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2-03-02 15:06:47 习俗 我要投稿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1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习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10篇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1

  今天晚上,我来到阳光作文班来学作文。上课了,只见唐老师笑咪咪地走上了讲台桌,给我们看了两张图片,让我们猜是什么游戏。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答案—抢凳子。

  是,今天我们玩游戏就是抢凳子。规则是这样:六人一组,但只有五张凳子,当裁判就“开始”时,队员就开始跑动;当裁判说停时,就马上去占其中一张凳子。其中会有人没凳子坐,那同学就被淘汰了。同时也要拿出一张凳子。这样,占到最后一张凳子人就是冠军。

  比赛开始了,第一轮是挑战赛,是三个组之间较量。分别是“无名组”、“火力银电组”和“快乐组”。另外我们还选了三位小裁判呢!三个组都派出了两位选手来参“战”。“开始!”唐假裁判发令。同学们都围绕着五张凳子跑了起来。谁知唐假裁判抢了裁判口令“停!”其中四位同学不分清红皂白地听了停这个字,就坐了下去。“哈!”唐假裁判大笑,“你们中计了!”那几个同学这才反映过来自己中了唐假裁判花招了!最后,冠军揭晓,是“快乐队”!很多人都笑了,还有人对唐教师行为抗议!

  亚季军争夺也很有趣,有个同学看凳子抢完了,不知所措,到底是谁喊,到底喊没喊,只能睁着眼看着凳子被抢完。最后,“火力银电队”是亚军。“无名队”是季军。

  友谊赛………

  这次活动告诉我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还告诉我们做事不能盲目,要仔细分清对与错。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2

  春节为什么穿红衣服呢?为什么要放鞭炮呢?下面我来讲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叫作年兽,每次到除夕那天,它就会来吃人。因为年兽害怕红色的衣服和声音很大的东西,所以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要放鞭炮和穿红色的衣服,并且挂上对联来将怪兽吓跑。

  除夕为什么要吃鱼?为什么要吃汤圆和饺子?吃鱼的意思是年年有鱼,吃汤圆和饺子那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意思。

  现在我要说大家都很感兴趣的压岁钱。压岁钱在古代是用一根红线穿一百个铜钱放在枕头下面,避免晚上的时候头痛。现在大人们是拿压岁钱放在红包里面,送上祝福,他们都希望我们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除夕那天,妈妈们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为的是让我们吃上一顿美味的晚餐——年夜饭。出门在外的人不管离家有多远,都会赶回家吃年夜饭。

  “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为什么要贴窗花?为什么要挂灯笼?“福”字要倒着贴表示“福到了”,有意思吧!贴窗花是为了装饰,挂灯笼是为了庆祝。

  我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过春节,家里很漂亮、很热闹,所以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3

  新春佳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新春佳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春佳节。新春佳节是中国农历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新春佳节的习惯大概是从原始社会的时代‘腊祭’演变而来的。

  新春佳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

  每年的新春佳节都一样。过年这天我们穿好新衣服去跟长辈拜年,要说好话祝福语。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小孩子都喜欢过新春佳节。

  新春佳节是我们太仓地区一个传统的节日。

  每年新春佳节,人们都要欢欢喜喜地庆祝一番。新春佳节将至,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希望来年生活节节高。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放烟火,守岁到深夜。爆竹声声,从黄昏一直响到天明。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百岁圆”,还有菠菜和黄萝卜丝,“百岁圆”寓意长命百岁,永远健康;菠菜希望人们勤俭节约,生活“把把细细”,吃黄萝卜丝表示祝人们财源滚滚,收入越来越多。

  奶奶告诉我,年初一不能扫地,据说初一扫地要扫走财运的,到初三才扫地,而且要把扫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头,这叫“发田财”。初五早上“接财神”,要放爆竹把财神迎进家门。到了正月十五圆宵节,家家吃圆宵,吃馄饨。吃完晚饭,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去田头“旺田财”,预祝来年粮食大丰收。

  啊,新春佳节的习俗真多,让我搞也搞不清。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4

  转眼间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想起来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5

  今年,我们一家回老家过春节。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使我们最值得庆幸的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家里的所有人都会回来与家人团聚,不管有多远,在除夕当晚,享受着一大桌的年夜饭,大伙在一起说说自己的事业,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奶奶做的美味佳肴。听说除夕前一两天,爷爷可忙了:打扫大庭院,还要炸丸子,炸出一大锅来,这丸子可是我们那儿的特产!爷爷还要炸“苏菜”,真听不懂!吃完饭,我们就去村头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倾听者四周每一处喜庆的声音,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最值得说说的是守岁,一家大小,(除了很小的小孩子)都不睡觉,就是来迎接新年敲响钟声的那一刻,尽管很冷,但是也阻挡不了大家的那一份激情!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都很早起床——包饺子。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这是我们家乡大年初一都要做的事情,然后把一元硬币包在任何一个饺子里,谁吃到今年就会有福气。结果又被姑姑吃走了,上次也是,姑姑就在那年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把我奶奶乐死了。看来吃到福真会有好事情!从初二到初五这段期间,我们都要出去拜年,走亲访友,我们那儿一般不派红包,就是让家里的`男人向长辈磕个头,我觉得这样才实际化,发红包太见外了,还要“礼尚往来”! 有些是发红包的,每当我和弟弟拿到压岁钱后,心里是美滋滋的!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们自己也都心花怒放!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6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23或24,它是庆祝整个春节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23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24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先民驱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就是一扫而光陈旧的东西,这既指庭院里的陈年老垢,也指旧岁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了控制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节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义的春节的正节,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在这五天中充分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看看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沿革和掌故。

  饮食习惯

  春节的饮食却实很有讲究,北方民谚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饺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但这三天吃饺子的讲法就大不一样了。除夕吃的饺子必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则一定要做成“花边形”,俗称“捏小人嘴”,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拨弄是非,图个吉利。

  春节的另一种传统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两种,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多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与粘谐音,高与糕谐音,故吃粘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变成了年糕。

  居室部置

  传统上,春节的居室布置要四贴,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贴窗花。

  贴春联

  起源于民间为驱鬼避邪而在门两侧悬挂的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有驱邪之功效),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于春节张贴对联歌颂天下统一国泰民安,乃有此俗。《宋史*蜀世家》记载了历最早的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新春"

  贴年画

  从内容上看,多迎合广大群众的求吉庆心理,以丰收,多子,多福,多寿为题材常见的有"麻姑献寿","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钟馗卫福"等。我国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山东潍坊等地。

  贴福字

  俗称迎春贴福,是祈求新的一年丰调雨顺,人寿年丰,贴福字时还要把福字倒过来,谐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贴窗花

  窗花来布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门笺","墙花","灯花"等,形状不一,创作自由,其题材也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肥猪拱门""老鼠娶亲","连年有余".但所用材料却十分统一,大红纸配少量金铂,彩光纸,此俗在广大农村历经百代,至今不衰……

  春节的团拜活动

  按传统习惯春节的团拜有一定时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邻居或自家亲戚之间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携带夫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则是姑表亲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对于那些不在本地或难于见面的亲朋故旧,还可以寄送贺年片,此俗起于汉代,至清康熙年间定制,称"年贴,年片",上写节日祝词,寄送亲朋,以增进友谊。亲朋之间相互走动时,长靠对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还要给压岁钱,通常压岁钱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7

  家乡的春节习俗 穿新衣,戴新帽,端着碗儿放鞭炮过年喽!

  大年二十八、二十九,大家都忙着进年货。房檐上挂起了一盏盏红红灯笼,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

  大年三十的早上妈妈把汤圆端进屋子里来,妈妈说;‘‘快来吃汤圆咯!吃了汤圆团团圆圆!’’我端起一碗汤圆就吃,今天的汤圆真甜啊!‘‘哎呀!’’我突然大叫起来,‘‘怎么啦?怎么啦?’’妈妈着急的问我,可一看到我嘴里是一枚一块钱的硬币,妈妈便惊喜万分,她对我说;‘‘你居然中奖了!’’‘‘什么叫中奖?”我好奇的问道。“在汤圆儿里放硬币是我们的习俗,代表着财源滚滚,如果吃到这枚硬币,代表着你会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年,’’“那我今年会平平安安的咯?’’“当然啦!”妈妈说;呵呵、真有趣,我开始关注起春节的习俗来。

  吃了早饭后,大家开始贴春联和贴“福”字、年画。真好玩,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福气到”。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也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普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围坐在一起闲聊,或是燃起篝火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疫病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还有最最重要的是;哈哈,我们的压岁钱。它是长辈给我们压住邪祟的,因为“岁”与“祟”谐音,希望我们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你看,春节的习俗好玩吧!这可是我查了资料的,长见识了吧!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8

  小时候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玩和吃——所以腊月到正月这段时间对我来说简直是像在天堂。

  说这段日子像在天堂,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来是每天都能吃到好东西,二来时这段时间内,大人们都在忙着过年,自然就没有精力管我,留下我和邻家孩子们疯玩,而且很多时候大人们回家时都会给我捎几个小玩意儿。

  这段时间里,外婆通常在家里包饺子,灌香肠,拌什锦菜。香肠之类的一做就做一大批,冻在冰箱里,够着吃一年,而什锦菜却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因为大人们说什锦菜是由于一的,什么黄豆芽是如意,荠菜是聚财,芹菜是勤劳,黄花菜是前途似锦,香菇是和和美美,千张是千秋百代代代兴旺……我是从来不讲究什么寓意的了,宗旨能吃就行,就这么十来样菜放在一起炒,色香味俱全。有时因为菜贩子提前回家过年,少了个一两种菜,外婆就买别的提上,所以年年的什锦菜都有不同的味儿,就有不同的盼头。什锦菜一炒就是一大锅,用铁缸子盛着,从腊月一直吃到正月。

  外婆在家里炒菜灌香肠包饺子,我就在花园里荡秋千和邻居的小胖墩龙蛋玩。有时,外婆会给我几个钢镚儿,让我买点小东小西。这钱通常是用来买掼炮的,掼炮外头用红纸裹着,里头包一点火药,一块钱三盒,这是小孩子们最爱的玩具。把这个小炮仗往地上使劲一掼,就“啪”地炸响。最喜欢干的,就是把掼炮朝电瓶车扔,就在离它不到一寸处炸开,热的电瓶车惊恐得警报直响,调皮的我们就会庆祝似的欢呼起来。

  每每当玩的正尽兴时,外婆的声音那个会就从窗子里传出“小玉!来尝尝这味儿怎么样?”有些需要“大批量”制作的年味儿,她通常先做一些给我尝尝,等我点点头说好吃时,她就又会得意地用南京话自夸道:“啧啧,这是顶呱呱!好得一沓带一抹!”又愉快地给我擦擦嘴,拍拍我的屁股,然后哼着小调套上棉袄淋上小宝带我去“五条巷”买点小杂货。

  新年即将来临,小巷子也年味十足。到处都装点着红色,就连再小的烧饼摊也挂上了红灯笼。路边的小贩子们将各种各样的“金童玉女”“招财进宝”“福“……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贴纸摆在地上,于是路旁边多了一份如春花般的烂漫。除了卖红贴纸的,小巷里还有推着车子走来走去的卖韭菜盒子的,糖葫芦的,酒酿圆子的……就是平时只能在山西路看到的买糖人的也来了。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吃的叫卖声,使这大冬天里的巷子顿然暖和了起来。

  如果巧的话会正好赶上巷子里头那家做花生糖,那糖浆的香味能叫人被甜化了,诱人地弥漫在空中,叫人闻不够,吸不够。他们把超好的花生均匀地洒在大砧板上,金黄的糖稀就这么滚烫地浇上去,不一会儿便凝固成了一整块,系着围裙的大婶利落地又小心地将其切成薄片,这时的花生糖,脆脆的,还温热着,入口即化,好吃得不行啊。

  年味在腊月里不断的预热升温,到了除夕,我便会异常的兴奋,也许是兴奋地有点累,我总是熬不过八点就睡了,比平时还早得多!因为睡得早,大年初一总是五点多就醒,不安分了起来,爸爸妈妈总叫我再睡一会儿,可实在是没法睡了,我悄悄溜下床,跑到厨房指望灶台,那里的糖年糕我馋了好几天了,家里人总不给吃,说必须留到正月初一,这样才“节节高”。待到家里人都起来后新的一年就要在走亲拜友中开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新城市里过年的次数越来越多,却越发怀念从前在故乡老房子里的年味儿。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9

  【第1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按照我们这的规矩,春节是从腊月开始的。

  腊月初,春节的喜庆气氛就开始荡漾开了:大街上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店铺里也挂上了灯笼。

  到了腊月中旬,家家都忙活了起来:炸馃子,做馍馍,还要置办很多年货:买牛肉,杀鸡宰羊,买些瓜子和糖,就像是北京的“杂拌儿”。

  腊月末,大家就更忙了:要把家里里里外外地打扫一遍,还要做年菜,整个大街上都是一股酒肉的香味,还得把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好。

  除夕这天,无论在哪,都要回来和家人团聚,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还要在家门上贴福字。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小辈要给长辈磕头,大人们要给孩子压岁钱。这天晚上还要守岁,只有过了十二点放完炮后,才可以睡觉。

  初一至初五这段时间,家家都要走亲访友,向亲戚朋友说些祝福的话,祝愿生活能更加美好,一派喜气洋洋。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这天,人们都挂上花灯,观灯,猜灯谜,还要吃元宵。尤其是晚上,五颜六色的花灯发出的那耀眼光芒,令人陶醉其中。

  正月十五一过去,年就过完了,一切都又恢复平静。孩子们去上学,大人们去工作。但是,这段喜庆,团圆的日子还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

  【第2篇】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如:对联、剪纸、图画、刺绣等。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后、重阳节……

  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春节。我的外婆老家住在浙江仙居,家乡有好多亲人,还有一个年过一百岁的老阿太。所以每年春节我总是跟着外婆到家乡过年。

  在外婆的家乡过春节最热闹了。各家各户早就忙着准备年货,做年糕、包棕子、买各种各样的炒货、水果等。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大红对联,杀鸡、杀鸭的老板忙都忙不过来。在这一天,在外地工作或求学的亲人们千里迢迢都要尽力赶回来与家人团聚,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大家有说有笑,谈新闻、谈工作、谈理想,真是开心极了!

  年夜饭吃完后,就给小孩分发压岁钱。除夕之夜,每家每户灯火通明,这叫“守岁”。大人们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们玩小鞭泡。转眼到了12点钟,整个小县城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新的一年开始了。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漂亮的新衣服和亲人们一起逛公园。公园里人山人海,节目五花八门,真是热闹极了!

  我爱家乡的春节!我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10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也各不相同。我的家乡德清,春节就有非凡的意义。

  在除夕这一热闹的日子,家家赶做年夜菜,空气中弥漫着酒肉的香味。男人们要一起大扫除,齐心协力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象征着辞旧迎新。门外得贴上红红的对联,代表着喜庆与吉祥。晚上,全家人还要围在圆桌旁,一起吃年夜饭。不管你身在何方,不论你有多忙,都必须回到家中,与亲人们团圆。在这一顿与众不同的晚饭中,家乡总会有一盘特殊的美食——糯米肉圆。一个个肉圆外,包着一层糯米,香气四溢,无比诱人。这亲手制作,看似简单的一道菜,对常年不回家的游子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除夕这一天,夜晚是要守岁的。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人人都要吃上前一夜父母为自己准备在床头的一块糖,使这新的一年天天甜蜜。糖虽在口中溶化,但它带来的爱却一直留在心头。随后,便迎来了那响彻云霄的鞭炮声。“砰砰!砰砰!”源源不断的鞭炮声带给人们了异常的喜庆。

  大年初一则与除夕不同。在这天,晚辈是要给大人们拜年去的,人人都喜气洋洋地走亲访友。小孩子那一声声的祝福,都让长辈们心里乐开了花儿,急忙把精心准备好的红包递了出去。接着,长辈们拉着小孩子的手,笑眯眯地和他们聊天,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赞许……

  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合家上下都要一起猜灯谜,观花灯的。五彩缤纷的花灯掩映出了人们美好的心愿,春节便在这欢声笑语中落幕了。

  家乡的春节看似平凡,却让人心中倍感温暧……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10篇】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作文01-22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9篇02-19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8篇02-19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4篇02-12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六篇02-08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五篇02-04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3篇01-29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三篇01-24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4篇01-23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3篇01-02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1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习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春节的习俗作文10篇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1

  今天晚上,我来到阳光作文班来学作文。上课了,只见唐老师笑咪咪地走上了讲台桌,给我们看了两张图片,让我们猜是什么游戏。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答案—抢凳子。

  是,今天我们玩游戏就是抢凳子。规则是这样:六人一组,但只有五张凳子,当裁判就“开始”时,队员就开始跑动;当裁判说停时,就马上去占其中一张凳子。其中会有人没凳子坐,那同学就被淘汰了。同时也要拿出一张凳子。这样,占到最后一张凳子人就是冠军。

  比赛开始了,第一轮是挑战赛,是三个组之间较量。分别是“无名组”、“火力银电组”和“快乐组”。另外我们还选了三位小裁判呢!三个组都派出了两位选手来参“战”。“开始!”唐假裁判发令。同学们都围绕着五张凳子跑了起来。谁知唐假裁判抢了裁判口令“停!”其中四位同学不分清红皂白地听了停这个字,就坐了下去。“哈!”唐假裁判大笑,“你们中计了!”那几个同学这才反映过来自己中了唐假裁判花招了!最后,冠军揭晓,是“快乐队”!很多人都笑了,还有人对唐教师行为抗议!

  亚季军争夺也很有趣,有个同学看凳子抢完了,不知所措,到底是谁喊,到底喊没喊,只能睁着眼看着凳子被抢完。最后,“火力银电队”是亚军。“无名队”是季军。

  友谊赛………

  这次活动告诉我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还告诉我们做事不能盲目,要仔细分清对与错。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2

  春节为什么穿红衣服呢?为什么要放鞭炮呢?下面我来讲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叫作年兽,每次到除夕那天,它就会来吃人。因为年兽害怕红色的衣服和声音很大的东西,所以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要放鞭炮和穿红色的衣服,并且挂上对联来将怪兽吓跑。

  除夕为什么要吃鱼?为什么要吃汤圆和饺子?吃鱼的意思是年年有鱼,吃汤圆和饺子那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意思。

  现在我要说大家都很感兴趣的压岁钱。压岁钱在古代是用一根红线穿一百个铜钱放在枕头下面,避免晚上的时候头痛。现在大人们是拿压岁钱放在红包里面,送上祝福,他们都希望我们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除夕那天,妈妈们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为的是让我们吃上一顿美味的晚餐——年夜饭。出门在外的人不管离家有多远,都会赶回家吃年夜饭。

  “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为什么要贴窗花?为什么要挂灯笼?“福”字要倒着贴表示“福到了”,有意思吧!贴窗花是为了装饰,挂灯笼是为了庆祝。

  我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过春节,家里很漂亮、很热闹,所以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3

  新春佳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新春佳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春佳节。新春佳节是中国农历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新春佳节的习惯大概是从原始社会的时代‘腊祭’演变而来的。

  新春佳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

  每年的新春佳节都一样。过年这天我们穿好新衣服去跟长辈拜年,要说好话祝福语。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小孩子都喜欢过新春佳节。

  新春佳节是我们太仓地区一个传统的节日。

  每年新春佳节,人们都要欢欢喜喜地庆祝一番。新春佳节将至,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希望来年生活节节高。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放烟火,守岁到深夜。爆竹声声,从黄昏一直响到天明。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百岁圆”,还有菠菜和黄萝卜丝,“百岁圆”寓意长命百岁,永远健康;菠菜希望人们勤俭节约,生活“把把细细”,吃黄萝卜丝表示祝人们财源滚滚,收入越来越多。

  奶奶告诉我,年初一不能扫地,据说初一扫地要扫走财运的,到初三才扫地,而且要把扫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头,这叫“发田财”。初五早上“接财神”,要放爆竹把财神迎进家门。到了正月十五圆宵节,家家吃圆宵,吃馄饨。吃完晚饭,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去田头“旺田财”,预祝来年粮食大丰收。

  啊,新春佳节的习俗真多,让我搞也搞不清。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4

  转眼间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想起来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5

  今年,我们一家回老家过春节。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使我们最值得庆幸的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家里的所有人都会回来与家人团聚,不管有多远,在除夕当晚,享受着一大桌的年夜饭,大伙在一起说说自己的事业,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奶奶做的美味佳肴。听说除夕前一两天,爷爷可忙了:打扫大庭院,还要炸丸子,炸出一大锅来,这丸子可是我们那儿的特产!爷爷还要炸“苏菜”,真听不懂!吃完饭,我们就去村头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倾听者四周每一处喜庆的声音,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最值得说说的是守岁,一家大小,(除了很小的小孩子)都不睡觉,就是来迎接新年敲响钟声的那一刻,尽管很冷,但是也阻挡不了大家的那一份激情!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都很早起床——包饺子。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这是我们家乡大年初一都要做的事情,然后把一元硬币包在任何一个饺子里,谁吃到今年就会有福气。结果又被姑姑吃走了,上次也是,姑姑就在那年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把我奶奶乐死了。看来吃到福真会有好事情!从初二到初五这段期间,我们都要出去拜年,走亲访友,我们那儿一般不派红包,就是让家里的`男人向长辈磕个头,我觉得这样才实际化,发红包太见外了,还要“礼尚往来”! 有些是发红包的,每当我和弟弟拿到压岁钱后,心里是美滋滋的!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们自己也都心花怒放!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6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23或24,它是庆祝整个春节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23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24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先民驱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就是一扫而光陈旧的东西,这既指庭院里的陈年老垢,也指旧岁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了控制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节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义的春节的正节,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在这五天中充分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看看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沿革和掌故。

  饮食习惯

  春节的饮食却实很有讲究,北方民谚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饺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但这三天吃饺子的讲法就大不一样了。除夕吃的饺子必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则一定要做成“花边形”,俗称“捏小人嘴”,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拨弄是非,图个吉利。

  春节的另一种传统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两种,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多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与粘谐音,高与糕谐音,故吃粘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变成了年糕。

  居室部置

  传统上,春节的居室布置要四贴,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贴窗花。

  贴春联

  起源于民间为驱鬼避邪而在门两侧悬挂的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有驱邪之功效),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于春节张贴对联歌颂天下统一国泰民安,乃有此俗。《宋史*蜀世家》记载了历最早的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新春"

  贴年画

  从内容上看,多迎合广大群众的求吉庆心理,以丰收,多子,多福,多寿为题材常见的有"麻姑献寿","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钟馗卫福"等。我国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山东潍坊等地。

  贴福字

  俗称迎春贴福,是祈求新的一年丰调雨顺,人寿年丰,贴福字时还要把福字倒过来,谐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贴窗花

  窗花来布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门笺","墙花","灯花"等,形状不一,创作自由,其题材也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肥猪拱门""老鼠娶亲","连年有余".但所用材料却十分统一,大红纸配少量金铂,彩光纸,此俗在广大农村历经百代,至今不衰……

  春节的团拜活动

  按传统习惯春节的团拜有一定时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邻居或自家亲戚之间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携带夫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则是姑表亲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对于那些不在本地或难于见面的亲朋故旧,还可以寄送贺年片,此俗起于汉代,至清康熙年间定制,称"年贴,年片",上写节日祝词,寄送亲朋,以增进友谊。亲朋之间相互走动时,长靠对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还要给压岁钱,通常压岁钱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7

  家乡的春节习俗 穿新衣,戴新帽,端着碗儿放鞭炮过年喽!

  大年二十八、二十九,大家都忙着进年货。房檐上挂起了一盏盏红红灯笼,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

  大年三十的早上妈妈把汤圆端进屋子里来,妈妈说;‘‘快来吃汤圆咯!吃了汤圆团团圆圆!’’我端起一碗汤圆就吃,今天的汤圆真甜啊!‘‘哎呀!’’我突然大叫起来,‘‘怎么啦?怎么啦?’’妈妈着急的问我,可一看到我嘴里是一枚一块钱的硬币,妈妈便惊喜万分,她对我说;‘‘你居然中奖了!’’‘‘什么叫中奖?”我好奇的问道。“在汤圆儿里放硬币是我们的习俗,代表着财源滚滚,如果吃到这枚硬币,代表着你会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年,’’“那我今年会平平安安的咯?’’“当然啦!”妈妈说;呵呵、真有趣,我开始关注起春节的习俗来。

  吃了早饭后,大家开始贴春联和贴“福”字、年画。真好玩,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福气到”。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也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普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围坐在一起闲聊,或是燃起篝火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疫病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还有最最重要的是;哈哈,我们的压岁钱。它是长辈给我们压住邪祟的,因为“岁”与“祟”谐音,希望我们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你看,春节的习俗好玩吧!这可是我查了资料的,长见识了吧!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8

  小时候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玩和吃——所以腊月到正月这段时间对我来说简直是像在天堂。

  说这段日子像在天堂,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来是每天都能吃到好东西,二来时这段时间内,大人们都在忙着过年,自然就没有精力管我,留下我和邻家孩子们疯玩,而且很多时候大人们回家时都会给我捎几个小玩意儿。

  这段时间里,外婆通常在家里包饺子,灌香肠,拌什锦菜。香肠之类的一做就做一大批,冻在冰箱里,够着吃一年,而什锦菜却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因为大人们说什锦菜是由于一的,什么黄豆芽是如意,荠菜是聚财,芹菜是勤劳,黄花菜是前途似锦,香菇是和和美美,千张是千秋百代代代兴旺……我是从来不讲究什么寓意的了,宗旨能吃就行,就这么十来样菜放在一起炒,色香味俱全。有时因为菜贩子提前回家过年,少了个一两种菜,外婆就买别的提上,所以年年的什锦菜都有不同的味儿,就有不同的盼头。什锦菜一炒就是一大锅,用铁缸子盛着,从腊月一直吃到正月。

  外婆在家里炒菜灌香肠包饺子,我就在花园里荡秋千和邻居的小胖墩龙蛋玩。有时,外婆会给我几个钢镚儿,让我买点小东小西。这钱通常是用来买掼炮的,掼炮外头用红纸裹着,里头包一点火药,一块钱三盒,这是小孩子们最爱的玩具。把这个小炮仗往地上使劲一掼,就“啪”地炸响。最喜欢干的,就是把掼炮朝电瓶车扔,就在离它不到一寸处炸开,热的电瓶车惊恐得警报直响,调皮的我们就会庆祝似的欢呼起来。

  每每当玩的正尽兴时,外婆的声音那个会就从窗子里传出“小玉!来尝尝这味儿怎么样?”有些需要“大批量”制作的年味儿,她通常先做一些给我尝尝,等我点点头说好吃时,她就又会得意地用南京话自夸道:“啧啧,这是顶呱呱!好得一沓带一抹!”又愉快地给我擦擦嘴,拍拍我的屁股,然后哼着小调套上棉袄淋上小宝带我去“五条巷”买点小杂货。

  新年即将来临,小巷子也年味十足。到处都装点着红色,就连再小的烧饼摊也挂上了红灯笼。路边的小贩子们将各种各样的“金童玉女”“招财进宝”“福“……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贴纸摆在地上,于是路旁边多了一份如春花般的烂漫。除了卖红贴纸的,小巷里还有推着车子走来走去的卖韭菜盒子的,糖葫芦的,酒酿圆子的……就是平时只能在山西路看到的买糖人的也来了。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吃的叫卖声,使这大冬天里的巷子顿然暖和了起来。

  如果巧的话会正好赶上巷子里头那家做花生糖,那糖浆的香味能叫人被甜化了,诱人地弥漫在空中,叫人闻不够,吸不够。他们把超好的花生均匀地洒在大砧板上,金黄的糖稀就这么滚烫地浇上去,不一会儿便凝固成了一整块,系着围裙的大婶利落地又小心地将其切成薄片,这时的花生糖,脆脆的,还温热着,入口即化,好吃得不行啊。

  年味在腊月里不断的预热升温,到了除夕,我便会异常的兴奋,也许是兴奋地有点累,我总是熬不过八点就睡了,比平时还早得多!因为睡得早,大年初一总是五点多就醒,不安分了起来,爸爸妈妈总叫我再睡一会儿,可实在是没法睡了,我悄悄溜下床,跑到厨房指望灶台,那里的糖年糕我馋了好几天了,家里人总不给吃,说必须留到正月初一,这样才“节节高”。待到家里人都起来后新的一年就要在走亲拜友中开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新城市里过年的次数越来越多,却越发怀念从前在故乡老房子里的年味儿。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9

  【第1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按照我们这的规矩,春节是从腊月开始的。

  腊月初,春节的喜庆气氛就开始荡漾开了:大街上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店铺里也挂上了灯笼。

  到了腊月中旬,家家都忙活了起来:炸馃子,做馍馍,还要置办很多年货:买牛肉,杀鸡宰羊,买些瓜子和糖,就像是北京的“杂拌儿”。

  腊月末,大家就更忙了:要把家里里里外外地打扫一遍,还要做年菜,整个大街上都是一股酒肉的香味,还得把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好。

  除夕这天,无论在哪,都要回来和家人团聚,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还要在家门上贴福字。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小辈要给长辈磕头,大人们要给孩子压岁钱。这天晚上还要守岁,只有过了十二点放完炮后,才可以睡觉。

  初一至初五这段时间,家家都要走亲访友,向亲戚朋友说些祝福的话,祝愿生活能更加美好,一派喜气洋洋。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这天,人们都挂上花灯,观灯,猜灯谜,还要吃元宵。尤其是晚上,五颜六色的花灯发出的那耀眼光芒,令人陶醉其中。

  正月十五一过去,年就过完了,一切都又恢复平静。孩子们去上学,大人们去工作。但是,这段喜庆,团圆的日子还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

  【第2篇】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如:对联、剪纸、图画、刺绣等。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后、重阳节……

  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春节。我的外婆老家住在浙江仙居,家乡有好多亲人,还有一个年过一百岁的老阿太。所以每年春节我总是跟着外婆到家乡过年。

  在外婆的家乡过春节最热闹了。各家各户早就忙着准备年货,做年糕、包棕子、买各种各样的炒货、水果等。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大红对联,杀鸡、杀鸭的老板忙都忙不过来。在这一天,在外地工作或求学的亲人们千里迢迢都要尽力赶回来与家人团聚,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大家有说有笑,谈新闻、谈工作、谈理想,真是开心极了!

  年夜饭吃完后,就给小孩分发压岁钱。除夕之夜,每家每户灯火通明,这叫“守岁”。大人们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们玩小鞭泡。转眼到了12点钟,整个小县城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新的一年开始了。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漂亮的新衣服和亲人们一起逛公园。公园里人山人海,节目五花八门,真是热闹极了!

  我爱家乡的春节!我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10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也各不相同。我的家乡德清,春节就有非凡的意义。

  在除夕这一热闹的日子,家家赶做年夜菜,空气中弥漫着酒肉的香味。男人们要一起大扫除,齐心协力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象征着辞旧迎新。门外得贴上红红的对联,代表着喜庆与吉祥。晚上,全家人还要围在圆桌旁,一起吃年夜饭。不管你身在何方,不论你有多忙,都必须回到家中,与亲人们团圆。在这一顿与众不同的晚饭中,家乡总会有一盘特殊的美食——糯米肉圆。一个个肉圆外,包着一层糯米,香气四溢,无比诱人。这亲手制作,看似简单的一道菜,对常年不回家的游子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除夕这一天,夜晚是要守岁的。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人人都要吃上前一夜父母为自己准备在床头的一块糖,使这新的一年天天甜蜜。糖虽在口中溶化,但它带来的爱却一直留在心头。随后,便迎来了那响彻云霄的鞭炮声。“砰砰!砰砰!”源源不断的鞭炮声带给人们了异常的喜庆。

  大年初一则与除夕不同。在这天,晚辈是要给大人们拜年去的,人人都喜气洋洋地走亲访友。小孩子那一声声的祝福,都让长辈们心里乐开了花儿,急忙把精心准备好的红包递了出去。接着,长辈们拉着小孩子的手,笑眯眯地和他们聊天,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赞许……

  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合家上下都要一起猜灯谜,观花灯的。五彩缤纷的花灯掩映出了人们美好的心愿,春节便在这欢声笑语中落幕了。

  家乡的春节看似平凡,却让人心中倍感温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