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3-12-05 14:15:50 习俗 我要投稿

家乡的习俗作文4篇(合集)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习俗作文4篇(合集)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1

  家乡,是梦想的摇篮,是温暖的港湾,也是童年的乐园。我永远忘不了那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味道,还有那泥土淡淡的清香。

  小时候,记忆里的家乡是天堂。在那里,我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着。累了,可以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休息;饿了,可以吃奶奶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渴了,可以喝那甘甜的泉水。那时候,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觉得可以在那里待一辈子。长大了,又觉得家乡是个“魔法”盒子装满记忆的盒子,每次回到这,都能勾起儿时温馨的回忆。不过,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元宵节时的迎龙灯(俗称板凳灯)了。

  龙,是吉祥的化身,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龙灯,顾名思义,就是把灯放在用纸糊成的“龙”里。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组成,所以,龙头就属最重要的部分了,要选在正月初八进行。先是准备材料,因为整个龙头是用毛竹加工过后扎成的,所用的毛竹也是有讲究的,去砍的人叫“偷”,砍好后要放鞭炮,同时边上还要放点象征意义的“礼士”(红包)。龙头做得高大威武,两只眼睛大如灯泡,嘴如脸盆,口里还含着一颗大龙珠,头上插满了彩旗。背龙头的人要经过精挑细选,年富力强,一点儿马虎不得。中间的“龙身”,就是用一块块木板接起来的,每块木板上都插着两支蜡烛,最后用灯罩罩上,如果人越多,“龙身”自然也就越长,不过迎起来也越困难。最后就是龙尾了,有的用鱼当尾,意欲年年有余的意思。

  迎龙灯,是一个很传统的习俗,农民伯伯为了一年的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平平安安,每年的正月十五期间都用这样的活动方式来祈福。所以,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远远地便听见了那锣鼓声,响彻云霄。那喜气洋洋的气氛,至今也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那时的我可真开心,牵着由外公给我做的兔子形状的灯笼满大街跑,龙灯去哪,我也跟到哪,即使小脸和小手已冻得通红,也不放弃,继续追赶着。

  记忆中,一条“龙”要去许多地方,隔壁村子都要地“游览”一遍,只要看见龙灯来了,家家户户都拿出最好的鞭炮,“霹里啪啦”地响起来。大街小巷也都围满了人。最好看的,就是转圈了,在平时农民伯伯用来晒粮食的空旷的场地上,“龙”开始“跳舞”了,一圈一圈不停地在展现它那婀娜多姿的身体,龙头在里,龙尾在外,当整条龙围成一个圆时,突然中间一串鞭炮响起,锣、鼓等乐器也加快了节奏,这时看见龙头高高抬起转了一个身开始从里向外,这就是俗称的龙翻身,速度也加快了,这时整条龙一圈高一圈低相对而行,煞时好看,当龙头出来后,龙尾乖乖的往里钻了,慢慢的,龙尾越来越靠近中心了,又形成了一个圆,听大人们说这样意喻团团圆圆。

  夜渐渐深了,可“龙”还在四处转悠,我却玩累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刚进家门,就飘来了一阵香味,原来是奶奶把夜宵给烧好了,那就是我最爱吃的—粉干。深泽的粉干,那可是名副其实、味道一绝啊。吃起来爽口,而且很有弹性,煮久了也不会糊。小时候的我,经常吃这个,每次端着小板凳,把碗放在板凳上,自己蹲着吃。而如今,再也找不到那种熟悉而陌生的味道了。

  乡土上,一个个脚印来来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代的变迁,以前的土石路变成了水泥路,一座座楼房也拔地而起……长大了我们守着的是那片自己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土地。我们得留住乡土的记忆,别让它溜走,让它在我们的脑海里永远、永远……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2

  “妈妈,妈妈,来给我讲讲你家乡的习俗吧!”接到老师“圣旨”——调查家乡习俗的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原稿纸和笔“蹦”到了妈妈的面前。

  “嗯…让我想想。”妈妈低下头沉思起来。

  半晌,“舞火龙!”妈妈突然的叫声把我吓了一跳。“什么东西?”我眼中满是疑惑。“舞火龙啊!”妈妈兴奋地打着手势给我描述起来:“火龙如它的.名字一样,会着火。全身是由稻杆扎成的,不是直接点燃,而是在上面插满点燃了的香,舞动起来生龙活虎,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哟!有点儿意思嘛!我霎时来了兴趣,问道:“那么,舞火龙是谁都可以上阵吗。”我眼睛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哈哈,当然不是了。”妈妈看出了我想试试的小心思,哭笑不得地说:“只有正值壮年的男生才可以上阵舞,你外公在世的时候啊,基本上每一年都去舞呢!”“真棒!可是有的女生比男生厉害啊。”我不甘心地继续说。“虽然有些女生比男生还厉害,可是舞火龙必须赤膊上阵,不然啊,衣服会着火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哈?”我不禁打了个哆嗦。,着火!真可怕!我目光黯淡了几分。“现在这项活动都没几个人愿意演了,太危险了。”妈妈拍拍我的肩膀,叹了口气。“为什么会着火呢?”我突然提出了一个疑问。“因为火龙游街的时候路人会向火龙丢一些点燃了的鞭炮,以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被炸到的舞火龙的人也认为被这些鞭炮炸到是吉祥,明年会来财运的象征,不甚在意。但是如果穿着衣服的话衣服就会着火。”妈妈摇了摇头,继续说:“真是怀念呢,那场面你没见过,真的很好玩。”我低下了头,是啊,真可惜。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3

  元宵节,必须点面灯(我们叫做灯盏),也就是回民说的明心灯。灯盏是用荞面之类的,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捏成元宝状,粮仓状,动物状。粮仓状的还要用剪刀在边上剪出许多小锥体,象征着麦穗的饱满,还有十二生肖,一般是根据家里人的生肖情况,一般都要捏有一个狗。这些灯盏蒸熟后,在上面的小窝陷中倒点胡麻油,插上事先搓好的灯芯,然后将所有点燃的灯盏端出去,放在院子中央,算作是祭天神吧,几分钟就可以端进来,然后全家开始挑自己的。小孩子要挑燃烧最旺、灯光最明亮的,据说,这样象征眼睛明亮,心地聪明;那条狗形的要放在大门上面,最大的、剪得小锥体层数最多的,要放在粮仓上面,然后给各个房间放。这个节日持续两天,十六晚上要用一根较长的棉花软灯芯,照遍墙角,这是在找蚰蜒,据说蚰蜒这玩意,很厉害的`,晚上睡觉时会钻到人耳朵中,然后等你感到头痛,它已经在你脑袋中生了许多小蚰蜒,所以在十六这天要找着并消灭它们。这天小孩子是要挑着灯笼满村庄逛,比比看谁的灯笼好看,谁的最大,男孩子还要相互逗着玩,看谁的最后给烧着了。以前山上有个山神庙,一帮小孩子挑着灯笼去庙里,从山下远远望去,弯弯曲曲的,一个个小红点,极其好看。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坐落在连州的一个小山村,一出门就会看见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再配上那一把把风力发电的大风扇,有时候风扇还会发出嗡嗡的叫声,就犹如勤劳的小蜜蜂。我们家乡的人非常热情而且直爽,老妈常自嘲说那是“开门见山”的缘故。

  在我的家乡有个非常非常热闹的习俗,那就是中秋节的舞“火龙”,要说这火龙它却不是真龙。它的龙珠是由柚子与龙香组成的,龙头与龙身是由稻草和龙香组成的。而所谓的龙香用料则是平时人们祭拜的那种香的原料,它只是做得比别的香更大些长些,因为这样舞龙的时候才会更耐烧,不用时常的换龙香。

  中秋舞龙时间为三天,八月十五吃了中午饭,村里有经验的中年人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搬来割稻谷时准备好的稻草在村里门楼的大树底下就开始编龙了,先把龙头弄好。接着编龙身,这龙身的.编法其实就跟女孩子编辫子是一样的,可别着简单要编出二三十厘米宽,十几米长的“大辫子”还是挺费手劲的,如果舞龙的时候不小心拉断了可是要倒霉的。

  吃过晚饭大概七点钟的时候,咚咚咚咚锵,罗鼓声喧天而起。这时只见十几个早以准备好的赤膊青壮年,大声喊道:“舞龙咯”,他们把准备好的龙珠、龙头、龙身等,先在一头插上一根直径五厘米左右的小木棍,以便舞龙时操作。龙身一般是九至十三人,取其吉祥之意,舞龙的青壮年们迅速的把香点着再快速的把香均匀的布满在龙珠、龙头、龙身上。

  一切准备这时指导员一声令下,十几个赤膊青壮年齐刷刷的把龙举起,那龙珠上下翻动,那龙头摇来晃去,那龙身则是S形的,那龙香发出的光芒是火红火红的,表示生活定会红红火火。仪式开始要先祭拜村里的祠堂、水井,这时的鞭炮声是小量的。

  祭拜完了也就即将进入高潮了,只见那龙珠像个圆圆的大火上下翻飞,逼真的龙头也跟着摆动,龙的身躯也跟着一摇三摆的出现了。“嘿哈”舞龙者双臂用力龙舞动着,活灵活现生动极了,更像一条真正的火龙在半空腾跃。

  咚咚咚咚、锵锵锵,锣鼓喧天,人们的情绪顿时高涨,只见天上有紫色、红色……各色的烟花,光彩夺目。还有的观众把鞭炮往舞龙者的身上扔,别看他们打着赤膊,可他们并不害怕把鞭炮烧伤,据说挨的鞭炮越多来年的生活也将越红火。

  这就是我们家乡带有传奇色彩的中秋节,据说舞火龙能避邪、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家乡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6

家乡习俗作文精选02-02

家乡习俗作文02-01

作文:家乡的习俗01-28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7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1

家乡习俗作文06-22

家乡的习俗精选作文01-28

家乡的习俗作文11-06

家乡习俗作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