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作文

时间:2024-03-29 07:15:38 习俗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作文(6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习俗作文(6篇)

春节习俗作文1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家乡的风俗有许多,过几天就到了腊月二十四,我们家乡有一个风俗——掸尘。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掸尘即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为了能扫去“霉运、穷运、晦气”,来年吉利,寄托了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辟邪辟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很快到了二十四,这天爸妈都起得很早,还叫我起床大扫除。妈妈首先把所有被子毛毯搬到阳台上,让它们接受阳光的沐浴,放眼望去,对面和楼下人家的阳台也都铺满了被子,看来今天大家都早起劳动啊!我也不甘落后,立马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劳动中。

  妈妈将一块干净的抹布浸入水中,然后把抹布拧干,半蹲在地上,熟练地擦着每一片地,每一块砖。只见她双手按在抹布上,边走边仔细地擦着地,一粒灰尘也没放过,所过之处都是“净土”,瓷砖在阳光的反射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辉,仿佛在谢谢妈妈为它们掸去灰尘。

  再看客厅里,爸爸也正卖力地干活。踩着一个小板凳,用抹布擦着落满灰尘的灯和天花板旁的柜子。他仰着头,仔细到一尺一寸地反复擦洗,遇到擦不干净的污渍,他会用力地不断摩擦,直至恢复清洁了才作罢。整个客厅焕然一新,吊灯在掸去了灰尘后明显更明亮了,阳光透射进来。便这屋子显得格外亮堂。

  我此刻在哪呢?我正忙得不可开交呢!我左手拿着畚斗,右手提着扫帚,在客厅和卧室间来回穿梭,将爸妈的漏网之鱼,或是擦不到的`地方的灰尘统统送到它们的归宿——垃圾桶。除此之外,一个个箱子被我排得整整齐齐,家里的杂物、书、报纸、食物……都在我的督促下排列得井井有条,整个家顿时变得既整齐又洁净。

  忙活了半天才结束的劳动有了成效,望着被我们整理清扫得焕然如新的屋子,我默默想:掸尘不仅是指将屋子打扫干净,更是让我们掸掉旧一年的悲伤、疼痛,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新一年的挑战,忘掉过去每一件倒霉、伤痛、不顺心的事,展望未来,那儿还有更远的路需要你去走,还有更多的荆棘丛林等着你去闯,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你去接。辞旧迎新,掸去这一年中岁月留下伤口,用昂扬的姿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吧!

春节习俗作文2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春节习俗作文3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脖、“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春节习俗作文4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春节习俗作文5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位于美丽的嘉陵江畔,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县城,安宁而热闹。在家乡的民间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在我们当地俗称"过年"。

  武胜人对于一年一度的春节都很重视,刚过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热火朝天地忙着采购各种年货了,卖鞭炮,卖春联的门店生意火爆。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起了条条长龙。除夕一早,各家各户都喜气洋洋地在自家门前贴上了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联,挂上了意味着团团圆圆的大红灯笼。在天南地北工作的亲人们都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归途家乡的春节。

  除夕夜,阖家团圆,吃完年夜饭后,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小区空旷处燃放烟花家乡的春节,只听"嗖嗖"的几声响声后,黑漆漆的夜空中盛开了朵朵绚丽的花朵,它们重叠在一起,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成了光的海洋,最后渐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坠落下来,漂亮极了。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家乡的春节。放完烟花,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家乡的春节前兴致勃勃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地一起"守岁"。深夜12点正,窗外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此为"除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孩子们恭恭敬敬地向长辈们作揖、拜年,口里还不忘调皮地念着"恭喜发财,红包家乡的春节拿来",引来阵阵笑声,大人们则笑呵呵地给着一个个红包,名曰"压岁钱",期盼来年孩子们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晨,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吃过象征团团圆圆的汤圆或意味着富贵长寿的面条后,一家人相携相伴地出行。大街上,锣鼓声声,鞭炮齐鸣,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人声鼎沸,小孩子们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队伍叫,年轻人搀扶着老年人跟着队伍跑。在一阵阵鞭炮声中,那条条长龙和大红大绿的狮子正卖力地在各商户门前舞动着,向各家各户拜贺新年,人们早已经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瞪圆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这精彩的场面,这热闹的场面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欢乐气氛。

  从初二到初六,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乡间小路上处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们手提礼物,到亲朋好友家去拜年,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春节习俗作文6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蚌埠地区也不例外。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过小年送灶神。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打扫卫生迎新春。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团团圆圆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拜年红吧压岁钱。

  现在流行微信红包。以前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春节习俗作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节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附各地春节习俗)02-05

春节作文:春节的习俗11-16

春节习俗作文05-26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5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07-06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4

(经典)春节习俗的作文08-06

[经典]春节习俗作文08-24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07-04

春节习俗作文06-13

春节习俗作文(6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习俗作文(6篇)

春节习俗作文1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家乡的风俗有许多,过几天就到了腊月二十四,我们家乡有一个风俗——掸尘。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掸尘即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为了能扫去“霉运、穷运、晦气”,来年吉利,寄托了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辟邪辟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很快到了二十四,这天爸妈都起得很早,还叫我起床大扫除。妈妈首先把所有被子毛毯搬到阳台上,让它们接受阳光的沐浴,放眼望去,对面和楼下人家的阳台也都铺满了被子,看来今天大家都早起劳动啊!我也不甘落后,立马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劳动中。

  妈妈将一块干净的抹布浸入水中,然后把抹布拧干,半蹲在地上,熟练地擦着每一片地,每一块砖。只见她双手按在抹布上,边走边仔细地擦着地,一粒灰尘也没放过,所过之处都是“净土”,瓷砖在阳光的反射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辉,仿佛在谢谢妈妈为它们掸去灰尘。

  再看客厅里,爸爸也正卖力地干活。踩着一个小板凳,用抹布擦着落满灰尘的灯和天花板旁的柜子。他仰着头,仔细到一尺一寸地反复擦洗,遇到擦不干净的污渍,他会用力地不断摩擦,直至恢复清洁了才作罢。整个客厅焕然一新,吊灯在掸去了灰尘后明显更明亮了,阳光透射进来。便这屋子显得格外亮堂。

  我此刻在哪呢?我正忙得不可开交呢!我左手拿着畚斗,右手提着扫帚,在客厅和卧室间来回穿梭,将爸妈的漏网之鱼,或是擦不到的`地方的灰尘统统送到它们的归宿——垃圾桶。除此之外,一个个箱子被我排得整整齐齐,家里的杂物、书、报纸、食物……都在我的督促下排列得井井有条,整个家顿时变得既整齐又洁净。

  忙活了半天才结束的劳动有了成效,望着被我们整理清扫得焕然如新的屋子,我默默想:掸尘不仅是指将屋子打扫干净,更是让我们掸掉旧一年的悲伤、疼痛,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新一年的挑战,忘掉过去每一件倒霉、伤痛、不顺心的事,展望未来,那儿还有更远的路需要你去走,还有更多的荆棘丛林等着你去闯,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你去接。辞旧迎新,掸去这一年中岁月留下伤口,用昂扬的姿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吧!

春节习俗作文2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春节习俗作文3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脖、“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春节习俗作文4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春节习俗作文5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位于美丽的嘉陵江畔,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县城,安宁而热闹。在家乡的民间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在我们当地俗称"过年"。

  武胜人对于一年一度的春节都很重视,刚过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热火朝天地忙着采购各种年货了,卖鞭炮,卖春联的门店生意火爆。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起了条条长龙。除夕一早,各家各户都喜气洋洋地在自家门前贴上了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联,挂上了意味着团团圆圆的大红灯笼。在天南地北工作的亲人们都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归途家乡的春节。

  除夕夜,阖家团圆,吃完年夜饭后,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小区空旷处燃放烟花家乡的春节,只听"嗖嗖"的几声响声后,黑漆漆的夜空中盛开了朵朵绚丽的花朵,它们重叠在一起,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成了光的海洋,最后渐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坠落下来,漂亮极了。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家乡的春节。放完烟花,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家乡的春节前兴致勃勃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地一起"守岁"。深夜12点正,窗外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此为"除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孩子们恭恭敬敬地向长辈们作揖、拜年,口里还不忘调皮地念着"恭喜发财,红包家乡的春节拿来",引来阵阵笑声,大人们则笑呵呵地给着一个个红包,名曰"压岁钱",期盼来年孩子们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晨,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吃过象征团团圆圆的汤圆或意味着富贵长寿的面条后,一家人相携相伴地出行。大街上,锣鼓声声,鞭炮齐鸣,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人声鼎沸,小孩子们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队伍叫,年轻人搀扶着老年人跟着队伍跑。在一阵阵鞭炮声中,那条条长龙和大红大绿的狮子正卖力地在各商户门前舞动着,向各家各户拜贺新年,人们早已经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瞪圆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这精彩的场面,这热闹的场面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欢乐气氛。

  从初二到初六,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乡间小路上处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们手提礼物,到亲朋好友家去拜年,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春节习俗作文6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蚌埠地区也不例外。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过小年送灶神。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打扫卫生迎新春。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团团圆圆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拜年红吧压岁钱。

  现在流行微信红包。以前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