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

时间:2021-07-12 11:22:21 元宵节 我要投稿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1

  春节到来又离去,年复一年都是如此。新年,有欢乐热闹,也有宁静美好,你喜欢哪一种呢?

  城里的元宵节是热闹喜庆的,道路旁都挂着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花灯,家家户户伴着月色,围着一桌吃汤圆,除此以外,还有猜灯谜、放烟花等精彩活动。

  不管南风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吃汤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元宵别称汤圆,由糯米制成,陷有芝麻、豆沙、鲜肉等,团圆饭上汤圆也是我们家每年必有的甜点,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白胖胖的汤圆端上来,色泽莹润,咬上一口表皮很Q很光滑,糯糯的,一咬即破,里面的芝麻馅立刻流淌出来,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温暖甜蜜的氛围瞬间萦绕全家。

  除了全家团圆,我们还要放飞自己新一年的愿望和目标,于是我和一家人一路欢声笑语,兴奋的去放飞梦想,这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

  放飞的梦想,是孔明灯,说到孔明灯,它是个战斗计策,剧《三国演义》记载,孔明在平阳被司马懿围困,他便教手下人点起一个个灯笼随风飞去,司马懿看见了,以为孔明朝那个方向逃跑了就向那个方向追去,孔明得以脱险,孔明灯由此命名。现在放孔明灯以成了元宵节的一个习俗,寓意团圆吉祥。

  夜深了,皓月当空,月光皎洁,此时乡镇一片寂静。

  我与家人提着灯,来到乡镇的小河边,这条河水平如镜,倒映着明月,月光洒在草地上,洒在世间的一切角落,一切都闪耀着银光。

  我们放飞的孔明灯形状特别,呈圆柱形,上下有两个黑盖子,中间凸起,表面糊着一层粗糙的纸,有一轮一轮的环状塑料圈,下面挂着丝线。这孔明灯在月光下看起来是深红色的,闪着银光徐徐升空。

  我提笔,写下自己的愿望,事事顺利,学业有成,这虽然通俗了点,却体现了我们朴素淡雅的心灵与我们不同寻常的追求。

  落笔后,我瞧了瞧这简单的八个字,饱含了我的深深诚意。

  微风一阵阵拂过,带着一丝暖意,我慢慢松了手,孔明灯随风飘去,越飘越远,我凝视着这一切,久久不愿离去。

  在这个宁静美好的夜晚,还有许多孔明灯飘在夜空中,成了元宵节独特的风景。我仰望星空,感到我们那盏孔明灯是最亮的,新一年到来,我们愿望满满,让每一年过得都有深刻的意义。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2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每年的元宵节,我的家乡??——泉州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猜谜语、踩街、赛花灯等,元宵节有时比春节更热闹。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元宵节晚上,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到了元宵节晚上,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煮了满满一锅汤圆,我坐在桌旁美滋滋地品尝着汤圆,一个个软软的汤圆像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滚到了我的肚子里。汤圆的馅也各不相同,有花生的和芝麻的,个个都美味可口。

  吃完了汤圆,妈妈和爸爸就带着我去看踩街。街上可真热闹啊!人山人海,三五成群,小孩子们都跟着爸爸妈妈出来游玩,有的提着花灯;有的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有的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头饰;走在街上,时不时还能看到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烟花。突然,从不远处传来锣鼓喧天的声音,原来是踩街的队伍来了,我和妈妈赶紧挤到人群的最前面,只见一群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人边唱边跳地向我们走来,有“火顶公婆”、“拍胸舞”、“踩高跷”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拍胸舞”,一群矮矮壮壮的中年人,光着上身,边跳边用力地拍打着自己的胸,还发出“啪啪啪啪”的声音,真有趣呀!

  元宵节晚上,赏花灯是必不可少的。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到了赏花灯的地方,一进大门,我们就看见各式各样的花灯,绕着场馆整齐的排列着,有纱做的兔子吃萝卜、纸糊的金鱼眨眼睛,还有各式各样的走马灯、宫灯,有的宫灯上还缠着一条腾云驾雾的龙。花灯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有红的、橙的、黄的、绿的、青的、蓝的、紫的和白的等多种颜色,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刚走不远,我们就看见一只纱做的兔子灯,那只兔子非常大,手掌上拿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兔年吉祥,新春快乐”八个大字,旁边还有一只顽皮的小老鼠在表演!这么多灯,我最喜欢的是龙舟灯,巨大的龙舟上站着一只白兔,手上拿着金银财宝,龙头龙尾栩栩如生像要飞起来似的,龙舟还摇来摇去,像在海上航行一样,真是惟妙惟肖啊!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元宵节,既热闹又好玩,我喜欢家乡的元宵节。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3

  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全家人回家乡欢度元宵节。

  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家乡虽然偏僻,但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几乎都回家,所以家乡到处人来人往,欢声笑语。

  进家片刻后,我随妈妈去点香。我们要点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么粗大,一米多高,而且这一柱香非常精致漂亮,表面有一条张牙舞爪的龙盘着,那条龙栩栩如生,正要腾空而起,真是“神龙盘玉柱”。到了大宗祠,这里早已香烟袅袅,许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们来到自己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见盘在香上的龙张着大嘴,好象要来一招“灵龙吐珠”,又像是对我们说:“主人,你们终于来了,我已经等很久了,快把我点上吧!”大伯和二伯合力将桶和香搬到一边。接着二伯拿出随身带着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后点着火。顿时,微小的火苗就迅速变大,变成一条火龙。很快油燃烧完,火灭了,“龙香”上不停地升起缕缕烟雾。

  点完香,我们又来到二伯家门口,吊上鞭炮,等待欢庆游行的队伍的到来。听二伯讲,村里有个习俗,就是每逢元宵佳节的时候,乡里都组织迎春游行,游行的队伍来到哪家门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游行的队伍所过之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二伯正谈着,游行队伍已经来到门口,只见长长的游行队伍像一条长龙,东不见头,西不见尾,踏着平坦的村道缓缓向前进。有的吹横笛,有的弹琴,有的打鼓,还有的扛锦标,锦标上写着“万事如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大字。我正看着,爸爸已经点响了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鞭炮声伴着欢庆队伍动听的笛声、琴声、鼓声,组成了一首欢庆元宵的歌。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4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晚上,最吸引人的当然要数放“烟花”了。县城的飞机场上,每年的这一天晚上8点半都举行焰火晚会,场面非常壮观。

  吃过早饭,爸爸就对我说:“今晚我们去武鸣看烟花。”我一听

  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只盼着太阳快点落山。

  终于,夜晚降临了。爸爸开车带着我和妈妈出发了,来到飞机场边上,那里早已人山人海,十分拥挤,为了安全,交警拉起了警戒线,谁也不能超过那一条线。于是我们就在远处看。我们站在那儿,十分焦急地等待着。突然,“砰砰”几声,随着震耳欲聋的响声,一个个烟花像火龙一样,呼啸着,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绽开了。有的烟花升到月亮那边炸开了,真让人担心会把月亮炸飞了。哇!各种颜色的烟花“飞”到了天空,颜色不时地变化。有的像一朵刚刚开放的花朵;有的炸开来的形状像一个个地球仪;有的炸开后全是绿色的“小星星”,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落下;还有的像流星雨一样,一闪而过……这些五彩缤纷的烟花把天空映得美丽极了!每次烟花炸开,所有的人都禁不住发出“哇——哇——”的欢呼声,小孩子更是又蹦又跳,鼓掌欢笑。烟花把四周照得比白天还要亮,照在人们欢乐的脸上,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太漂亮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还没看够呢,一会就接近尾声了。接近尾声的时候,烟花是一个一个放的,不过,这些烟花比我刚才看到的烟花开得要快得多,也大得多。突然,四面八方都有烟花,全都是那些一放射出来就是金光闪闪的烟花。接着,又一串烟花呼啸着冲上天空,“嘭!嘭!嘭”炸开了,立即星光四射,然后渐渐消失,烟花就没了。

  我站在那望着天空发愣,爸爸的一声“走了”把我惊醒了,我说:“爸,我们明年还来!”妈妈笑着说:“还远着呢!”

  简评:本文小作者把放烟花的场面描写得非常美,不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烟花的不同形状美,还通过颜色、人们的欢呼声等侧面描写烟花的美。收尾时还不忘用上“望着天空发愣,明年还来”等字眼体现烟花美,美得让作者忘了回家,美得让作者盼着“明年还要来”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5

  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传统节日,大江南北,各具特色。我的家乡也不例外,传统节日大街上就热热闹闹的。

  元宵,乃我最中意之节日。盼了一年,亲爱的元宵终于来了,风里雨里,元宵等你。还是像往常一样,被自己帅醒,乖乖地坐在茶几前看动漫,等待着稀饭。忽然,一股香气直钻我的鼻孔。啊,那香味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是那样的朴实而又繁华。于是乎,我便循着香味走去。打开玻璃门,锅里仿佛闪着金光,大水泡噼里啪啦,衬托着此次“演出”的主角——汤圆。

  馅料一般是芝麻和白糖做的,但我觉得奶奶做的芝麻桂花馅更好吃。只见奶奶一套花里胡哨的动作,将汤圆捞出。我碗中的汤圆上跳下窜,珠圆玉润,白里透黑,活像一个可爱的企鹅。

  我果断捞上来一个,q弹水润咬一下,花生芝麻馅爆出来,充满了我的口腔。美味麻痹了我的痛觉,连汤圆出锅的烫我都忘了。芝麻馅香甜可口,汤圆皮富有嚼劲,热热的馅在口腔中回荡,令人唇齿留香,口吐芬芳。

  突然,睡眼朦胧的妈妈走了出来,“吃了这么久的汤圆,你知道汤圆的起源和名字由来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对于一个纯粹的吃货来说,老妈简直是出了一道世纪难题。“洗耳恭听。”“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成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用糯米粉搓成圆形。你刚刚也看见了吧,汤圆上下浮动。”“嗯,是的,上下不断浮动,可好玩了。”“so,他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成“汤圆。”“哦,原来如此,长知识了。”

  “滴答滴答……。”时钟转了一圈又一圈,太阳渐渐落山,当那最后一抹光也消失在人间时,黑暗将会笼罩整个大地。我们驾车驶向阳头广场,只见那黑暗并不能阻挡人们的热情,道路上人山人海、灯火通明。羊头广场上一个营地建立在广场,一排排灯谜挂在营地之前。这里有我最喜欢的节目,你们猜出来了吗?对了,这就是锻炼脑细胞的猜灯谜。就以我这爱因斯坦智商,猜灯谜的速度那是歘歘的。

  “一去就变坏”?我脑子灵光一闪,这个是“坯”吧!此时那个人一脸惊叹,并用麦克风大叫,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这儿,并恭恭敬敬地递给了我一包纸巾。接下来,我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一堆奖品。

  每个地区的风俗都有不同,各有特色,而我们家乡的风俗便是这样,这元宵节让我长了不少知识,令我眼前一亮。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6

  元宵节,它虽然没有春节热闹的气氛,没有春节红火的喜庆,也比不上春节的历史悠久,但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含义。

  由于元宵节紧挨着春节,因此在我的家乡,从春节前夕一直到元宵节,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家每户都忙碌着、却很快乐的过着盛大的节日,直到元宵节完,这热闹、欢快的气氛才渐渐平息下来。小时候,在我心中,我只知道元宵节像春节一样热闹,一样有趣。

  有一句古语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每次还没到正月十五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做准备,排秧歌、买烟花、买灯笼,有些心灵手巧的人便会自己做一个别具一格的灯笼,就只为了那一天而做准备。

  正月十五日那一天早晨还算清静,可以到中午,刚吃过晚饭后,假如你想午休,那恐怕没戏了。刚一过十二点,街上就准时开始了敲锣打鼓,随即而来的就是俗称的扭秧歌。各个表演者脸上都洋溢着欢乐,透出了节日的气氛,都跳出了自己的个性,各式各样的,有扮小丑的,有举花伞的,有转手绢的,使你大饱眼福。看完了,会觉得肚子有一点饿了,这是餐桌头号食品——汤圆,一个个浓郁可口,要到嘴里,感到一阵香甜,可口,好吃极了。

  这都不算什么,只是个开幕式,最为热闹的还要数晚上了。

  晚上,整条街都比以往亮,灯火通明的,必行在街上,琳琅满目的灯笼看得人眼花缭乱。有材质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绝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拿一根细竹竿,将点燃的灯笼挑起来,俗称挑灯笼,也有一个文雅点的名字叫看花灯。

  看,那边是什么,热火朝天的,走,去凑凑热闹。哦,原来是——猜灯谜呀!火红的纸片透过灯光,将整个广场都被红色包围,被喜庆包围着,人们站在一张张纸条前,有的低头用手机查,有的挠挠头,有的安静的思考,想到后,便争先恐后地去兑奖,广场充满了无穷的欢乐声。

  最后,再欣赏一下圆盘般的月亮,这是一年中第一个全月,皎洁的月光将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有一种仙境般的美。

  这是我家乡的元宵节,一个与众不同,热闹非凡的节日。我爱家乡的元宵节,更爱我美丽、热闹、与众非凡的家乡!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7

  在我的家乡,元宵当数整个春节里最热闹不过的日子了。

  到了这天,村里就会有一家人办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共聚一堂,热热闹闹过元宵。而今年元宵刚好是轮到我家姑姑办,家里可热闹了。

  在元宵前夕,姑姑一家也忙活开了,人手不够,就连我也穿上围裙来帮忙了。看那,姑姑都忙晕了,得先把屋子收拾好接等客人,要请大厨来主厨,还要采购大量食物。事情可多了,家里的人来来往往,忙得不可开交。

  元宵前一天的早上,我们还要游街呢!我的外公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我,表兄弟姐妹和奶奶每人各扛一根杆子,上面挂上一盏灯笼,以示我们是本届元宵游街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和很多村干部一起走在游行队伍前头,紧随其后的是乐队,他们着统一的蓝色礼服,边走边奏响鼓乐。队伍中还有一个方阵最迎人注目——那些上了年纪的奶奶们,全部穿粉红的衣服,个个容光焕发,喜笑颜开,她们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还有本家的几个年轻人在队伍边上不停地放鞭炮的,一路走一路放,鞭炮声给这个节日增添了最喜庆的一笔。

  我们游街串巷。家家户户门前都堆着鞭炮,我们一到他们就立即燃放起来。浓烟,呛得我们直咳嗽。所到之处孩子们就会尾随在队伍后面。一路上队伍不断壮大,可热闹了,我们这些孩子在经过村委会的时候,有一个阿姨就给我们每个人发饼,上面有印着鲜红的“福”字, 还 发 了各式各样的零食。我们瞧着手里的袋子越来越鼓,个个乐得笑哈哈。我呢,口水早已流下三千尺了,可外婆却说:“现在不能吃。”叫我把口水生生地咽回去了。

  终于,游行结束了,走的可真累呀,脚痛了,手也酸了呢!

  刚游完街,我们还要去姑姑家呢!哇,临时搭起的厨房里摆满意了各色美味佳肴,光看品种就让人大开眼界。大水缸里的这群威武的螃蟹将军,明天此时就得安安静静地卧在盘子里,嘿嘿,等着我们来品尝了!

  一切工作都准备好了,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就等着明天的大餐了!

  整个晚上我都兴奋得睡不着觉,美美的想着明天的美味。

  终于到了元宵的晚上,是我们大饱口福的时候啦!鸡禽肉蛋,山珍海味,当然,还少不了汤圆啦。我坐不住了,索性站起来大吃特吃起来,再也保持不了淑女形象了。而所有大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举杯祝酒,谈笑风生,大家都在热闹地讨论着家长里短,而我们小孩当然只有吃啦!

  噼里啪啦——元宵,我们在这鞭炮声中度过了。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8

  每次过年,我们那里都很热闹,尤其是到了正月十五更是年味十足!每个村里都会进行历代传承的舞龙灯的习俗。

  一般到每年正月初八左右,村民们就会开始做筹备工作,他们先会在天黑后到隔壁村的山上偷龙头竹(就是用来制做舞龙灯的灯头包括龙身用的竹子)选择两根又粗又直又长的最好的竹子砍下来制作龙头用,同时会在竹子根部旁边放一个红包,与其说是偷不如说是买,但不知道为什么老底子就是这样留下来的规矩或者说是方式吧!待龙头制成后,再用一种油满蜡油的纸糊成灯罩可以把蜡烛围起来,使烛光不会被风吹灭,绘上花鸟或者是写上有祝福或吉祥喻意的字,然后罩在插好四边竹条的灯板上,每一条灯板的下面都有一个把手,大概有三四十公分长,当灯板扛肩上时可以用手抓举不让灯板脱离人身,可以更加肆意的舞龙用。

  最后把大龙头的全身都绘上鳞片,把眼睛点亮,敲锣打鼓一番再放上鞭炮,给龙头做完开眼仪式,就正式可以出灯啦!

  等到了晚上,到处都开始放起来烟花,龙灯也就一个村一个村的转了起来。各种各样,有时两条龙灯相遇,那就更有趣了,它们开始互相比高,哪个村的龙灯更高就代表那个村的运势更旺,大家使出全身劲头把龙头举高,后面接好的灯板也就是龙身一起跟着盘旋了起来,各种欢呼、呐喊,热烈的气氛在紧锣密鼓中表现的酣畅淋漓!

  有一种龙灯,特别好看,它有金灿灿的龙身和小小的龙头,它舞起来的时候,是用一根长长的木棍,可以一圈圈的盘的很高,由于龙身这间的连接处是软的布质,所以还可以随意的高低错落,此起彼伏,时而弯曲时而旋转,就像真的龙在天上盘旋似的。还有一种龙灯,又特别奇怪,一个灯笼一个灯笼都是断开的,一个人举一个,一节一节的,滑稽极了!舞龙灯的同时,一旁的烟花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多种多样,绚烂无比!

  还有一个很难见得到的场面,四条龙居然遇到了一起,在小操场上,各村舞龙的村民们都跑的飞快,四条龙灯的身子几乎占据了整个小操场,在漆黑的夜色下闪耀夺目、光芒万丈,尽情飞舞!真是太壮观了!

  这样的灯会,一般会从每年的正月十三开始持续到正月十六,从我爸妈小时候记事起一直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家乡东阳的元宵节!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9

  我的家乡——儋州市中和,这是一座古老的城镇。受苏东坡遗风影响,那里的元宵节可热闹了!

  元宵节前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都搭起了形状各异的彩门,彩门上分别贴着当地人题写的对联。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元宵节这一天早上,年迈的奶奶就开始忙碌着包元宵馍来拜祭祖宗,其他的大人们也都在忙着准备丰盛的菜肴,迎接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最让我高兴而又难忘的是吃过早饭后,哥哥就领着我到街上去看那热闹非凡的景象了。

  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调声队”的队员们身着统一的盛装,男女各站一排,手拉着手,用本地方言集体对歌,演唱时只见他们的手臂和身子随着节奏前后摆动。虽然没有音乐伴奏,但他们优美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许许多多的观众。

  晚上就更是红火热闹了。吃过元宵聚餐后,家家户户的`人们就好像约好了似的一起来到街上观看花灯、“‘龙’‘狮’大会”。这时的大街小巷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顿时,鞭炮响起,锣鼓声震耳欲聋,原来是“龙”“狮”队伍的队员们个个热情高涨地舞着象征着平安吉祥与幸福,象征着健康好运与喜悦的“龙”“狮”过来了。瞧!“狮子”威风凛凛,“青龙”和“火龙”有的前爪相互低着,有的互相缠绕着,还有的“双龙戏珠”呢!活像真的一样!舞龙狮的叔叔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舞龙的技艺十分了得,左一下,右一下,把整条长长的龙给舞了起来,可精彩了!叔叔们个个汗流浃背,可越舞越来劲儿。

  接着迎面走来的是“火把队”,这些队员都由七、八岁的小朋友们组成的,这些火把把整个小城照亮了,似乎在告诉人们,来年的生活一定会像这火把一样越过越红火。最后来的是“台角”表演,“演员们”有的在扮演“苏东坡讲学”,有的在扮演“桃园三结义”,还有的在扮演着“孙悟空跪拜唐僧师傅”的情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台角”让我真想走上前去摸一摸,和他们握握手、说说话。

  看到了吗?这就是我家乡那热闹非凡而又具有意义的元宵节。朋友们,相信您一定想到我的家乡过元宵节吧?来吧,我们热情地欢迎着您的到来,到那时,您也一定会大饱眼福,更会是别有另一番情趣!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10

  在我的家乡跟新年一样热闹地非属元宵节莫属。欢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快……一瞬间元宵节就到了,也是富有年味的一天!

  晚饭时间到了,远远地就能闻到甜滋滋的香气,口水也流了一地。元宵这一天肯定少不了白白嫩嫩,香甜软糯的“元宵”。说到元宵我就想起上午做的元宵,简直是惨不忍睹,本来是把芝麻,桂花,花生用软糯的皮包裹起来,可我做的就是个例外,包的不圆不说还露馅,别人做的各个都是“掌上明珠”我的却是“掌上碎珠”哎……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好了好了,就算我包的不好那我就当个美食家还不行吗……盼啊盼,我终于可以吃元宵了,啊,泡过“热水澡”的元宵十分可爱圆滚滚的又白又嫩就像一个个“大胖小子”一样。一个两个元宵在我的嘴里又跳又蹦十分快活,我一咬浓郁的酱汁立刻布满嘴巴越嚼越有劲道,简直是“舌尖上的中国”!

  夜渐渐深了,可是我们这个村庄热闹才刚刚开始。晚上6点不到大人们就要换上好看又艳丽的也叫“迎龙服”这件衣服上绣着小条大龙可好看十分喜庆。孩子们则穿上小旗袍再拿上小灯笼,这可是我们自己画的呢,画上有一只翱翔的凤凰,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咚隆咚隆锵”远远地就听见迎龙灯大队要出发了,这条龙十分长足足有100米长,像极了龙!我们则跟在龙队后面。运气好的还可以分到红包。迎龙灯对到了每家都要旋转一两圈希望这个家里多沾沾福气,龙队一转起来鞭炮也跟着响起来,满天的烟花五彩斑斓就像皇宫贵族办喜事一样沸沸扬扬,十里红妆!我看着眼前的一幕是如此和谐,大人们跟小孩子一样不拘小节在欢歌笑语,小孩子们也在大人们之间跑来跑去,仿佛在云层里一条大龙跟一群可爱的精灵门玩耍起来,愉快,不亦乐乎!人们忘记了烦恼无忧无虑,每个人脸上都是充满灿烂与美好的笑脸!

  渐渐地时间都在消逝,天空也慢慢宁静下来,村庄也平息啦!元宵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我希望把这份美好的心态大家和睦相处的画面永远刻在心里。绵迎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元宵节,谢谢你!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11

  我的家乡有一座始建于明朝弘治丁巳?14xx年的龙泉古寺。自龙泉寺建成后,附近的村民每年都要举办元宵节的龙泉盛会,坝子中的关索戏、龙灯、狮子、花灯、打秧佬、般打等古老的文艺表演都要在山上表演。龙泉盛会期间,立在龙泉寺大门外的两炷大香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大香高6米,顶口最大直径为1.3米,底部直径为0.33米。两炷大香如倒锥形插在专门用青石打制的香座上。由于制好的大香彩绘得五彩缤纷,又高又粗,远远望去,犹似两座倒立的彩塔,蔚为壮观。

  大香的制作要经过几十个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其做法是:先选一棵碗口粗、6米长的树干为支撑,除留出约一米长的干做插香用外,用篾圈按圆锥形往上编扎,并每隔一米左右用横木做一十字架将树干固定于中心,同时也为在香内装香面的人好上下,两炷香的骨架编扎完后,表面用白纸糊好,由民间艺人绘图、扎花或贴上民间绘图。香面要待两炷香在龙泉寺门外竖立起来后再装,因为大香是在新街编扎,新街离龙泉寺还有近三公里的山路,若在山下就装香面,送上山时就抬不动。并且送大香时还要举行隆重的送大香仪式才能起抬,从新街起抬送大香的日子为正月十五日,两炷香一炷在前,一炷压后。抬大香是用木架支撑,每炷香由四人抬,还有四人用拉绳在四周平衡。这天,送大香时关索戏、龙灯、狮子、花灯、打秧佬、般打等文艺队伍开始表演,锣鼓声、鞭炮声、龙舞、狮舞、花灯的崴步,关索戏、般打的表演,包括穿红戴绿送香的群众约两三千人的队伍,塞满行进的大道,长达一公里多,气氛相当热烈,大香一直要送到龙泉寺大门外。待两炷大香插入坚硬的青石香座竖稳后才息鼓、停舞。继后,选派十几名青年抬上竹梯,分别爬上两炷香的顶口,钻入香内,装填已准备好的香面。香面为一层细锯木,一层柏枝面,一层碎树叶、一层薄细砂?主要防止燃明火 。按此顺序将两炷香装填到顶口。中午开始点香。由青年人从梯子爬上大香,把点燃的小香插入顶口香面上,大香随着燃起来。这时广场上的演出开始进行,这天也即是盛会的高潮。这两炷香一直要燃一个月,每天有四方八面的群众不断来参拜庆贺。大香燃完也正是当地备耕春耕开始,故而据传,龙泉寺盛会点大香是为了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已变为当地群众以娱乐为主的民俗活动,并且这一民俗活动一直相沿至今。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12

  说起元宵节,大家都很熟悉吧。它另名元夕、元夜、上元、灯节。元宵节真是热闹非凡,下面我就谈谈家乡的元宵节吧!

  盼哪盼哪,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村子里可热闹了。大家为了迎接元宵节,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黎明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已经陆陆续续起床了,村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人们忙着到土佛山拜“土佛”,据说拜得越早的人得到的福禄就越多呢!

  你一定奇怪什么是“土佛”吧!告诉你,土佛山是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永康镇忙况村的一个非常有名的风景名胜古迹,它是在一个很大很大的洼子地里生长着一尊尊天然的由土壤凝聚成的像佛一样的土樽,高约10米以上,顶部开满各种野花,看上去十分壮观,因此得名“土佛”。每年的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各地的人们都来这里烧香、杀鸡、杀猪参拜。求得“土佛爷”的保佑。传说是诸葛亮带兵打战路过此地时,天上下着倾盆大雨,再加之士兵们疲惫不堪,诸葛亮说:“走得动的继续前进,走不动的就在此地休息,让以后的人们每年来此地为你们烧香祭拜两次。”因此就由今天这种每年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都是人山人海的局面。还传说在古时候,“土佛老爷”和“土佛娘娘”还经常给附近的人们借东西呢,有一次,因为有一户人家借了被子回家后,被小孩尿了尿,没有洗就拿来还,惹得“土佛老爷”和“土佛娘娘”生气后,就再也不给人们借东西了。不过不管怎么样,人们对“土佛”还是非常崇敬的,每年到这里烧香拜土佛的人不计其数。

  每年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非常热闹,从永康到土佛山这条路上从正月十四和三月十四就有车辆陆陆续续的来,到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十二点左右,土佛街上人山人海,参拜后的人们都来到街上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有的拿着相机在和土佛照相。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皎洁的明月高挂在万里无云的夜空中,人们点着灯笼,放着美丽的烟花,整个村子美丽极了。小朋友们跳啊、闹啊、唱啊,玩得非常开心。

  啊!家乡的元宵节真让人难忘啊!亲爱的各位读者,记住噢!每年的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我们的土佛山等着你光临哦。愿好人一生平安!

  教师点评:多么难忘的家乡元宵节,多么神奇的土佛山!小作者对元宵节那天土佛山热闹的场景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为家乡的元宵节增添了一笔神奇的色彩,从中不难看出小作者那种爱学习、爱家乡、追求人文关怀的镜头。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13

  中国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每一种节日,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习俗,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还是宁波的元宵节。

  妈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宁波人,从骨子里喜欢吃各式糯米做的点心。而元宵节的汤圆,更是不容错过的。与现代化生产的速食汤圆不同的是,在宁波,传统的汤圆连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将上好的糯米清洗干净,并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开工了。磨米,拌馅儿,忙得不亦乐乎。磨米时,一手推动水磨上的把手,另一只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来的米浆沿着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来用干净的纱布把米浆包起来,让米浆中的水流干,便形成了一个个糯米块,再将这些糯米块反复揉搓,就变成了柔软的糯米坯子。

  圆子的馅儿也非同一般。将干芝麻炒熟后捣碎,加入绵白糖和小块的猪板油搅拌,不一会儿,便散发出阵阵香味儿,就算是吃饱的人,闻到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尝个鲜儿吧!拌着拌着,这芝麻馅儿就变得油亮油亮的了,顺滑无比,煞是好看!

  开始包汤圆了!这时,灶边总是有小孩子候着,等着吃汤圆。他们一个个张大了嘴,伸长了脖子,想第一个吃到汤圆。但大人们可被这帮“小馋猫”给惹急了——这样围着还怎么干活儿啊!

  “都出去,谁先出去,吃的汤圆就多!”

  听了大人的这句话,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大人们也就能安心地包汤圆了。

  大人们包汤圆的手法娴熟,双手就像蝴蝶一样上下舞动,不一会儿,就包好了。这包好的汤圆一个个圆滚滚的,挺着小肚腩,站在那儿,好不可爱!

  把它们放入煮沸的水中,看着白白胖胖的它们一个个在锅中上下浮动,颇为有趣。等熟了,将汤圆盛入碗中,轻轻咬上一口,那馅儿便会流出来,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催促着你赶紧吃了它——这种催促又有谁会不听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猪油馅遍布口腔的感觉;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儿,这种口感,不禁让人想多吃几个。小孩子们可忍不住,不听父母的劝告,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摸着成了一只小皮球的肚子,瘫在椅子上才肯罢嘴,可眼睛还依旧盯着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着一脸满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这就是我的家乡——宁波的元宵节。与家人团聚,吃着汤圆,便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14

  “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这在我的家乡是元宵节的习俗。在这热闹的一天中,我们会吃汤圆、迎灯等,在这天里,我们会体会到“闹”元宵。

  在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做汤圆,汤圆象征团圆美满,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先把糯米粉用开水烫好,再和好面团后醒发一小时,再准备好自己喜欢的馅,接着把糯米面团分成一部分一部分摁扁,放入馅料,捏好,去掉多余部分的面团,弄成一个个的小圆形。最后把它们都放进锅中煮熟。

  等家里人回来后,把汤圆盛在碗上,每人一碗。我一闻,“哇,好香啊!”我叫到。刚会说“婴语”的小孩子,会帮忙做家务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只要提到汤圆,谁不想马上吃一口呢。我大叫道:“哈哈哈,我要吃三碗,你们自己分配剩下的。”我一口吃下去,忍不住想吃第二口、第三口……吃完后,我的肚子变成了一块大石头,重得我一步也走不了了。这种感觉像是石头压在一张纸上,就像有狂风暴雨也起不来。

  太阳落山了,元宵节又一个高潮向我们冲来,它便是迎灯。听爷爷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迷路降落人间,却被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天神知道后十分震怒,就让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间降火,把人们烧死。天帝的女儿十分善良,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众人知道后十分焦急。过了会,有位老人想出个法子,把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日,每户人家都在家中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花,让天帝以为人们被烧死了。在那一天,天兵看到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报告天帝人们被烧死了,人们才保住性命,从此以后,正月十五家家挂灯笼。”

  我们先到庙前,等待佛祖,跟着佛祖走,打开灯,跟着佛祖在家乡逛一圈,后来人越来越多,整个队伍人山人海,就像一条火龙来这做客。有些人家拿出贡品祭拜,有些人家放鞭炮,有些人家跟着走。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那里就有炮声,这个夜里炮声不断,有的人放烟花,有的放超大威力的炮,有的放小型炮。我们一路上跑来跑去的,就像小偷偷了东西一样,不知疲倦。那惊天动地的炮声吞噬了我们的说笑声。

  那“噼里啪啦”的声音还时时在我耳边徘徊,我盼望它明年元宵早点到来。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15

  寒假,我们一家子回到了老家。春节过后,便是元宵了。那是我最期盼的节日。

  那晚,我与几个朋友来到街道上。他们都是我儿时的玩伴。我抬头望了望那深宵中依然耀眼的万家灯火,那是一道彩虹,盘旋在蜿蜒曲折的街道上。街道上挤满了人,如密集的马蜂窝,水泄不通,摩肩接踵。小贩热情地喝着,小孩好奇地望着,戏子专注地演着……那一刻,我以为我进入到了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置身于繁华的汴京。

  我们上蹿下跳往前挤,来到了灯笼铺前。一人挑上一盏,心里就已经美滋滋了。那灯笼上还有画,连人物表情都画得栩栩如生。再让灯光一照,就显得别有韵味了。我们又席卷到小吃街,小摊贩们热情得如见了“财神爷”,我们也很“赏脸”。还未换完牙齿的阿飞就“乐极生悲”了,他那颗已松动的牙齿直接嵌在冰糖葫芦里,哭得“惊天地泣鬼神”。

  最有趣的闹元宵来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扛着佛像轿子,似乎并不沉重。他们已经脱掉上衣,疯狂的肌肉线条震撼着你。收缩的肱二头肌如一座座隆起的小山,叫你心生敬畏。他们如同丛林中的凶猛野兽,张开血盆大口扑向人群。他们又像神话中的凶神恶煞,面容狰狞,叫人害怕。他们的那毫无章法的脚步,像在说:“我已经醉了,你小心一点!”砰的一声,扑向了我,我还没缓过神,他们又如骤雨般,冲向另一边,劈开人潮,又迅速的狂舞起来……他们的活跃与强盛点燃了人群,烧灼了我的心,真是奇伟磅礴的力量!

  闹元宵又转到了别的地方,我们不再追赶了,凑到另一头,看木偶戏表演。节目是《阿凡提》,由一对爷孙俩表演。他们的手指来回挑动,那骑着匹驴的阿凡提动了起来,他的下巴不停抖动,唱起了戏。那驴似乎也乐了,也蹦蹦跳跳的,那滑稽的样子引来如潮水般的掌声。

  我们又来到大戏台前。台下是些老人正看着戏。他们边享用着满汉全席,边看戏,胜似活神仙!那是村里组织的,只有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才可以参与。这不,我爷爷也在里边,正与朋友谈天说地呢。

  虽已经过去数月,但那个元宵我仍没忘,永远也不会忘。因为那是我家乡的元宵节!

【初二学生作文:家乡的元宵节】相关文章:

初二描写家乡的风俗学生作文03-08

初二作文:家乡的大桥08-04

初二描写家乡的风俗作文03-07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03-28

家乡元宵节的风俗作文03-28

家乡的元宵节英语作文03-26

描写家乡的元宵节作文02-18

我家乡的元宵节作文12-29

初二我们的元宵节作文03-23

最美是家乡初二作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