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端午的习俗作文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的习俗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1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譭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屍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屍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2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的节日,我最喜欢端午节了。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传说于古时,楚国杯秦国占领,屈原跳河死去,人们就划船去找屈原,但一直没找到屈原的尸体。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我们有了赛龙舟的活动。赛龙舟的人们都非常快乐,船头有一个人在敲鼓,其他人跟着鼓声的节奏划船,大家齐心协力划得很快。
端午节不仅有赛龙舟的习俗,而且还有包香袋的习俗。香袋外观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我就有个小香囊,它也叫香包,香袋子。香包上有很多花纹,我香包上缝着每种花色,真可谓百花齐放。你看,这些花有的是鲜艳的红色,有的是翡翠般的绿色,还有的是金灿灿的黄色,美丽极了。香包的布料以五色丝为主,袋中一般采用艾草等中草药,其作用是用来防虫咬,也可以保佑人们幸福、健康。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真多啊!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3
“五一”劳动节一过,就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说说端午节吧。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重五节,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相联系。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脚踝上,成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还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中国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万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遗体。这位爱国诗人屈原到底有着怎样的英雄事迹,才让人们对他如此敬爱?
我又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端午节。每当到了端午那一天,奶奶总要提前将艾叶草煮的水准备好,给全家人洗脸。这时候,奶奶总要在一旁一遍遍地小声祝福着:“保佑啊,全家没病没灾啊……”现在,我们离开老家已经好多年了,只有再放寒暑假的时候才会回去了一趟。很少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回老家去,更不会再用艾叶草煮的水洗脸。但奶奶的祝福总会在那一天响起。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4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由于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时,色彩十分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十分香。这时候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够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5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又称午日节,重五节,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节日之一。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会想到粽子。每到端午节,我们就要吃粽子!每到这个时候,我外婆总会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白糖。
开始包粽子了,外婆把泡在水中的粽叶给捞出来,再把蜜枣去了核。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将棕叶做成一个漏斗样,然后加上一些糯米,当我要放蜜枣时发现棕叶里的糯米少了许多,就感到十分奇怪,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在漏斗的角处有一个小洞,糯米正从这里“逃走”呢!于是我重新再包了一遍,尽量地把漏斗的小洞缩小了许多。糯米“跑”不掉了,我十分高兴,于是就按外婆教我的方法,成功地包好了一个完整的粽子。
我十分高兴,因为我会包粽子了。在高兴时,我看见外婆在盆中已有五个粽子了,我的手立即快了起来。这似乎成了一场比赛,但1:5是不可能追上的,我肯定是输了。
哇!好吃的粽子出炉了!一阵阵迷人的香味从锅中传出来,我不禁对粽子有了强烈的口感,迫不及待地想咬一口。在大口大口地吃粽子时,我认为这种美味是没有任何食物可以与其相比的。
端午节就是好!还有划龙舟,挂艾和菖浦等习俗。你期待端午节的到来吗?
【【推荐】端午的习俗作文五篇】相关文章:
【推荐】端午的习俗作文六篇02-05
【推荐】端午的习俗作文5篇04-10
【推荐】端午的习俗作文3篇04-05
【推荐】端午的习俗作文8篇04-02
【推荐】端午的习俗作文6篇03-04
【精】端午的习俗作文04-11
端午的习俗作文【热门】04-11
端午的传统习俗作文03-22
端午的习俗作文九篇02-21
端午节的习俗的作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