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灯谜的由来传说

时间:2024-02-24 16:19:49 浪龙 习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宵节灯谜的由来传说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灯谜都不陌生吧,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你还记得哪些灯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灯谜的由来传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宵节灯谜的由来传说

  在古代,元宵节是和新年同样重要的节日,人们要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明朝时,京城灯节前后一共十天,正月十六比十五更热闹:妇女夜晚结伴出游,称为“走百病”。福建和台湾等地的年轻未婚女性有在元宵夜偷摘葱、菜的传统习俗,偷到葱、菜预示婚姻幸福美满。湖南有些地方在灯火游行后,会将龙灯烧掉,称为“送灾”。

  那么元宵节灯谜是怎么来的呢?

  灯谜在我国由来已久。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诫、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南宋时,首都临安(今杭州)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当时不少的文学家都成为制谜高手。

  “灯谜”的正式命名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王鏊在《姑苏志》中记载:“上元灯市,藏谜者曰‘弹壁灯’。”所谓“弹壁灯”,是指灯笼一面靠壁,三面粘贴谜条。由于在灯上粘谜,所以叫“灯谜”。因为是元宵佳节的点缀,所以也叫“春灯谜”。

  明清两代,灯谜活动的举行频繁,规模也不断扩大。不仅在元宵节,中秋、七夕(七月初七)也经常举行灯谜活动。在明末,扬州谜家马苍山首创了“广陵十八格”(广陵是扬州的古称),卷帘、徐妃、 粉底、虾须等绝大多数谜格都沿用至今。灯谜格式自“广陵十八格”之后,不断增加,如《清嘉录》记谜格二十四种,《拙庐谈虎集》记谜格六十种,《谜格释略》记谜格二百余种,《增广隐格释例》记谜格多达四百零七种。谜格的创立,标志着灯谜发展到成熟阶段。小说《红楼梦》、《镜花缘》等,都有猜灯谜的情节。灯谜经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渲染和传播,更加普及于民众。

  元宵猜灯谜,颇具生活情趣,这一古老习俗,相沿至今经久不衰。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 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十分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要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

  《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习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姣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夜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

  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许多逸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节。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告示,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猜谜和制谜是一种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丰富文化生活的文艺活动。灯谜的特点也是熔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炉,所以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不单在中国境内盛行,远至美国的唐人街或近在东南亚各地每逢新年、元宵节或中秋节多有举办灯谜会,颇受人们喜爱。

  灯谜的由来,源远流长,据专家考证,至今最少已逾1500年。所以猜灯谜是元宵节不可少的节目之一。

  ●历史发展●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春秋战国时代,宫廷和墨客中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灯谜。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

  《文心雕龙·谐隐》指出“自魏代以来……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唐宋时代,文义谜语日渐发展,制谜和猜谜的人多起来。至南宋时,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之上,供人们猜测助兴。

  灯谜至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灯谜了。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张灯悬谜,盛况空前。

  ●具体结构●

  灯谜的结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物,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谜底就是答案了,它就像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举个例子说吧,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学就是谜底。再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个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其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谜面,科技术语是限定的谜目,而最新成果则是此谜的谜底了。

  ●猜谜规则●

  写诗有写诗的规则,它讲究押韵。写对联有写对联法门,它讲究平仄和对仗。猜灯谜也有几条约定俗成的规则:第一,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就算是谜语,也只能被看成低级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国地名桂林,这纯属一种文字解释,毫无谜味。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会意为头字,而猜汕头,底、面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文句,却能互相搭配,岂不趣味盎然。

  第二,谜面上的字,绝对不能在谜底出现,除非有标明露春格,否则,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庆猜店招大家乐,很多人会猜全庆,但因谜底中有一个庆字,这个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第三,有些灯谜,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例如:加火才好煮熟饭,谜底是尧。

  第四,有些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是影射字义,例如: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谜底是臭。

  ●灯谜集锦●

  ◎墙上挂灯谜 (打一动物名) 壁虎

  ◎爷爷当先锋 (打南北朝人名) 祖冲之

  ◎又一个星期 (打古代文献名) 周易

  ◎盼天明 (打一欧洲国家首都) 巴黎

  ◎绝妙好言 (打一动物) 狼狗

  ◎一年四季是春天 (打一城市名) 长春

  ◎人言此山天外来 (打一书名) 岳飞传

  ◎相依相伴对残月 (打一字) 羽

  ◎上上下下,不上不下 (猜一字) 卡

  ◎书签 (猜一字) 颊

  ◎中山立志振华夏 (古书目) 文心雕龙

  ◎出水芙蓉 (猜花名) 荷花

  ◎哑姑 (打一成语) 妙不可言

  ◎一点不假 (打一旅游胜地名) 滇池

  ◎十分精巧 (打一广东地名) 湛江

  ◎七六 (打一国家名称) 希腊

  ◎狼牙山壮士跳崖 (打一成语) 五体投地

  ◎吕奉先雄心十足 (猜人名) 布什

  ◎板门店和谈 (猜一成语) 美不胜收

  ◎夜半新月挂枝头 (猜一字) 季

  ◎芳龄几何 (猜一古人名) 盘庚

  ◎寄书长不达 (打一成语) 难以置信

  ◎魏武挥鞭 (猜一名词) 操行

  ◎日落星出月当头 (猜一名词) 生肖

  ◎残阳如血 (猜一花卉名) 晚来红

  ◎相见时难别亦难(猜一成语) 祸不单行

  ◎清除 (猜一成语) 满不在乎

  ◎化妆讲座(猜一成语) 谈何容易

  ◎生财有道(打一出版名词) 发行

  ◎家家迎元宵 (打一学校用语) 第二节

  ◎齐唱 (打一成语) 异口同声

  ◎二十四小时 (打一成语) 一朝一夕

  ◎但愿花长开 (打一礼貌用语) 不要多谢

  ◎文明 (猜一人名) 朱时茂

  ◎清明前夜 (打一传统节日) 元宵

  ◎迁怒 (打一国名) 挪威

  ◎天涯何处无芳草(打一成语)不毛之地

  ◎水管结冰用火攻 (打一成语) 融会贯通

  ◎望断南飞雁 (打一日常用语) 久仰

  ◎无可奈何花落去 (打一日常用语 )感谢

  ●谜题种类●

  灯谜的猜射法和制作法,基本上是同一种法则,只不过作者是有了谜底,然后根据一种谜体或谜格去求出谜面;而猜者则是参考多种谜法,循规律去思索,寻找谜底。

  1.正扣法

  正扣法也称正面会意法或正猜,此法是根据谜面所表达的正面含义,不抄曲径,直接去领会、推理,从而联想出谜底。

  2.反扣法

  猜谜倘正扣法行不通,便要变通扣法,不可在单一种扣法中钻牛角尖,否则你将永远找不到谜底。反扣法也称反面会意法,此法与正扣法恰恰相反,是根据谜面的暗示,从反面去推理,寻求谜底。

  3.侧扣法

  此法不是从正面会意,也非由反面猜射,而是由侧面衬托或由中间突出。

  4.别解法

  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改变本意,另作解释,使谜语妙趣横生,这种手法一向被推为正宗灯谜。

  5.增字法

  是给谜底或谜面增加某些字或字的偏旁、部首,组成另一个字或词。

  6.损字法

  是把谜面的字去掉某些笔画而得出谜底。

  7.增损法

  是同一谜语中,它结合了前面所述的增字和损字两个法门。

  8.组合法

  是将谜面的字或有关笔画直接组合起来。

  9.分离法

  与上法相反,把谜面的字拆开,分成若干部分,即成谜底。

  10.离合法

  此法是综合上述组合及分离两个法门,即将谜面的文字进行拆离然后组合之。

  11.参差法

  是将谜面的字调整结构、重新搭配,组合成另外的字。

  12.移位法

  通过移动某个字的部位而达到底面相扣。

  13.抵消法

  是根据谜语的含义自行消掉某些字,使余下的字能促成底面相扣合。

  14.包含法

  就是把谜面的文字找出共同包含的笔画或部首作为谜底。

  15.漏字法

  是选用有规律的词组、成语或常用语,故意地漏去一两个字,谜底即以漏掉的字配合适当的否定词组成。

  16.运典法

  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典故,猜时首先要明白典故的内容或来源,然后进行会意,才能找到谜底。

  17.问答法

  是谜面提出问题,谜底则进行解答,但必须是曲解,才算是灯谜。

  18.叠字法

  谜面由叠字组成,结合计算法扣切谜底。

  19.排除法

  就是排除易猜到的谜底,而明确指出应猜别的谜底。

  20.象形法

  利用中文是象形文字,取其笔画、结构的形状,部分或全部想象成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元宵节灯谜的由来传说】相关文章: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03-24

灯谜的由来08-15

清明节由来与传说03-28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10-10

关于中秋节灯谜的由来05-05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03-18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典故01-14

重阳节由来的传说故事(精选6篇)10-16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08-02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作文(精选35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