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记叙文

时间:2022-09-29 09:45:08 叙事 我要投稿

教学记叙文

  相信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记叙文,记叙文要写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优秀的记叙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记叙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记叙文

教学记叙文1

  一次试卷评讲课上,评析这样一道题:

  3点钟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夹角是( )度,再过1小时,时针和分针成( )角。

  在画出钟面图作了评讲之后,华老师问学生:“如果不是问再过1小时,而是说再过1分钟,那么时针和分针成什么角?”学生茫然,三四秒钟之后,有几个学生答:还是钝角。华老师觉得正中下怀,说:“对!哪怕是再过1秒钟,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就会大于90度,所以是钝角!”学生纷纷点头,佩服老师的高明,华老师也有几分自鸣得意。

  下课了,两位同学找到华老师:“华老师,您课上讲错了。”华老师莫名其妙:“怎么会呢?华老师哪儿错了?”“我们算过了……”学生的语气中有些不容置疑。

  华老师凝神静听。“分针比时针走得快,所以再过1分钟,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锐角,不是钝角。”学生的语气十分肯定。

  “哎呀,确实是我错了。”华老师恍然大悟。事后,华老师“狠狠地”把他俩夸奖了一番,并当即表示:第二天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表扬他俩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赠两张名片给他俩,上书:“敬赠我的一题之师!”

教学记叙文2

  记叙文写作在初中作文中的地位大家是明白的,但在教学中我们常碰到的是学生拿到一个作文题不知从何下手,坐了半天写不出几句话来,就更不必谈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了,笔者在20年的教学摸索中,觉得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借助“虚构”能较快地解决学生“写不出来”的问题,至于“写得好”只要笔底有货,经过精雕细刻就不难办到了。

  从小学写作文的第一天起,几乎所有的学生接受的是教师有关记叙文写作要“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约束,人物离不开教师同学家长,环境无非是学校家庭,文题不是《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就是《有意义的暑假》、《快乐的一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从小学到初三几乎没有什么突破。老师对此往往也事例手无措,他们往往说:“稍微换个新颖一点的角度出题,学生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其实笔者觉得,我们倒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因为我们对学生的笔约束太多太严了,初中学生写作“真人真事”“实情实感”这个要求不是做不到,只是有这条绳索学生就很难写出个性,很难把内容写得精采。作即创作,写作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审美活动,智力活动,而决不是对现实的认识活动,我们学生写作文累得很,就是因为我们老师在写作文前提了太多的要求,要他们抒发许多过于冠冕的感情,而这样的事情他们根本就没有体验,只能从许多写作例文上照葫芦画瓢,全无创作的快感和个性的呈现。

  初中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直接经验少得可怜,而从书本影视上获得的间接经验倒是比直接经验多得多,即使如此仅仅是经验的“复制”,他们仍很难写出切题的文章来,但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有着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的大脑,我想如果老师适当放宽“真人真事”的规则,甚至带着一种背叛与超越的心态,突破这一规则,让学生去体验一种自由的写作氛围,对学生的创作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记叙文3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考纲要求】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

  【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导学】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

  2、补写故事情节;

  3、分析题目含义;

  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

  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

  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具体方法: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3、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归纳出来,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4、采用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合并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

  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第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表述,形成自己的答案。

  三、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

  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运用摘录法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2)提炼法:即提炼文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词句。

  2、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思想的,需要读者分析概括。方法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教学记叙文4

  本次教学的内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寻找亮点,也就是显现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的特点,找生活中的“动情物”,抓情感的“触发点”,教学过程突出了讲练结合。作文教学的复习备考中,想找一个学生可操作的方法,显得有弄巧成拙之感,但是又毫无办法使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有真正的突破。因为文章的写作说实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它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与对生活的感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本分的情感,使读者流下激动、辛酸泪水的写法,就是生活写真法。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因为在初四的记叙文写作中有过系列的训练,这次课主要是强调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重视。作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记录生活,体味生活,这样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做到像《考试大纲》要求的那样:“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有个性特征。”

教学记叙文5

  一、复习目标:

  1、梳理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体系。

  2、梳理一般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二、复习重点:

  品味重要词语、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三、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计划:

  一课时

  五、复习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同学们能说说都学过那些记叙文吗?

  (二)中考中记叙文的考点: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2、归纳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4、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落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6、对文章的某一方面提出疑问并有自己的看法。

  (三)记叙文知识体系:

  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概念)

  一般来说,记叙文就是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2、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来分:

  (1)写人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

  (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3)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

  (4)状物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

  3、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4、记叙的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阅读时注意标志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2)倒叙,即以回忆的形式先把事情的结局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如: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5、记叙的线索:行文中,串联起各个事件或贯穿全文始终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一般分为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就清楚地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6、记叙的人称通过辨析相关标志,予以确定。

  第一人称:通常以“我、我们”的身份或语气叙述事件,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确凿。

  第二人称:通常以“你、你们”的称谓来叙述事件,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通常以“他、他们”的称谓或直接出现人物姓名来叙述有关第三者的事件。

  7、记叙的详略

  与主题有关者详写,与主题联系不紧密者略写。如《散步》一文,对散步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一笔带过,而着重写解决的过程,详细描写了“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一场面,其原因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文章主题: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

  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

  (1)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2)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3)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4)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5)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衬托、渲染、抑扬、白描。

  (1)象征: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2)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故乡》中,通过“我”回乡搬家时的见闻和感想,运用大量的对比手法,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历史真实,深刻揭示了帝、封、官压榨下的旧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热烈追求。

  (3)夸张:通过对“事件”作扩大或缩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写皇帝被骗,竟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突出他的愚蠢和虚伪。

  (4)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评极端势利的菲利普夫妇对自己亲弟弟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

  (5)、渲染: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6)、抑扬: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如《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即席说了一大道“义正辞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次表态的极大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

  (7)白描: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10、品味重要词语、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1)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例句: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本是贬义词,用在这儿怎么理解?这样的用词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狡猾”本是贬义词,含有“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儿童”和“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再结合文章的主题是为了刻画一位温柔、可亲、慈爱、公正、热爱学生的女教师形象,抒发“我”对启蒙老师无限敬爱的真挚感情。则可以推断出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②“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无非的本意是“只不过”的意思,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很难确定这句话的意思,可能误解为指东京的风光与中国的差不多,或误以为作者指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跟国内学生差不多,都盘辫子。如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来东京探求救国救民之道,而看到清国留学生花天酒地不学无术的丑态,十分失望,此句正是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绪。

  结论: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联系词语的本意,借助上下文和主题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

  语言表述:原指……,这里指……,起到了(表达了)……作用(感情)

  (2)理解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关键语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如《社戏》结尾写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其实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美好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或结尾,起到深化中心、烘托心情、表达情感、点明主旨的作用。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四段在叙述我到医院后总理打来电话询问我的伤情后写道“周总理真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们工人阶级的贴心人哪!”用这样抒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开头写道:“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九段写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一句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归纳解题方法: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关键语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文章开头的段落。

  2、文章中间的段落。

  3、文章结尾的段落。

  关键语句、段落的作用: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点明主旨(画龙点睛),表达作者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和段落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设伏笔、作铺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作用、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在文章中间:有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3)从表达效果看:起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作用。

教学记叙文6

  教学目标 :

  1 、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 写人记事 的记叙文的写法;

  2 、启发引导学生在 写人记事 中,用心去体会所写人和事中所蕴含 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

  教 具 :胶片。

  课时安排 :本次作文训练分两个课时,其中辅导、堂上写作各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作文情境 ,让学生产生一种 内驱力 。可尝试用下列的方法去激发。

  ▲让学生自主地回忆最近所遇到的值得一说的人或事,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二、学生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的四篇课文,谈谈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具体的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 。

  教师在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下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凡思想。

  ▲记叙的要素,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含盖前三点)

  三、学生先朗读课文第 33-35 页中的例文 《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然后简述事情的起因、结果和发展过程,以进一步让学生弄清和学会要素在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

  然后教师明确:

  事情的起因 -- 闲聊《可爱的浙江》征文比赛

  事情的发展 -- 各人谈及自己的 所爱

  事情的结果 -- 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四、教师出示 5 个作文题,以便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 胶片 )

  1 .我的小伙伴。

  2 .童年的一件趣事。

  3 .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4 .根据下边提出的情况,写一篇文章,记叙这件事。

  体育课前,王勇同学没做准备活动就 跳山羊 ,结果把脚给崴了。

  5 .逛集市或花市。

  作文要求:

  ①将六个要素交代清楚,且做到详略得当。

  ②中心突出。

  ③字数不少于 500 字。

  ④书写工整。

  附 1 :说课精要:

  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就是 交代清楚记叙要素 。由于学生从开始接触写作以来就是 写话 ,也往往就是 小小记叙文 ,但也许正是由于这样,又会疏忽或轻视,因此教师不仅仅只保留在让学生知道 什么是记叙的要求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分析课文,尝试分析范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 交代清楚记叙要素 这一要求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在其中,同时也弄清并非硬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详略得当,有重点,这样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句话,在阅读尝试中去体会,在写作实践中去运用,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 :

  写人记事要交代清楚记叙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主要内容

  事情的结果

教学记叙文7

  首先应该有一些规律可循,应该先把文章大体读懂。第二步把题目读懂,很多同学是文章没读懂,题目也没读懂就去做题,肯定做出的题离所规定的答案相去甚远。读懂文章,读懂题目,很多同学是错在这两个地方。题目读懂以后,接下来是找准答题区间,这个题设在文章的第几段,第几行。答题区间找准以后就是顺序答题的原则,命题者出题的时候不会头上一句,脚上一句,肯定是按照文章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上走,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首先要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对文章的整体有个把握。其次要要学会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拿到题目后不要先急于答题,要先分析、理解。

  第一要读懂文章。成一边读一边划的习惯,把关键句、重点词划下来。第二要审清楚题。词句的理解一定要根据------上下文。词句一定和主旨联系起来。第三做题的时候尽量-----(用原来的文章)。答题的时候一定要规范,使用文章的原句。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文章的核心话题,一个是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分析它是从哪几个层面,围绕中心话题展开的。

  如果第一个题出在第一段,第二题就在第二段。找准区间以后按照顺序答题的原则往下走。最后在最近区间找答案。题设在哪儿?答案就应该在-------所设题点最近区间。最后以文解文,也就是答案---------就在文章中。很多同学就找不到,一是文章没看懂,二是题目没看懂,三是区间没找准,结果一给答案原来这么简单,读懂文章、读懂题目,找准区间、顺序答案,按照最后区间的原则把答案找到,然后根据要求或者整合或者提炼,最后以文解文,用文中的信息解答提出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记叙文阅读的难度就会有所降低。

  祝考试顺利。

教学记叙文8

  总有老师对我说,你上课时你的学生真是自觉,我微微一笑,没什么只是大家都有事做罢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虽然都有机会到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可毕竟还有升学的压力,于是几个学期之后,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成绩会参差不齐,有的会脱颖而出,有的却成了学习上的“困难户”,虽然付出艰辛仍然屈居中下。我们十个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可好心的老师恨铁不成钢,总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考个优秀,都能考上重点高中,于是题目做了一次又一次,重点背得滚瓜烂熟了还要默写。殊不知有的学生你就是再让他念三年初中,他们也完不成任务。于是老师慢慢地对达不到目标的学生失去了信心,甚至有放弃的念头,认为自己讲授得如此透彻的内容还不能掌握,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可老师们往往看不到连语句表达都不完整的学生安排事情却有条不紊,能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能自告奋勇地替老师泡好茶,能对刚批评过他的老师十分热情,真诚地道一声“老师好!”

  我的一位学生蒋勇告诉我,小学一年级时,他的成绩还是数一数二的,到了三年级,成绩退步了,又没人帮忙,一直混到小学毕业。同学简直把他当成白痴,他自己也自得其乐,白痴就白痴吧,这样不必花心思到学习上。上课时老师对他也没什么要求,可以坐在那儿遐想不受惊扰,或者做做小动作不会挨批评,反正老师不管他了,老师眼中只有那些好学生,所谓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讲授的内容自己根本不想听,他的眼中没有我,我为什么心中要有他,要听他讲课的内容?

  从蒋勇陆陆续续传达给我的信息,我的心里沉重极了。老师啊,一个孩子跟你朝夕相处,你怎么可以如此漠然又坦然地让他孤独无助呢?以致他自己也认为是学习上的白痴,是无可救药的。我清晰记得,那天要求学生准备两首诗的默写,他早早地举手,问:“老师,如果不会,罚抄多少次可以完事。”在我的思维里,还不曾想过“罚抄”两个字,我头也不抬回了一句:“十次。”慢慢地抬起头,微笑着说:“不过十次之后,诗还是要默写的。”当然我的言外之意很显然,罚抄是完成不了老师的任务的。同学附和着说:那不如早早把它背下来,那多省事。没想到蒋勇却冒出一句:“那不一样,抄诗是不必动脑的,像我这样的脑袋,怎么记得住呢?老师,你说吧,抄多少次我算完成。”

  我走到他身边,俯身问:“这些诗你刚才读了几次,你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反正我不读也知道这是完不成的任务,像我这么笨的脑袋怎么记得住?”

  我依旧不依不饶,不过给了他一个台阶:那这样吧,今天你先默一首,另外的老师给你一个晚上的期限,明早继续,可以吧!他终于妥协了,似乎下了很大决心:好,我默了这一首。它不会太难,其实有几句我已记住了。很快地,学生们完成了任务。而蒋勇花的时间算是中等。

  慢慢地,学生也熟识我的脾性:绝对不会放弃一个学生。于是课堂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回答极其踊跃,虽然有些时候他们像脱了缰的野马,完全不着边际。但我知道,只要他们有这种表达的愿望,逐渐的他们的语言会走向丰富,他们的思维会走向严密,他们的学习习惯会慢慢养成。

教学记叙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审题、选材,从而学会记叙文写作。

  [过程与方法]:使用情景法、提问法等启发诱导学生联系现实,积极思考,学会写记叙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对于生活的观察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审题、选材

  难点:写作

  三、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讲述故事

  提问1:同学们认为海因兹偷药这么做对不对;海因兹是什么样的人?

  自由回答―结合故事一起复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提问2:在同学们眼中,海因兹是怎样的人?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在别人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呢?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今天我们就进入作文《父母心中的我》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父母心中的我们是什么样的。

  (二)传授新知

  1、审题:

  (1)全命题作文

  (2)注意关键词(“父”和“母”)与角度(可以父母两个角度也可以合起来写),避免偏题。

  2、交流讨论:

  父母心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体会父母对于我们的爱。

  3、选材:

  (1)作文一般是总分总或总分、分总三种形式。开头一般是点题、铺垫和承接,结尾是总结和升华。

  (2)至少3段,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件顺序、地点变换、先主后次等来分段。

  (3)选材的基本步骤:确立主题;根据主题联系实际来选择典型事例;多个事件则选出最能突出主题的事件,详略得当。

  (4)教师举例。比如说前面说到父母心中的我是既有活力又热情但是做事情三分钟热度的,那么可以选择比如说我迷上了打篮球,刚开始每天都打,过几天每周打一次,最后不打了。即使父母知道我们的秉性,仍旧会给我们买等,会抽时间与我们一起打篮球,体悟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

  (三)课堂练习同学们自己花5分钟思考一下事件,然后写一下除开头结尾外的主要部分。

  (四)总结与作业学生或老师点评部分作文。

  作业:修改自己的作文并添加上开头和结尾。还可以回家问下父母,他们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

教学记叙文10

  摘要:记叙文的本质特征是故事性,它是通过叙述故事来实现表情达意的文体形式。要写好记叙文,我们的学生都应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努力讲好自己身边的故事,让自己当好学习和生活中的“故事大王”,让身边的平凡故事更好地展现学习和生活的激情与感动。讲好自己的故事,也就离写出好文章不太远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记叙文;讲故事

  在初中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发现很多学生一遇作文课就倍感头疼,无从入手,不知道作文应该写些什么。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懂得讲故事,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故事。其实,叙写好的记叙文也正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一样,要善于从小处着眼,要抒发真情实感,要有新颖的立意,还要有精彩的故事悬念,要把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点滴和要素和谐有机地串连在一起。讲好身边的故事,才能写出有生气、有滋味的好文章。

  一、讲“小事小情”,以小见大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坚持“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利用身边的平凡微小的故事为载体,在让他们叙述“小事小情”的过程中,达到在平常的蕴含深刻、微细中挖掘大道理的目的,真正体现出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应坚持的以小素材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基本技巧。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笔者总不忘从已有的资源出发,积极归结教材中相关的名家大师作品的写作特色,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绝大多数的大作家都能巧妙借助“小事小情”来抒发自然真挚的情感。如,散文大师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背影》中,只写了他的父亲买桔子这样的一件小事,却精巧地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还有,法国都德的短篇《最后一课》中,仅通过沦陷区里的一个小学校的一节课,描述了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一些“小事”,但却无限地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真实地展现了爱国主义的大主题。这些写作成功的范例都为我们的学生开展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每年初一新生一入校,我们学校都会例行新生军训。笔者曾在军训结束后的第一次写作课,布置学生围绕军训感悟和体会写一篇500字的记叙文。有一位学生以《那一片汗渍》为题,写到这样的一段:

  今天是军训的最后一天了。军训的一周里,我的心理经历了从紧张、疲累到现在的坚毅淡定的变化,我收获了很多感想和体会。但在这一周里,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的却是李教官背后的那一片汗渍。我看见李教官每天都会准时到场参加指导训练,都会换上干净整洁的军装。到一天的军训结束的时候,我总会不经意地看到他背后又重新凝结起来的一片汗渍,在绿色军装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荧光闪闪,一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我想,他那一片汗渍是努力坚持的结晶。没有李教官的以身作则坚持到底,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军训的良好成绩,我们就不可能从第一天的“站没正形、走不像样”到今天的“雄赳赳、气昂昂”的转变;我想,他那一片汗渍是严于教诲的成果,没有他的悉心严格要求,我们就不可能培养起严谨的学习和锻炼的态度……

  看得出,这位学生选取了一个较小的写作切入点,他以李教官背后的汗渍这样的不易为人所关注的情景作为自己写作的“支点”,并通过教官的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来表达小作者的军训体会和感悟,体现了他独特的捕捉写作灵感的能力,以及巧于借助小细节来体现写作主题的良好素质。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下水文”来示范引路,通过给学生讲述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小事趣事,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写作兴趣,习得写作技巧,并勤于在身边小事中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养成一种自主自觉的写作习惯。

  二、述“真人真事”,抒发真情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写记叙文,不仅要有“真人真事”,还应有真实的情感。要让学生明确,只有通过积极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并勤于掘取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述说人和物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出好文章。如,笔者曾在七年级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和周边的人和事,以“我”为题开展“讲故事、写作文”课堂比赛。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不少同学写出了许多新鲜活泼、有个性有特色的好文章。如张同学就写了“我的第一次闯红灯”,以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闯红灯事件为素材,写出了他不遵守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描述闯红灯过程中的矛盾的心理斗争的文字,形象地表现出他由焦急、紧张到懊悔的心理变化。下面是截取其中一小段:

  我眼看着电子手表的时间在一秒一秒跳过,上课的时间很快就要到了。今天妈妈让我自己独立上学,快要到学校的红绿灯路口,我在焦急地等待着绿灯的出现,可是还有一分多钟。我左右看着,却没有车辆通过,只有那安静的红灯在一秒一秒地闪着变化着。我突然想,平时我都没有闯红灯,现在又都没有车,我是不是应该快速地跑过去呢?我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专注起来,左右再看一看,还是没有车。赶紧!我一咬牙,一抬腿就迈出去了。但我心里立刻变得忐忑不安起来,边迈步边左右快速地瞄着;突然,我耳边隐约响起一个浑厚的声音:“小朋友,别那么赶,不要闯红灯啊!”我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要尽快过去……啊哈,我终于过来啦!我飞一样地跑进校门,在上课铃声刚响的那一刻,我终于没有迟到。第一节课,我的注意力始终还在闯红灯的惊险回忆中。我是不是太冒险了?以前老师们的安全教育都忘记了吗?是不是违反了中学生应有的文明礼仪?我一直在想,有点懊悔,有点失落,有点……

  写文章就是讲故事,要写好记叙文也不难。这位学生以亲身经历来说自己的故事,并且心理活动描写细致,事例平凡却有代表性,触发不少有过相同经历的学生们的心灵,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认同感,也引发他们再一次思考:“这样做对吗?我也有过这样的行为吗?我也能像他这样勇敢地写出来、讲出来吗?”好的文章,一定有好的故事。叙写故事,就是描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表达真实的事件和情感,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

  同时,真实的故事也应借助于写作情绪的烘托,适当的艺术化修饰对基于真人真事的情感抒发有着重要的激活作用,具有“艺术的真实”特色的文章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在学习记叙文写作时,不少学生面对真人真事,却未能有效抒发自己的积极情感,这不仅是由学生的年龄、人生阅历及学识的制约,而且在于学生对待生活缺乏激情,缺乏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欣赏生活的态度。所以,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要善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感受“真人真事”中学会体验生活、领悟生活,以情真意切的语言抒写出生活美文。

  三、寻“新颖故事”,创新立意

  讲故事写记叙文,还要注重创新立意,寻求新鲜独特的文章主题。新颖别致、富有深意的故事更能增添文章的深刻意义和价值。“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指引我们的学生多观察生活、用心领会生活,发掘有意义的、新鲜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写出好文章。如,在每年的母亲节来临之际,教师都会布置学生写一篇以妈妈为主题的记叙文,多数学生都会有感而发,但有特色、立意新颖的作品却不多见。有一次,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了一篇标题为“礼物”的文章,作者是班上平常很不起眼的小女生谢楠。文中主要描述了她为了在母亲节来的时候,能亲自送一个特别的礼物给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请求同学帮忙,学会了上淘宝网,并借助同学的力量,网购了一付加长洗衣橡胶手套,要在节日时送给妈妈。她在文章里这样写送给妈妈礼物时的一段情景:

  这一天,节日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妈妈在匆忙为我准备上学的书包和水杯。我微笑着站在她背后。她一转身,似乎看出我的神情有点不一样,用手摸了下我的额头,就问:“怎么啦?”我轻轻地摇了头,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个小礼物给您,希望你会喜欢,好吗?”妈妈听了,微笑着说道:“不用送我礼物,只要你认真读书,开开心心生活,我就知足咯!”“你看!这是我送个你的礼物,你看看,喜欢不?”当妈妈揭开礼物盒子,看见了洗衣手套时,立刻会心一笑说:“我的乖女儿,妈妈没有白疼你啊!”“妈妈,以后你洗衣服、做家务就可以戴着我送你的手套了,这样你的手就不怕被冻伤了。虽然现在天气还比较暖和,但你可以留到冬天用哈!”

  学生围绕母亲节活动主题,都会从“感恩”的视角来写,都能表现出对妈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但要挖掘新颖的素材,从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来写却为数不多。谢楠同学以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流行参与网购的实际出发,不像别人都是网购喜欢的衣服、食品、玩具等,而是将自己网购一副手套送给妈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为素材,选取了熟悉生活中的“新鲜”场景,树立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表达了另一番意味和意义。所以,要选取“新鲜”事,觅得“新颖”视角,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需要开展拓展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如在材料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准确审题,围绕作文素材展开遐想,积极挖掘素材内涵,找寻新颖的写作视角。其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立意,多肯定、多表扬,帮助学生开阔写作思路,鼓励他们写出更多的有新意的好文章。

  四、制“故事情节”,精巧设计

  说生活故事,写好记叙文,同样也需要精于设计故事情节。优秀的记叙文中,精致巧妙的故事构思、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往往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极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笔者在日常写作教学过程中,总是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许多名家名作都将巧妙的构思寓于故事的情节铺展过程中,如灵活利用象征手法、过渡言志、以物喻人、以景抒情等文学表现用法,精致安排文章体裁和各部分的详略布置,还运用点题、呼应、衔接、遣词造句等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在故事情节的矛盾运动中配以精致的语言文字和有效的写作技巧,从而写出了生动真切、有滋有味的好文章。

  如,在我校开展“精神文明月”活动中,语文组举办了“我爱我家”征文比赛活动,收到了几十件优秀作品。学生们或讲述家庭成员的典型故事,表现家庭中浓郁的亲情、爱情、友情;或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描述父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情感冲突、理解、升华等;或从生活琐事出发,以家庭中的小事小情为切入点,描写了现代家庭中互尊互助、和睦相处的家庭美德等。这些作品都写得很精彩,他们都在文章的构思上下了很多工夫,在讲述平凡的家庭故事中展现出幸福家庭的鲜活特色,体现了小作者们的别具匠心。其实,这些构思精巧的文章思路在课本里随手可得,在身边的生活中触手可及,关键是我们的学生如何学会细心地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寻新颖的写作主题,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每个学生都是有故事的人。要写好记叙文,我们的学生应学会讲故事,讲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美好故事,在讲述故事中走进学习和生活,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积极从平凡的人和事中发掘不平凡的细节,触发感动,抒发感怀,激扬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龙晓燕。浅谈作文教学指导———讲故事式.小学教学参考,20xx,(0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示范课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陈成龙。我们都是“故事大王”.语文建设,20xx,(09)。

  孙霞。文海无涯写法有则———试议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之良策.新课程导学,20xx,(30)

教学记叙文11

  我们了解作者思路、选材能够布局谋篇,就是让学生掌握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使主体部分曲折生动,又怎样过渡、照应等。记叙文开头多采用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如《白杨礼赞》开篇点题,不仅点明了题旨,而且还表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了线索。记叙文结尾是多种形式,有点破题意、深化主题的,有归纳主旨的,有含意深远、发人深思的。中间的主体部分应讲究曲折、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帐。过渡、照应使文章达到篇章严密,中心突出。文章一气贯通,浑然一体。过渡就是上下文之间的连接与持续,有三种方式:

  一是用词语过渡,

  二是用句子过渡,

  三是用段落过渡。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段与段,层与层之间都注意过渡。照应即全文的彼此配合和呼应,方式有首尾照应,如《小桔灯》,伏笔照应如《挺进报》,主题照应如《驿路梨花》等。掌握了这些,我们对记叙文的布局谋篇才能有所把握。

教学记叙文12

  (为了听到来自班级的真实的声音,华老师常常让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给老师提意见,这是学生给华老师的一封信。)

  华老师,您好:

  在批评和建议您之前,我先要对您说的是:这封信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才行哦!

  现在我要批评您了,请您做好思想准备。开学的.第一天,您对我们说过,您不拖课,可您没做到,已有三次。第二,你好像到了更年期,讲课有些啰唆,有时前后颠倒(注:有时华老师讲课故意在前边留一些问题,后面再做处理)。第三,在建议之前,我要说一下,这一条建议我恐怕您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我放在最后。提提神哪!就是希望您少吃一点午饭。为什么我要希望您少吃午饭呢?因为您的肌肉太发达了,每当我有精彩表现,您的手总是要在我头上一拍,那个动作看起来挺轻松,可是真挺痛的,回到座位上要揉半天才行。

  好了,信就写到这里了,星期一见。

  学生:XX20xx年9月27日原来,华老师上课有一个习惯动作,学生回答问题精彩之处,华老师会情不自禁朝他头上拍一下。看了这封信,华老师走进教室对学生说:“不赞成华老师拍头的举手。”哗——一片小手举起来,原来那个挺“阳刚”的奖赏方式,学生接受不了,在了解到不少学生都有同感时,华老师当众宣布今后不再用这种方式。

教学记叙文13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记叙文六要素: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世纪可以不写)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件与事件背景5。反映的道理(主题)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常用修辞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教学记叙文14

  从事美术教学这一年,可以说是经历过太多的学生,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有一名学生我至今仍然还记得,正是因为他,使我知道了如何正确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那是我教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在讲台前讲课,下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我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一名男同学在讲笑话,旁边围着几名学生在小声的说笑着。“又是他”,我当时很生气,他在班级里,也是在全学年里是以调皮捣蛋出名的,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我快步走过去,把他从座位上拽了起来,大声的训斥了他几句。谁知他竟然一甩胳膊又坐了下去,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我非常气愤,一把抓住他,将他推到了班级外面,然后关上门继续上课了。从那以后,我每次给他班上课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他都一一双充满敌意的眼睛看着我,而且从此再上我的课时不是看漫画书就是趴着睡觉,我也没有理会他,心里想“反正他也是各科的“全差生”,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

  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有一次上课时学生们在画画,我在他们中间来回的巡视指导着,当走到这名学生桌边的时候,正巧他桌子上的文具盒掉在了地上,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弯腰把文具盒捡了起来,放到了他的桌子上,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我当时认为无足轻重的举动竟改变了我和他。

  又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在画画,而他也趴在桌子上不知在做些什么,而且出奇的安静,“他在干什么呢?”出于好奇,我慢慢地走了过去,原来他正在图画本上画画,这可是我没想到的,他是那么认真、专心地在完成着这副画,而且画得非常好。我当时很高兴,于是在进行作业展评的时候,我第一个把他的作业拿到前面进行了展览,同学们也都报以赞许的目光。当我把图画本递给他的时候,他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的内心也是有着一丝激动和喜悦。

  从此以后,每次我在他班上课,他都表现得非常好,画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令我满意,我也总是有意识地对他进行一些指导和帮助,并且鼓励他参加一些绘画活动的比赛,而每次他都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深受启发,我们教师不能只做课堂的权威者和发号施令的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领路人和朋友,多给孩子一点成功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是尽我们教师的一份责任。

教学记叙文15

  摘要: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写作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表达上更加规范,记叙文写作是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学习写作记叙文,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逐渐掌握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需重视对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促使其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建立完整的写作思维体系,做到不仅能全面、深刻地阅读记叙文,还能通过记叙文写作抒发情感。本文就如何对初中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初中是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迅速提高的时期,在此阶段,学生能对社会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能够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启发,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心灵和完整的人格,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看,一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足、热情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积累,常常会出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以学生为主导,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写作上的积极性,进而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够重视,缺乏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感到困难,归根结底在于其对写作没有兴趣,因此在面对作文任务时有抵触情绪。同时,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写作只需凑满字数即可,对写作不够重视,时常出现虽然能完成作文但质量不高的情况。除此之外,当前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业余活动时间少,缺乏观察生活的时间,因此,在面对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例如,教师在布置了关于假期生活的记叙文写作任务后,许多学生在素材选择上就开始犯难,目前多数中学生的假期被各类补习、培训占用,真正能够自由活动的时间极少,即使有少数学生拥有自己的假期,也被大量电子产品、游戏充斥,没有丰富的经历,无法描绘出独特的假期生活,当学生遇到写作困难时,对写作的兴趣便逐渐降低,导致在写作中出现更多问题。2.学生积累不够,语言匮乏。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积累多少的方式,只有拥有丰富的积累和经历,才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避免出现语言匮乏的状况。但是,当前中学生的文学积累不够,除了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太少之外,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也是重要原因。当前有大量现代化方式供学生娱乐放松,热爱阅读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市场中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甄别书籍的好坏优劣,因此容易被质量不佳的图书误导。另外,教师在教授写作时通常会教给学生几种写作框架和技巧,这样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形成思维定式,从而局限视野,难以在写作上有所创新,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忽视对生活的观察,在写作中常常无话可说。3.作文题材失真,联系生活较少。真实是写作的灵魂,只有描绘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使文章更具力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目前许多学生的生活经历过少,导致在写作中出现逻辑混乱、文不对题的情况,同时,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学生在写作中也会产生胡编乱造的现象,缺乏自身的见解及看法,导致写作题材失真。有的学生即使能够将自身的经历描写出来,但由于联系生活较少,因此使得作文过于单一,没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另外,由于学生在平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积累的词语和句子较少,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到尤为困难。

  二、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巧妙设置情节,激发学生兴趣。初中生脱离了小学生的幼稚,逐渐树立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对生活中的人和事都能产生独到的见解,倘若教师能够加以正确引导,便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体会生活,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整体特征及具体情况入手,巧妙设置情节,激发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利用素材。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父爱写作的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体现父爱的图片、视频等,着重体现父亲的爱都是隐藏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之中的,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更多启发,从而使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是怎样表达父爱的,或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可以做到更细致地观察,从细微之处感受父亲的关爱。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设置与写作题材十分贴切的情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写作的重点。同时,当课堂不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时,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更多乐趣,从而提高写作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增加积累。如果说作文是一座房子的话,那么学生的积累就是组成这座房子的砖块。倘若学生拥有丰富的积累,在写作过程中便能做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同时能将作文这座房子盖得高大结实。由此可见,学生保持积累的习惯十分重要。积累的来源有很多,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其中较为简单并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目前,许多学生没有阅读习惯,有的学校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阅读课,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通过阅读增加积累。首先,教师需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其次,教师需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除了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之外,也应当尝试涉猎其他领域,以增加自己的积累,同时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最后,教师需通过一些活动巩固学生的积累,例如举办读书交流会、在班级内办图书角等,让学生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并互相推荐、分享好的书籍,使更多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叙文归根结底是对生活的记录,因此,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联系生活必不可少。但是,当前的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仍然较少,除了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之外,学生自身的兴趣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课余时间放松的方式已经逐渐电子化,导致对现实生活的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联系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得到更多启迪、感悟。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生活情况,同时,可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将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写出从中获得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便能逐渐提升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甚至能对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发表不同看法,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将记叙内容描绘得更完整,使自己的作品更能吸引读者。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记叙文写作的教学,采取科学策略,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在写作中收获知识,感受记叙文写作的乐趣,用写作记录生活、丰富生活,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梁云堂,常刚.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xx,12:23-25.

  [2]郑小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J].求知导刊,20xx,14:19-20.

  [3]李文明.以情趣为教学策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2:69-70.

  [4]李奎文.初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的教学策略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1:85.

【教学记叙文】相关文章: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09-28

《记叙文中的议论》教学反思范文09-14

试论小学语文记叙文及其教学12-11

小学生记叙文教学11-30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教学10-21

记叙文作文教学反思范文10-23

一般记叙文教学与童话的教学比较11-07

迟到记叙文_记叙文02-17

有关春游的记叙文-记叙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