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习俗作文

时间:2024-04-11 13:18:27 赛赛 习俗 我要投稿

三月三习俗作文(通用2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月三习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月三习俗作文(通用20篇)

  三月三习俗作文 1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习俗作文 2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三月三习俗作文 3

  壮乡的“三月三”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有吃五色糯米饭、唱山歌、抢花炮等习俗。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讲解吧。

  No.1五色糯米饭

  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

  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主,讲求平仄押韵。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No.3抢花炮

  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传统的抢花炮方法,场地通常在河滩或山坡上,不限人数,只放三炮,每炮大家一起抢。花炮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放在炮架(送炮器上)。炮架用的是旧式铁笼,内装火药点燃火炮,先后把三个花炮轰上天空,带落下时,所有人员都可奋力夺取。按民间传统,抢得头炮者,人财两旺,抢得二炮者,五谷丰登,抢得三炮者,吉祥如意。因此,参与抢花炮的人个个奋勇争先,互不相让。花炮最终被某人抢到后,唢呐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场面十分热闹壮观,胜利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这就是壮族农历“三月三”的风俗。

  三月三习俗作文 4

  古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传说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辰,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民间有“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农历三月三,摘荠菜,煮鸡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

  最美人间三月三,春风正好,春花正开。一大清早,太阳慷慨地把光线洒向大地,很温暖,很亲切。奶奶带着我去江边挖荠菜。因为疫情,江边的人很少,很安静,安静地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走在春意盎然的阡陌上,望着草木葳蕤,散发着清新气息的“绿地毯”,我拿着小铲子拎着小篮子俯首躬身寻找着。回来时无意间望了望花坛中的草地,忽然,几片熟悉的叶子印入眼帘,那不是荠菜的叶子吗?

  我惊喜地蹲下来,拨开杂草,好几棵硕大的荠菜立刻展现在我眼前。这么大的荠菜,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因为土壤肥沃,潮湿,所以这里的每一棵荠菜都长得很茂盛。荠菜肆意而有野性的蓬勃着,抽出细细的苔,长出牙牙的苞,裹着嫩绿的.外衣俏生生的摇曳,流淌着醉人的清香。每棵荠菜的叶子都很绿,而且有光泽,叶片和径很娇柔,仿佛碰一下就会渗出汁儿来。菜中间的叶子上还有绒毛,像出生的娃娃,看得我情不自禁俯下身子去亲吻它。我一只手用小铲子往叶片与根茎相连的底端铲下去,然后轻轻一提,放入篮中。

  没过多久,我的小篮子已经装满,心中盛满对这春的爱和感谢。回家后我用亲手挖来的荠菜煮了蛋。虽然平常我不喜欢吃蛋,但带着泥土清香味儿的荠菜蛋让我回味无穷,感谢这一场我与春光美好的邂逅。

  三月三习俗作文 5

  我是家中晚辈唯一识得地米菜的人,为此,我很是骄傲。这个本领可是我外婆手把手教的。五年多了,直到现在,我一闭眼,眼里仍是新鲜的带了点儿露水的回忆………

  “外婆,你去干什么啊?”我甩着两根如狗尾巴细的小辫子,“摘地米菜啊,今天可是‘三月三’,忘啦?”外婆拖着肥胖臃肿的身体,一步一摇,扯着买草莓送的红色塑料篮子,“得,就这儿。”我从空中落下,满脸不可思议:“这儿?”

  眼前是崎岖不平的田梗,在灰色天空下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蓝灰色,露水禁不住风儿的.盛情邀请,从叶片滑落,消失不见,各种杂七杂八的植物纠缠在一起,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那儿,看见没?”外婆慢腾腾地弯下腰去,拉着一棵含苞待放、不知名的草,“长这个样的就是。”“这个?”我往下一弯,拔出另外一棵。外婆一反往日的风格,手脚麻利,篮子里已有一层淡青色的雾岚。“外婆,快看,爱心形的呀”我快乐地大叫:“怎么有这么好玩的东西啊,心形的唉”。的确,那翠绿的心形嫩叶,多么完美的大自然的馈赠,多么神奇的小精灵啊!外婆咧开仅剩几颗牙的大嘴笑,风拂动着她的衣襟,星星点点的金光落入她的眼眸。

  在一旁的水沟洗净地米菜上的尘土与泥巴,回家的我们就用地米菜煮起了鸡蛋。出锅后,一股淡淡的清香混合着一丝苦涩充满了屋子,大人们都说香,我却觉得苦。可是自己摘的,总不能嫌弃吧?虽然鸡蛋有些苦,但我仍笑得很开心。

  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回忆的颜色却仍是那般美好。“三月三”采地米菜的习俗,见证了浓浓的亲情,温暖了整个我的童年。似水般澄澈的习俗,凝聚着我对亲人与家乡的情。

  三月三习俗作文 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农历三月初三,也称“三月三”,是广西的传统节日。但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众多,过法也各有千秋。

  壮族的“三月三”最具代表性。这一天,壮族人民要制作五色糯米饭。人们采来红蓝草(制红色或紫色糯米饭),黄花(制黄色糯米饭),枫叶(制黑色糯米饭),并把它们分别榨成汁,把糯米分别放进这些汁水中,放入锅中蒸,便可蒸出黑红白黄紫五色糯米。把这些糯米在盘子中摆成一个圆形,就大功告成了。五色糯米饭闻起来香,样子也好看,色泽鲜艳,晶莹透亮,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天,壮族人民还要赶歌圩。刘三姐的故事家喻户晓,广西就是山歌的'摇篮,时至今日依旧传唱不衰。这一天,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小伙子先对他中意的对象唱“游览歌”,女方如果有意,则互唱“爱慕歌”“交情歌”。若姑娘先看上小伙子,就可向其抛掷绣球。他们的山歌并未是固定的,而是根据语境去灵活发挥!

  侗族人不把这天叫“三月三”,而叫“播种节”。相传这天侗树开花,侗族人以侗树开花为播种的信号。但有一年,也许是侗树睡过头了,并没有开花,让人们迷糊了,认为今年不用种地,结果颗粒无收,只好逃到京城避难。人们此后吸取教训,每年这个时候便互相提醒,吹芦笙,唱歌,寓意人们该忙农事了,因此得名“播种节”。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过节法,都凝聚了他们的特色与传统。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应该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在一起,才能有美好的明天!

  三月三习俗作文 7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恰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

  周末的下午,李明和张华准备去公园放风筝。他们刚走进公园大门,远远地看见蔚蓝的天空上,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有几只巨大无比的蜈蚣在空中灵活地扭动着腰肢,有气势威猛的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有各种美丽的花蝴蝶宛如一位位花仙子在云中飘来飘去,还有些小巧可爱的金鱼在云朵中穿来穿去。它们颤颤悠悠,互比高低,互相追逐,飞向蓝天,飞向白云。

  不远处,还有一家三口在放风筝,小男孩在父母的帮助下,成功地把风筝飞上了天。李明对张华说:“我们也放风筝吧。”张华自信地拍拍胸脯说道:“没问题,我来牵着线,你在后面托风筝,听我指挥。”准备好物品,张华左手拿着线轴快速地向前跑,右手不断地放线,边跑边快速转动着左手的线轴,线被拉扯得越来越长。这时一阵春风吹来,张华对李明大喊一声:“放!”风筝借着春风,扶摇直上,飞入天空。他们激动地欢呼着,风筝被线一拉一扯,忽高忽低自由飞翔着。这时旁边的小女孩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哥哥,哥哥,你能帮帮我,让火蝴蝶也飞到天上吗?”不一会,在哥哥们的帮助下火蝴蝶展开翅膀,在天空中飞翔。

  天上的风筝组成一幅巨大无比的画,地上的人们充满欢声笑语,这是多美丽的春天图画啊!风筝带着大家的希望,带着美好,飞向未来。

  三月三习俗作文 8

  壮族三月三,一个属于广西人的节日。趁着放假,我和爸爸开心地来到了柳州市郊区的奶奶家。

  坐车穿过狭窄的小路,看见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波光粼粼的湖水、高低不齐的村庄、青翠欲滴的草坪……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奶奶家到了。

  刚到家门口,锅里五色糯米饭四溢飘香的味道的把我的馋虫给勾了出来。我完全不顾奶奶的欢迎,径直走过去,套上手套就抓一把往嘴里塞。一刹那,清香在我的嘴里炸开,望着奶奶期待的`眼神,我含糊不清的说:“好吃,好吃。”大家都笑了。

  吃完饭,奶奶说要带我和爸爸去一个地方。我连忙问去哪里?奶奶说:“那里有骄阳与小鸟。”爸爸含笑道:“我这有大海和苍鹰。”我更是摸不着头脑。

  我们来到一个叫做歌圩的地方,这里所有人都在阴凉树下闲聊。突然不知道是谁宛转的唱了一句,顿时像导火索一样,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女人们穿着红衣,男人们穿着蓝服。这样一看还真的像骄阳与海洋。那么雄鹰和小鸟呢?

  “什么下水打跟斗嘞……”突然一阵优美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考。哦!原来男人雄厚的声音就像在天上鸣叫老鹰,而女人宛转动听的歌声就像在枝头吟唱的小鸟。

  当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时,这里早已变成了歌的海洋。谁能想得到,一个小小的歌圩,却能有许多种不同的唱法。正当我会觉得十分嘈杂之时,竟然能体会出一种美妙的和声。这不就像我们的一生吗?虽然充满各种酸甜苦辣,但也因此而精彩。

  大家从晨露唱至夕阳,从夕阳唱至繁星。没有人感觉累,因为他们都被热情的歌声感染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断盘旋着歌声。我向星星许了个愿:明年我要带更多的人来,让更多的人喜爱山歌。

  三月三习俗作文 9

  说起壮族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呐。

  走进我们壮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壮族最具特色的传情达意的信物——绣球。绣球是广西壮族人家的定情物和吉祥物,也是广西最具特色的民族工艺品之一。绣球大多有十二瓣,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每瓣都绣上了不同的吉祥物,如梅、兰、竹、菊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我曾听爸爸说过,绣球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当时用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据说“飞砣”过处寸草不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飞砣”都是壮族先民保卫家园,抵抗外敌的神器。唐朝时,人们用锦布、麻布或丝绸模仿“飞砣”的形状,相互抛接娱乐。到了宋代,绣花布发展成了“五色球”,此时抛绣球便于壮族的各种活动联系在了一起。每逢节日时,壮族人民便以抛接五色球作为娱乐,例如对我们壮族来说最重要的`日子——三月三,也有着抛绣球的传统。

  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传说是为了纪念刘三姐。除了唱山歌,抛绣球,壮族人还特别爱五色糯米饭,家家户户都做来吃。在三月三前夕,我们就去采摘材料,用来对糯米染色。紫色用紫兰草,红色用洛神花,蓝色用蝶豆花,黄色用迷蒙花,橙色用苏木。先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十个小时后,再将浸泡好的糯米风干十五分钟,上锅蒸前拌入一点点的食用油,将纱布打湿,拧干水分,铺在蒸笼上,放入糯米饭,摆出五色的造型。蒸上一个小时,美味的五色糯米饭就做好了。

  掀开锅盖,一股清香弥漫全屋。这五彩缤纷的糯米饭。吃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吃着软糯香甜的糯米饭,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三月三习俗作文 10

  又是一年三月三,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会仙河公园放风筝。

  来到公园里的大草坪上,蔚蓝的天空中飞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爸爸给我准备的蝴蝶风筝,妹妹拿出妈妈给她准备的老鹰风筝,一起准备风筝比赛。比赛内容很简单,比谁放的风筝高,谁就胜利。我一边放线,一边跑,我想蝴蝶风筝开始飞了起来,一开始飞得还算平稳,可是飞到后来,竟像喝醉了一样摇摇晃晃的掉了下来。再看看妹妹,风筝放的可好了,老鹰风筝在天空飞得都只剩下一个小黑点了,要不是妹妹手里还抓着线,我还真以为妹妹的风筝不见了。于是我便跑向妹妹,向她请教:“妹妹,你放风筝怎么放的.这么好呀?”妹妹风筝收下来,笑道说:“你光跑是没用多大用处的,当然要在等风来了的时候再放呀,不然你风筝怎么飞起来呢?”我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一阵风刮来,我立马放长线,跑了起来。蝴蝶风筝越飞越高,我就跟妹妹比起了赛,我的妹妹见我的风筝,快赶上她的风筝了,就拿她那霸道老鹰风筝,撞我的蝴蝶风筝,于是老鹰风筝和蝴蝶风筝比起了武。你撞我,我就躲,我撞你,你就反击……才几分钟,我的蝴蝶风筝就甘拜下风来,被撞到一边去了,然后直直的摔到了地上。我不甘心,又和妹妹比了起来……

  我们玩累了,出了满头的大汗,就像被暴雨淋了的落汤鸡一样。热得忍不了的我们跑去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爸爸,恳求他给我们买一个冰淇淋。爸爸摇摇头,很无辜的指着旁边的“我老虎”。我们要去求妈妈,妈妈借我们热成这样只好同意爸爸帮我们买一个冰淇淋了。

  我们躺在草地上,吃着美味的冰淇淋,可惬意了。望着满天的风筝,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满天飞,牵着我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三月三习俗作文 11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了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边的风景,能够看见高速公路,也能够看见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了。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三月三习俗作文 12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只是原来“洗涤祛除”的内容与意义已经淡化。如今,三月三节日已变成了一个举行盛大庙会、春游、休闲、游乐、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节日。

  江南地区的汉族,特别是洞庭湖区的人民还保留着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难怪在七仙湖区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吃了地菜煮鸡蛋,鹅卵石头踩得烂”的说法。他们除了用地菜煮鸡蛋、煎水当茶饮外,还把地菜用开水烫过之后当菜肴呢。春天正是采食地菜的季节。春食地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三月三习俗作文 13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都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荠菜和鸡蛋一起煮。在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荠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荠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在江汉平原一带也盛行起来了。

  这远古流传下来的`下来的风俗,现代人们依旧照办-------一大清早,人们就从田野里采来一把荠菜,洗净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配上桂皮、八角茴、五香粉、酱油等佐料,同鸡蛋一起煎煮,将鸡蛋煮熟后捞起食之,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荠菜,一名地米菜,又名地花子。《本草纲目》载:佛家常以荠菜作挑灯杖,据说夏日可驱除蚊虫,故荠菜又名护生草。

  在今天,我也不例外,吃到了美味的荠菜煮鸡蛋,听老师说,这荠菜煮鸡蛋还能清火解毒呢!我放学回到家,连忙从锅里拿出三个热腾腾的鸡蛋,顾不上烫,急急拨开蛋壳,一口气吃了三个还想吃。难怪我们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也是赞美荠菜是一种美味佳肴的。歌谣是:“地米菜,蒸蒸菜,一阵香气飘门外,好吃婆娘闻到了,急急忙忙拿碗来,吃了一碗又一碗,厚着脸皮还要带。”

  三月三习俗作文 14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

  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可以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可以吃到五色糯米饭啊!

  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他们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从那些叔叔阿姨脸上的表情来看,我猜想他们唱的应该是喜庆的山歌。听到他们的歌声,我突然想起现在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选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语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态唱法”,我想:这些叔叔阿姨们唱的调子大概也应该是原生态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外婆还在家给我做五色糯米饭呢,于是我赶紧往家跑去。刚回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清香味从门缝里钻出来。我赶紧跑进家去,只见饭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红、黄、黑、紫、白五种。我连忙盛了一碗糯米饭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那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味道鲜美、纯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可是每当想起外婆做的五色糯米饭,那浓浓的亲情和纯纯的友情便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我爱漂亮而迷人的家乡,更爱家乡勤劳热情好客的壮族人民!

  三月三习俗作文 15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五色糯米饭。

  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壮乡百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天正是历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尸体,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听妈妈说,这就是我们吃的五色糯米饭,黑色象征土地肥沃,红色象征子孙发达昌盛,白色象征纯洁的爱情,黄色象征五谷丰登,紫色象征富裕,这五色糯米饭组成了生活中人们所需要的追求。到现在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做糯米饭。

  今年离三月三还差四天,妈妈就开始张罗着做糯米饭了。她从老家摘回蜜蒙花、红兰草和紫兰草,又去超市买回二十斤糯米。她先把红兰草和紫兰草剪成细细的,再用水把它反复冲洗干净,把烧开的热水倒入分别盛紫兰草和红兰草的盆中,然后使劲儿地搓呀搓。站在一旁的我和哥哥也加入其中,和妈妈一起干了起来,可我们稚嫩的.手一碰热水,手被烫红了,像被烤熟的鸡翅。大概搓了二十分钟,盆里的水越来越紫,越来越红了,妈妈就打捞草叶,过滤汁水,把糯米分别倒入紫水和红水中浸泡。蜜蒙花就更简单了,直接放在水里煮几分钟,黄颜色就自然出来了。等水凉了,就可以浸泡糯米了。

  妈妈告诉我:“明天就可以蒸糯米饭啦!”我开心地说:”我好期待明天新鲜出炉的糯米饭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喜滋滋地跑进厨房一看,哇!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这些颜色好美啊!妈妈捞起糯米,盛放在蒸锅里,还用红色的糯米粒在紫色的糯米上写着“三月三”三个字,就可以开火蒸了。我按捺不住,着急地在等待着。

  大概蒸了三十分钟,锅里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弥漫全屋,我巴不得掀开锅盖,妈妈立马止住我,说:“再等等,小馋猫!”仿佛过了一个世纪,糯米饭终于出锅了,色泽那么鲜艳,是晶莹透亮的,是五彩缤纷的,美得如同一个个绒花。我看得垂涎欲滴,立马抓起一团糯米饭往嘴里塞,滋润柔软,吃起来让我回味无穷,不禁啧啧赞叹道:“太好吃了,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五色糯米饭,成为壮家人最爱吃的美食之一,我爱壮家糯米饭,我爱我们的民族,我为自己是壮家一员而感到骄傲、自豪!

  三月三习俗作文 16

  充满奇风异彩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说到交际最广泛、规模跨州过县、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了“歌墟”这种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象,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了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男青年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假如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了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男青年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绣球是用十二块花瓣结成的一个圆球,每瓣代表一个月份,它是壮族人的传情信物。有的专访,歌墟场上还会搭起彩棚让男女青年互抛绣球,那场面既欢乐又让人感到情意绵绵,煞是动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连狂欢几天。而近年来,壮族歌节更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来,自然,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三月三习俗作文 17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我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日,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身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男青年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日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三月三习俗作文 18

  尽管距中国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还有2天,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已经进入狂欢状态——各地民众忙着享受各种民俗活动,包括唱山歌、抛绣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庆祝活动在4月17日前后陆续开始,南宁市一些学校还将“三月三”歌圩搬进校园,并展示少数民族歌舞和民族体育比赛等,以增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区,民众在歌舞之余还一起分享了艾叶糍粑、五色糯米饭和三角粽等传统美食。

  古代的女子有抛绣球招亲的.习俗,每年三月三,少数民族的节日时,少男少女对唱山歌,女孩觅得心目中爱郎,便将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作为订情信物——在南宁举行的“三月三·赶大圩——华南城首届民俗文化商贸节”上,也举办了广西首次巨型绣球展,素有“中华巧女”之称的黄肖琴现场展示巨型绣球制作工艺,为民众展示中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同样是由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携手华南城举办的活动,还有“狮子上刀山”、免费抓猪鸡鱼、跳火绳、打火球、下火海、抢亲、顶竹等特色活动。

  4月21日是农历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在节日期间,由广西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在全区各分会场以“欢度‘壮族三月三’,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举办150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诸如骆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节日,也将井喷上演。

  三月三习俗作文 19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与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一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三月三习俗作文 20

  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重要节日。每年的三月三壮乡武鸣就成了歌的海洋。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蒸好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煮好了彩色蛋,做好了各种小吃,来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人们就去赶歌圩了。

  那天早晨,吃完糯米饭,我和妈妈来到城东大草坪。兴武大道上焕然一新,彩旗飘扬,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充气拱门犹如道道彩虹。人们穿着美丽的衣服,笑容满面,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涌向兴武大道。

  十点钟,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盼望已久的三月三歌圩拉开了序幕。我和三百多名尼达妮歌手穿着蓝壮衣,面带微笑,在台上动情的唱起了《壮乡到处都是歌》和《壮乡五色饭》这两首歌欢迎中外宾客。我们那美妙的歌声博得了台下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

  表演完,我们来到千人竹竿阵现场,那里已被成千上万的观众为的水泄不通。“咚咚咚”,数十面大鼓响起来,“哒哒哒”几千根竹竿敲起来,歌圩最为隆重的重头戏——千人竹竿舞热闹开场。只见数千名身着五彩民族服装的.壮乡男女,排着整齐的表演方阵,在近千米的竹竿阵里,合着鼓声和竹竿声,欢快的跳起来。来自城镇的参赛队,他们有的手打腰鼓,有的手捧壮乡五色饭,时而转圈喊起声,时而仰面露笑容,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竹竿舞固然精彩,可最吸引人的还是自己亲身体验跳竹竿舞的惊险和乐趣。被欢乐气氛感染的观众也纷纷加入到竹竿阵里,兴武大道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我也忍不住踏入竹竿阵中,随着竹竿的开开合合尽情的跳着。

  这一天的武鸣,人如海,歌如潮,爱歌的你快点来武鸣赶三月三歌圩吧!

《三月三习俗作文(通用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三月三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三月三的习俗作文(精选19篇)04-21

家乡的三月三习俗作文优秀03-30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汇总04-13

三月三的习俗作文(通用30篇)04-21

三月三的习俗作文(通用24篇)04-24

广西三月三的习俗作文(精选28篇)04-24

广西三月三的习俗作文(精选37篇)04-23

有关三月三的习俗作文(精选31篇)04-30

三月三习俗优秀作文(精选50篇)03-27

三月三的习俗作文(通用17篇)03-12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三月三习俗作文(通用2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月三习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月三习俗作文(通用20篇)

  三月三习俗作文 1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习俗作文 2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三月三习俗作文 3

  壮乡的“三月三”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有吃五色糯米饭、唱山歌、抢花炮等习俗。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讲解吧。

  No.1五色糯米饭

  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

  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主,讲求平仄押韵。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No.3抢花炮

  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传统的抢花炮方法,场地通常在河滩或山坡上,不限人数,只放三炮,每炮大家一起抢。花炮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放在炮架(送炮器上)。炮架用的是旧式铁笼,内装火药点燃火炮,先后把三个花炮轰上天空,带落下时,所有人员都可奋力夺取。按民间传统,抢得头炮者,人财两旺,抢得二炮者,五谷丰登,抢得三炮者,吉祥如意。因此,参与抢花炮的人个个奋勇争先,互不相让。花炮最终被某人抢到后,唢呐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场面十分热闹壮观,胜利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这就是壮族农历“三月三”的风俗。

  三月三习俗作文 4

  古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传说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辰,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民间有“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农历三月三,摘荠菜,煮鸡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

  最美人间三月三,春风正好,春花正开。一大清早,太阳慷慨地把光线洒向大地,很温暖,很亲切。奶奶带着我去江边挖荠菜。因为疫情,江边的人很少,很安静,安静地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走在春意盎然的阡陌上,望着草木葳蕤,散发着清新气息的“绿地毯”,我拿着小铲子拎着小篮子俯首躬身寻找着。回来时无意间望了望花坛中的草地,忽然,几片熟悉的叶子印入眼帘,那不是荠菜的叶子吗?

  我惊喜地蹲下来,拨开杂草,好几棵硕大的荠菜立刻展现在我眼前。这么大的荠菜,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因为土壤肥沃,潮湿,所以这里的每一棵荠菜都长得很茂盛。荠菜肆意而有野性的蓬勃着,抽出细细的苔,长出牙牙的苞,裹着嫩绿的.外衣俏生生的摇曳,流淌着醉人的清香。每棵荠菜的叶子都很绿,而且有光泽,叶片和径很娇柔,仿佛碰一下就会渗出汁儿来。菜中间的叶子上还有绒毛,像出生的娃娃,看得我情不自禁俯下身子去亲吻它。我一只手用小铲子往叶片与根茎相连的底端铲下去,然后轻轻一提,放入篮中。

  没过多久,我的小篮子已经装满,心中盛满对这春的爱和感谢。回家后我用亲手挖来的荠菜煮了蛋。虽然平常我不喜欢吃蛋,但带着泥土清香味儿的荠菜蛋让我回味无穷,感谢这一场我与春光美好的邂逅。

  三月三习俗作文 5

  我是家中晚辈唯一识得地米菜的人,为此,我很是骄傲。这个本领可是我外婆手把手教的。五年多了,直到现在,我一闭眼,眼里仍是新鲜的带了点儿露水的回忆………

  “外婆,你去干什么啊?”我甩着两根如狗尾巴细的小辫子,“摘地米菜啊,今天可是‘三月三’,忘啦?”外婆拖着肥胖臃肿的身体,一步一摇,扯着买草莓送的红色塑料篮子,“得,就这儿。”我从空中落下,满脸不可思议:“这儿?”

  眼前是崎岖不平的田梗,在灰色天空下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蓝灰色,露水禁不住风儿的.盛情邀请,从叶片滑落,消失不见,各种杂七杂八的植物纠缠在一起,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那儿,看见没?”外婆慢腾腾地弯下腰去,拉着一棵含苞待放、不知名的草,“长这个样的就是。”“这个?”我往下一弯,拔出另外一棵。外婆一反往日的风格,手脚麻利,篮子里已有一层淡青色的雾岚。“外婆,快看,爱心形的呀”我快乐地大叫:“怎么有这么好玩的东西啊,心形的唉”。的确,那翠绿的心形嫩叶,多么完美的大自然的馈赠,多么神奇的小精灵啊!外婆咧开仅剩几颗牙的大嘴笑,风拂动着她的衣襟,星星点点的金光落入她的眼眸。

  在一旁的水沟洗净地米菜上的尘土与泥巴,回家的我们就用地米菜煮起了鸡蛋。出锅后,一股淡淡的清香混合着一丝苦涩充满了屋子,大人们都说香,我却觉得苦。可是自己摘的,总不能嫌弃吧?虽然鸡蛋有些苦,但我仍笑得很开心。

  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回忆的颜色却仍是那般美好。“三月三”采地米菜的习俗,见证了浓浓的亲情,温暖了整个我的童年。似水般澄澈的习俗,凝聚着我对亲人与家乡的情。

  三月三习俗作文 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农历三月初三,也称“三月三”,是广西的传统节日。但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众多,过法也各有千秋。

  壮族的“三月三”最具代表性。这一天,壮族人民要制作五色糯米饭。人们采来红蓝草(制红色或紫色糯米饭),黄花(制黄色糯米饭),枫叶(制黑色糯米饭),并把它们分别榨成汁,把糯米分别放进这些汁水中,放入锅中蒸,便可蒸出黑红白黄紫五色糯米。把这些糯米在盘子中摆成一个圆形,就大功告成了。五色糯米饭闻起来香,样子也好看,色泽鲜艳,晶莹透亮,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天,壮族人民还要赶歌圩。刘三姐的故事家喻户晓,广西就是山歌的'摇篮,时至今日依旧传唱不衰。这一天,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小伙子先对他中意的对象唱“游览歌”,女方如果有意,则互唱“爱慕歌”“交情歌”。若姑娘先看上小伙子,就可向其抛掷绣球。他们的山歌并未是固定的,而是根据语境去灵活发挥!

  侗族人不把这天叫“三月三”,而叫“播种节”。相传这天侗树开花,侗族人以侗树开花为播种的信号。但有一年,也许是侗树睡过头了,并没有开花,让人们迷糊了,认为今年不用种地,结果颗粒无收,只好逃到京城避难。人们此后吸取教训,每年这个时候便互相提醒,吹芦笙,唱歌,寓意人们该忙农事了,因此得名“播种节”。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过节法,都凝聚了他们的特色与传统。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应该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在一起,才能有美好的明天!

  三月三习俗作文 7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恰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

  周末的下午,李明和张华准备去公园放风筝。他们刚走进公园大门,远远地看见蔚蓝的天空上,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有几只巨大无比的蜈蚣在空中灵活地扭动着腰肢,有气势威猛的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有各种美丽的花蝴蝶宛如一位位花仙子在云中飘来飘去,还有些小巧可爱的金鱼在云朵中穿来穿去。它们颤颤悠悠,互比高低,互相追逐,飞向蓝天,飞向白云。

  不远处,还有一家三口在放风筝,小男孩在父母的帮助下,成功地把风筝飞上了天。李明对张华说:“我们也放风筝吧。”张华自信地拍拍胸脯说道:“没问题,我来牵着线,你在后面托风筝,听我指挥。”准备好物品,张华左手拿着线轴快速地向前跑,右手不断地放线,边跑边快速转动着左手的线轴,线被拉扯得越来越长。这时一阵春风吹来,张华对李明大喊一声:“放!”风筝借着春风,扶摇直上,飞入天空。他们激动地欢呼着,风筝被线一拉一扯,忽高忽低自由飞翔着。这时旁边的小女孩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哥哥,哥哥,你能帮帮我,让火蝴蝶也飞到天上吗?”不一会,在哥哥们的帮助下火蝴蝶展开翅膀,在天空中飞翔。

  天上的风筝组成一幅巨大无比的画,地上的人们充满欢声笑语,这是多美丽的春天图画啊!风筝带着大家的希望,带着美好,飞向未来。

  三月三习俗作文 8

  壮族三月三,一个属于广西人的节日。趁着放假,我和爸爸开心地来到了柳州市郊区的奶奶家。

  坐车穿过狭窄的小路,看见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波光粼粼的湖水、高低不齐的村庄、青翠欲滴的草坪……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奶奶家到了。

  刚到家门口,锅里五色糯米饭四溢飘香的味道的把我的馋虫给勾了出来。我完全不顾奶奶的欢迎,径直走过去,套上手套就抓一把往嘴里塞。一刹那,清香在我的嘴里炸开,望着奶奶期待的`眼神,我含糊不清的说:“好吃,好吃。”大家都笑了。

  吃完饭,奶奶说要带我和爸爸去一个地方。我连忙问去哪里?奶奶说:“那里有骄阳与小鸟。”爸爸含笑道:“我这有大海和苍鹰。”我更是摸不着头脑。

  我们来到一个叫做歌圩的地方,这里所有人都在阴凉树下闲聊。突然不知道是谁宛转的唱了一句,顿时像导火索一样,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女人们穿着红衣,男人们穿着蓝服。这样一看还真的像骄阳与海洋。那么雄鹰和小鸟呢?

  “什么下水打跟斗嘞……”突然一阵优美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考。哦!原来男人雄厚的声音就像在天上鸣叫老鹰,而女人宛转动听的歌声就像在枝头吟唱的小鸟。

  当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时,这里早已变成了歌的海洋。谁能想得到,一个小小的歌圩,却能有许多种不同的唱法。正当我会觉得十分嘈杂之时,竟然能体会出一种美妙的和声。这不就像我们的一生吗?虽然充满各种酸甜苦辣,但也因此而精彩。

  大家从晨露唱至夕阳,从夕阳唱至繁星。没有人感觉累,因为他们都被热情的歌声感染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断盘旋着歌声。我向星星许了个愿:明年我要带更多的人来,让更多的人喜爱山歌。

  三月三习俗作文 9

  说起壮族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呐。

  走进我们壮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壮族最具特色的传情达意的信物——绣球。绣球是广西壮族人家的定情物和吉祥物,也是广西最具特色的民族工艺品之一。绣球大多有十二瓣,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每瓣都绣上了不同的吉祥物,如梅、兰、竹、菊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我曾听爸爸说过,绣球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当时用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据说“飞砣”过处寸草不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飞砣”都是壮族先民保卫家园,抵抗外敌的神器。唐朝时,人们用锦布、麻布或丝绸模仿“飞砣”的形状,相互抛接娱乐。到了宋代,绣花布发展成了“五色球”,此时抛绣球便于壮族的各种活动联系在了一起。每逢节日时,壮族人民便以抛接五色球作为娱乐,例如对我们壮族来说最重要的`日子——三月三,也有着抛绣球的传统。

  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传说是为了纪念刘三姐。除了唱山歌,抛绣球,壮族人还特别爱五色糯米饭,家家户户都做来吃。在三月三前夕,我们就去采摘材料,用来对糯米染色。紫色用紫兰草,红色用洛神花,蓝色用蝶豆花,黄色用迷蒙花,橙色用苏木。先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十个小时后,再将浸泡好的糯米风干十五分钟,上锅蒸前拌入一点点的食用油,将纱布打湿,拧干水分,铺在蒸笼上,放入糯米饭,摆出五色的造型。蒸上一个小时,美味的五色糯米饭就做好了。

  掀开锅盖,一股清香弥漫全屋。这五彩缤纷的糯米饭。吃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吃着软糯香甜的糯米饭,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三月三习俗作文 10

  又是一年三月三,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会仙河公园放风筝。

  来到公园里的大草坪上,蔚蓝的天空中飞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爸爸给我准备的蝴蝶风筝,妹妹拿出妈妈给她准备的老鹰风筝,一起准备风筝比赛。比赛内容很简单,比谁放的风筝高,谁就胜利。我一边放线,一边跑,我想蝴蝶风筝开始飞了起来,一开始飞得还算平稳,可是飞到后来,竟像喝醉了一样摇摇晃晃的掉了下来。再看看妹妹,风筝放的可好了,老鹰风筝在天空飞得都只剩下一个小黑点了,要不是妹妹手里还抓着线,我还真以为妹妹的风筝不见了。于是我便跑向妹妹,向她请教:“妹妹,你放风筝怎么放的.这么好呀?”妹妹风筝收下来,笑道说:“你光跑是没用多大用处的,当然要在等风来了的时候再放呀,不然你风筝怎么飞起来呢?”我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一阵风刮来,我立马放长线,跑了起来。蝴蝶风筝越飞越高,我就跟妹妹比起了赛,我的妹妹见我的风筝,快赶上她的风筝了,就拿她那霸道老鹰风筝,撞我的蝴蝶风筝,于是老鹰风筝和蝴蝶风筝比起了武。你撞我,我就躲,我撞你,你就反击……才几分钟,我的蝴蝶风筝就甘拜下风来,被撞到一边去了,然后直直的摔到了地上。我不甘心,又和妹妹比了起来……

  我们玩累了,出了满头的大汗,就像被暴雨淋了的落汤鸡一样。热得忍不了的我们跑去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爸爸,恳求他给我们买一个冰淇淋。爸爸摇摇头,很无辜的指着旁边的“我老虎”。我们要去求妈妈,妈妈借我们热成这样只好同意爸爸帮我们买一个冰淇淋了。

  我们躺在草地上,吃着美味的冰淇淋,可惬意了。望着满天的风筝,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满天飞,牵着我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三月三习俗作文 11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了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边的风景,能够看见高速公路,也能够看见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了。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三月三习俗作文 12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只是原来“洗涤祛除”的内容与意义已经淡化。如今,三月三节日已变成了一个举行盛大庙会、春游、休闲、游乐、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节日。

  江南地区的汉族,特别是洞庭湖区的人民还保留着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难怪在七仙湖区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吃了地菜煮鸡蛋,鹅卵石头踩得烂”的说法。他们除了用地菜煮鸡蛋、煎水当茶饮外,还把地菜用开水烫过之后当菜肴呢。春天正是采食地菜的季节。春食地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三月三习俗作文 13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都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荠菜和鸡蛋一起煮。在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荠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荠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在江汉平原一带也盛行起来了。

  这远古流传下来的`下来的风俗,现代人们依旧照办-------一大清早,人们就从田野里采来一把荠菜,洗净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配上桂皮、八角茴、五香粉、酱油等佐料,同鸡蛋一起煎煮,将鸡蛋煮熟后捞起食之,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荠菜,一名地米菜,又名地花子。《本草纲目》载:佛家常以荠菜作挑灯杖,据说夏日可驱除蚊虫,故荠菜又名护生草。

  在今天,我也不例外,吃到了美味的荠菜煮鸡蛋,听老师说,这荠菜煮鸡蛋还能清火解毒呢!我放学回到家,连忙从锅里拿出三个热腾腾的鸡蛋,顾不上烫,急急拨开蛋壳,一口气吃了三个还想吃。难怪我们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也是赞美荠菜是一种美味佳肴的。歌谣是:“地米菜,蒸蒸菜,一阵香气飘门外,好吃婆娘闻到了,急急忙忙拿碗来,吃了一碗又一碗,厚着脸皮还要带。”

  三月三习俗作文 14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

  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可以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可以吃到五色糯米饭啊!

  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他们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从那些叔叔阿姨脸上的表情来看,我猜想他们唱的应该是喜庆的山歌。听到他们的歌声,我突然想起现在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选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语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态唱法”,我想:这些叔叔阿姨们唱的调子大概也应该是原生态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外婆还在家给我做五色糯米饭呢,于是我赶紧往家跑去。刚回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清香味从门缝里钻出来。我赶紧跑进家去,只见饭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红、黄、黑、紫、白五种。我连忙盛了一碗糯米饭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那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味道鲜美、纯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可是每当想起外婆做的五色糯米饭,那浓浓的亲情和纯纯的友情便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我爱漂亮而迷人的家乡,更爱家乡勤劳热情好客的壮族人民!

  三月三习俗作文 15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五色糯米饭。

  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壮乡百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天正是历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尸体,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听妈妈说,这就是我们吃的五色糯米饭,黑色象征土地肥沃,红色象征子孙发达昌盛,白色象征纯洁的爱情,黄色象征五谷丰登,紫色象征富裕,这五色糯米饭组成了生活中人们所需要的追求。到现在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做糯米饭。

  今年离三月三还差四天,妈妈就开始张罗着做糯米饭了。她从老家摘回蜜蒙花、红兰草和紫兰草,又去超市买回二十斤糯米。她先把红兰草和紫兰草剪成细细的,再用水把它反复冲洗干净,把烧开的热水倒入分别盛紫兰草和红兰草的盆中,然后使劲儿地搓呀搓。站在一旁的我和哥哥也加入其中,和妈妈一起干了起来,可我们稚嫩的.手一碰热水,手被烫红了,像被烤熟的鸡翅。大概搓了二十分钟,盆里的水越来越紫,越来越红了,妈妈就打捞草叶,过滤汁水,把糯米分别倒入紫水和红水中浸泡。蜜蒙花就更简单了,直接放在水里煮几分钟,黄颜色就自然出来了。等水凉了,就可以浸泡糯米了。

  妈妈告诉我:“明天就可以蒸糯米饭啦!”我开心地说:”我好期待明天新鲜出炉的糯米饭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喜滋滋地跑进厨房一看,哇!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这些颜色好美啊!妈妈捞起糯米,盛放在蒸锅里,还用红色的糯米粒在紫色的糯米上写着“三月三”三个字,就可以开火蒸了。我按捺不住,着急地在等待着。

  大概蒸了三十分钟,锅里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弥漫全屋,我巴不得掀开锅盖,妈妈立马止住我,说:“再等等,小馋猫!”仿佛过了一个世纪,糯米饭终于出锅了,色泽那么鲜艳,是晶莹透亮的,是五彩缤纷的,美得如同一个个绒花。我看得垂涎欲滴,立马抓起一团糯米饭往嘴里塞,滋润柔软,吃起来让我回味无穷,不禁啧啧赞叹道:“太好吃了,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五色糯米饭,成为壮家人最爱吃的美食之一,我爱壮家糯米饭,我爱我们的民族,我为自己是壮家一员而感到骄傲、自豪!

  三月三习俗作文 16

  充满奇风异彩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说到交际最广泛、规模跨州过县、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了“歌墟”这种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象,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了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男青年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假如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了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男青年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绣球是用十二块花瓣结成的一个圆球,每瓣代表一个月份,它是壮族人的传情信物。有的专访,歌墟场上还会搭起彩棚让男女青年互抛绣球,那场面既欢乐又让人感到情意绵绵,煞是动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连狂欢几天。而近年来,壮族歌节更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来,自然,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三月三习俗作文 17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我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日,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身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男青年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日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三月三习俗作文 18

  尽管距中国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还有2天,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已经进入狂欢状态——各地民众忙着享受各种民俗活动,包括唱山歌、抛绣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庆祝活动在4月17日前后陆续开始,南宁市一些学校还将“三月三”歌圩搬进校园,并展示少数民族歌舞和民族体育比赛等,以增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区,民众在歌舞之余还一起分享了艾叶糍粑、五色糯米饭和三角粽等传统美食。

  古代的女子有抛绣球招亲的.习俗,每年三月三,少数民族的节日时,少男少女对唱山歌,女孩觅得心目中爱郎,便将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作为订情信物——在南宁举行的“三月三·赶大圩——华南城首届民俗文化商贸节”上,也举办了广西首次巨型绣球展,素有“中华巧女”之称的黄肖琴现场展示巨型绣球制作工艺,为民众展示中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同样是由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携手华南城举办的活动,还有“狮子上刀山”、免费抓猪鸡鱼、跳火绳、打火球、下火海、抢亲、顶竹等特色活动。

  4月21日是农历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在节日期间,由广西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在全区各分会场以“欢度‘壮族三月三’,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举办150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诸如骆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节日,也将井喷上演。

  三月三习俗作文 19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与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一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三月三习俗作文 20

  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重要节日。每年的三月三壮乡武鸣就成了歌的海洋。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蒸好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煮好了彩色蛋,做好了各种小吃,来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人们就去赶歌圩了。

  那天早晨,吃完糯米饭,我和妈妈来到城东大草坪。兴武大道上焕然一新,彩旗飘扬,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充气拱门犹如道道彩虹。人们穿着美丽的衣服,笑容满面,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涌向兴武大道。

  十点钟,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盼望已久的三月三歌圩拉开了序幕。我和三百多名尼达妮歌手穿着蓝壮衣,面带微笑,在台上动情的唱起了《壮乡到处都是歌》和《壮乡五色饭》这两首歌欢迎中外宾客。我们那美妙的歌声博得了台下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

  表演完,我们来到千人竹竿阵现场,那里已被成千上万的观众为的水泄不通。“咚咚咚”,数十面大鼓响起来,“哒哒哒”几千根竹竿敲起来,歌圩最为隆重的重头戏——千人竹竿舞热闹开场。只见数千名身着五彩民族服装的.壮乡男女,排着整齐的表演方阵,在近千米的竹竿阵里,合着鼓声和竹竿声,欢快的跳起来。来自城镇的参赛队,他们有的手打腰鼓,有的手捧壮乡五色饭,时而转圈喊起声,时而仰面露笑容,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竹竿舞固然精彩,可最吸引人的还是自己亲身体验跳竹竿舞的惊险和乐趣。被欢乐气氛感染的观众也纷纷加入到竹竿阵里,兴武大道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我也忍不住踏入竹竿阵中,随着竹竿的开开合合尽情的跳着。

  这一天的武鸣,人如海,歌如潮,爱歌的你快点来武鸣赶三月三歌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