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作文

时间:2022-06-03 09:23:10 元宵节 我要投稿

元宵节作文1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作文12篇

  元宵节作文 篇1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据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古代女子唯一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的日子,是中国的民间情人节。而今年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又恰好和中国的元宵节“撞”在了同一天,这几十年一遇的中西双重情人节,让习惯了玫瑰和巧克力的中国年轻人们开始寻求别样的“中国式告白”来表达浪漫。

  此前,就有网友抱怨,乔布斯在结婚20年之际写给妻子的情书中文翻译“太平淡”,于是竟诞生了微博上五言绝句、七言诗、文言文等多个精彩的文言翻译版本。仅情书起首一句,就有隽秀的五言版“悠悠二十载,你我始相见。为君步倾倒,心有戚戚焉”;也有七言译文“二十年前初相识,随心而遇惹人痴”;甚至有文言文版本“吾本布衣,种果于莳。卿不以吾卑鄙,猥自枉屈,咨吾以婚姻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卿以驱驰”;而译文“二十年前,未相知时。然郎情妾意,梦绕魂牵。执子之手,白雪为鉴”则成为众网友心中最爱。

  “文言果然是字字凝练!淡淡的温情,让人又相信爱情。情书,就是要情真意切字字如心,赞!”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这样评价。

  无独有偶,20xx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胡慧盈的微情书《百字令》也在网络上颇受追捧,转发数十万,登上央视新闻。这篇香港中文大学微情书大赛一等奖作品,以其精妙的文笔,工整的排比,引无数网友感动流泪,竞相模仿。文字呈现菱形排列,整首情诗从一个“见”字开始,每增进一行,加一个字,感情似乎也愈来愈直白和深切,隽永婉约的词句,让人看到爱情的美好,唏嘘不已。“不尽红笺相思意”,有人表示,这是倒过来也能读的情书,而浓浓爱意不减。

  “这才是中文真正的样子!”读罢《百字令》,网友们集体惊呼。一时间,年轻人纷纷提笔,以“百字令”的方式抒发心中爱意。大四学生姜雷就自书《百字令·共婵娟》赠与异地的女友。在他看来,在光怪陆离的网络时代,没有什么比含蓄隽永、“私人定制”的文言情书更浪漫的'示爱方式了。“相比于短信或是电话,这篇《百字令》更打动我,让我很受感动,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他的用心和真心。”远在广州读书的女友说。

  而恰逢今年西方情人节“邂逅”元宵节,一位中学生在寒假作业中以诗的方式向心中所爱的女孩告白:“初见有女,白衣长发。顾盼笑兮,于心自喜。自此之后,念及心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奈何业差,与你远隔。你坐二排,我坐排尾。相隔渐远,于心凄凄……数学亦我不喜,英语亦我不爱。为求与你同桌,数学英语皆为我爱也……”成了文言文情书史上“最感人的告白”。

  事实上,以文言诗词传情达意一直备受推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古典爱情金句风靡网络;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将唐代诗词誉为“最美的告白”;于丹也曾劝告年轻人:“你的古诗词掌握多了,你的情书就会写得漂亮,谈恋爱就会有滋有味。”

  在这个几十年一遇的双重情人节里,用“中国式告白”来续写情爱浪漫,着实让人难忘。

  元宵节作文 篇2

  在我的记忆中,今年的元宵节特别有意义,特别难忘,不仅因为我品尝了美味的汤圆,还因为我亲手制作了漂亮的灯笼,在元宵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舞蹈!

  元宵节的中午,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到了溪上玫瑰园的会所,在这里有一场“其乐融融庆元宵,温暖和谐一家亲”的亲子活动,我看了一下,都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的。

  首先是做灯笼。我和弟弟到接待处每人领了一份材料,我拆开包装,取出材料,却不知如何下手,妈妈说:“做手工对你来说不是小菜一碟吗?自己动脑!”是哦,做手工可是我擅长的`。我对着放在桌上的样品灯笼琢磨了一会,就心中有数了,像做拼图一样将材料一块块拼接起来。弟弟在旁边不会做,妈妈让我教他,我不肯,只顾埋头拼接自己的作品。弟弟跑到旁边,向一位叔叔请教,叔叔耐心地告诉他方法,弟弟也开始自己动手做了。一会儿功夫,我的灯笼就做好了,是一个红红的方方的宫灯,灯笼的四面都刻着“招财进宝”四个字,下面还挂着一根长长的吊坠,比常见的圆灯笼漂亮多了。

  大堂里有乐队在表演西洋乐器,有个漂亮姐姐还演唱了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物业姐姐给我们送来了热腾腾的汤圆,边吃汤圆边看表演,感觉真不错。

  等弟弟的灯笼也做好了,妈妈带我们到园区里转了一圈,欣赏了盛开的红梅和山茶。物业管家还特意给我们送来了手工做的糖果礼盒。

  提着灯笼,抱着礼盒,妈妈又带我们驱车奔向了金地广场。“ID酷20xx闪耀童星杭州元宵巡演”今晚将在这里举行。

  我换好服装,走到舞台处,才发现现场人山人海,好多小朋友都化好妆等候在那里了。我有点紧张,因为我的爵士舞是第一个节目。

  晚会的第一个环节是全体演员走红毯,当主持人首先报出我的名字时,我把紧张不安全部抛开,随着音乐面带微笑走上红毯,我好像听到好多人在叫我的名字,但我看不清是谁在叫,到达终点时我还对着镜头摆了好几个POSE。

  全部演员走完红毯,就是正式表演了。我走到舞台中间,摆好起始姿势,当舞蹈音乐响起,我的心也平静了,站在舞台上,耀眼的灯光照在身上,看不清台下,但我知道,我要将我灿烂的笑容展现出来,将我最美的舞姿展现出来,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只有舞蹈,没有其他……

  音乐结束,动作停止,我在观众们的掌声里向大家行礼致谢,跑下舞台,老师和妈妈都夸我跳得不错,我很开心。我想,舞台上的我也许是最自信的吧?

  无论是元宵节传统的吃汤圆、做灯笼,还是元宵晚会上的舞蹈表演,我都觉得特别开心,特别难忘,亲自参与,才是特别有意义的。

  元宵节作文 篇3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节作文 篇4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元宵节作文 篇5

  又到元宵夜,十里长街十里灯,对处飞红溅绿,流光溢彩。工在灯河里游弋,却无心观赏,只为尽快见到她一位卖灯女孩。

  去年元宵的晚上,我正忙着批阅学生的试卷。老伴拖我去看灯,说是放松放松。这几年是我半生里最艰难的岁月。由于连年任教毕业班,工作紧张,饮食起居没有规律,我落下了神经衰弱和消化不良的毛病。每当我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形销骨立的样子,就会心灰意冷。

  我陪老伴在街上逛了一会儿,有点累,便登上双桥倚栏小憩。卖灯罗,卖灯一个卖灯女孩来到老伴跟前:大娘,买盏灯吧,自家做的,精工细作,价格公道。她指着灯架一一介绍,红梅报春、莲花仙子、百年好合、国色天香女孩所言不虚,地道的手工,件件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老伴看中了莲花仙子,忙问价钱。卖10块,图个吉利,您给8块吧。老伴招呼我给钱,我忙掏口袋,可翻遍了上上下下的口袋却是空空如也。我尴尬地说:姑娘,真不好意思,出来匆忙,没带钱。她莞尔一笑:没关系,这灯您先拿着,明年再给钱不!这咋行?我连连摇手,她却硬把挑灯的木棒塞到我手中。

  我被女孩的真情和豪爽打动,与她攀谈起来,她家在山东潍坊,今年18岁,艺专毕业找不到工作,携一手编扎技艺浪迹天涯说话间,桥下又有一群人上来了,她转身迎了上去。

  女孩踯躅桥头,左右顾盼,不断招徕买主。可惜看的多,买的少,她费了许多口舌才卖出一盏。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禁心酸起来。孩子呀,你那瘦削的双肩能找得起这绵长的日子吗?叔叔阿姨们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吧!老伴抹着眼泪:看人家孩子多不容易咱不能还是把灯,还给她吧。我走过去要把灯还给她。大伯,大娘喜欢,您就留下,这灯算我赊给您的。 赊?那成!我连忙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她接了过去:明年元宵灯会见。那瘦削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桥下的灯河中......

  为了去年的约会,我带着那盏灯,也带着那份感动,伫立桥头,苦苦守候。然而,卖灯人走过一个又一个,而她恰似黄鹤一去不复返。

  我举起那盏灯,红荷怒放,芬芳四溢,花中仙子飘然欲飞。灯,犹存;人,何在?举目十里长街,灯火阑珊,尘烟茫茫,弱女孤身天涯路,凄风苦雨堪奈何?我步履沉重地走下桥去。

  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她!大伯,您好吗?我想此刻您一定还站在桥头,让您久等了,真对不起姑娘,你在哪儿呀我我刚到羊城,我向您和大娘拜晚年啦!那盏灯就算我送给你们的纪念吧。也许您到现在还会厅怪,我怎么会把灯赊给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告诉您,是校徽,是您胸前佩戴的那枚校徽给了我保证。

  听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托起胸前的校徽,戴了30年了,从未感到如此沉甸甸的分量。我把灯贴在心口,这是比黄金都贵重的东西呀,够我深藏一辈子的!有它相伴,后半生里我不会孤独,不会彷徨,不会懈怠。我,无怨无悔。

  元宵节作文 篇6

  在元宵佳节那一天,老妈带我来到了中山公园观灯,一进门,我信就发现这时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灯的世界。有手挽手的情侣,有手牵手的你子或母女,还有坐着轮椅的老人。这里什么灯都有:树上挂着的灯,地上摆着的灯,水中漂着的灯。每一盏灯都栩栩如生。

  刚进公园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金狗拜年,两只可爱的小狗正相互做拜年姿势,好象调皮的对我们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这里,每盏灯有每盏灯的架势,每盏灯有每盏灯气魄,每个灯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最引人生目的还是那条“中国龙“。它长30米,宽2米,高6米。青色的龙鳞描着金色的花纹。我订真一看,嗬!原来是用一盆盆绿叶金花的菊花装扮成的。“中国龙“的嘴里衔着一个银白色的钢珠。眼眼突兀,光彩照人。“中国龙“的两只前爪向前跃,后腿直向后蹬,像在天空中腾云驾雾。“中国龙“大气磅礴,楞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它盛气凌人,它的嘴角看上去就像是在微笑,真的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面对着这一条和蔼可亲的巨龙,我真想问它: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阵风吹了过去,龙须抖动了一下,好像在说,我从远古来,要把和平带到末来去。

  来这儿观赏的人们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个母亲抱着自已的孩子说:“看,那么多漂亮的菊花做的。“有的小朋友手拉手,说“好气派的巨龙啊!真大!”有的也许就是在这里看不够,也许就是想把这珍贵的.镜头带给亲朋好友观赏,连话都没来得急说,就开始拍照了。嘿嘿,还有人连三角架都带来了。没相机的就用手机,反正大家都想记录下这美丽的“中国龙“,连老外也不例外。

  在春寒料峭的元宵节,怎么满池的荷花都开了?哦!原来就是荷花灯呀!还伴着荷叶呢。风一吹,荷花就像穿着粉色纱裙的漂亮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如果把荧光闪烁的湖面比做一个舞台的话。几十朵荷花边和一群小鸭们游了过来,看着天空和星星玩耍,与月亮聊天,我仿佛也加入了这荷花灯的行列。看花灯的人们仿佛也加入进去一起舞蹈起来……

  这明亮的荷花、荷叶,让我感到像一个新生命,我地法想象它就是一个花灯。这荷花,荷叶就像把我带回上天似的,就算在这寒冷的元宵节里也倍感温暖。

  时候不早了,我往大门的方向走去。今天可算是让我大饱眼福,看完了这个又看那个,看完那个又看不够这个,搞得我连个路都认不清了。好不容易走出公园大门,我还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呢!

  是啊,元宵佳节每年只有一次,元宵灯展每年也只办一次,真希望这灯展一年办得比一年好,待来年,我还要来这里看灯展!

  元宵节作文 篇7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到了八点整,"嗖嗖嗖……"烟火喷上大堤,让大堤上显示出了"东南海渡假村"六个大字。"啪"的一声,一个火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天空,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好漂亮,多象小天使头上的光环啊!又是"啪啪啪"的几声,烟花接连不断地奔上天空:有的烟花起初里面是黄色,到最后却变成紫色了;有的喷上天空,绽开了银白色的花朵,箭雨冲天,随后象流星似的落到了人群和屋檐上;有的烟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纷飞……

  夜空中,百"花"争艳,争奇斗艳的火树银花象一个个调色盘,把漆黑的夜空描绘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元宵喜乐画。你瞧,那烟花:红的如火,黄的.如金,绿的如草,白的如银,紫的如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丽景象,今天在这里让观看的男女老少大开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起来。

  水上芭蕾,犹如一群穿着金色长裙的仙女在荆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让人拍手叫绝,犹如小星星的火花向四面喷射,时而高时而低。河边又出现的一只正在展翅开屏的孔雀,你瞧它的羽毛,这变是紫色,那边却变成了柠檬黄,我心里暗暗想:"这……孔雀……挺臭美的嘛!"人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的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瞪得象铜铃,有的指指点点赞不绝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见大堤上又一次呈现出一幅令人击节赞美的图画--一排烟火象瀑布似的从天而降,"哗哗哗"那响声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见几个叔叔拿着手机和照相机正拍照。我一拍脑门,小声嘀咕着:"哎呀,瞧我这记性,出门时干吗那么急,把照相机都搁在家里。"

  最后,"啪"的一声巨响,这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似的。伴随着巨响,好象有什么亮点从天而降。我仔细一瞧,原来是一盏盏红灯笼如仙女散花,播满夜空,悠然下降。"红灯照,照出了全家福。红烛摇,摇来了好消息……"不错,这五彩缤纷的烟花不正象征着南靖人民的生活正蓬勃向上吗?

  今夜多么的迷人啊!绚丽的烟花、火红的灯笼,林立的楼房、如潮的人流,把节日里的南靖装点得分外妖娆,更充分展现了南靖人民心中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的祝愿。

  元宵节作文 篇8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

  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元宵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明灯错落、人潮涌动,深更时分人们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而郭利贞在《上元》诗中则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宋代朱淑真《元夜》所写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声闹春风”,还有“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等,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

  除了看花燈,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煮吃制作的过程都有精描细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姜白石的《诗曰》词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实在是真切生动,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还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森严,平日里男女不许谋面。因此,情思萌动的少男少女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少女们急切切更衣梳妆,借着观灯会情郎,成为当时独特而又普遍的现象。文人墨客对此情此景同样多有绘声绘色的描写,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诗人虽然在上阕点明了“去年元夜时”,痴情的男子在“人约黄昏后”感到的甜蜜;但在下阕便写出了“今年元夜时”,因“不见去年人”的哀伤,以至于“泪满春衫袖”,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把此情此景描述得淋漓尽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却折射出不同的情感。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声声响彻年头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诗词歌赋,构成了饶有雅趣的特色中国年。

  元宵节作文 篇9

  傍晚,冬日收回了她最后的光芒,夜幕降临了。今晚的重头戏:元宵灯会便由此拉开了序幕。

  沿着马路缓慢地走着,刚走了几十米,便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了。各种各样悠扬的音乐传到了我的耳中:有悠美的琴声,让人心旷神怡;也有甜脆的笛声,让人心情亢奋;有《新年好》,也有《中国年》,甚至还有最近流行的《江南style》等等。使我简直沉醉于音乐世界中了。

  不一会儿,走到了大街上。呵,街上的灯可真不少!每一个角落都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灯,珠光宝气、晶莹发亮,俨然是神话中的"水晶宫"。站在高处,俯视观望,地上仿佛洒满了晶莹的明珠,为这黑夜增添了几分童趣。大街上,路灯,花灯,玩具灯亮成一片,天空映衬着烟花,音乐伴随着花灯。天底下,成了一片灯的海洋,无数人手中拿着光芒微小的灯,连在一起把大街照得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尽管天气很冷,但前来关灯的人却越来越多。老人,孩童,青年都一窝蜂地涌上广场。孩童们的手中提着各式各样的彩灯,嘴里吃着又酸又甜的糖葫芦,玩儿得不亦乐乎。而老年人则三五成群,唠唠家常,欣赏美丽的花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情。广场上,大街上,热闹非凡,车声,笑声,乐曲,响成一片。

  走到广场一看——哇,好美啊!花灯简直是太多了,有传统的八角形花灯,有花灯一样圆形的花灯,有可爱的兔子灯,还有高雅的玫瑰灯。真是花样百出,无其不有。花灯上的图案更是五花八门。有八仙过海的,有嫦娥奔月的,有昭君出塞的,有郑和下西洋的。总之,有神话,有传说,有历史故事,也有历史人物。真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我欣赏着美丽的花灯兴奋得简直要跳起来!暗自想一想:也许,人们看的.不仅仅是花灯,而是用花灯的光明来祈祷自己明年的好运。

  呵,你瞧,那位女孩手上的莲花灯真漂亮,柔韧的花瓣重重叠叠,好似鱼儿身上的鳞片,中间淡黄色的"花蕊",散发出柔弱的光芒。底座有几片碧绿的叶片,给人一种清新感,碧绿和淡粉和在一起,真是绝搭。它清淡优雅,有那么一点"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

  当然我的花灯也不逊色,我的是蟠龙灯,只见,一根"铜"柱上盘曲着一条蛟龙,细看那龙,它爪如利剑,须如蚕丝,鳞片闪闪发光,仿佛是一身坚韧的铠甲,蛟龙的嘴里还含着一颗璀璨的金罢珠,眼睛眺望远方,仿佛在思索着什么大计,真是威武极了。

  花灯,元宵夜的花灯,用你纷呈的色彩,点缀着明年美好的生活;用你的光明,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这真是流光溢彩喜空前,火树银花不夜天!

  元宵节作文 篇10

  昨天是元宵节,仔细回想起来,大学毕业之前所有的元宵节都是在家里过的,家里的元宵节过得十分隆重,又是买东西又是做东西,煎煎炸炸炖炖煮煮,家里的东西让妈妈准备的和过春节一样多,而且妈妈会做上一些当时看上去很丰盛的午饭和晚饭;去年元宵节在姐姐家混了一整天,当时没心没肺的,觉得很开心,而今年的元宵节其实我还可以去姐姐家,但是我不想再跑来跑去太麻烦,只好自己一个人过元宵了,下午自己一个人骑电动车出去逛了很久,晚饭本来是准备找一家小饭馆吃一顿,可是想不到合适的地方,只好自己做了一些东西凑合。

  昨天晚上下班后已经很晚了,按照我以前的情况,躺在床上就能睡着了,但昨晚实在是没有一点睡意,想了很多事情,其实开始想得是昨天为什么不开心,想了不长时间就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没有家人在身边,可是要想爸爸妈妈永远都在自己身边应该是不可能的,其实归结到最后是没有应该有的人陪我。

  接着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人孤独的过元宵,这个问题我想了很长时间,才想清楚原因:原来在我以前的二十多年中,一直都有一个人在感情方面禁锢着我,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从初中开始我从老师和家人那里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早恋,可能自己一直都是老师和家人忠实教徒,这种思想渐渐的便成了我自己的信念,初中、高中时我以学业为重,丝毫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而大学时自己又想工作没定下来一切都不算安定,这件事情等我安顿下来再想吧。就这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青春年少时期都被我那种信念所耽搁了,昨晚仔细想了很长时间,发现自己除了在高中时暗中对一个男同学有好感外,如果不算那次稀里糊涂的和一个人聊了一个月的电话,而发现见面时一点感觉都没有就自然而然断了联系之外,自己在感情方面真的是一片空白。

  又接下来我仔细想了一下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想这件事情时我才发现自己对爱情一直是那么的向往,原来我心中早就有一份自己想要的感情,我所需要的`是一分纯真没有丝毫杂质的情感,两个人不管通过什么方法相识之后慢慢熟悉对方,同时看是否是真的适合对方,如果两个人都发现对方真的很适合自己,那么两个人就再一步接触,慢慢的,两个人在散步时悄然牵手。今天想来我真的很老土,这些都不知是多少年前电视剧中的情节了(而且突然发现之所以和那个人不再联系应该是因为他太急躁了)。

  最后又想我为什么我会在昨晚想这么多事情,最后才发现原因是自己真的该放开自己接纳另一个人了,唉,但不知道那个人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我耐心的等待着。

  元宵节作文 篇11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引自“百度百科”)

  元宵节的习俗很多:吃元宵、观灯、猜灯谜、放烟花、约会情人……

  在元宵节与情人约会有诗词为证。 欧阳修的《生查子》是这样写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辛弃疾的《青玉案》也有描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童年的元宵节没吃过元宵,没猜过灯谜,没见过烟花,更没约会过情人。唯一留有深刻印象的是在元宵节观灯,准确的说是放灯。

  灯是纸糊的灯笼,简易简陋至极,秫秸做骨架,糊上一层薄薄的玻璃纸,里面安放一截寸许长的蜡烛,用一根细麻绳做系,拿根棍棒挑着。请千万别小看这纸糊的灯笼,一挑出来可是能吸过来好多双艳羡的目光的。

  绝大多数的“灯”,是不能称作灯的,哪怕被称做简易的灯也不合适。但是,不可否认,那些“灯”千奇百怪,有创意,最了不起的'一点,那都是孩子自己动手设计制造的。

  先说材质,辣萝卜、红薯块、胶泥块、猪蹄甲,无所不有。造型更是多了去了,想要什么型就削成什么型,捏成什么型,有的天然成型,比如细长的辣萝卜去掉上头,挖个大大的深深地窝槽儿,双手一捧,不是个标准的“火炬”吗?燃油是个大问题,家里的煤油是有数的,倒不来,就偷偷的撕一块吊在房梁上的猪肉块上的膘油,再不然拿刀割一块猪肚子处的肥肉,拢在袖子里,飞跑出去,装在“灯”槽里,一切解决。灯芯那可是现成的,不必转圈子找寻,穿着的棉裤裆不是早开放了吗,棉花大大的有,撕一块,捻几下,夹在猪油或肥肉块里。

  “灯”做成了。

  满眼都是孩子们自作的“灯”,满眼都是孩子们满足、兴奋的笑脸。“灯”火比灯笼亮,还不怕风吹,孩子们就不再艳羡简直比国宝还稀有的灯笼。尤其是“灯”火烧的猪肉皮吱吱啦啦的响,肉皮和猪蹄甲被火烤的散发出的强烈的焦糊味、油香味,很能勾起孩子某一方面无限的遐想。紧跟着,辣萝卜、红薯块被火烤的时间长了,变熟变软,肉香味、薯香味阵阵扑鼻而来,那种美食的诱惑力可不是轻易能抵得住的了。我可是在放“灯”之后躲在“灯火阑珊处”品尝过那种“美食”的,那种世间少有的独特的风味我至今也没忘记。

  元宵节作文 篇12

  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山山麓,地属襄樊管辖,是个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的小县城。原名思安,因境内有漳河,故改思安县为南漳县。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与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有火树银花与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地家乡,正月十五上午地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地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地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地人摩肩接踵。调皮地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地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地苦笑、抱歉地赔罪及众人宽容地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地锣鼓声,欢乐地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地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地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地地面都被喜庆地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地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地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与炒好地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地那“味美香甜甜”地“三全凌汤圆”。

  南漳不是个富裕的小城,没有太多的财力来举办灯会。可这并不影响家乡人赏灯的情趣。小巷里,小贩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牢牢拽着妈妈衣角的孩子睁大眼睛望着花花绿绿的闪光物,央求着。大人无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钱交给满脸笑容的小贩。孩子得了心爱的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自己那如梦般干净淳朴的童年——

  提着哥哥的旧灯笼,在家里各个角落晃悠,唱着奶奶教的童谣:

  “照啥子啊?照虫蝇儿蚂蚁。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元宵节作文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元宵节作文1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作文12篇

  元宵节作文 篇1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据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古代女子唯一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的日子,是中国的民间情人节。而今年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又恰好和中国的元宵节“撞”在了同一天,这几十年一遇的中西双重情人节,让习惯了玫瑰和巧克力的中国年轻人们开始寻求别样的“中国式告白”来表达浪漫。

  此前,就有网友抱怨,乔布斯在结婚20年之际写给妻子的情书中文翻译“太平淡”,于是竟诞生了微博上五言绝句、七言诗、文言文等多个精彩的文言翻译版本。仅情书起首一句,就有隽秀的五言版“悠悠二十载,你我始相见。为君步倾倒,心有戚戚焉”;也有七言译文“二十年前初相识,随心而遇惹人痴”;甚至有文言文版本“吾本布衣,种果于莳。卿不以吾卑鄙,猥自枉屈,咨吾以婚姻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卿以驱驰”;而译文“二十年前,未相知时。然郎情妾意,梦绕魂牵。执子之手,白雪为鉴”则成为众网友心中最爱。

  “文言果然是字字凝练!淡淡的温情,让人又相信爱情。情书,就是要情真意切字字如心,赞!”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这样评价。

  无独有偶,20xx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胡慧盈的微情书《百字令》也在网络上颇受追捧,转发数十万,登上央视新闻。这篇香港中文大学微情书大赛一等奖作品,以其精妙的文笔,工整的排比,引无数网友感动流泪,竞相模仿。文字呈现菱形排列,整首情诗从一个“见”字开始,每增进一行,加一个字,感情似乎也愈来愈直白和深切,隽永婉约的词句,让人看到爱情的美好,唏嘘不已。“不尽红笺相思意”,有人表示,这是倒过来也能读的情书,而浓浓爱意不减。

  “这才是中文真正的样子!”读罢《百字令》,网友们集体惊呼。一时间,年轻人纷纷提笔,以“百字令”的方式抒发心中爱意。大四学生姜雷就自书《百字令·共婵娟》赠与异地的女友。在他看来,在光怪陆离的网络时代,没有什么比含蓄隽永、“私人定制”的文言情书更浪漫的'示爱方式了。“相比于短信或是电话,这篇《百字令》更打动我,让我很受感动,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他的用心和真心。”远在广州读书的女友说。

  而恰逢今年西方情人节“邂逅”元宵节,一位中学生在寒假作业中以诗的方式向心中所爱的女孩告白:“初见有女,白衣长发。顾盼笑兮,于心自喜。自此之后,念及心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奈何业差,与你远隔。你坐二排,我坐排尾。相隔渐远,于心凄凄……数学亦我不喜,英语亦我不爱。为求与你同桌,数学英语皆为我爱也……”成了文言文情书史上“最感人的告白”。

  事实上,以文言诗词传情达意一直备受推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古典爱情金句风靡网络;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将唐代诗词誉为“最美的告白”;于丹也曾劝告年轻人:“你的古诗词掌握多了,你的情书就会写得漂亮,谈恋爱就会有滋有味。”

  在这个几十年一遇的双重情人节里,用“中国式告白”来续写情爱浪漫,着实让人难忘。

  元宵节作文 篇2

  在我的记忆中,今年的元宵节特别有意义,特别难忘,不仅因为我品尝了美味的汤圆,还因为我亲手制作了漂亮的灯笼,在元宵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舞蹈!

  元宵节的中午,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到了溪上玫瑰园的会所,在这里有一场“其乐融融庆元宵,温暖和谐一家亲”的亲子活动,我看了一下,都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的。

  首先是做灯笼。我和弟弟到接待处每人领了一份材料,我拆开包装,取出材料,却不知如何下手,妈妈说:“做手工对你来说不是小菜一碟吗?自己动脑!”是哦,做手工可是我擅长的`。我对着放在桌上的样品灯笼琢磨了一会,就心中有数了,像做拼图一样将材料一块块拼接起来。弟弟在旁边不会做,妈妈让我教他,我不肯,只顾埋头拼接自己的作品。弟弟跑到旁边,向一位叔叔请教,叔叔耐心地告诉他方法,弟弟也开始自己动手做了。一会儿功夫,我的灯笼就做好了,是一个红红的方方的宫灯,灯笼的四面都刻着“招财进宝”四个字,下面还挂着一根长长的吊坠,比常见的圆灯笼漂亮多了。

  大堂里有乐队在表演西洋乐器,有个漂亮姐姐还演唱了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物业姐姐给我们送来了热腾腾的汤圆,边吃汤圆边看表演,感觉真不错。

  等弟弟的灯笼也做好了,妈妈带我们到园区里转了一圈,欣赏了盛开的红梅和山茶。物业管家还特意给我们送来了手工做的糖果礼盒。

  提着灯笼,抱着礼盒,妈妈又带我们驱车奔向了金地广场。“ID酷20xx闪耀童星杭州元宵巡演”今晚将在这里举行。

  我换好服装,走到舞台处,才发现现场人山人海,好多小朋友都化好妆等候在那里了。我有点紧张,因为我的爵士舞是第一个节目。

  晚会的第一个环节是全体演员走红毯,当主持人首先报出我的名字时,我把紧张不安全部抛开,随着音乐面带微笑走上红毯,我好像听到好多人在叫我的名字,但我看不清是谁在叫,到达终点时我还对着镜头摆了好几个POSE。

  全部演员走完红毯,就是正式表演了。我走到舞台中间,摆好起始姿势,当舞蹈音乐响起,我的心也平静了,站在舞台上,耀眼的灯光照在身上,看不清台下,但我知道,我要将我灿烂的笑容展现出来,将我最美的舞姿展现出来,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只有舞蹈,没有其他……

  音乐结束,动作停止,我在观众们的掌声里向大家行礼致谢,跑下舞台,老师和妈妈都夸我跳得不错,我很开心。我想,舞台上的我也许是最自信的吧?

  无论是元宵节传统的吃汤圆、做灯笼,还是元宵晚会上的舞蹈表演,我都觉得特别开心,特别难忘,亲自参与,才是特别有意义的。

  元宵节作文 篇3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宵节作文 篇4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元宵节作文 篇5

  又到元宵夜,十里长街十里灯,对处飞红溅绿,流光溢彩。工在灯河里游弋,却无心观赏,只为尽快见到她一位卖灯女孩。

  去年元宵的晚上,我正忙着批阅学生的试卷。老伴拖我去看灯,说是放松放松。这几年是我半生里最艰难的岁月。由于连年任教毕业班,工作紧张,饮食起居没有规律,我落下了神经衰弱和消化不良的毛病。每当我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形销骨立的样子,就会心灰意冷。

  我陪老伴在街上逛了一会儿,有点累,便登上双桥倚栏小憩。卖灯罗,卖灯一个卖灯女孩来到老伴跟前:大娘,买盏灯吧,自家做的,精工细作,价格公道。她指着灯架一一介绍,红梅报春、莲花仙子、百年好合、国色天香女孩所言不虚,地道的手工,件件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老伴看中了莲花仙子,忙问价钱。卖10块,图个吉利,您给8块吧。老伴招呼我给钱,我忙掏口袋,可翻遍了上上下下的口袋却是空空如也。我尴尬地说:姑娘,真不好意思,出来匆忙,没带钱。她莞尔一笑:没关系,这灯您先拿着,明年再给钱不!这咋行?我连连摇手,她却硬把挑灯的木棒塞到我手中。

  我被女孩的真情和豪爽打动,与她攀谈起来,她家在山东潍坊,今年18岁,艺专毕业找不到工作,携一手编扎技艺浪迹天涯说话间,桥下又有一群人上来了,她转身迎了上去。

  女孩踯躅桥头,左右顾盼,不断招徕买主。可惜看的多,买的少,她费了许多口舌才卖出一盏。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禁心酸起来。孩子呀,你那瘦削的双肩能找得起这绵长的日子吗?叔叔阿姨们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吧!老伴抹着眼泪:看人家孩子多不容易咱不能还是把灯,还给她吧。我走过去要把灯还给她。大伯,大娘喜欢,您就留下,这灯算我赊给您的。 赊?那成!我连忙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她接了过去:明年元宵灯会见。那瘦削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桥下的灯河中......

  为了去年的约会,我带着那盏灯,也带着那份感动,伫立桥头,苦苦守候。然而,卖灯人走过一个又一个,而她恰似黄鹤一去不复返。

  我举起那盏灯,红荷怒放,芬芳四溢,花中仙子飘然欲飞。灯,犹存;人,何在?举目十里长街,灯火阑珊,尘烟茫茫,弱女孤身天涯路,凄风苦雨堪奈何?我步履沉重地走下桥去。

  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她!大伯,您好吗?我想此刻您一定还站在桥头,让您久等了,真对不起姑娘,你在哪儿呀我我刚到羊城,我向您和大娘拜晚年啦!那盏灯就算我送给你们的纪念吧。也许您到现在还会厅怪,我怎么会把灯赊给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告诉您,是校徽,是您胸前佩戴的那枚校徽给了我保证。

  听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托起胸前的校徽,戴了30年了,从未感到如此沉甸甸的分量。我把灯贴在心口,这是比黄金都贵重的东西呀,够我深藏一辈子的!有它相伴,后半生里我不会孤独,不会彷徨,不会懈怠。我,无怨无悔。

  元宵节作文 篇6

  在元宵佳节那一天,老妈带我来到了中山公园观灯,一进门,我信就发现这时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灯的世界。有手挽手的情侣,有手牵手的你子或母女,还有坐着轮椅的老人。这里什么灯都有:树上挂着的灯,地上摆着的灯,水中漂着的灯。每一盏灯都栩栩如生。

  刚进公园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金狗拜年,两只可爱的小狗正相互做拜年姿势,好象调皮的对我们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这里,每盏灯有每盏灯的架势,每盏灯有每盏灯气魄,每个灯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最引人生目的还是那条“中国龙“。它长30米,宽2米,高6米。青色的龙鳞描着金色的花纹。我订真一看,嗬!原来是用一盆盆绿叶金花的菊花装扮成的。“中国龙“的嘴里衔着一个银白色的钢珠。眼眼突兀,光彩照人。“中国龙“的两只前爪向前跃,后腿直向后蹬,像在天空中腾云驾雾。“中国龙“大气磅礴,楞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它盛气凌人,它的嘴角看上去就像是在微笑,真的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面对着这一条和蔼可亲的巨龙,我真想问它: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阵风吹了过去,龙须抖动了一下,好像在说,我从远古来,要把和平带到末来去。

  来这儿观赏的人们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个母亲抱着自已的孩子说:“看,那么多漂亮的菊花做的。“有的小朋友手拉手,说“好气派的巨龙啊!真大!”有的也许就是在这里看不够,也许就是想把这珍贵的.镜头带给亲朋好友观赏,连话都没来得急说,就开始拍照了。嘿嘿,还有人连三角架都带来了。没相机的就用手机,反正大家都想记录下这美丽的“中国龙“,连老外也不例外。

  在春寒料峭的元宵节,怎么满池的荷花都开了?哦!原来就是荷花灯呀!还伴着荷叶呢。风一吹,荷花就像穿着粉色纱裙的漂亮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如果把荧光闪烁的湖面比做一个舞台的话。几十朵荷花边和一群小鸭们游了过来,看着天空和星星玩耍,与月亮聊天,我仿佛也加入了这荷花灯的行列。看花灯的人们仿佛也加入进去一起舞蹈起来……

  这明亮的荷花、荷叶,让我感到像一个新生命,我地法想象它就是一个花灯。这荷花,荷叶就像把我带回上天似的,就算在这寒冷的元宵节里也倍感温暖。

  时候不早了,我往大门的方向走去。今天可算是让我大饱眼福,看完了这个又看那个,看完那个又看不够这个,搞得我连个路都认不清了。好不容易走出公园大门,我还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呢!

  是啊,元宵佳节每年只有一次,元宵灯展每年也只办一次,真希望这灯展一年办得比一年好,待来年,我还要来这里看灯展!

  元宵节作文 篇7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到了八点整,"嗖嗖嗖……"烟火喷上大堤,让大堤上显示出了"东南海渡假村"六个大字。"啪"的一声,一个火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天空,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好漂亮,多象小天使头上的光环啊!又是"啪啪啪"的几声,烟花接连不断地奔上天空:有的烟花起初里面是黄色,到最后却变成紫色了;有的喷上天空,绽开了银白色的花朵,箭雨冲天,随后象流星似的落到了人群和屋檐上;有的烟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纷飞……

  夜空中,百"花"争艳,争奇斗艳的火树银花象一个个调色盘,把漆黑的夜空描绘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元宵喜乐画。你瞧,那烟花:红的如火,黄的.如金,绿的如草,白的如银,紫的如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丽景象,今天在这里让观看的男女老少大开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起来。

  水上芭蕾,犹如一群穿着金色长裙的仙女在荆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让人拍手叫绝,犹如小星星的火花向四面喷射,时而高时而低。河边又出现的一只正在展翅开屏的孔雀,你瞧它的羽毛,这变是紫色,那边却变成了柠檬黄,我心里暗暗想:"这……孔雀……挺臭美的嘛!"人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的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瞪得象铜铃,有的指指点点赞不绝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见大堤上又一次呈现出一幅令人击节赞美的图画--一排烟火象瀑布似的从天而降,"哗哗哗"那响声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见几个叔叔拿着手机和照相机正拍照。我一拍脑门,小声嘀咕着:"哎呀,瞧我这记性,出门时干吗那么急,把照相机都搁在家里。"

  最后,"啪"的一声巨响,这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似的。伴随着巨响,好象有什么亮点从天而降。我仔细一瞧,原来是一盏盏红灯笼如仙女散花,播满夜空,悠然下降。"红灯照,照出了全家福。红烛摇,摇来了好消息……"不错,这五彩缤纷的烟花不正象征着南靖人民的生活正蓬勃向上吗?

  今夜多么的迷人啊!绚丽的烟花、火红的灯笼,林立的楼房、如潮的人流,把节日里的南靖装点得分外妖娆,更充分展现了南靖人民心中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的祝愿。

  元宵节作文 篇8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

  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元宵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明灯错落、人潮涌动,深更时分人们仍不愿离去的情景。而郭利贞在《上元》诗中则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门外月华如昼,男女老少街上观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宋代朱淑真《元夜》所写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声闹春风”,还有“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明月千门雪,银灯万树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等,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

  除了看花燈,吃元宵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少文人墨客连元宵的味道以及煮吃制作的过程都有精描细绘。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不但道出当时的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甚至连谁家的粉好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姜白石的《诗曰》词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他所描绘的是南方元宵节的场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实在是真切生动,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还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古代,由于封建礼教森严,平日里男女不许谋面。因此,情思萌动的少男少女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少女们急切切更衣梳妆,借着观灯会情郎,成为当时独特而又普遍的现象。文人墨客对此情此景同样多有绘声绘色的描写,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诗人虽然在上阕点明了“去年元夜时”,痴情的男子在“人约黄昏后”感到的甜蜜;但在下阕便写出了“今年元夜时”,因“不见去年人”的哀伤,以至于“泪满春衫袖”,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把此情此景描述得淋漓尽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却折射出不同的情感。红红火火的元宵节,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因子,它和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声声响彻年头年尾的爆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诗词歌赋,构成了饶有雅趣的特色中国年。

  元宵节作文 篇9

  傍晚,冬日收回了她最后的光芒,夜幕降临了。今晚的重头戏:元宵灯会便由此拉开了序幕。

  沿着马路缓慢地走着,刚走了几十米,便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了。各种各样悠扬的音乐传到了我的耳中:有悠美的琴声,让人心旷神怡;也有甜脆的笛声,让人心情亢奋;有《新年好》,也有《中国年》,甚至还有最近流行的《江南style》等等。使我简直沉醉于音乐世界中了。

  不一会儿,走到了大街上。呵,街上的灯可真不少!每一个角落都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灯,珠光宝气、晶莹发亮,俨然是神话中的"水晶宫"。站在高处,俯视观望,地上仿佛洒满了晶莹的明珠,为这黑夜增添了几分童趣。大街上,路灯,花灯,玩具灯亮成一片,天空映衬着烟花,音乐伴随着花灯。天底下,成了一片灯的海洋,无数人手中拿着光芒微小的灯,连在一起把大街照得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尽管天气很冷,但前来关灯的人却越来越多。老人,孩童,青年都一窝蜂地涌上广场。孩童们的手中提着各式各样的彩灯,嘴里吃着又酸又甜的糖葫芦,玩儿得不亦乐乎。而老年人则三五成群,唠唠家常,欣赏美丽的花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情。广场上,大街上,热闹非凡,车声,笑声,乐曲,响成一片。

  走到广场一看——哇,好美啊!花灯简直是太多了,有传统的八角形花灯,有花灯一样圆形的花灯,有可爱的兔子灯,还有高雅的玫瑰灯。真是花样百出,无其不有。花灯上的图案更是五花八门。有八仙过海的,有嫦娥奔月的,有昭君出塞的,有郑和下西洋的。总之,有神话,有传说,有历史故事,也有历史人物。真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我欣赏着美丽的花灯兴奋得简直要跳起来!暗自想一想:也许,人们看的.不仅仅是花灯,而是用花灯的光明来祈祷自己明年的好运。

  呵,你瞧,那位女孩手上的莲花灯真漂亮,柔韧的花瓣重重叠叠,好似鱼儿身上的鳞片,中间淡黄色的"花蕊",散发出柔弱的光芒。底座有几片碧绿的叶片,给人一种清新感,碧绿和淡粉和在一起,真是绝搭。它清淡优雅,有那么一点"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

  当然我的花灯也不逊色,我的是蟠龙灯,只见,一根"铜"柱上盘曲着一条蛟龙,细看那龙,它爪如利剑,须如蚕丝,鳞片闪闪发光,仿佛是一身坚韧的铠甲,蛟龙的嘴里还含着一颗璀璨的金罢珠,眼睛眺望远方,仿佛在思索着什么大计,真是威武极了。

  花灯,元宵夜的花灯,用你纷呈的色彩,点缀着明年美好的生活;用你的光明,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这真是流光溢彩喜空前,火树银花不夜天!

  元宵节作文 篇10

  昨天是元宵节,仔细回想起来,大学毕业之前所有的元宵节都是在家里过的,家里的元宵节过得十分隆重,又是买东西又是做东西,煎煎炸炸炖炖煮煮,家里的东西让妈妈准备的和过春节一样多,而且妈妈会做上一些当时看上去很丰盛的午饭和晚饭;去年元宵节在姐姐家混了一整天,当时没心没肺的,觉得很开心,而今年的元宵节其实我还可以去姐姐家,但是我不想再跑来跑去太麻烦,只好自己一个人过元宵了,下午自己一个人骑电动车出去逛了很久,晚饭本来是准备找一家小饭馆吃一顿,可是想不到合适的地方,只好自己做了一些东西凑合。

  昨天晚上下班后已经很晚了,按照我以前的情况,躺在床上就能睡着了,但昨晚实在是没有一点睡意,想了很多事情,其实开始想得是昨天为什么不开心,想了不长时间就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没有家人在身边,可是要想爸爸妈妈永远都在自己身边应该是不可能的,其实归结到最后是没有应该有的人陪我。

  接着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人孤独的过元宵,这个问题我想了很长时间,才想清楚原因:原来在我以前的二十多年中,一直都有一个人在感情方面禁锢着我,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从初中开始我从老师和家人那里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早恋,可能自己一直都是老师和家人忠实教徒,这种思想渐渐的便成了我自己的信念,初中、高中时我以学业为重,丝毫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而大学时自己又想工作没定下来一切都不算安定,这件事情等我安顿下来再想吧。就这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青春年少时期都被我那种信念所耽搁了,昨晚仔细想了很长时间,发现自己除了在高中时暗中对一个男同学有好感外,如果不算那次稀里糊涂的和一个人聊了一个月的电话,而发现见面时一点感觉都没有就自然而然断了联系之外,自己在感情方面真的是一片空白。

  又接下来我仔细想了一下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想这件事情时我才发现自己对爱情一直是那么的向往,原来我心中早就有一份自己想要的感情,我所需要的`是一分纯真没有丝毫杂质的情感,两个人不管通过什么方法相识之后慢慢熟悉对方,同时看是否是真的适合对方,如果两个人都发现对方真的很适合自己,那么两个人就再一步接触,慢慢的,两个人在散步时悄然牵手。今天想来我真的很老土,这些都不知是多少年前电视剧中的情节了(而且突然发现之所以和那个人不再联系应该是因为他太急躁了)。

  最后又想我为什么我会在昨晚想这么多事情,最后才发现原因是自己真的该放开自己接纳另一个人了,唉,但不知道那个人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我耐心的等待着。

  元宵节作文 篇11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引自“百度百科”)

  元宵节的习俗很多:吃元宵、观灯、猜灯谜、放烟花、约会情人……

  在元宵节与情人约会有诗词为证。 欧阳修的《生查子》是这样写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辛弃疾的《青玉案》也有描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童年的元宵节没吃过元宵,没猜过灯谜,没见过烟花,更没约会过情人。唯一留有深刻印象的是在元宵节观灯,准确的说是放灯。

  灯是纸糊的灯笼,简易简陋至极,秫秸做骨架,糊上一层薄薄的玻璃纸,里面安放一截寸许长的蜡烛,用一根细麻绳做系,拿根棍棒挑着。请千万别小看这纸糊的灯笼,一挑出来可是能吸过来好多双艳羡的目光的。

  绝大多数的“灯”,是不能称作灯的,哪怕被称做简易的灯也不合适。但是,不可否认,那些“灯”千奇百怪,有创意,最了不起的'一点,那都是孩子自己动手设计制造的。

  先说材质,辣萝卜、红薯块、胶泥块、猪蹄甲,无所不有。造型更是多了去了,想要什么型就削成什么型,捏成什么型,有的天然成型,比如细长的辣萝卜去掉上头,挖个大大的深深地窝槽儿,双手一捧,不是个标准的“火炬”吗?燃油是个大问题,家里的煤油是有数的,倒不来,就偷偷的撕一块吊在房梁上的猪肉块上的膘油,再不然拿刀割一块猪肚子处的肥肉,拢在袖子里,飞跑出去,装在“灯”槽里,一切解决。灯芯那可是现成的,不必转圈子找寻,穿着的棉裤裆不是早开放了吗,棉花大大的有,撕一块,捻几下,夹在猪油或肥肉块里。

  “灯”做成了。

  满眼都是孩子们自作的“灯”,满眼都是孩子们满足、兴奋的笑脸。“灯”火比灯笼亮,还不怕风吹,孩子们就不再艳羡简直比国宝还稀有的灯笼。尤其是“灯”火烧的猪肉皮吱吱啦啦的响,肉皮和猪蹄甲被火烤的散发出的强烈的焦糊味、油香味,很能勾起孩子某一方面无限的遐想。紧跟着,辣萝卜、红薯块被火烤的时间长了,变熟变软,肉香味、薯香味阵阵扑鼻而来,那种美食的诱惑力可不是轻易能抵得住的了。我可是在放“灯”之后躲在“灯火阑珊处”品尝过那种“美食”的,那种世间少有的独特的风味我至今也没忘记。

  元宵节作文 篇12

  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山山麓,地属襄樊管辖,是个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的小县城。原名思安,因境内有漳河,故改思安县为南漳县。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与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有火树银花与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地家乡,正月十五上午地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地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地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地人摩肩接踵。调皮地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地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地苦笑、抱歉地赔罪及众人宽容地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地锣鼓声,欢乐地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地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地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地地面都被喜庆地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地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地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与炒好地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地那“味美香甜甜”地“三全凌汤圆”。

  南漳不是个富裕的小城,没有太多的财力来举办灯会。可这并不影响家乡人赏灯的情趣。小巷里,小贩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牢牢拽着妈妈衣角的孩子睁大眼睛望着花花绿绿的闪光物,央求着。大人无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钱交给满脸笑容的小贩。孩子得了心爱的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自己那如梦般干净淳朴的童年——

  提着哥哥的旧灯笼,在家里各个角落晃悠,唱着奶奶教的童谣:

  “照啥子啊?照虫蝇儿蚂蚁。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