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业生产经典谚语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下面整理了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希望对您有帮助~
1、防荒又防旱,小心蝗虫来捣乱。
2、甘蔗秆秆长,适当放宽行。
3、早晨不割烟,晌午不摘瓜。
4、青苗不可毁,一毁三不收。
5、见病株就拔,见害虫就拿。
6、年年防灾,时时防虫,轮作轮种,防病防虫。
7、春来多捉一个蛾,秋后多收谷一箩。百治不如一防。
8、白菜栽根,青菜栽心。
9、茄子越大越嫩。
10、要吃萝卜大,不过六月夏。
11、花生土内长,秧苗节上生。
12、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13、干种萝卜湿种菜。
14、种菜容易除虫难。
15、要得花生好,经常薅草草。
16、人怕年老穷,禾怕秋后虫。
17、六月吃一兜,秋收少一斗。
18、金瓜要摘枝,南瓜要摘顶。
19、草是虫的窝,无草不生虫。
20、黄瓜爱水,丝瓜爱藤。
21、有好苗,不管好,结果还是收不到
22、不是把式不出乡,不是肥土不栽姜。种上几畦菜,不怕年成坏。
23、草是庄稼害,草旺庄稼坏。
24、不施肥,收一半;不治虫,光眼看。
25、水地葫芦旱地瓜,生地茄子熟地瓜。
26、光栽不护,白搭工夫。
27、冷风冷雨秧要坏,放水撒灰盖被盖。青苗不可毁,晚苗不可赖。
28、边种边管,保证增产。
29、冬天把地翻,害虫命归天。
30、杀虫一条,保住百苗。
31、种地勤锄草,庄稼收成好。
32、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33、麻地不宜平,免得雨水停。
34、高山多雾出名茶。
35、山药勤摘花,挖的时候用车拉。
36、芫荽不热不种,不冷不弄。
37、对曰不割韭,趁露不采葵。
38、夏锄多一遍,粮棉多一担。
39、锄草要除小,锄老除不了。
40、冬季不治螟,谷子少收成。
41、萝卜性情暴,常要水来浇。
42、地瓜要长好,养苗需要早。
43、锄头落土不亏人。
44、锄头上有油,一年吃穿不用愁。水田一根草,犹如毒蛇咬。
45、一亩园抵三亩田。
46、深栽茄子,浅栽烟。
47、冬天铲去草,春来害虫少。
48、要想吃蔬菜,浇水要勤快。
49、羊吃麦苗将根烂,牛吃麦苗一大片。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只种不管,打破金碗。
50、要想来年虫子少,冬天烧去地边草。地里打扫干净,来年少生虫病。填平积水坑,防止虫蚊生。
51、山药地要松,甘蔗行要齐。
52、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菜当三分粮,因子当间仓。
53、萝卜小人参,副业要认真。
54、种地没巧,精耕锄草。
55、深栽洋芋浅栽姜,麻子撒在地皮上。
56、种地不働草,种子白丢了。
57、好田不种成草窝,庄稼不锄成草坡。想要杂草锄得净,必须起早爬五更。雨水多了斜根大,锄得迟了死庄稼。
58、天干三年吃饱饭,虫害一时饿死人。
59、沙地里的西瓜,粘地的芋头。
60、瓜地铺石沙,一棵结七八。
61、锄地胜抵三分雨,松土好比下次肥。锄头自带三分水,多锄抗旱苗儿肥。早动手,别偷懒,伏雨落下锄地难。不怕迟种,只怕晚锄。
62、人怕生病,谷怕生虫,田坎怕打洞。螟虫火光,谷米满仓。
63、夏天多锄草,子粒长得饱
64、无虫要防,有虫早治。
65、要吃胡麻油,伏里晒日头。
66、禾怕枯心,树怕剥皮。
67、冬耕深一寸,害虫无处存。
68、要得虫子少,锄净田边草。
69、见蔓不见瓜,必定拿车拉;见瓜不见蔓,只能挑几担。
内容延伸:
人们在谈话和表达想法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汉语谚语,例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长辈们以他们的经验给我们讲道理而我们却不听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无奈之语;当我们经历了漂泊,终于回到自己的家里,就会感叹“金窝银窝,不如咱家的狗窝”。“谚语是历史上长期流传,表达民俗,含有深刻社会经验的简练形象的语句。它是人类语言普遍存在的一种熟语形式。”谚语中一部分出自典籍或民间性的作品,但大部分是历代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在民间口耳相传。
谚语内容丰富、运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有关饮食保健的谚语:“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有关行走坐卧的谚语:“只要迈开两脚,哪愁千里迢迢”;有关衣食的谚语:“人是衣裳马是鞍”;有关时令节气的谚语:“二月二,三月三,清明寒食过三天”;有关医药卫生的谚语:“伤筋动骨一百天”;教人勤奋学习的谚语:“书到用时方恨少”;有关农事的谚语就更多了:“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等。
谚语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例如风格美、音乐美、对称美、修辞美等。本文就汉语谚语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等,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语谚语的例子来展示其修辞之美。
语言学家郭绍虞先生在论及汉谚语时说:“谚语在民众艺术上所以有留存的余地,与其说由于它的内容幽玄深邃,不如说它形式的奇峭警拔,与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巧妙地遣词造句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接受文化模式、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运用修辞手段,调度语言元素表达对事理的认识和态度,当然也离不开文化模式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汉民族思维能力很强,尤其擅长具象思维,喜欢在万事万物之间发现某种联系,甚至包括非逻辑的联系,进行联想和想象。这样的思维倾向形成汉民族审美观念:就是以形象为美、含蓄为美。比喻、起兴、借代、比拟、象征等修辞手段的运用都表现了汉民族的这种思维模式,所以这些修辞手段在汉谚语中显得特别活跃。”
【农业生产经典谚语】相关文章:
农业生产谚语05-17
农业生产的谚语07-24
农业生产的经典谚语09-05
反应农业生产的谚语12-27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10-27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08-04
有关农业生产的经典谚语07-19
农业生产节气谚语01-09
农业生产谚语积累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