这里,我的腿就一阵发抖。想起那天下午,范老师说:“下周一3单元考试,回家复习。”回到家,我对母亲说:“今天没有作业。”周末两天,我痛痛快快的玩了两天的电脑,一点都没复习。因为我平时英语较好,所以这次以为我不复习也没什么。可是,一发下考卷,我就傻了眼:从前所熟悉的.单词、句子全没有了,取之而代的是那些我不知道的。本身就没复习,再加上一会儿做这道,一会儿做那道,我的脑子里就更乱了。卷子收上去了,我心里十分忐忑不安,我的成绩可想而知。我放学了,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家门。我该怎么办呢?上次就因为考得低被母亲用软铅笔打了一下手,现在那痕迹似乎还在。唉!就算是打,我也认了,谁较我没考好呢?谁叫我不去复习呢?谁叫我不争气呢?那两天我要是复习就好了,哪怕是复习一小会儿也不至于成绩这么低啊!我回到家,我对母亲说了考试成绩,母亲用责备的眼神看着我。终于,我呜呜地哭了,母亲说:“别哭了,下次考好就是了。我不打你是因为怕伤你自尊心。你已经长大了,要懂事了,知道了吗?”我点了点头心理。

  这时,我心中的暴风雨仿佛停了,出现了第一缕阳光。

心理活动的作文 篇4

  今天早上第三节课,侯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这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题为“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老师先跟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大西瓜小西瓜,然后故意找了一个不太认真的.同学批评一下,寻问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被老师批评后会有什么感受?心情会怎么样?“生气”“难过”……答案五花八门。

  接下来老师说我们在学校里,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很多,也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面对老师的批评,你是怎么对待的?同学们都纷纷分享了自己曾被老师批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也大胆地说出心里的感受。接下来我们了解了不能恰当对待老师的批评,后果很严重,既影响学习又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后来我们同学讨论相处了很多化解矛盾的方法。首先要理解接纳老师,再换位思考,如被老师误解了,要主动与老师沟通。很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带着思考走出了课堂。

  下午,科学老师又帮我们班出了一条新规定:上课认真的同学有国分,加分可以抵一次罚抄。结果科学课上,同学们非常认真,捣蛋的同学也消失了。看来,科学老师的这一招真灵。

心理活动的作文 篇5

  在我个人看来,人的心理认知与承受能力是随着他的经历与知识的累积而成长的。本学期,同学们的心理状况总的来说非常良好,像大一上半学期时的那种迷茫与低靡的自甘堕落现象越来越少了。虽说班级的成员们因为一些平时表现的小事有了一些小的“争吵”,但如果摒开这层表象的外衣来看,不正是说明307班的同学很在意自己在大学生涯的每一刻锐意进取给身边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留下的印象么?在班委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真正做到了班级的和谐与坦言。

  于此,我认为,学习是中学的第一任务,但与同学室友的友好沟通与交往却又是第一要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同学与老师们是注定要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永恒的记忆的,而他们也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在大学,我们不只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是德才兼备。

  我作为心理委员经过了快一个学期的工作,以及班里同学的配合,对于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我已十分了解。知道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心理委员的职责。

心理活动的作文 篇6

  昨天放学后邱龙和我约定,今天我们俩在网上下象棋,规定晚上十点半开始至二点结束,若谁不守信用谁就是小狗。

  可是今天放学后回家我才得知老爸在电脑上设置了开机密码,我万分着急却不知所措,心想:完了,邱龙肯定会说我是小狗,向不向老爸坦白呢?我的心里十分矛盾,要不就先把作业做完再说吧。

  于是我很快就把作业做完了,我又想了想;给不给老爸说出这个约定呢?说了怕老爸很可能不同意,不说又怕邱龙说我是小狗。我考虑了很久,最终我还给老爸说了这事。没想老爸居然同意了,但是老爸说:“你和同学约定下棋可以,可不能约定玩这么久了,这样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的',这次同意是为了让你说到做到。”

  晚上十点半老爸帮我打开了电脑,并在电脑上设置了关机时间,我进入了象棋游戏,我和邱龙约定了一桌,我们便开始下起来,我先走,把我的“炮”移到中间准备打他的中兵,他又把“马”跳出来,守住自己的中兵,我再把我的“车”向前了两步……我们就激烈的"战斗"着,当我赢了3分,邱龙输了3分,明显我赢了,这时已两点到了我和邱龙退出了象棋游戏,电脑也关机了。

  我发誓,以后我同学玩电脑游戏再也不能约定这么长的时间了,我揉着睡眼惺惺的眼睛睡觉去了。

心理活动的作文 篇7

  一次,我真的哭了

  听妈妈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哭,即使小时候学走路时,摔得很痛也总是爬起来继续走.长大以后我更不喜欢哭了,我认为哭是弱者的表现,是一种无能的宣泄,再重的伤害,再深的感动我也会把泪水藏在心里.

  然而,那一次我却无法控制自己,真的哭了.

  我有一位勤劳,善良,能干的妈妈.妈妈一生辛勤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任劳任怨,仿佛从不知什么叫疲倦.爸爸是小学老师,家中里里外外的活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但我从未听妈妈说过一声累,叫过一声苦.妈妈心地善良,从不伤害别人,对自己的子女更是疼爱有加.在我们的心目中,妈妈是世界上就伟大最可信赖的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我上六年级的那一年,妈妈生病住进了医院.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请了几天假回来照顾妈妈.在医院的几天里,我每天都问妈妈:"妈妈,好点了吗 "妈妈每一次都会吃力的点点头,发出低弱的声音:"好点了."可是,妈妈吃力的声音,苍白的脸色分明告诉了我:妈妈的病一直没有好转,妈妈一天比一天难受.

  我的心纳闷了:如今医学技术那么高明,有什么病治不了的.爸爸一直没有告诉我们妈妈的病情,我何不去问问医生.到了医生那里,他问过我是病者的什么人,然后说:"你爸爸不告诉你是不想让你伤心,我告诉你是想让你有个心理准备,你妈妈得了的是晚期癌症……"我如同晴天霹雳,再也听不下去了.撕心裂肺的喊起来:"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眼前一片模糊,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医生办公室出来的..但我记得我作了很大的努力,才把夺眶的泪水收回眼里.我不能让妈妈看见我哭,更不能让妈妈知道她的病情,不然她会拒绝治疗的.我努力装出没事的样子回来照顾妈妈.

  住了好多天院,妈妈看到病情没有好转,就吵着要回家.我们拗不过她,只好依了她,把她接回了家.因为面临毕业考试,妈妈几次劝我回校,说老呆在家里会影响学习,家里还有哥哥,姐姐照顾,叫我放心回校.我真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妈妈,后来在一家人的劝说下第二天我才决定回校.

  第二天早上,当我拿起行装要出门时,妈妈拖着极度虚弱的身体走到我身边说::"孩子,这100块钱你拿去学校用吧."

  我愣住了,呜咽着说:"妈,你身体不好,就留着自己用吧."

  "傻孩子,妈在家里用不着,你拿去学校用吧,好好念书,妈以后还等着你养呢."

  顿时,我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极力的控制自己,我不能在妈妈面前哭,妈妈想让我放心,我也要让妈妈放心.

  走出家门,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泪水像缺了堤的坝一样涌出来,我孩子般的哇哇大哭起来,把内心所有的悲伤,痛苦都哭了出来.我的心碎了,我无法想象没有妈妈的日子,将会怎么样,如果能换回母亲的生命,我将不惜任何代价.

  从来不相信眼泪的我,那一次真的哭了,哭得好伤心,哭得好委屈.

心理活动的作文 篇8

  妈妈总说我是冷血动物,天生不会哭。每当我受委屈时总是强忍着不哭;每当爸爸妈妈被电视情节感动时,我总觉得幼稚;每当我磕伤碰痛时,我总是一笑了之……总之我觉得:哭是软弱的表现,然而今天我却哭了一常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我去小姨家,看到外婆正在整理东西,我问外婆:“您干嘛?”外婆说:“我明天就要回家了 。”我大叫了一声:“啊!”妈妈惊奇地看了我一眼叫我洗澡了。我根本不想去,只在那暗暗伤心,心中充满了委屈和不舍。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哭了起来,妈妈起初不知道我为什么哭,后来才知道因为外婆要走了,便说:“有什么好哭的,外婆过几天会再来的。”然而我却哭得更凶了。

  外婆回家我为什么要哭呢?那要从我小时候说起。我那时才七八个月大,妈妈要上班了,就把我交给外婆管。外婆对我非常好,听妈妈说,有一次我生病了,外婆睡觉都不敢睡,连夜把我送医院去,担心得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直到我病好了才放下心来……长大后虽然没住外婆家,但总能感受到外婆对我的爱,更希望外婆来我家玩。可外婆总是很忙,好不容易来了,可没住几天又要走了。我是多么舍不得,所以听到外婆要回家就忍不住哭了。

  我多么希望外婆永远住我家天天照顾我,那样我就能天天得到外婆的爱了。

心理活动的作文 篇9

  乙:前些时候,我们讨论了“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一些心理学问题,老师们都很感兴趣。学生作文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感性表象和学习到的材料,这包括平日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等等,这很重要。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作文材料再丰富,不经过主体的选择、加工是成不了文章的。这就涉及到作文的构思问题了。袁老师,今天我们就从构思这一方面,来探索一下儿童作文的心理奥秘,好吗?

  (一)作文构思一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

  甲:好!儿童对作文的构思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拥有作文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概括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根据它选择所应写出的内容,明确所要叙述的事物之间的正确逻辑关系,以确定先后次序,段落层次。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这就是所谓作文的构思过程。

  乙:这就是说,作文的构思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步:一是概括中心思想;二是安排文章结构;三是选择词句表达。这几部分都很重要,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心理活动内容。为了讨论得具体些、深人些,袁老师,我们是不是先集中探索第一步——怎样从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儿童确定中心思想的心理规律。

  甲:好啊!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作文和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作者向读者传递信息的过程。文章的这种属性,决定了作者在动笔前必有一定的写作目的,也就是必定有若干信息想要传递给读者。

  乙:关于这一点,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他还指出,即使是专门写给自己看的日记之类,也是想将现在自己了解的信息传递给日后的自己的。如果完全没有信息要传递,就写不出文章来。

  甲:是的,文章作者的这种想要传递某种信息的愿望,就是文章“中心思想”产生的根源。在写议论文和一部分记叙文时,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表达某种思想观点、思想感情,因此,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集中要表达的`观点或感情。在写说明文和另一部分记叙文时,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告诉别人某种客观事物的情况,于是写作目的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心理过程

  乙:从儿童作文实践来说,他们文章的中心思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袁老师,您是不是举例给大家谈谈。

  甲:可以。心理学研究表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深入思维的复杂过程,是作者对于感知获得的生活细节、事物的表象等感性材料加工改组的过程。

  让我们先看看一位高年级小学生介绍自己作文构思时的体会。

  教学片断一

  甲:从小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儿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

  儿童在生活实践中,通过感知、体验、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采集了各种材料,其中某些事物,某些问题或事例,引起他们的兴趣,深深触动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使其感动,得到启发,引起联想,产生了想反映事物,表达感受的念头。这时,中心思想就进人了孕育状态。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有所感尚不够清晰,有所思还比较粗浅。

  乙:看来,介绍构思体会的那位同学,在参观时,参观后,直到作文前的思想状态都处于中心思想的孕育阶段。

  甲:是的。

  中心思想形成的第二阶段是——萌生。

  作者通过艰苦的思考,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于是在大脑里发生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由于概括,作者从客观事物的现象中“发现”内涵的意义,“悟”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的东西。这些在作者大脑中渐渐明确、突出、凝聚起来,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应运而生了。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朦胧变为明朗,涣散趋向集中,粗浅发展为深刻,一种明确的中心思想逐渐形成。刚才谈体会的那位小作者,在动笔作文前的那番对于确立中心思想的思考,则正是中心思想“萌生”阶段的具体表现。

  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根据同样的一些材料,不同的儿童往往可以概括出不同的中心思想。

  譬如,陈小平老师安排了这么一次作文训练——

  教学片断二

  乙:陈老师总结提示得好,同一件事,由于孩子们的认识、情感有差异,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感受就不一样。各人概括出的中心思想也就不一样了。

  甲:从这里,我们还可以想到,由于同一个材料中往往含有多种意义,儿童不断挖掘文章材料的内涵意义,最后在自己大脑中常常也会萌生出好几个中心思想。这就必须通过比较、选择、最后确定一个意思为中心思想。这时才能说这个儿童真正确立了中心思想。

  乙:这就是说,儿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孕育、萌生。有些儿童,有时会经历三个阶段——孕育、萌生和比较选择。

  甲:是这样的。

  (三)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基本条件

  甲:从对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的考察,我们也可以看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生活实践;第二,思想认识;第三,思维概括性。

  从生活实践来说,在实践中通过感知、阅读、体验,搜集材料,经大脑贮存是形成中心思想的基础。

  乙: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从作文材料中概括出来的。作文材料的贮存越丰富,通过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而作文材料源于生活实践,这第一个条件——生活实践,确实十分重要。

  甲:从思想认识来说,文章的中心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认识。生活实践中的种种事物和现象,在作者感知、贮存和加工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倾向。

  乙: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儿童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是形成文章中心思想的决定性条件。

  甲:再说思维概括性。作文心理研究表明:在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其重心和关键是思维。

  对作文来说,感知是出发点,记忆是材料库,从感知所捕获的信息或从记忆贮存的信息中,提炼观点,形成中心,主要依*思维概括性。 在实践中,我们不是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吗?参观的地点、采访或观察的对象与所得的材料大致相同,而学生作文的中心思想却深浅有别,这除了他们思想认识水平有高有低外,正反映了他们思维概括性的差异。

【心理活动的作文】相关文章:

心理活动的作文01-21

心理活动的作文11-02

(经典)心理活动的作文10-27

心理活动的作文11-03

(精选)心理活动的作文09-24

心理活动的作文201701-27

心理活动作文01-27

考试心理活动的作文01-27

描写心理活动的作文02-03

描写心理活动的作文「精选」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