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作文500字

时间:2024-06-09 16:29:11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门)雪作文500字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作文5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雪作文500字

雪作文500字1

  教学内容:

  p.13、14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检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雪作文500字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111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5题。

  教学目的:

  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4、学会与他人合作,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5、通过了解小数的发展史,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探究问题:

  1、小数的计数方法和计数单位,及其与整数的计数方法的联系。

  2、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用处。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

  学生猜猜老师的身高,教师板书身高165厘米、1米65

  教师:现在如果老师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应该是哪个数字来表示?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和实际测量中,像这类事有很多。有时在计算时经常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所以人们需要用另一种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我们要今天要研究的小数。

  (教师板书:小数的产生)。

  二、学习小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1)出示米尺图。

  看了这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米、 米、……

  米表示什么意思呢?(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米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米。因为 米还不够1米,用米作单位不能写“1”,得不到一个整数,所以我们在整数部分写上“0”,后面加上一个点,点后面写上“1”,读作“零点一”,表示 米。那么刚才我们找到的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的小数?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米、……。

  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用小数来表示?

  教师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1米、0.2米来表示。这样的数我们叫做小数。(板书:小数、十分之几)

  (2)如果把米尺平均分成100份呢?

  教师:你能找出这里的分数,并且说说你是怎么找的?这些分数可以转化成什么样的小数?如果有困难可以求助书本。

  学生互动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教师:每份是几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分数怎么表示?

  如果是13份呢?是几分之几米?用分数怎么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13、0.01这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

  (3)如果是把1米分成了1000份呢?

  方法同上。

  (4)如果照这样分下去,还会得到些什么样的分数呢?如何改写成小数?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同学们写国日记吗?请大家仔细阅读一下这篇日记,看看什么地方用到了数量,这些数量用得恰当吗?为什么?能把它们都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小数吗?

  小明的日记 20xx年4月18日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到大街上玩,太仓的夜景真的很美。我看见佩佩文具店在打折,那里的文具很便宜。我花了60分钱买了一枝自动铅,花了7角5分买了一本练习本,还用5分钱买到一块橡皮。一共花了我14角的钱。不过我的收获好是很大的。

  学生交流说说哪些数量,哪些用的不合适?

  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说说怎么把这些数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指名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3、教师:你们知道小数是哪个国家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是谁最早发明了小数呢?(检查课前对“小数的产生和历史知识”的预习情况,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历史)。

  4、 学生学习第110页上面的一段话。

  通过刚才这段话的学习,你还知道了些什么?想要对大家说的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数各数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计数单位。

  5、总结小数的意义。

  (1)理解小数的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对小数有了一定的了解吧,把你对小数的了解来向同学们做个介绍。

  学生交流说说对小数的理解。

  师:表示十分之几的数位,就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你们推想千分位后面还有没有数位?有多少?

  师:对,有无数个。只不过平时我们生活中一般就用到千分位。(完善数位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11页练一练第1、2、3题。

  2、判断题:

  (1)0.09是由9个0.1组成的; ( )

  (2) 可以改写成0.4; ( )

  (3)10个千分之一是一个百分之一; ( )

  (4)10.023读作“十点零二十三”。 ( )

  3、用0、6、8、1、.这五张卡片,能够拼组成多少个小数?说一说这些小数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大家知道了什么?(知识内容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向大家交流的?

  五、作业。

  1、练习二十三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2、调查: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是用小数表示的?写出几个来。

雪作文500字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雪作文500字4

  教学目的:

  ●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新课:

  1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

  四作业

雪作文500字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第64页的内容及第65页练习十五的第4、第5、第9、第10题。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通过观察、分类记录等活动,折、剪等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懂得合作可以提高效率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的特征,对三角形准确的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如果让你把班里某一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组,你将如何分组呢?

  (学生回答)

  师:既然如此,如果把三角形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两种方法,按边分或者按角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例5.

  师:用量角器量出每组中每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的大小,看看三角形中每个角是多少度?各是什么角》

  生1: 通过测量发现,有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生2:有些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生3:有些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2、把三角形按照角进行分类。

  师: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那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可以分别看作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会画图表示吗?

  (课件出示三种三角形的关系图)

  3、认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

  (课件出示直角三角形图)

  师:在直角三角形中,夹直角的两条边叫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斜边。你能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吗?测量后你会发现什么?

  生:通过测量发现,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中,斜边最长。

  4、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课件出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图)

  师:观察三角形的三条边会发现什么?

  生: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不想等,有的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师:在数学上,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另一条边叫等腰三角形的底,两腰的夹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是三角形的底角。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都相等的边都叫三角形的边。

  6、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师:你能说说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吗?

  生: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师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但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自角的特征以及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

  通过测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

  有些直角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有两个角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在数学上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常用的直角三角板中的一种。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哪一组的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按角分类的成果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板书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按边分呢?

  生: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任意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生:三角形可以按边分类,也可以按角分类。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数学方法?

  生:分类。

  师:分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重要,因为运用了分类方法,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井井有条,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舒心,更加精彩。

  五、板书设计

雪作文500字6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心设计思考题,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及绘制方法。本节课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1.创造性地选择例题素材。

  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某地区城乡人口数量)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差距,因此对教材例题进行了改编。这种以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达到了激趣引入、复习旧知的目的,并对学生动手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进行改进——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或底纹。从课堂效果来看,多数学生能说清楚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绘制方法,从而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让学生学会思考、与他人交流和聆听他人的意见。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演示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首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然后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聆听和进行简单的辩论。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通过合作交流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

  3.自主学习,关注类推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出示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运用类推的方法自己独立补充完整,并通过交流汇报完善知识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情况(梨、苹果、橘子、香蕉),现场统计,每人只选一种。

  1.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制成统计表。

  2、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吗?

  (组织学生绘制统计图)

  3.小组内交流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画纵轴和横轴。

  (2)确定单位长度。

  (3)写类别,画直条。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绘制好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雪作文500字7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过程,,明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从观察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学习过程: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1.观察图形,理解题意。

  题中的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拼摆成的,前后共两行,前面一行有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行有1个小正方体。通过观察,辨认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2.摆正方体,观察图形。

  学生用学具照着书上图形操作,从不同方向观察,并且连线。

  3.交流看法。

  学生做完题以后,老师指名说说为什么这么连线。

  4.教师根据书上图形,分析做题方法。

  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1.分析第一个图形。

  照着书上图形摆小正方体,分别画出从上面、从左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2、分析第二个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到的正方形,忽略距离的远近,拉在同一个平面上。

  3.分析第三个图形。

  总结规律: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看一看。

  从左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2.易错题分析。

  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从左面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与左面、前面不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雪作文500字8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学生准备:计算器、作业纸、数学书;

  教师准备:

  大米(100粒5份)、1千克大米一份、天平、卷尺、第三张表格图及下面的算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借助时间体验一亿有多大。

  师:这是作业本,老师数一数1、2、3、4、5、6、7、8……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作业本,你估计要多长时间?(学生估计3小时、5小时、24小时……,师板书)

  师:同学们估计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议一议:怎样能够得到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呢?

  小组讨论。(数100本、50本、20本……作业本的时间,再推算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

  实验: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数本子,数50本,老师记时。

  数50本作业本大概是40~50秒,学生得出数100本作业本大概需要80秒~100秒的时间,从中取一个中间值大概90秒。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推算一下数一亿本作业本所需要的时间。

  (课件出示下表)本数时间(秒)90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上表。

  师:通过推算我们知道了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是90000000秒,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呢?(先把秒换算成分,再换算成时,最后换算成年)出示书上的算式: ( )÷60=( )分 ( )÷60=( )时 ( )÷24≈( )天 ( )÷365≈( )年(学计算,并保留整数。)

  师: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

  小结:

  数一亿本作业本,有的`同学估计要……,而实际结果却将近要3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我们有没有去掉吃饭时间,有没有去掉睡觉时间,也就是说不吃不喝不睡不停的数下去要3年哪,同学们,看了这个漫长的时间,你有什么感受?(一亿实在是太大了、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太长了……)

  三、再次经历估计

  验证的过程,借助长度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课间老师经常发现同学们喜欢手拉手一起玩,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会有多长呢?(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必回答)

  师:凭空想象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头道羊岔吧,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不长,老师告诉你,这条公路全长大概是1千米。想一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有没有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那么长呢?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这样的长度?(学生估计2个、4个、3000个……师板书)

  小组讨论:怎样能得到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呢?(测量5个、10个、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推算出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测量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各组组长上来,每三个人一组负责测量,注意方法正确。

  其他同学在走廊上手拉手站成一行,站得要又快又安静。

  (实验收集数据。实验时注意,从第一个同学的手指尖量到第10个同学的手指尖,并推算出十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概12米。)

  师:刚才我们测量出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概是12米,下面我们就可以进行推算了。

  (出示表格,师生一起推算)

  人数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00长度(米)12120再算一算,这个长度有几个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

  出示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20000000÷1000=120000 (个)回过头来比较学生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再次感受一亿的大小。

  四、总结方法,指导学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的方法,先估计再推算,最后比较,了解了一亿有多大。)

  师:你们会用这样的方法再次体验一亿的大小吗?五、拓展研究大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借助重量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观察一下你们的桌面,看一看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的研究来了解、感受一亿的大小?(用天平称100粒大米的重量,推算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学生说说怎样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

  学生用天平称100粒大米的重量,得出大概是2.5克。小组合作推算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并用千克作单位,与刚才的估计进行比较,进一。

雪作文500字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97,98页中的主题图和例题1,例2,以及第97~99页中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及图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活动(折纸)认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形状的过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具准备:

  一个长方形方框,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每人一块直尺、一副三角板、一张印有平行四边形的白纸和一个剪好的平行四边形、一个硬纸条做的长方形方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平行四边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在这些物体上找出平行四边形吗?(请同学到台上用鼠标边指边说,然后课件再呈现学生所指出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它们有些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教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方框)这个图形大家认识吗?(它是长方形)

  教师:对!这是一个长方形。老师握着这个长方形方框的两个对角,轻轻地拉一拉。变!变!变!这还是长方形吗?(平行四边形)对!这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想玩玩这个魔术吗?

  (2) 学生自己用硬纸条做的长方形方框来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师:同学们观察老师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同桌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对边平行

  生2:对边相等

  同学们真聪明,真能干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么多!

  同学们,这些发现对吗?现在我们来验证我们的发现,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平行四边形,首先我们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来验证对边是否平行。

  汇报结果:对边平行

  现在我们再来验证一下对边真的相等吗?应该怎样办呢?

  生: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

  师:请拿出你们的直尺测量手中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

  汇报结果:对边相等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特点,它们是什么呢?

  (4)师:我们现在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也知道它的对边相等且平行。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呢?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出: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现在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另外一个特征。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平行四边形跟老师做(折高)。

  师:打开平行四边形,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垂直于边)

  师:想一想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折平行四边形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对!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第99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底与高的对应性。

  师:引导认识底

  3、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1)完成表格

  (2)归纳总结第98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它们都有哪些地方一样呢?(它们都是对边相等,对边互相平行……)

  教师: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征,长方形、正方形都具备。

  我们通常说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具有不稳定性。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能给大家讲讲吗?

雪作文500字10

  教学内容:

  p.10~12。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这对于丰富学生对量及其计量单位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

  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说说你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关于升的哪些知识?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

  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满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1升

  (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

  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

  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

  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升)

  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10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4、练习,完成(3)和(4)

  三、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布置实践作业: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雪作文500字1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P64-P65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三、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生已学会了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学习中积累的数量关系的学习经验。

  四、教学设想

  将数学概念“嵌入”数学学习背景与结构之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概念位于数学背景的“哪个”位置,这对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是极其重要的。

  五、教学思路

  关系——数量关系——等量关系

  六、教学过程:

  1、制造冲突,聚焦“数量关系”

  ⑴课件出示

  ⑵根据这两个已知的数量,同学们猜猜要求的数量可能是什么?

  ⑶学生找出求和、求差、倍数三个问题?

  ⑷展示淘气问题,鸭的质量有多少千克?

  ⑸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算不出来?

  ⑹教师小结,已知数量与要求数量之间没有关系。

  2、辨别比较,引入“等量关系”

  ⑴教师提问,如果有关系是不是就能算呢?

  ⑵分别出示两种关系

  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⑷这个关系能确定鸭有多重吗?

  ⑸学生交流、讨论

  ⑹教师小结:上面两个关系不能确定鸭有多重,但是能确定鸭的.质量的范围。

  ⑺教师:你觉得什么样的关系就能确定鸭的质量呢?试着用手比划一下。

  ⑻课件出示:

  3、自由创造,感知“等量关系”

  (1)出示学习单,学生自主填写相等的关系。

  (2)分别展示以下三种情况

  鸭鸭鹅鸡鸡鸭鸡鸭鹅

  (3)学生根据相等的关系分别算出鸭的质量。

  (4)小结:在数学里我们把这样相等的关系叫做等量关系。

  4、自主尝试,表示“等量关系”

  (1)出示

  (2)这个等量关系,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楚。

  (3)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

  (4)小结: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

  (5)有不同的式子表示吗?

  (6)小结,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量关系式。

  5、数形结合,感悟“等量关系”

  (1)出示

  (2)请看,这三个人的身高有关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请你表示出妹妹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4)学生自主完成。

  (5)交流表示方式:等量关系式、线段图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

  (6)对比线段图和式子,发现用图表示更直观。

  (7)展示下面的等量关系,进行交流和讨论

  6、走进生活,寻找“等量关系”

  (1)课后练习

  (2)动画中寻找等量关系

  (3)寻找教室里的等量关系

  七、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直观)

  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妹妹身

雪作文500字12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

  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 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 2、三角板对比的

  板书:直角等于90度

  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锐角 小于90度

  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钝角 大于90度

  2.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

  3.读一读,平角、周角。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 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平角

  你们想当魔术师吗?

  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

  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 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

  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生按顺序展示后,教师板书:1周角=4直角=2平角=360

  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让学生试着用活动角转动周角,画周角,然后,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齐读周角的特征,再齐读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三、进一步感受平角、周角。

  1.伸出一条胳膊。旋转平角、周角。同桌互相转,展示转。学生评价。

  四、补充钝角范围

  师:老师有个问题,180度,360度都比90度大,但他们不叫钝角,再平角上展示活动角,活动角的一条边,在0度90度区域形成的角是锐角,在90度180度形成的区域形成的角是钝角,请学生说一说钝角比谁大?比谁小?

  生回答后, 板书:而小于180度。

  五、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周角、平角。

  互相说,展示说,评价。

  六、巩固练习.

  1.游戏,用纸扇摆角,同桌说角,老师摆角,考同学说角

  2.判断:⑴平角是一条直线,⑵周角是一条射线,⑶一个周角等于四个平角,

  3.抢答题:⑴从小到大排序:直角、钝角、平角、锐角、周角,⑵从大到小排序:直角、钝角、平角、锐角、周角。

  4.再出一个难一点的题:(要求说清理由)

  1=752=? 3=? 4=?

  七、总结

  你们知道了平角、周角,现在让你扮演角色,平角、周角,做个自我介绍吧!

  板书设计:

  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比90角小 比90角大 1平角=2直角=180

雪作文500字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将图形分两次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认识沿斜线方向平移的困难

  教学方法:观察、课件演示、讲授等方法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雪橇、滴水、缆车等),回忆是什么数学知识。

  2、说说下图分别是怎样平移的。

  (1)、

  重点解决平移的方向

  (2)、

  重点让学生回顾平移的距离是怎样确定的。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演示。

  (3)、说说火箭图是怎样平移的?

  小结:在平移时要考虑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板书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下图

  (1)、先指导学生认清原来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

  (2)、思考,可以怎样移动,沿什么方向?

  学生汇报,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向下移动,再向右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再向下移动。

  (3)、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平移。

  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情况。

  (4)、学生汇报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请他们结合作品进行介绍(注意体现不同的方法)

  (5)、了解全班学生完成的情况。

  教师小结,并以电脑演示:可以先确定一个点,接着将这个点向右平移6格,连成图形,再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一次移动后的图形向下平移4格。

  (6)、思考除了以上两种平移的方法外,还有别的平移方法吗?

  教师在图上介绍沿斜线方向平移,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困难。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观察,认清原来与后来的位置,然后尝试解决。

  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示。

  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平移?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画图,然后请学生在电脑上介绍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必要的补充和指导。

  核对答案,并进行订正。

  3、解决实际问题

  (1)、思考,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什么地方用到过平移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平行线的画法。

  让学生根据的平移的知识画出指定距离的平行线。

  思考,在画的过程中,谁在平移?

  (2)、

  先指导学生认识必要的方向、路名,然后请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平移才能回家?

  哪一条路线,老师会走的多一些呢?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猜测。

  四、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对于平移,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掌握的怎样?

雪作文500字14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什么位置拍摄的,体会不同方向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

  2、能正确辨认以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活动1

  1、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人行道上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先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观察周围的社区或村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画面怎样,从高楼上或山顶上观察地面的景物,看到地画面是什么样的。

  2、师:同学们都很注意周围的事物,如看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不同位置观看附近的社区和村庄,同学们都有体会,我们交流一下。

  3、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观察景物的实际体会,现在请打开课本第58页的`上半部分。

  从①②③三个不同的位置,拍摄了天安门广场的三幅照片,请你辨认一下,各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

  先个人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活动2

  1、师:根据同学们的体会,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现在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个问题,先想一想,再用小立方体搭一搭、看一看。

  2、与全班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师:两辆汽车从摄影师面前开过,摄影师自拍摄了以下三幅照片,请大家在○内标出摄影师的拍摄顺序。

  与同伴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师:因为两辆车以摄影师面前开过的,先看到什么?(车头)再看到什么?(车身)最后看到什么?(车尾)

  4、P58、试一试

  a、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体。

  b、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吗?

  c、先尝试解答第(1)题第(2)题,并与同伴说一说理由。

  d、师用模型验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想像。

  三、活动3

  P59、1、连一连

  先独立观察、填写,再用相似的实物摆一摆、验证。

  P59-2

  审题、填写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雪作文500字15

  教学内容:

  p.20、21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升和毫升的学习安排的实践活动,分敲敲听听和编编唱唱两个部分。敲敲听听让学生通过两个层次的活动,依次:发现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样多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础上安排编编唱唱,让学生选择一组杯子,合理调整各个杯子里水的多少,使之发出不同的音,制成一个杯琴;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编辑推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买文具》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在学习了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

  2.通过多样化算法,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学习流程:

  一、学情调查

  1.读出下面小数,结合情境说说它们的含义。

  0.2元0.3元0.6元0.4元0.05元

  2.填空。

  5角=()元8角=()元10角=()元1.58元=()元()角()分4.06元=()元()分2.4元=()元()角6角5分=()元

  二、质疑探究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33页情境图,谁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

  (1)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师引领提问题。

  生1提出问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师:同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为:()

  生3:乘法算式为:()

  师:在这里,0.24表示的是(),乘法是加法的()。

  (3)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吗?动脑试一试。

  [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

  生4:一个橡皮擦0.2元,四个橡皮擦就是0.2+0.2+0.2+0.2=()元。

  生5:0.2元就是2角,4个2角就是8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元。

  生6:我们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个橡皮擦的价钱,买4个就涂色4个0.2元,合起来是0.8元。

  生7:4个0.2就是()个0.1;8个0.1就是0.8。

  师:仔细看笑笑与你的做法一样吗?

  生8:一样。我认为()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4个0.3=()

  生9:淘气总结得也很容易懂。

  2.师: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鼓励学生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独立、主动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经历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再尝试提出不同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0:化成角简单。0.4元=()角3个0.4元=()角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3个0.4=()

  生:同组交流。

  0.4是()个0.1,3个0.4是()个0.1,是()

  三、达标检测。(多媒体依次出现,便于汇报反馈)

  1.教材第34页练一练13题。

  2.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探讨:0.011000=()

  3.0.6+0.6+0.6+0.6+0.6=()()

  0.34可以看成是()个0.3连续相加。

  0.083=()+()+()

  一本作文本0.9元,买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我们周村小学大门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树,每1.2米栽一棵,那么从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营养午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

  1.学生观看对比照片,并提出问题。(预设为何有这么大变化?)

  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爱吃)

  3.学生试着追问。(预设:怎样饮食才科学?)

  4.谈话:这是老师以前的一张照片,和现在老师的样子对比一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6.教师小结变化的原因。(由于不注意科学饮食,所以才变得这么胖)

  7.谁还能追问?

  8.这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

  9.课件出示以前的照片。

  10.学生对老师的身材对比后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11.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小结,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亲身经历的身材变化,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更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活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0分钟)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学生齐读营养专家的话。

  4.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小组同学听,各组讨论后汇报。

  5.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6.学生分组检验,看看是否符合营养标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用计算器计算)。

  7.学生汇报检验过程、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尽可能荤素搭配方能符合营养标准)

  8.学生独立思考配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检验、修改,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本组最满意的方案来。写好的由汇报员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9.学生分工合作,统计全班最喜欢的菜式。

  10.究竟怎样吃才有营养,我们一起来听听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11.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营养专家的话,的?(营养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50克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

  12.谈话:那么谁知道如果我们长期获取的热量和脂肪过多、过少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13.引导学生按照专家提供的这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检验一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4.引导汇报交流发现:怎样配菜才能容易达到这两条标准?

  15.根据你的发现,能结合营养专家所说的两条标准,在这些菜中也选择三道菜搭配出符合标准的菜谱来吗?你觉得在配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6.引导学生统计全班最喜欢的五道菜式。

  17.课件出示营养专家的话。

  18.课件出示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

  19.课件出示检验结果。

  20.课件出示菜谱,及其营养成分。

  小组互评对不低于不超过的理解是否正确。

  学生依据专家提供的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判断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明理由。

  学生互评相互的发现,并提出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合理性予以评价。

  学生小组内互评方案,评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我力图充分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探究、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让学生经历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探索、比较、选择、判断、调整、统计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此活动,并且自己喜欢去验证自己搭配营养午餐的实践活动。

  三、活动三:回顾总结、引申问题(3分钟)

  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1.学生自由对老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2.先相互交流对自身饮食习惯的评价,再全班交流。

  3.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老师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吗?

  4.能再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或身材做个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吗?

  学生对老师、同学或自身的身材及饮食习惯进行自评或互评,并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总结式的提高,进一步明确学了知识后自己心中迸出的感悟与想法,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四、活动四:拓展提高、实践应用(2分钟)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口头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课件出示实践作业

  1.将全班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给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是数学知识的延伸,也是数学知识的来源。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9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

【雪作文500字】相关文章:

雪与雪作文08-12

雪啊,雪作文10-15

小猫雪雪作文08-21

雪雪优秀作文12-05

铲雪作文-雪作文06-02

写雪的作文:雪,真美08-07

雪雪作文(精选21篇)09-30

雪,还是今天的雪作文04-16

雪作文600字_雪的作文09-13

雪的自诉作文 - 体裁雪作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