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作文

时间:2022-09-12 18:07:25 艺术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艺术的作文汇总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艺术的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艺术的作文汇总7篇

艺术的作文 篇1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去拍艺术照。

  我穿上妈妈挑的牛仔背带裙和里面的衣服,走到摄影棚。我本以为只要摆几个poss就行了,谁知还要拿着道具,坐下,趴下,甚至半蹲。而且,拍照的叔叔和给我化妆的姐姐很幽默,他们总是把我逗的前仰后合。所以,拍照的叔叔不得不总是停下来等我笑够了再接着拍。比如,我身后的背景是一片片花瓣,叔叔叫我把手伸出,好象在接花瓣,我照着做了,没想到身旁的姐姐说了声“接金子喽”,让我捂着肚子笑了好长时间才恢复状态。还有,在我做poss的时候,叔叔还会学我的样子,害得姐姐三番五次的提醒他,可叔叔还是不改。唉,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拍艺术照真的好累啊!

艺术的作文 篇2

  学生最怕写作文,老师最怕改作文。一个怕写,一个畏批,两厢不情愿,而又都欲罢不能,这一对矛盾究竟该如何解决呢?笔者以为,需要抓住学生和教师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给予解决,作文批改才有可能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天地。

  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情动辞发”,教师要想看到情真意切、语言顺畅、内容丰富的好文章,批改作文有一种愉悦感,首先就是要出好作文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无需编空话、假话。如记叙文《同桌》《珍藏》《童年拾趣》,就比《窗》《雨中》《夜》之类好写得多;议论文《自由与纪律》《要理解父母的爱》,就不如用《从风筝说开去》,其中的道理更直观,更有启发性。还有议论文最好是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多方面的话可说,如《环境与人》,指导学生辩证地、多元地看问题,就有很多话可写。

  要想写好作文,学生就需要积累材料。同时,学生还应对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进行认真思考。学生如果不思考所积累材料所包含的社会意义,那么积累的素材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在校内、校外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如搞读书交流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搞过活动后,让学生作文,如《读书交流会大开我的眼界》《我当了一回“发言人”》《第一次尝到了当“记者”的滋味》等。这样作文学生会感到有话可写,叙事、抒情、说理都不会胡编乱造,老师改起来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二、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批改

  笔者认为,让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作文,确实是一个一举数得的好办法。在大多数学生的意识中,写作固然无法推脱,而批改作文则理所当然是老师的事,而现在一旦把批改任务交给学生去参与完成,使角色得到转换,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在传统作文的批改中,学生作文的好坏,只有老师一人知道。现在让他们自己相互批改了,他们就会怕在众多同学面前出丑,这样就又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努力写好作文的内驱力。

  然而,青少年的情绪是不稳定的,为使兴趣持久,对互批这种活动必须不断变换形式。如:①经自荐、互荐,一个班组织十个三人批改小组,三人分别给几篇作文写出评语,打出成绩,三人的平均分为该同学作文得分。②按班级原来小组批改,要求人人参与,评出本组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拿到班里统一比较,看哪个组评得最客观、最合理。③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对调批改,一篇作文由三人传阅,提出一个共同意见,三人签名,事后作者和批改者可进行交流。④课堂口头样批。教师事先挑选或让学生抓阄定下几篇作文,先在课堂上朗读,然后学生起来评论,教师边指导边在黑板上作记录,全部评改完毕后,再由学生“对号入座”,给自己作文进行批改。⑤课堂上学生自己朗读批改,叫学生先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批改要点、标准,然后让学生自己对照,自己批改、打分,最后教师作抽样检查。

  采取多种形式的作文批改,学生在心理上都会产生一种新的兴奋,从而极大地引起对写作和批改的关注,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要让评语、评分多样化

  学生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练习,他写出来的文章是他的思想和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每一篇作文,都可以从选材、立意等各方面去评价。评改作文时,是不是每篇作文都要从各个方面去下评语呢?显然不必。我们知道,每次作文练习,总会有个明确的要求。因此,每次作文评改,也要有相应的侧重点。一般来说,非重点的问题在评语中可以不涉及。另外,还要考虑到方式。作文的评语大致有两种方式,最常见的是鉴定式和谈心式。

  “全面”“鉴定式”的评语占少数,多数用“单项”“谈心式”的评语。如,“我在你的作文里,看到了你和家长之间确实存在着‘代沟’,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消除‘代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过,在星期天春游这件事上,有关内容在你的作文中没有交代清楚,谁对谁错,我不能随便表态,请你再仔细看看,该作哪些修改呢?”学生反映如此谈心式的评语读起来亲切,有所侧重的单项评语印象深刻,或发扬或克服指示性强。

  作文评分标准难以划一、把握,主要与考试成绩有关。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大变化,如用一种评分方法和一种给分形式,学生就有可能由对成绩的厌倦而导致对写作的厌倦。如能采用多种评分方法,就有可能避免这负面反应。笔者采用的有三种评分法,第一种是直接给分法,第二种是分项给分再综合,第三种是先分等级再给分。这样就有可能避免凭印象给分,让学生的作文能力较客观地得到评价。另外,到了学生那里还有一个给分形式的问题,为避免单一化,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成绩有百分制、等级制,还可以交错单项给分、综合给分等。

  总之,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并非一种目的。所谓作文批改的艺术,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写作并参与相互批改,那么作文教学的效率就不怕不能够提高。

艺术的作文 篇3

  我家的一个柜子里藏着两个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它们两个来头可不小,都有收藏证书呢!爸爸超级喜欢陶瓷,有得时候把陶瓷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呀,那两个陶瓷就一直被“关”在柜子里,爸爸根本舍不得用,生怕被摔破了。要说我最喜欢的陶瓷只能是龙泉青瓷。

  青瓷之美,肯定是龙泉。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北宋,盛于南宋,是中国国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龙泉青瓷不仅是皇宫的贡品,而且是中国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世界性商品。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浑厚如玉的釉色著称在民间,是我国制造陶瓷历史最久,最大的一个瓷窑的地方。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龙泉窑的青瓷技艺推动了各地瓷窑的发展,从南宋至明代,福建、广东沿海和江西一带的瓷窑纷纷烧造出类似龙泉青瓷的产品。这套精美的茶具,特别像一个温馨的家庭,这个茶壶上面的图画非常简单,但看起来,却有艺术的美。上面的只有一片叶子,旁边一根凸出来的竹根,它的茶柄那真是非常的有趣,是一根细细长长的竹子,只不过是弯的,竹子一节一节凸出来的地方,都做得非常精致。这个大茶壶就是妈妈,而四个小茶杯就是孩子了。这个陶瓷的艺术真是非同凡响啊!

  我觉得这套茶具是相当的漂亮,因此我更爱这套茶具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艺术的作文 篇4

  温暖的空气吹在我的脸上,艳丽的阳光照遍全国,这里是全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谛冈,我正准备与世界的画家来一场艺术的盛宴。

  这里每天都有许多的观光和教徒来到这里,梵谛冈最有名的,就是以前教皇的礼拜堂--西丝丁礼拜堂。当你走进去这间没有几坪大的教堂时,你会发现这间教堂从地板到天花板,没有一个地方是白色的,仰头看天花板上的画,如蓝天般的湛蓝,上面的神不同与凡人,展现出肌肉与线条,这就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他和达文西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但是米开朗基罗比较多是雕刻,不过这座教堂的画全部都是他画的!他利用雕刻的手法把每位神的线条展现出来,虽然都会穿着衣服,但是你还是可以看到衣服里面的肌肉;这幅画分成很多格,很像漫画一样,一格讲一个故事,其中有一个只剩下人皮的怪人,其实是米开朗基罗本人的自画像,比喻他也是一个内心空虚的人,而不是神。他的画作令我们赞叹,但是他的为人却让我们无法忍受。

  艺术是个抽象的东西,有人看完一头雾水,有人看完陷入沉默,有人看完却得到了心灵的洗涤。艺术是为了满足你空虚的灵魂,一个隽永的艺术品,不是只要鬼斧神工,而是要让世人从生活中得到感动,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的东西,如果你认为你的生活无趣,快走出家门与世界来一场艺术的盛宴。

  美丽的事物是永恒的快乐,壮阔的风景是高亢的歌声,艺术之美将能释放灵魂的永恒。

艺术的作文 篇5

  素描、儿童画、水墨画、水粉画……明明都是画,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呢?而我没有学过以上任何一种话,我自学了一种动漫画。

  动漫画虽然没有之前那几种画学得人多,但也是十分不错的。他有着素描的细节,儿童画的天真有趣,水墨画的气势,水粉画的色彩……她将多种画类融合在一起,不就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吗?

  一开始,我看见同学在画动漫画非常好奇,便凑过去看了一眼,没想到我与漫画之旅的缘分就此开始了。他的画中有一位天使,她披着金发,蓝色双眸中带着一丝温柔,身着优雅的淡紫色长裙,白皙的皮肤在阳光下笼罩下似乎镀上了一层金粉。如此一位天使,明明没有那儿洁白的双翼,我却似乎看见了,好美呀!我的脑海中只剩下来赞美和感叹,等我这反应过来时,他已经将画收起来了。

  说做就做,于是拿出纸画了一个头,可为什么这么圆,都没有下巴了,一点美感都没有了。这时他递过来一张《零基础学动漫画》的书,上面详细介绍了头的画法,眼睛的画法,身体的画法……看得我眼花缭乱。从此,我开始了每天中午练习画画的路程。

  一开始我都讨厌我的绘画技巧,因为人物在我的画里总是没有灵气。但我还是咬着牙坚持练习。渐渐地,我的画勉强看得过去。再之后我感觉还可以,画中似乎有了鲜活的气息。

  有一次,我画出一张比较令我满意的话。那双黑色的眼眸很有灵气的,长长的头发很飘逸的,四肢还算挺灵活的。我忽然觉得看着我自己的画,还真有些赏心悦目的感觉。她的美丽保存在了纸上,却深深留在了我的心里,毕竟这可是令我满意的作品!

  动漫画是多么美妙的一门艺术啊!我希望我的动漫画可以更上一层楼,我好我自己!

艺术的作文 篇6

  艺术发现是文艺理论中的术语,是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独特感知。艺术发现对于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了作品的独创性,可以说没有艺术发现就没有富有特色的作品。虽然学生写作文与作家的创作具有很大区别,然而要想写出新颖而深刻的文章,没有独特的艺术发现也是不行的。尤其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艺术发现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独创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艺术发现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艺术发现的一般心理特征。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四个方面:

  1.艺术发现是作者心灵的蓦然领悟。将要进行写作时,作者的整个心思都放在相关的事物上,经过一番思索,突然发现了事物身上别具意味的东西。这种领悟是在作者长久凝视相关事物后的一个深刻的心得体会,此时他的内心深处往往会涌起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喜悦之情。

  2.艺术发现是作者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结合,体现了潜意识的心理内容。有人把智慧分为“可以言说”与“不可言说”两种类型,而心理分析学家更是对潜意识的重要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深信不疑。艺术发现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只是发现结果,它极其富有个体特征,可以说是作者心灵深处观察事物独特性的外化。

  3.艺术发现是外在事物的特点与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大作家之所以能够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并不是因为他见识的、看到的事物与一般人所见的不同,而是由于他们观察事物时的心情与一般人不同,看事物的眼光不同。他个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所见之物更容易交融在一起,容易与事物产生共鸣,使外在事物“皆着我之色彩”。

  4.艺术发现不是改变原事物的特点,而是赋予原事物一种新的内涵。这种新内涵往往是对原事物一般特征的升华,是作者审美眼光和审美体验在相关事物身上的凝固。例如,竹子不过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而已,但郑板桥却审视它“我自不开花,免招蜂与蝶”的特点,赋予了竹子高洁、不媚俗的品格。竹子本身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但是经过郑板桥的艺术发现,它却多了一种新的内涵。

  二、艺术发现训练常用的.方法。

  艺术发现虽然具有很强的个体色彩,但也并非无迹可寻,结合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践,笔者自己总结了两种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

  1.特点列举法。

  初步训练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训练时教师给学生提供某种事物,让学生将它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乍一看你会以为这很简单,其实不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说出某个事物的名称,却常常很难全面地描述它的特点。艺术发现产生的基础正是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与人的心灵产生了共鸣,所以不善于观察、描述、总结事物特点的人往往很难从事物身上有所发现,只有加强列举特点的训练,才可能提高学生“顿悟”现象出现的概率。另外,从思维活动的角度讲,列举事物特点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的意识,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2.陌生化训练法。

  艺术发现的前提条件是作者对事物感兴趣,能够有意识地去注意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很多事物已经“熟视无睹”了,对它们只有机械化的认识,总是不自觉地用固有的眼光看待它们。要想从一个熟悉的事物身上发现一点“新”的东西,就必须把它当做一个陌生的事物来观察,惟此才可能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发现事物身上被我们固有眼光所遮蔽的内涵。在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说出自己重新审视事物后的新认识,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事物本身所蕴涵的思想、哲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例如,有一次我以学生最常见的事物——黑板擦为对象,让学生列举它的特点,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并围绕黑板擦的特点深入思索。结果有些学生有了比较新颖、深刻的艺术发现。有一个学生在随后的作文中写道:“黑板擦和我们一样,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在一天天的工作中,它不断在自己的阵地上磨损自己软弱的一面,直到生命结束的刹那……”其中洋溢着对高尚人格的执着追求,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三、艺术发现训练的评价原则。

  作文教学中的艺术发现训练应本着个体性原则。有人在讨论新课程改革内容的时候说,要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并不是要让学生去发明什么前所未有的东西,而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具有创新的精神。这是很中肯的评论。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艺术发现的训练也是这样,不是要让学生有什么一鸣惊人的伟大发现,而是使其掌握一种发掘题材深意的方法,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发现成果时,不能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体系或者比较权威的观点来评定其质量的优劣,而要本着个体性的原则来看待学生艺术发现的价值。个体性的评价原则要求教师善于找到学生写作的“亮点”,圈之、点之、赞美之,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强化他们进行艺术发现的愿望,逐步使他们在审题时形成艺术发现的自觉行为,这才是训练的深层目的。

艺术的作文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民间艺术渐渐被便捷的社会风气所掩埋,有趣的民间艺术渐渐被人民忘却,流传多年的民间艺术渐渐失传......

  民间艺术中的画糖画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它味甜有趣,会根据客人们的需求画出形状各不相同的模样,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只想着怎样赚钱快而忘记画糖画的乐趣和原先做这一生意的初衷,让我们所熟悉的糖画的味道逐渐变淡,变味了。现在人们表面虽然在画糖画,但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那份喜爱投入糖画里,甚至低价买已经做好的糖浆来满足自己的私心和客人们对画糖画的人的速度,这些方法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人们画糖画的习惯,糖画便在这时悄悄的加快了消失的脚步。

  在我爷爷奶奶那一代,竹编是一种常见的东西,出门买菜、买东西,人人手上都提着用竹条编制而成的菜篮。但现在因为塑料袋的出现,已经很少有人会用竹编这一类的东西了,大家都开始使用方便携带的塑料袋去超市购买东西了,过了几年,每一家超市都有自备的塑料袋了,购物架上、卖菜栏上、食品散装架上……随处可见,现在很难看到有人提着篮子上街了。逐渐,竹编制品即将失传,以前普通常见的竹编制品已经成为一种供欣赏的工艺了,许多人都无能为力,只有在默默里叹息。

  春联大家都熟悉,无非是在一张红色纸上写一些春节喜庆的话,真的只是这样吗?不是的,在我们爸爸妈妈那个时候,春联都是自家写的,那时候大家都争着写,认为是一件很荣誉的事,但现在大家都是花钱请人写或是印刷的,写春联也是一种民间艺术,为了不让它消失的脚步加快,大家都开始广泛地学习书法了。

  “提线木偶、剪纸、泥塑、皮影……”的艺术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就会消失,也许是举足之间,某一个瞬间。我们虽无法阻止它们的消失,但我们可以将它们消失的脚步放慢,多去学习这些艺术,传承这些民间艺术。

【艺术的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艺术的作文:雨中的艺术10-19

艺术作文11-19

艺术的作文11-27

艺术的作文05-30

关于身边的艺术作文:雕刻艺术01-07

关于艺术的作文:身边的艺术作文_550字01-31

身边的艺术作文400字:音乐艺术01-07

身边的艺术,绘画的艺术550字作文10-22

关于艺术的作文:艺术真谛_550字01-27

关于艺术的作文:泡沫艺术_650字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