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作文

时间:2022-11-05 18:47:49 习俗 我要投稿

端午节习俗作文集锦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习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习俗作文集锦15篇

端午节习俗作文1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风俗,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活动。端午节起源于浙江地区,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5月初五以周进度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民俗。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在武汉东湖,九点钟开始了赛龙舟的活动,参赛选手们个个蓄势待发,跃跃欲试。

  “呼”枪声响了,现场锣鼓齐鸣,彩旗招展,喊声震天,热闹非凡,每条船上有二十个人,每条船上的人衣服统一,红色衣服是红队,黄色衣服是黄队,蓝包衣服是蓝队,绿色……

  我最用的是蓝队,蓝色不仅是我最喜欢的颜色,龙头也别有风趣,只见威风凛凛的龙头上,眼睛的黑眼圈成了红眼圈,眼珠直勾勾地看着前方,眼睫毛像一个王冠在眼上,由黄色,蓝色,白色组成。鼻梁是青色和蓝色,鼻子是亮闪言的银色,龙须是光滑的两个弹簧,两个弹簧上都有一个蓝色的球,四颗虎牙在嘴上,每一颗看起来尖锐无比,还有两颗獠牙在嘴角,嘴巴里含着一颗圆的像夜明珠的银色珠子,龙角像天空一样蓝,像月亮一样弯。

  回到比赛,蓝队的队长奋力击鼓,仿佛每一棒都要把鼓击破一般,"咚~咚~咚~"伴随着每一声鼓点,船上的船员们动作整齐一,溅起一来的水花晶莹剔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船员们满不在乎,只顾着理头划船蓝船的速度越来越快,慢慢逼近前面的绿队快了,快了,越来越快了,离绿队还有六米,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终于和绿队并排在一起了,两队的鼓声更快了,四周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两队船们奋力划桨,终于蓝队反超市绿队,排第四名,观众们都为自己看好的队呐喊助威,“加油,加油”霎时间鼓声和观众加油声响成一片热热闹闹,现场比菜场吵一百倍。

  最终黄队第一,红队第二,蓝队第三,我看好的蓝队是季军,我觉得,赛龙舟要有团结、拼搏、向上的精神,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这就是家乡风俗——赛龙舟。

端午节习俗作文2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名端阳、蒲节。端午节习俗多,主要有:插艾草,吃五毒饼、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带香囊等。

  又是一年端午节。清晨,露珠从花上滚落,钻进泥土里。“吱——”我和奶奶从屋里出来,拿两个小凳子,奶奶笑着,抓起一把米,对我讲道:“这粽子要用蜜枣,花生、糯米合起来做,外面要用粽叶包住”。说着,糯米已经洗好,我们祖孙二人相对而坐。映入眼的是备好的食材,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一片叶子,卷成三角形,放上米和枣,哎呀,没地方放枣了。奶奶招呼我看她的包法,奶奶包粽子速度很快,眨眼间就包好一个。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弄几下,结果,粽子形不错,但绳系不上。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怎么这么难!我撅着嘴说:“奶奶,我不想包了”。“加油,你要绕着系,奶奶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又拿起清香的粽叶,围成三角形,挖一勺白净糯米,点缀上几个小花生,塞入一颗蜜枣,封上口,轻轻绕上绳子,一枚可爱的小粽子就出世了!“终于包好了”。我伸伸累酸的腰,高兴地喊。“我包粽子速度越来越快,不一会,一个个粽子变成一盆粽子。一口大锅,添上水,生上火,小粽子就开始在水里游泳,水越来越热,它们上下窜动,盖上盖子,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锅中散发出清香,怎么还没好,我的耐心就要被时间磨尽时,奶奶喊了一声:“小馋猫,可以吃了”。我立马捞出一个粽子,小心剥开,洒上白糖,白白胖胖的粽子进入口中,甜丝丝的感觉,加上米香,妙不可言。

  这个端午,我收获了包粽子的方法,美味的粽子。端午节,我爱你,更爱你那甜甜的味道。

端午节习俗作文3

  在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被皇帝开除了,因为他受到了叛徒的挑衅。但他仍然热爱他的国家。他终于跳进了河里。后来,人们有了今天的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不复存在。然而,闽南仍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早上,每个人都会去割艾草。剪下的艾草挂在门前和屋后。整条街都是一片绿色,仿佛成千上万条绿色围巾在风中飘扬。这种艾草意味着驱除蚊子、昆虫和邪灵。

  艾草祛邪的民俗流传至今,十二点更是令人难忘。

  中午12点。每家每户都提着水壶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洗脚或洗脸,可以洗去你的厄运。之后,人们将聚集在河边进行祭祀。不仅跪下,而且在贡品平台上还提供许多祭品,如鸡、鸭、鱼、酒、水果和蔬菜。当然,最重要的巧克力饼并不短缺。最后,其中六只被扔进河里喂鱼和虾。(这样屈原的尸体就可以躺在海底)祭品结束了。其余的贡品可以带回家吃,以获得一些运气和带来好运。

  下午,端午节的另一个高潮;采莲。在一个穿着糟糕的醉汉的引导下,他带着一个木制龙头。龙首雕刻栩栩如生,眼睛明亮,威严神圣不可侵犯。随后是锣鼓、花童等。游行队伍将进入每家每户,舞动旗帜,拂去灰尘。主人应该招待客人,并送他们一些糖果和饼干。这支队伍有十多米长,由数百人组成。鞭炮声不绝于耳,锣鼓声响彻天空。动力真的不同!

  在端午节,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得到一份礼物;香囊。颜色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绣有一些美丽的图案。据成年人说,香包里有很多好东西。余继祥,带着长辈们对孩子们的完美祝愿。

  闽南的端午节总是那么独特和难忘!

端午节习俗作文4

  居住在云贵高原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的水族有一个长达49天的节日,那就是端节。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的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年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团聚的美好节日。节气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水族的端节还有一段传说:在很古的时候,水族人民背着铜鼓等用品去逃荒,可是在广东和广西安定都不合心,而正在大伙儿发愁时,天上飞来一群诺仙术(一种鸟名,估计是凤凰),像一“群”救命草,解救了逃难的人们。大家一致认为诺仙术是来带路的,就跟着走,在一个岔河口,诺仙术消失了,这给人们出了个难题,可又给予了提示,大家看见一条巨龙,大家像有一双猫的眼睛,立刻选择了方向——朝左边的河谷往上搬。之后来到三洞一带,对这一带的环境十分满意,就在这里安家了,并和大家约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来团聚。

  三年后,大家来团聚,突然来了一群人马,他们想让水族人民离开,而水族人民为了保住土地,和他们打了起来,两方各有死伤,之后那群人马离开了,于是人们把死去的战士安葬,并祭祀,希望往日又幸福的日子,水族人民真像一个团子,永远不分离,哪怕是已经离去的战士,也会祭祀,让那些战士也体会到人民的热情。这正是端节的传说。

  在端节这段日子里,主要活动是祭祀和赛马。节日期间,铜鼓声此起彼伏,悠扬的歌声和芦笙调从早到晚回荡在翠竹掩映的竹楼里,水乡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节日里的水族同胞载歌载舞,相聚狂欢。向客人展示了庄严肃立的祭祖活动、古老神秘的水书、巧夺天工的马尾绣,以及舞火龙、耍水龙、抢鸭子、赛马等民间表演。

  这个团聚的节日,多么快乐的节日,是多么美好,如果我在水族,应该也会如此快乐吧!

端午节习俗作文5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节日,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相传屈原是春秋时代的楚国大臣,他忧国忧民,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由于奸臣陷害,加上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屈原伤心绝望之下便投江殉国了。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便往江里扔好吃的食物。第二天,人们才知道他们扔的食物都被鱼吃掉了,并没有吃屈原的尸体,由此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不但有吃粽子的习俗,而且赛龙舟这个活动也很有趣。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传说古时候楚国已经被秦国占领,屈原非常伤心地投江死去。老百姓非常舍不得屈原死去,他们决定划船去寻找屈原,但是一直没找到他。为了纪念屈原,我们有了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有这么多活动,我真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作文五“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早上,听到奶奶嘴里念叨着这首歌儿,让我想起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插艾枝。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楣中央或随身带着,驱虫避邪,以保安康。端午节更得吃粽子。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里头包的东西而命名。其中,掺红枣儿的最多。掺红枣儿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习惯。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村民百姓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屈原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习俗作文6

  精彩的端午节就是从一场精彩的划龙舟比赛开始的,端午节一早,河岸两边就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群,大家都想着来瞧一瞧这场划龙舟比赛。

  鼓声阵阵,不一会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划龙舟的队员们依次登上了龙舟,一番准备过后。三声鼓声落下,霎时间龙舟就在河面上冲了出去。河面上的比赛十分的激烈,让和岸两边观战的人们都跟着紧张了起来。

  “加油!加油!”有人带头喊了起来,接着就像是触动了什么开关了一样,随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了这场声音比赛之中。精彩的划龙舟比赛,让很多的人激动不已。

  这场划龙舟比赛分为好几场,每场里都会选出一个冠军,等到这几场划龙舟比赛结束后,每一场的冠军又会进行一场比赛,也就是最终的决赛。最后获胜的冠军,才是这个端午划龙舟的最后的冠军。

  随着比赛一场一场的结束,我们离最终的冠军也就越来越近了。终于,等到最后一场比赛来临时,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在一旁观战的群众们再次将内心里的兴奋与激动藏在了呐喊的声音里,鼓舞着自己内心的选手夺冠。

  最后的三声鼓声响起,落下,为这场最终的比赛拉开了序幕。水面上标着不同数字的龙舟先后争夺着往终点的方向而去。“加油,冲啊!”河岸两边人们的呼唤声继续呐喊着。这场决赛整个过程也不过就一瞬间,当这场精彩的划龙舟比赛迎来了最终冠军的时候,这个精彩的端午节也就迎来了落幕。

  比赛结束了,或激动亢奋的、或失落可惜的人群接二连三的散去,只不过这个精彩的端午节藏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进入到了每个人的脑海的记忆里。

端午节习俗作文7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端午节习俗作文8

  我国的传统节日众多,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再比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节……而我要说的是“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的端午节。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他满腹诗书,但当时的国君楚怀王却听信谗言,不重用他,反而重用小人。屈原的满腔抱负无法实现,在楚国被攻破时选择了投汨罗江自杀。人们曾纷纷乘船去找屈原的尸体,驱赶江中的鱼,可是没有找到。人们怕鱼儿吃他的尸体,就往竹筒里放米之后扔进江里,后来就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此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会包许多粽子,翠绿的粽叶里,包着雪白的糯米,还可以加许多佐料,如肉,蜜枣等。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混合在一起,让人胃口大开,忍不住多吃几个粽子。吃粽子就成为了端午节的一大习俗。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端午前几天,大村小镇都会准备好龙舟,安排好划龙舟和敲鼓的人员,然后在湖边练习。端午节当天,太阳高照,湖边人山人海,围栏边也是人堆人,让人担心起围栏的承受能力。终于,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比赛开始了,鼓手有节奏地敲击鼓面,划船的人动作整齐划一,龙舟争先恐后地冲向终点,这盛大的场面,壮观极了!

  端午节时人们还会在门上挂艾草,祈求一家人身体健康,吉祥幸福。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挥发出特殊香气,不光可以驱蚊虫,还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等作用。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墙边喷洒雄黄酒驱毒,还会把洗干净的药草捆绑成一大把,放在锅里跟鸡蛋一起煮,用煮出来的水洗澡,防止生病。

  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都是家乡人过端午的特色,它们就是端午节的象征。当然人们也不会忘了在心中悼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习俗作文9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包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我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有些人还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较多。香囊的样子各式各样,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颜色有红的、黄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楼道里,楼道里飘香着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诉妈妈我也想吃粽子,妈妈不紧不慢的说:“别急,别急,大家等会儿到奶奶家还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江米、红枣、花生、箬叶。不等奶奶开口,我就抢着说:“做粽子可简单了!大家把材料准备好,用箬叶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点儿得意,心想:奶奶一定无话可说了,我已经把做粽子的全部过程都说了下来,奶奶一定觉得我太聪明了。可奶奶说:“你说得简单,包粽子可有许多讲究呢!”我不相信,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讲究?

  开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奋勇,决定第一个试试。我拿起箬叶,包住江米随便缠了几圈。缠出了个圆不圆、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东西。我拿出红丝线,心想:奶奶平时给粽子“五花大绑”,真难看,我可以缠一个漂亮一点的嘛!我用线围着粽子绕了两圈,然后系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刚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叶一松,江米从里面掉了出来,让我白高兴一场。

  奶奶见了,来给大家做示范。箬叶经奶奶三折两卷就包成了一个粽子。奶奶还教大家包粽子的窍门,大家试了好几次,终于学会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收获可真不小呀!

端午节习俗作文10

  我的家乡在安徽,在我们老家,过节都是有讲究的。端午节这天,家家在院子里摆上一个桌子,桌子上放着包成各式各样的粽子和好吃的咸鸭蛋,这时候,最开心的当然就是小孩子了。

  我最喜欢吃母亲包的粽子了。每个端午节,母亲便早早起床去把已成熟的粽叶泡在水盆里,约莫一个小时后就来擦洗一遍,擦洗时不能用粗粗的硬物,只用头软的布条,以免把粽叶们损伤了或擦破了,把粽叶擦洗好后一一摆放整齐。

  端午节用的米是糯米,母亲泡糯米只选大粒饱满的,把它们洗得白白净净,然后放在水里浸泡,过了一个小时后,它们变得肥胖了一些,健壮了一些。做完这些后,母亲就开始要加调料了。很小的时候,家乡里都很穷,所以调料只有单调的碱,加了碱之后,米酒变黄了,再用粽叶包起来。现在可不是这么单调了,现在的材料一年比一年丰富了。开始,家乡人只在粽子里加入豌豆和红豆。后来,生活富了起来,家乡人开始在粽子里放进一大块鲜肉,从此,粽子的味道就变得与众不同起来了。

  每当我看到院中人家的粽子在锅中焖得不住欢叫时,我的口水就会留下来,我迫不及待想尝尝粽子的新味道,当然,每户人家的粽子焖好后第一个就是给小孩子吃的——不管是自己家小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时候的端午节开始,母亲就开始给我讲为什么要吃粽子,原来,有一个典故: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是一个诗人,他很爱国,楚国有危难的时候,楚王被俘获了,他想要和楚国同生死,他来到江边,面对着滔滔大江作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后,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江河。后来,许多人知道了屈原感人的事迹,都被感动了,许多渔夫自告奋勇地要去捞屈原的尸体,但一无所获。从此,人们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被海里的鱼虾吃掉,就用竹叶包着大米丢在江河里,从此,它就被称为“粽子”。听了屈原的故事让我也深受感动,下次我一定好好珍惜粽子,不再乱扔了!

  端午节家乡的习俗各种各样,我都喜欢!

端午节习俗作文11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粽子。最后,将其中6个粽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端午节习俗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粽子是每年端午节的主角,而包粽子是我们家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

  在动手包粽子之前,我和妈妈说我要独立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必要时给我指导即可,妈妈爽快地答应了。开始准备工作,把糯米泡在水里,直到泡软手指一捏就碎为止;花生、红枣洗干净捣碎备用。就在等待泡米的过程中,我已经在脑补妈妈以前包粽子的画面,先把粽叶的一个角用手卷成一个圆锥形,把糯米一勺一勺地装进锥形窝里,然后把红枣、花生塞进去,再折叠,最后用线把包好的粽子缠紧,打结。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一边想象一边暗喜,感觉不用吹灰之力就能把粽子包好。

  开始动手啦!卷、装、折、缠,我依次按照上面的步骤操作,可是本以为灵巧的双手怎么突然一下子不听指挥了,叶子卷不圆、好不容易卷成个窝又把米漏了出来,撒的桌子上地上到处是米,包住这头,裹不住那头;勉勉强强包住可又丑的看不下去,急得我满头大汗。这第一次尝试包粽子,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啊!我不甘心,继续找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渐渐摸索出了门道,啊哈,终于包出自己满意的粽子了。

  粽子包好了,我把它们放进锅里,大火煮半个小时,改文火又煮了20分钟,满屋子都飘着粽子的香味,又过了一会儿,出锅咯!看着热气腾腾的粽子,我简直要垂涎三尺了,急忙剖开粽叶,用叉子叉起一块儿晶莹的粽子,蘸一点儿白砂糖,就往嘴里塞。哇,软糯香甜,好吃极了!真是天下美味呀!我差点儿都要把叉子咬下来了。

  吃晚饭的时候,家人一起品尝我做的粽子时,既满足又自豪,心情就像吃粽子的味道一样,甜滋滋的。

端午节习俗作文13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是我们华夏民族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它的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有特色的活动,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深入人心,让人看了过目不忘。虽然我从来没有实地观看过,但是我很期望有朝一日能领略那气势恢弘、热火朝天的壮观景象!

  让我印象最深的无非是端午食粽。因为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相传粽子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古人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所以又称之为“角黍”;然后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粽子就诞生了。虽然粽子这么早就已经“崭露头角”,但在春秋时期,它并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有名,一直到了晋代,“粽子”这名字才被定了下来,粽子理所当然也成为了端午节的必备食物,后来又到了唐代,粽子就真正改头换面了。直到今天,粽子还是端午的“主食”,到了后来它又流传至国外,在国外流行起来,也让外国人见识了我国的人情风俗!

  佩香囊这个活动想必大伙儿也很熟悉。因为古人认为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所以无论贫穷贵贱,小孩们都要戴一个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于是它又成了男女老少喜爱的小饰品。

  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将菖蒲、艾叶悬于堂中或插于门楣,“蒲剑利刃斩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既有驱魔法鬼之神效,又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

  端午节真是一个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节日啊!我为我国有这样一个节日而骄傲。

端午节习俗作文14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都很快乐,到处都有人为过节在购买糯米、红枣及各色的豆子,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微笑。但我知道今天是他---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们应该表示悲痛才对呀。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也许,事情已经很久远了,这种悲伤早已消失,留下来的只是纪念。

  我最崇拜屈原了。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端午节习俗作文15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的历史了。

  端节的由来和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耳熟能详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出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经常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最终导致屈原被赶出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写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江边去凭吊屈原,百姓们怕鱼龙虾蟹咬屈大夫的身体,便入江里投饭团、鸡蛋等食物喂鱼龙虾蟹,后来就发展成粽子,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过端午节吃粽子,是各地共有的习俗,不过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叶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叶包粽子,我们家乡则用箬叶包粽子,包成三角形,粽子除了用上等糯米,里面的馅却不一样,有枣泥的、豆沙的、咸蛋黄的、肉馅的……无论是什么馅的粽子,我都爱吃。

  端午节那天,乡下老家都会举行赛龙舟活动,赛龙舟可有意思,每条船上除了十几个桨手和一个舵手外,还要放一个大鼓,桨手们听着鼓声落桨,动作整齐划一,河面上锣鼓动喧天,桨手们喊着号子用力划桨,岸上的观众高声呐喊,场面非常壮观。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看着热闹非凡的划龙舟,我从心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端午节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日的习俗作文06-02

端午节的习俗的作文03-14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08-02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07-24

端午节习俗作文03-22

作文端午节的习俗04-08

端午节习俗作文精选09-20

端午节日习俗作文05-13

端午节的习俗_作文02-25

习俗作文:端午节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