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子作文

时间:2023-06-16 11:25:34 宗泽 叙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进孔子作文(精选2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进孔子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进孔子作文(精选28篇)

  走进孔子作文 1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确是悬挂在古今世界的明灯,照亮了暗暗的时代,像是一颗启明星,在黑暗中带给人们希望。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写春秋,又为中华民族留下“中华圣经”——《论语》,为中华所做的贡献不可数之。

  过去的孔子周游列国,广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用行动影响了一群又一群人,如今的孔子以“仁”为矛,《论语》为盾,用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便是其中之一,并收获颇多。

  我与孔子的偶遇要由邢老师说起。记得那是初二,运动会结束后,邢老师带我们去文庙祭拜孔子,走进文庙,每次落脚都十分轻盈,脸上露出庄严肃穆的神情,生怕打扰了在这里休息的神灵。走到孔子圣像面前,仿佛全身流过从未有过的严肃感和压迫感,令人对孔子无比敬仰。再看那孔子圣像,一袭布衣,却掩盖不住满身金光,垂耳微笑。如果说记忆是海滩上的散沙,那么我与《论语》的美丽相遇便是最美妙的贝壳了,我读《论语》的琅琅声就是贝壳鸣出的动人心弦的海之声吧。

  回到家,已是夜晚七时,顾不上吸尘除垢,径直打开《论语》,迫不及待接受思想教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无法不为这句话而感动。让人尊敬是有条件的,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知识,并不代表你有素养,只有学会承担,才真正能被人真心相敬。我的境界又高了一层。

  而那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令我怦然心动。匹夫尚不能被夺志,那么我呢,三军将帅可夺,那么各种职业怎么能一步青云呢?想不到当代的生存精神早已被古人演绎。

  孔子是圣人,《论语》是圣书,很荣幸的,人生路上我遇到了孔子,碰见了《论语》,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

  课下的时候,每仰望头顶的'孔老夫子,都不禁为他的一生而慨叹——他以“有教无类”做宗旨,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做道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做行动,以“不亦说乎”做动力,创建儒家,将“仁,义”传承了下去。

  孔子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心中的精神领袖。

  我总感动于孔子的“有教无类”,在孔子“三十而立”的时候,开办学堂,广收学徒,肯学便授,走进他的学堂,到处洋溢着融洽的气氛,不远处望到众弟子围坐到老夫子旁,闲情雅致,令人动容。

  我总感动于他的“道之以道,齐之以礼”。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各国的人民都受尽了压迫,只是唯有孔子,关心民生,反对刑罚,坚持“道”与“礼”,政者,“正”也;德者,“得”也。孔子真正做到这样,却遇到的只是战火和昏君,但我相信,一切都无法掩盖他的正气和仁义。

  我总感动于他的“不亦说乎”,以事事为乐,生活在快乐之中,总是乐以忘忧,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才支撑着他写完自己的一生。

  他的执著,他的仁德,他的和乐,走过了两千多年,走到我的心中,带来一句句叮咛。想必孔子就在不远处,隐身在天空中,静坐在香书里,与我心灵相通,携我同行。

  我读《论语》,感到心中的一丝升华。我相信我与孔子的缘分会走下去,永不停息。

  走进孔子作文 2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任凭你叱咤风云,终究逃不掉历史的烟尘湮灭。可有一个人物,却完全不一样,不仅没被历史的长河淹没,反而越来越深的影响着后人,他就是我们的儒学大家——孔子。

  孔子,生长于乱世,为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处处碰壁,可他永不言弃,让自己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今天,我们重读历史,孔子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更是永不磨灭。

  今天,我们不仅随处可见孔子的雕像,更是连初中乃至小学的小朋友都拿着孔子的书籍津津有味的品读着,何等欣慰。我的学生周明、吴铖钰在得知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现代语文》杂志社举办这次以孔子为内容的作文大赛时,何等高兴,急切地要把他们对孔子的感受写到纸上。冲着这股劲,我事先安排他俩先仔细阅读有关孔子的著作,充分了解孔子的经历生平,认识孔子的相关思想,然后再慢慢行文。两位小作者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终于完成了他们的“大作”——《走近孔子》。文章虽然浅显幼稚,可也无需我做改动,全是他们的真实之感。文章虽不足以达到较高的参赛水准,可全凭他对国学的这份热情,我们何尝不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呢?带着这种情感,我给两位学生投了稿。或许,这就是我的初衷吧。

  走近国学,走近孔子。我们不仅要把它作为一个口号,更要向两位同学一样,付诸实践,把自己的体会活跃于纸上。

  走近国学,走近孔子,更是我们每个华人的义务与责任。

  走进孔子作文 3

  我盼望以久的山东旅游终于来到了,我兴奋得那一天晚上都没睡着。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好了,准备第二天的旅游。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车,大约做了8个多小时的车子,就来到了山东曲阜,来山东曲阜的人都要去看一看远近闻名的孔庙,孔林,孔府。我们晚上在宾馆住了下来 。

  这一天我们坐着车子,穿过了十几道桥来到了孔府。刚刚进入孔府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四处都是又粗又高的柏树。这些柏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看见一块石碑上刻着几行字:孔子是中国古代以为对后市影响至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逝世虽然已经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着作用。孔庙、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来尊孔崇儒的结果,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国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以及各界人士前来参观瞻仰.

  我们坐着光缆车来到了孔庙。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 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最后的一座古建筑是一个孔子庙,上面写着万世师表,斯文在兹。

  我们又来到了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 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 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孔府,孔庙,孔林,就参观完了,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去看一看。

  走进孔子作文 4

  在我的印象中,孔子恐怕是最伟大的人了。孔子,你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照明灯,引领我走向光明。

  孔子,你是英明的,是伟大的。当年诸子百家,竞相争鸣。而唯独你伴随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流伟至今。你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将古代先哲的'智慧播散到人间,让古老的神州大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让年轻一代的我们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而你的话也被人们敬奉为经典!

  品你,有如畅游在智慧的海洋中,不断地吸取海洋的营养,滋润着我迷茫的心灵。你寥寥数笔,却教会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博大胸襟;教会我温故知新的超凡脱俗的学习态度;教会我不耻下问的谦虚的人生信条;教会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好学精神。你的谆谆教诲有如一盏明灯,驱走黑暗,带我走向光明!

  呵,有时品你也会觉得你很可爱,你也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天真之处。但大多数时候你是位智者,将误入歧途的我们带回了正轨。

  当我们感到委屈时,最适宜去品读你,你会像好朋友一样劝慰我,抚平我的心伤。遭受误解时,你告诉我以德报怨,以德报德导人向善。当我们犯错自大时,你警告我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你也曾告诉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教会我如何成为君子你是温暖的化身,是我们身边的好朋友,感染四周,让一切都被欢欣围绕。你的话娓娓道来如明灯,驱走心灵的黑暗!

  尝你百遍不如肉味品你的感觉好像淋浴一场春雨,抚慰着一颗颗饱经风霜,脆弱干涸的心灵!孔子,你是伟大的,永远点亮我的心!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你在我心中是花,是草,是叶,也是一笑。孔子,你永远是一盏明灯,品你我能温故知新!

  噢!仲尼,用你那先哲的智慧去照亮这个世界吧。

  走进孔子作文 5

  在我的印象中,孔子可能是最伟大的人。孔子,你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明灯,指引我走向光明。

  孔子,你既聪明又伟大。在那些日子里,数百个学派相互竞争。但是你已经和我们在一起超过2000年了。你穿越时空,把先贤的智慧传播给世界,让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我们年轻的一代明白生命的真谛,你的话语也被人们尊为经典!

  品尝你就像在智慧的海洋中游泳,不断吸收海洋的营养,滋养我迷茫的心灵。你只有几招,但你教会了我不要做我不想对别人做的事。教我认识新的非凡而精致的学习态度。教我谦逊的生活信条,我不羞于问。教我三个人必须有我老师的勤奋精神。你诚挚的教导就像一盏明灯,驱走黑暗,带我走向光明!

  哦,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可爱,你天真的不知道三月的肉的味道。但大多数时候,你是一个聪明人,带我们回到正确的轨道。

  当我们感到委屈的时候,最适合读你。你会像一个好朋友一样安慰我,治愈我的心。当被误解的时候,你告诉我以德报怨,以德报怨,引导人们向善。当我们犯错误并变得傲慢时,警告我们不要改变就太过分了。你还告诉我要温柔,然后这位先生教我如何做一位绅士。你是温暖的.化身,是我们周围的好朋友,感染着周围的一切,让一切都快乐。你的话就像一盏明灯,驱走你内心的黑暗!

  尝你一百次不如吃肉。你感觉像一场阵雨和一场春雨,抚慰着饱经风霜和脆弱干燥的心灵。孔子,你是伟大的,将永远照亮我的心!

  一朵花,一个天堂,一片草地,一个世界,一片树叶,一片菩提,一片净土,一个微笑,一片尘土。你是我心中的花、草、叶和微笑。孔子,你永远是一盏明灯。通过品尝你,我可以从老朋友那里学到新东西。

  哦!仲尼,用你前辈的智慧照亮世界。

  走进孔子作文 6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历代代出过多少儒家著名学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响力的,非孔子莫属。而孔子所说的“仁”与“恕”为儒家理论中最最精髓的东西。

  仁,什么是仁?孔子说过:“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让别人也立起来。自己想要发达,那就要让别人也发达起来。在离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帮助他一下,就是仁义的方法与秘诀了。这就是孔子对“仁”的理解。

  那么,恕又是什么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老师啊,你能告诉我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吗?”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这就是孔子——讲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话,只缩成一个“恕”字!圣人就是圣人,不会和你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又进一步地解释了“恕”这个字——自己不想要的,别强加给别人。

  从上面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气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确,人就应该要有宽广的`胸怀,与人处事的时候,不可以心胸狭窄,而是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孔子“仁”与“恕”的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还一直影响着我们。而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应该怀有这种宽宏大量的胸怀。小学的时候,因为什么也不懂,和一个同学玩的时候,闹了点别扭,。后来,我们才明白了,其实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过去的,所以,我们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子什么事也不放过对方了,而是学会了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孔子,他的话,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走进孔子作文 7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日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明白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以往的贵族,却必须应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困难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过他那坚持下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也没能阻挡住他思想的升华!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为中华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可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缺很少很少,包括我自我,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包含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自我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他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走进孔子作文 8

  最近《百家讲坛》的收示率应该说是挺高的,易中天,纪连海,王立群,于丹这些名师也因此而"一炮走红",给现代社会生活在奔波、忙碌中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嘛,现代人的显着特点就是一个字--懒。每天坐在电视机前就能了解古代名人名家的生活和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本人对《百家讲坛》也是非常喜爱的,毕竟嘛,老师上课时才不会讲那么多东西呢,而且作为一名理科生,对历史的了解就知之甚少了。平时都没什么什么时间,节目看得也不多,主要就是去年暑假看了看纪连海老师讲的`"正说纪晓岚",当时就感觉到纪老师讲得太生动了,即使在困,纪老师都有办法让你笑起来。就那么听了几十分钟,对那一讲的记忆就已经是特别深了。搞得老爸都说,如果这儿有一位这么好的老师,干脆让我读文科算了。

  说了这么一大堆的废话,似乎真的和写此文的意图没多大的关系,不过终究是本人所想,也算是一个纪念。《于丹<论语>心得》是我在书店里瞎逛时买的,当时就是被封皮上的那画话所打动。

  初一的时候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论语十则》,老师介绍孔子时说孔子被尊为孔圣人,当时真的有点不明白,孔子是生活在几千年以前的人了,在他以后还有那么多的名人,为什么偏偏把孔子当作圣人呢?自从看了这本书后,对孔子真的是有一种慕名的敬仰了,觉得孔老夫子的确是非常了不起,在两千年前就能总结出两万多字这么有深度的语言,真的是好了不起啊。读完一小节后就特别地感动,觉得生活中的万象似乎都包纳了进去。在“处世之道”中,孔子说不论是什么不能太过亲密,即使关系再好,到最后也不能好聚好散。凡事都要有个度嘛,如果一旦超过了这个度,离灾难应该说就不远了吧。

  说了这么多,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看来作文水平真的是有待提高吧。不过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这些书啊。

  走进孔子作文 9

  孔子,他温和而充满正气,威严而不霸道,谦虚而和气,他收弟子三千,我正是其中之一。要知道,孔子是我国受人敬仰的孔圣人,能做他的弟子,真是三生有幸!

  一日我同子路与他坐车出游。我正与孔子谈天论地,忽然牛车一个急刹车,把我摇得够呛。我不由得有点鄙夷:是谁胆子这么大?竟敢拦孔夫子的路。只听见车夫跟我们说:“前面有一个名叫项橐的孩子挡路。”我赶紧下了车,同孔子一起查看情况。

  就见一个比我小不了多少岁数的男孩,蹲在车前,把弄着沙子和碎石,我凑近一看,原来他用沙子做成了一个城池。我也不敢多话:先静听孔夫子之言吧!

  “你看车马经过,为何不避开?”就见那孔子也不生气,微笑着指了指他,一脸道貌岸然的'问道。

  那男孩倒也好生奇怪,见了孔夫子也不立刻避让,反问道:“您看我建的是什么?”我正欲阻止他说那狂妄自大之言,孔子却朝我摆了摆手,示意我不用去阻止他,笑盈盈的回答项橐:“是一座城池。”

  那项表姨夫很有道理的样子:“自古至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池,哪有城躲避车的道理?”听他这一番话,我竟然都无言以对。随后他又说道:父子如能答对我三个问题,我便让城让路。”

  我不由得一笑:这个项橐可真是自不量力,你不会不知孔夫子之智慧吧,这岂是你能比?孔夫子点点头,于是他就问了三个问题,可是孔夫子摇摇头,竟然是一个都不知道,我仔细听项橐所言那明明就是脑筋急转弯,能答出来才怪。

  我正思索着,孔夫子去向那孩童鞠躬作揖:“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我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呀,没想到孔夫子竟是如此谦逊。随后我们回到了车上,孔子随后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不耻下问。”我等几人都是感慨万千。

  孔子真不愧是儒家学派的奠基人,从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他做事的风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牢记在我心中。

  走进孔子作文 10

  孔子不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意义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的时代,他反对以暴力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而“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十七岁又失去了母亲,家境贫困,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全靠自学。他小的时候就很爱读书,拜了许多人为师,所以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

  孔子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改掉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孔子的学生相传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子路、冉有、子贡、颜渊、子游、子夏、曾参等。孔子的学生大多数出身贫贱,年龄各不一,有的几乎与孔子一样大,有的与他差三、四十岁,还有父子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做孔子的学生,学费很低,只须要十条肉干。孔子向社会的下层人传播文化,还教育学生“每事问”勤思考,温故知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直到今天还值得人们参考。

  孔子的《论语》可谓是“圣典”。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论语》而且是经过程朱学派注释的《论语》成为每个读书人的圣经,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成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成为士人不可缺少的东西。孔子的这一文学成就给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的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标,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学学孔子,该放下时要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走进孔子作文 11

  当寒风裹挟着大雪,淹没你眼前的世界,你是否畏惧,是否心灰意冷,是否仍坚信自己的力量。

  佛教有轮回之说,所有的相逢都是重逢,所有的离开都是归来,鲁哀公十六年,你走了,却留下了千年不化的哲理。人总会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生命的尽头,有的人死去了,就意味着永世的寂寞;有的人死去了,却意味着一种永恒和超越。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你的接触更甚,便愈加崇拜你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熟,社会的了解,从你的所言所行中,感受到常常于不期然间闪烁而出的智慧之光,着实令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于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

  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她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那么些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的过一生,如长沮?,如桀溺;而夫子你则在纷扰的世俗中,以无所畏惧的姿态尽情地演绎着匡救天下的人生。

  得知你曾因难以施展抱负后带领颜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竟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涯,我不得不心生敬佩。更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难,会不会有结果,这些都不重要,即使失败了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夫子你有别人没有的勇气去解脱束缚的手脚,也有别人没有的胆量去勇敢面对。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总是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就畏首畏尾,在事情进行的时候就瞻前顾后。怀才不遇没什么,大不了亲力亲为,躬身上路传大道;梦碎了没什么,大不了再重新做一个。

  洛克菲勒说: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满了学而无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而不利。所以,怀才不遇的你带着毅力和决心,在教育上获得了永不褪色的成就,也唯有你,仁以为己任,倾尽一生。唯有你,配得上这圣人的称号。

  走进孔子作文 12

  我以仰望天的虔诚仰望孔子。

  一直以为孔子是个传奇。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这颗闪耀至今的星早已被后人罩上了神话的光环,其实,这个千古圣人就在触手可及之处。仰望孔子,我领悟到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他心底的爱与恨,理想与悲哀。

  孔子的爱是“仁爱”。他爱学生,他的爱融在了饥肠辘辘时给学生留下那最后一碗救命的肉汤里;他爱百姓,他的爱显现在给人们带来的大同思想与安居乐业中;他爱国家,他的爱凝练在就算隔着千山万水也牵挂着鲁国的'热忱之心里。仁者爱人,仰望孔子,我看到了在那个硝烟弥漫、冷酷无情的年代里,他的爱如温暖的阳光,普照人间,包容万物。

  孔子的恨是深沉的。他恨横行霸道、瓜分国土的“三桓”,恨身处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恨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徒有一颗火热之心。盼了许久的祭肉迟迟未到,等到的却是那冰凉的诀别信物。收起破碎的信仰,埋葬起恨与悲哀,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片他深深眷恋的土地。他的身后,马在哀鸣,风在怒吼。他的前方,暴雨淹没了道路。一片迷茫之中,会有多少艰难困苦?孔子,你将何去何从?仰望孔子,风沙淹没了他的荣辱、他的血泪,只剩下那复杂的思绪,积淀在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里。

  南子道:“世人或许可以体会到孔子所受之苦,却无法体会到孔子在苦难中所领悟的境界。”面对尔虞我诈的世界,他坚定“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对贫困无知的人民,他带来了“有教无类”的理念。对国家,他推崇“仁政”;对学习,他高呼“因材施教”。在他的君子之道前,“美而淫”的南子也不得不正色;颜回怀抱孔子的书籍,葬身于汪洋大海;子路受敌围攻,英勇赴死前仍不忘夫子教诲……

  于千万名家皆如此,然孔子对我当代少年,尤为重要。

  仰望孔子,他的形象在脑海耸立,他的理想在心中澎湃。他手中的长卷照亮历史,座下的弟子的朗朗书声依旧响彻大地。

  孔子,以他的意志、博爱,撼天动地,留下一个伟大的灵魂,书写一部不朽的传奇。

  走进孔子作文 13

  既然提到了墨子是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就不得不说说两家学派的异同。

  书中也说:墨子对孔子的中心思想—仁义—并没有提出异议,但事实上两人的思想真的没有相互不同之处吗?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他所重视的是“兼”与“别”的区别。如果世人都能做到兼相爱,那么,社会就是完全平等的`,每个人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和自己给予的是恒定不变的。然而孔子却将仁爱分了等级,从父母子女,再到兄弟姐妹,最后到国人、远人,所有人都不能像爱父母那样去爱远人,这从根本上与墨子的观点不甚相同。再说交相利,在墨子看来,如果兼相爱能实现,那么交相利是必然实现的,爱与利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爱与利是不分亲疏、贵贱的。在孔子的思想中,一切都要遵循礼法,只要遵从了礼,就是正确的。所以综上,墨子注重是与否,而孔子注重多与少。但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二者都是柔性的理念,不是通过苛求来实现的,而是逐步的改善。

  一谈鬼神,一不谈鬼神,这似乎又是明显的异同,但是在这样的大观点之下,又有分歧,“子不语怪力乱神”,看似是不信鬼神,然而孔子又说:“敬鬼神而远之”。这二者是否矛盾呢?我认为不然。从当时时代的角度说,孔子的目标是恢复周礼,祭祀这样的活动就属于礼的范畴,而并不在于祭祀的对象,只要尊重祭祀的对象,那么目的就达到了。孔子对于鬼神的态度,既不崇拜,也不反对,而是出于一种居中的态度。墨子信鬼神,却又不谈祭祀,这也是不矛盾的。书中说,这是为了让人做到兼爱。孔子又何尝不是呢?““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这不就是为了教人向善吗?带着对鬼神的敬畏,祭祀也好,不祭祀也好,才能让世人做到爱人。

  如此看来,二者从根本上,并不是完全不同,但就从反对纷繁复杂的礼乐的角度来看,如果把墨子放到现在,可能会成为极简主义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吧。

  走进孔子作文 14

  我心目中的孔子圣人,已经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了,但他的思想还活在我们身边。

  初中的时候,接触到了这个老头的优雅思想。记得,我是跟着语文老师背的:“子曰:学之乐,时学之乐;有友远道之乐——”那时,我对老孔圣。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承诺许多教育思想仍然更适用于我的学习。此外,我还需要从他讲的许多生活原则中学习。比如“择善而从,改恶”,这是我的基本生活标准之一。

  我读过孔子的生平,我为孔子的生平而赞叹。陆兆公让他管理仓库,他便有条不紊的去办了。同年,孔子转业经营畜牧业。孔子说:“我年轻贱,可以鄙视更多。”不管孔子做什么,他都是一点一点地做的。其实,我们之所以称他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但他这一生确实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不仅是我的教育老师,也是我身边生活的向导。每当我在生活中感到失意时,总觉得孔子失意的`时候,他仍然认真对待一切,最终在不起眼的事情上取得成功,更何况是像我这样的一般人。你应该把你的精力放在你自己的目标上。

  在我心目中,孔圣仁不是神,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对弟子如此客气,弟子对他也是如此敬重。另外,孔老圣还愿意低头向路边的孩子们提问。他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范。他似乎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路过的老人。

  孔子,不仅是指孔子的圣人,还寓意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代代相传,影响着我那个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粗鲁,而我会变得不那么令人兴奋。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眼里,他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和圣人。孔老圣是我从小就认识的老师,也是我的亲近儒家。他的思想已经植根于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的脑海中,让我们可以选择继承他的儒家文化。

  走进孔子作文 15

  鲁襄公在位时期,一个“平凡”人悄无声息诞生于鲁国。没有惊人的天象,没有所谓的神迹。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整整一个时代,一个新的时代。

  ——题记

  我曾接触过一些东周的典籍,曾见识过东周的群雄。忘不掉齐桓公征战四方,攘夷天下;忘不掉越王勾践的“三千越甲可吞吴”;更忘不掉秦政一人一骑,统一六国。所有都记得,却独独忘掉一个人,他用双脚踏遍了列国;他用思想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用笔墨凝结了无数的经典;他,就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认为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他一人以一己之力创立了私学,将学术下移,让更多的人接受到了教育。这一举动为之后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孔子创立了孺家思想,影响我国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它的精髓是仁义道德、以礼服人、安邦治国、达到礼义为先。

  在当时经商之人的地位是非常低微的,然而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却不乏有经商之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七十二真传弟子中“十哲”之一的子贡了。“好肆不守折而长者不为市窃”在史书中曾记载孔子十分厌恶经商之人将“市”与“窃”相提并论;但子贡是经商之人却在孔子门下有如高的地位,可见在孔子心里虽然是商人但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子贡被孔子比喻为“瑚琏”,对于孔子的这一比喻,很少有人懂,有的人认为是精石确凿的美丽玉器,还有人认为是巧夺天工的坚硬木器,有的人认为是美观坚固的实用瓦器,众说纷纭,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绝对是一种非常贵重的东西,古代人认为瑚琏是祭奠神圣的贵重之器。也表明对于孔子来说子贡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知道人不能永存于世,所以让儒学来流芳;他知道封建君贵而民轻,所以让“仁德”来传世,这便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走进孔子作文 16

  他终于不必搁于世间的束缚,徒步来到天堂。推开那扇扉门,六道轮回的光线刺痛了他,生疼中,他望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冥然兀坐在轮回的边缘,他紧抿一丝永恒的微笑。

  “我在等你。”老者的鬤须在风中摇曳生姿。

  他不解。

  “我在等待一切迷茫而空寂的灵魂。”

  他愕然,莫非眼前的老者就是千万年前的孔圣人吗?他又苦笑,那又能怎么样呢?此刻,他的心早已冰封,拒绝任何一丝阳光的侵袭,哀莫大于心死,而他选择的是后者。

  “为何要选择这条路?”老者深邃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年轻的'面庞。是的,他才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五个春秋。谁会相信,当年那个十五岁就考进北大,热情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气少年会以这样残忍的方式来到这个不该来的地方。

  他低头不语,他也无话可说。怕是寂寞久了,又或许只是单纯地想脱离那个扰人、喧嚣、浮华的尘世吧。

  “可曾想过你的母亲?”

  他的心猛然一颤,心口仿佛被人撕裂一般,宛如一种剜肉割骨的酷刑。她,何尝不是他最放不下的人。

  “今天是你的生日,二十五年前的今天,你的母亲用她撕心裂肺的疼痛换你来到这个世界,而二十五年后,你却用更大的痛来‘回报’她。”

  他开始抽泣,单薄的身体开始不住地抖动。

  他的眼前开始浮现一幅画面:母亲早早地起床,忙活了很久,熬好一锅红米粥,冉冉升起的炊烟里,写满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无尽的思念,今天是儿子的生日,她想以这样的方式,为异乡的儿子默默祝福。她在村口翘首遥盼,希望盼到儿子回家探亲的身影,哪怕只是一封写满思念的家书。然后她盼到的确是儿子冰冷的躯体,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扎······

  他猛然跪下,脸深深地埋进胸前,双肩疯狂地抖动,不知他此时心中的想法,只有不断蔓延而下的泪水诠释着此刻的悲伤。

  “前方是走向来生的路,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他慢慢直起身子,缓缓向前走去······

  走进孔子作文 17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他是所有中国人乃至国外人都明白的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没错,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他的思想、学说堪称精华,他的作品为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品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又何尝不是高尚的吗?

  我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是孔子的作品《论语》,本书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资料、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以“仁”为核心,随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我们学生很好示范的论点,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对于我们学生更是好的。

  再是孔子的教育贡献。别小看了这贡献,从中还能明白许多类。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因此孔子把知识移植到民间。而他的.教学目的是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他们的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期望他们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孔子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助人为乐,和所有人和睦相处。这样既学习了先人的好品质,又能够让社会和睦,更上一层楼!

  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我相信孔子,不仅仅生在过去,更后在未来,必须还是永恒的!

  走进孔子作文 18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题记纵观今日之名人天下,哪位文化名人最红?不是音乐界的周杰伦;也不是篮球界的姚明;更不是影视界的章子怡。而是孔子先师。

  尽管历数几年来的文化特点,你不难发现,孔子正热的发烫。一部《论语》捧红了于丹;各国的“孔子学院”遍地开花;“祭孔大典”、“国际孔子文化节”此起彼伏;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诵》的镜头,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可我们真的读懂了他吗?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他心中道以高于贫富,可以为道德而抛弃财富。而如今呢?谁不是为财富而放弃道德。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以为在孔子的弟子中,有贵族,也有贫民百姓。但他们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也只有一个身份——弟子。如今呢?高昂的学费使贫与富的差距越来越大。孔子还提倡“因材施教”。

  他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传教,以扬长避短之式发挥了教育的效果。可是,现在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又有多少去关心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爱好特长,并且加以因材施教呢?他们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升学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抹杀了学生们的天赋和个性。等到去关心时,孩子已经变得平平庸庸了。“以学为乐”是孔子的有一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喜爱学习和热爱学习为主。反观现实,有多少学生把学习当成乐趣?又有多少学生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十年寒窗苦,只为“高考”忙;俩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小考、中考、高考、考研、读博

  学习是一个苦苦挣扎和等候的过程,“以学为乐”只不过是一个奢望罢了!我读懂了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读懂了孔子的“有教无类”;读懂了孔子的“因材施教”;读懂了孔子的“以学为乐”。可又有多少人能读懂呢?

  走进孔子作文 19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

  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

  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

  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看开人生,绝非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世人只发现物质的落寞,习惯性的忽视夫子背后的伟大,所以他们是“世人”。正如奥运会上奋斗的健儿

  走进孔子作文 20

  中学时,反覆颂读《论语》的情景,依然那么深刻的留在心底。多少个下课时间,我坐在坐位上默背《论语》,不敢下课,因为下一节就要小考。那时候,对这个固执的老人,自己以为很了解他了,却不知道,就像面对自己的父亲一样,他的脾气、他的顽固、他的古板、他的.坚持、他的怀才不遇,我似乎都知道,但是我真的了解他吗?他的内心世界,究竟在想什么呢?这位一身风采的老先生,我多么想要为他写一篇传记呀。那是年少时的愿望。后来,在那一排白千层的老树下,我的高中生涯里;在我一次一次背诵《论语》,还没有立志要成为作家前,心里早已渴望着有一天,我要为这位老人家写传记,让我把满肚子的嘲弄,化为文字记录下来。

  孔子的伟大,让人无法逼视,就像太阳一样,我只能从轮廓鲜明的影子之中,去赞叹他的光芒。所以,当我能这么做的时候,我却无法下手。他是这么的完美,我不敢直接书写,当我越靠近这位长者,越不敢嘲弄他,因为越靠近他,越觉得自己微渺。那么,我坚持要写的,到底是什么?就像高中时代,一层一层剥开白千层树那样,我剥开自己的企图,一层又一层我慢慢明白,我只是想要回到学生时代,回到那个理直气壮的时代── 「老师,我还是不了解。」还有什么比「当学生」更幸福的?写《大家说孔子》的我,又回到那个幸福的时代,对老师予取予求,可以放心大胆、勇敢的说自己不会。我在书桌前,再次回顾圣人一生,好几次无法停止。

  孔门亲近老师的学生、孔子教导学生的情景,夹杂着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夹杂随着老师在杏坛前学习的情景,一切历历在目,写作的滋味竟变得这么美好。 ──原来能够永远跟随着老师,是一件这么快乐的事。

  走进孔子作文 21

  记得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能做我的老师,要学习他好的品德,看到他不好的地方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然而,对于论语里的这句话还有一个很奇妙的故事呢!说呢,有一天孔子带他的学生到郑国去游学,他赶着马车在路上飞奔,有几个孩子在路上玩泥巴,孔子让他们快让开,有一个孩子便问孔子:“世上是呈给车让路还是车给成让路。”孔子想了想说:“当然是车给城让路了。”这个小孩指着他“筑”的“城”说:“那你等怎还不绕城而去。”孔子只好赶着马车“绕城而去”了。

  这个故事既有趣又含有一定哲理,不论什么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就算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一定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就像是故事中的孔子,他也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伟大的教育家而看不起那个小孩子,而是最终拜他为师,向那个小孩子虚心学习从而更好的完善自己。而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人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看不起他人,老是认为自己的正确,有缺点也不愿意改正,而这也是为了维护自己那所谓的尊严。从孔子的这句话中我懂得了:人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我们懂得改正,那门这个错误就犯得值。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我们要做到不耻下问,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进一步的改正自己的缺点。我希望大家都能牢记孔子的这句话,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走进孔子作文 22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自我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一书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社会中起着相当大的一个作用,作为治国之本的“论语”被世人所推崇,而它的作者——孔夫子,在数千年之后的此刻依然是万人敬仰的至圣伟人,因为他的经典儒家思想陶冶了整个中国的核心。简而言之,中国的文化极大地受到了孔圣人的影响。

  世上的所有真理都是经历时间的磨砺才站稳脚跟的,正如孔子的儒派思想;并且所有的真理都不张扬,它是慢慢潜入人们的思想之中,所以朴素的也仅有是真理了。最主要的,真理其实很普通,正如春耕,秋收,日起月落它不会披上羊皮,迷惑人们,它只是支持着事物最根本的本质,而没有半点虚假。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心说虽被天主教支持但最终却被日心说压倒一样。孔圣人便是真理的缔造者,如果我们去看他的画像的话,很易看出他具备着所有智者和长者的气质,朴素无华,简简单单的衣着,就像个极普通可是的老人,孔子之所以比凡人更高一层次,因为他是安贫乐道之人且早已领悟天地人之道,应当说这就是君子的'表现,所注重的是心灵世界,而凡人为名利操劳,图的是物质世界,简而言之:凡人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由此一想,要是没了孔子,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古典文化研究者——于丹在她的着书中这样写道: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也就是说,论语是人们通向幸福的航标。正是有了孔子的真理,世界变得靓丽了起来。

  走进孔子作文 23

  今日的郑国依然风雨凄凄。东门外的栗树虽没能使民战栗,但高大笔直的树显得驼着背站在一旁的那个腿比大禹短三寸的老头子格外矮小。他刚经历了陈蔡之困,听到丧家狗的评价,豁达地大笑道“然哉,然哉”,便挺直腰杆,继续踏上了征途。

  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是一个另类。他所推崇的,是已经被霸主践踏粉碎的周礼;他所笃信的,是已经被世人割舍抛弃的仁义。“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深信将周文化传递下去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为此他不惧桓魋之辈的刀剑,孤身在广袤的平原上洒下一筐又一筐土,要筑起一座大山。他隳三都,诛少正卯,十四年漂泊周游列国,所为的,是重建被破坏的秩序,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不义而富且贵,对他如同浮云。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顺便把巍巍泰山融入了人格,使颜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使太史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楚狂接舆高歌凤兮笑他,长沮讽刺他“是知津也”,桀溺否定他逃避恶人却不逃避社会的.行为,丈人斥责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连看门者都知道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怎么会还需要靠这些人来点醒他?“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魄,虽终生不得志,明知所做都是徒劳,仍以一人之力与时代相抗衡。虽然颠沛流离,坚毅的人格却从未改变。即使不再从政,他也坚持编纂诗书,倾尽所学教授三千弟子。他的谆谆教诲保存在《论语》中,两千多年来仍然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书呆子。那股韧劲,便从春秋流传后世,万古长存。

  崔嵬岱宗屹立如故,孔子与他的精神、人格也永远屹立于我们心中。

  走进孔子作文 24

  我去过孔子思想,教育子弟的圣地——曲阜。或许由于相隔的时间太久了,我只记得孔府比还高的门槛;孔庙的满园银杏树,孔林的子贡手植树和旁边那块使我流泪的石碑;还有那条在树荫下长一华里的,的一边种了73棵树,代表孔子享年73岁,另一边种了72棵树,代表孔子三千中的72贤人。但是是我难忘的是那一股如烟雾般飘渺的书香,和那一片让人不的。我现在才明白孔子对人的教育意义绝非只在《论语》之中,还有那种好学勤奋的和气沉、平静的气质。

  我曾经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为我认为“兼爱、非攻”比孤零零的一个“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觉得学说太中庸了,有时表现出一种懦弱。随着我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意识到虽然“儒”和“懦”两个字很相像,但他们的意思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了解到,墨家思想是从思想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本质都是争端,崇尚和平,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其实思想并不难理解,就看你怎么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极,实际上儒学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大度和宽容,宽容并不等于懦弱,具体来讲就是:不是争不过,而是不喜欢争斗”。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上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顽强固执的人。但是,他的灵魂却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每次我读时就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仲尼,如长夜”。你能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吗?

  走进孔子作文 25

  孔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似乎孔子对人特别有深刻影响。几千年都过去了,孔子,用现代的话讲“教授”,都不再远去,也不会脱离社会,人们也常常挂在口上“学而时之,不亦曰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来引到孔子。但是,孔子的言论却从春秋时一直到汉朝,才得以开放。而我眼中的孔子,则好似一个游山玩水,闲情逸致的老头儿。这可不是在骂人,话说回来,孔子会弹琴,而且技术很高,要是现在能拿到了一张九级证书。

  以前有一篇课文叫《孔子游春》,这里的孔子那可叫一个“会玩的读书人。”他游春时,观水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还善施教化。孔子还让弟子边弹琴,自己听着。结果倒好了,这琴声听着听着,还手舞足蹈起来,真是滑稽。不过,孔子与弟子言行时,旁边总会有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要不然那些千古奇句,如“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又怎么会让现代人那么向往。也许,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也不失一个哲学家的称号。孔子游山玩水,都总能借以领导、教育自己的.学生,循循善诱地读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身临其境的弟子们从中不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又接受到教育的熏陶。毕竟孔子到底还是一个教书先生,要是到现在,没有亮点技巧,还敢妄称自己的言论呢!孔子言做人,《论语》中他说做人后都加“之乎者也”,要么就是问号与感叹号,总是那么给你一点震撼力与感染力。孔子提出的“仁”主义,在当时虽然屡受挫折,但仍然不屈,宣传自己的言论!

  我眼中的孔子,虽然游山玩水,但依然创造了很多,他会教书育人,用大自然的语言来譬喻人,循循善诱,教导有方。到今天,众还关注孔子,学习他的可贵才能与品质。

  走进孔子作文 26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作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疑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他们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之师"。

  走进孔子作文 27

  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著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论语》中,孔子前年来一向深受我们的仰慕。我十分喜欢孔子,它不仅仅对自己的弟子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如此。我一向喜欢孔子,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为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不朽的孔子。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我们心目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是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他让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年少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始终坚强乐道。他任然开开兴兴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坚强乐观的表现。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

  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子这个人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这就还是我心中的孔子,这就是我喜欢他的理由,这也会社我要学习他的地方。

  走进孔子作文 28

  他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他极少讨论神,拒绝讨论来世。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实哲学家。他就是——孔子。今日我就谈谈我心中的孔夫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之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列子·汤问》中有过一个两小二辩日,当两个小孩儿问到孔子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对待事物的实事求是和谦虚。他在当时就是享有"圣人"的名号,完全能够对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置之不理,可他没有,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他教世人要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用"智"和"信"来传播"仁"。而在学习上我们要"温故知新"也要"举一反三",他就在细微处体现了伟人不可磨灭的智慧光辉。

  我心中的孔夫子,当你走近他时,你会发现你所应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可是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走进孔子作文】相关文章:

走进孔子的作文01-31

感悟《论语》,走进孔子作文11-24

孔子的烦恼作文06-24

孔子认错作文11-23

感悟孔子作文11-24

伟大的孔子作文01-28

孔子的故乡作文06-18

关于孔子的作文09-20

走进春天走进童话作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