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的哲理小故事
智慧者,首先着眼于大事,从不拘泥小事;其次, 心中须无杂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智若愚的哲理小故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大智若愚的哲理小故事 篇1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是美国一位前总统小时候的事。这位仁兄小时候沉默寡言,有些呆呆傻傻。于是,周围的邻居经常取笑捉弄他。他们的方法是,见到这位小仁兄时,会扔些一元和二元的钱在他面前,我们的这位小仁兄也真是天赋异禀,异于常人,不按常理出牌,毫不含乎的拣起了一元钱,对二元却视而不见。久而久之,他的“傻名”竟也远扬乡里了。戏弄他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也一如既往的去拣那一元钱。每当这时候,围观的人们便说:“唉,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瓜啊!”
有一位善良的老妈妈,实在看不过眼,于是对这位小仁兄说:“孩子,难道你不知道2元钱比1元钱多吗?为什么你总是去拣那1元钱而遭受别人的讥笑呢?”这位看似木讷的小孩抬起头,用他那大智若愚的眼光凝视着慈祥的老妈妈,然后一字一顿的说道:“我当然知道2元钱比1元多,但问题是,假如我去拣2元钱,他们以后还会丢钱给我吗?”
是啊,这位小仁兄看似呆傻蠢笨,不可救药,而那些围观戏弄他的人表面上又何尝不是聪明且精明呢?只不过是自诩且有一些自以为是罢了。
在生活中,我们一直都在犯着这样一个错误:在我们自以为聪明绝顶,将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肆意嘲讽捉弄的时候,其实真正被嘲讽捉弄的往往是我们这些所谓的聪明人!
大智若愚的哲理小故事 篇2
我的一个朋友刚从新西兰回来,他去之前每天的生活可以用纸醉金迷来形容,而且为自己的仕途之路费尽心机,但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去新西兰学习了两年。
两年之后再回来,看到他的脸上常常有淡定的笑容,不吸烟不喝酒种花养鸟下围棋性情大变,我问他,何以改变这么多?
他说,给你讲个故事吧。我在新西兰的时候,住在一家农场主家里,他们家有很多牧场,房子全是木头的,这样的田园生活已经一百多年了。牧场主家的房子前有一大株仙人掌,高大得可以伸到屋顶上去,又肥又大的仙人掌大叶片会在成熟之后“啪嗒啪嗒”地落到房顶上,每年都会腐蚀房顶,把房顶砸坏,牧场主每年都要修房顶。我的朋友说:“把这棵仙人掌伐掉不就行了?省得费这个事。”而牧场的主人看了他一眼说:“这是一种生活乐趣,当我听到仙人掌落到房顶的声音,再修房顶时,我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还有让我的朋友更诧异的事情,牧场主的牧场居然有一块最好的地是荒着的,什么也不种,就那么荒着。他问这是为什么?多可惜的土地啊,可以种什么长什么的。但牧场主给他的回答是:我不能种任何东西,因为我祖父有遗嘱,他让我父亲在这块地上什么都不要种,就这样荒着。我父亲给我的遗嘱上也是这样写着,我祖父说,有一块这样的地荒着是一种美,那是一种寂静之美。
我的朋友听呆了,天啊!荒着居然是一种美。两年之后他终于明白了,荒着的确是一种美,禅意是一种生活态度,而那遗嘱,是世界上最美的遗嘱。
我终于明白,在红尘中,不必要活得那样累,为了名为了利为了不必要的那些得失而苦恼而沮丧,过一种禅意的生活,那才是生活的上品。只有那样,才能看到春天虫子的蠕动,闻到空气中花的芳香,看到天空中鸟的飞翔,听到隔壁孩子的哭声不再烦恼,看到别人又升了职不再眼红,并且当鸽子落到外面的空调上时不再轰它们走,还会把它们落在空调上的粪便清理干净。
我还会偶尔约上三五知己去喝喝茶,给远方的朋友写上一封手写的信,给父母买一个过冬的手炉,给爱人织一副手套,这些,都能让我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当然,我更会努力地工作和生活,像对待春天一样,有一颗禅意的心,在滚滚红尘中,慢慢修炼成一枝花。
大智若愚的哲理小故事 篇3
寺外烟雾燎绕,寒风刺骨。
一位状元郎跪在庙门口,请求大师收留他。大师来到门外,问:“为什么要出家?”
状元郎流着泪说:“我从秀才到举人,从举人状元,全凭文采博得功名,从未遭遇不公,可不想,考取状元达到了顶峰,却被奸人陷害,连个县令也没有当上,实在无脸回乡。”
大师听后,若有所思,轻轻地对他说:“你是国家栋梁,尘缘未尽,不应留在寺庙清静一生。”然后转身便进了寺庙。可状元郎坚决要留在这里,跪在庙门口不起来。大师无奈,只好收留了他。
第二天一大早,大师叫醒状元,要带他下山去化缘。
二人下了山。山下有条河,沿河有一条小路向前方延伸。大师不走小路,而是走在结冰的河面上。状元郎为此感到十分不解,但不敢声张。可走着走着,二人都摔了好几个跟头,状元郎实在是憋不住了,对着大师说:“师傅,我们还是到路上走吧。”可大师不语,依然趔趔趄趄地向前走。状元郎又摔了一跤后,实在忍不住了,坐在冰面上对大师喊:“师傅,为何有路不走,走冰面!”
大师笑了,问他说:“徒儿有何感觉。”“摔得疼!”状元郎生气地说。
“徒儿可知为什么摔倒。”大师接着问。“太滑!”状元郎没有好气地说。
“徒儿知道到了疼,知道了冰面太滑,就是没有醒悟。”大师微笑着说。“什么醒悟?”状元依然生气地问。
大师看向远方,对状元说:“冰面容易滑倒,是因没有坎坷,你的人生如冰面,从未遭遇坎坷太平坦了,早晚会摔倒,把这次遭遇当作人生的坎坷吧。”状元一愣,顿有所悟。
大智若愚的哲理小故事 篇4
有一位很想成为富翁的青年,到处旅行流浪,辛苦地寻找着成为富翁的方法。几年过去了,他不但没有变成富翁,反而成为衣衫破烂的流浪汉。
观世音菩萨被他的虔诚感动了,就教他说:“要成为富翁很简单,从此以后,你要珍惜遇到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并且为你遇见的人着想,布施给他。这样,你很快就会成为富翁了。”
青年听后高兴得不得了,就手舞足蹈地走出庙门。一不小心竟踢到石头绊倒在地上。当他爬起来的时候,发现手里粘了一根稻草,便小心翼翼地拿着稻草向前走。突然,他听见小孩号啕大哭的声音,走上前去。当小孩看见青年手上拿着稻草,立即好奇地停止了哭泣。那人就把稻草送给小孩,孩子高兴得笑起来。小孩的母亲非常感激,送给他三个橘子。
他拿着橘子继续上路,不久,看见一个布商蹲在地上喘气。他走上前去问道:“你为什么蹲在这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吗?”布商说:“我口渴得连一步都走不动了。”“这些橘子就送给你解渴吧。”
他慷慨地把三个橘子全部送给布商。布商吃了橘子,精神立刻振作起来。为了答谢他,布商送给他一匹上好的绸缎。
青年拿着绸缎往前走,看到一匹马病倒在地上,骑马的人正在那里一愁莫展。他就征求马主人的同意,用那匹上好绸缎换那匹病马,马主人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他跑到小河边提了一桶水给那匹马喝,没想到才一会儿,马就好起来了。原来马是因为口渴才倒在路上。
青年骑着马继续前进,在经过一家大宅院的门前时,突然跑出来一个老人拦住他,向他请求:“你这匹马,可不可以借给我呢?”
他立刻从马上跳下来,说:“好,就借给你吧!”
那老人说:“我是这大屋子的主人,现在我有紧急的事要出远门。等我回来还马时再重重地答谢你;如果我没有回来,这宅院和土地就送给你好了。你暂时住在这里,等我回来吧!”说完,就匆匆忙忙骑马走了。
青年在那座大庄院住了下来,等老人回来。没想到老人一去不回,他就成了庄院的主人,过着富裕的生活。这时他领悟到:“呀!我找了许多年能够成为富翁的方法,原来这样简单!”
禅理感悟:求取财富的道路不是靠无尽的索取,而应该是善意的施予,施予人方可得到他人的帮助,你的财富也才会逐渐积聚。倘若你只是一味地索取,最终只会断了财源。所以积聚财富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积聚人格的过程。
大智若愚的哲理小故事 篇5
一位历经无数商战感到身心疲惫的企业家到禅寺参拜。企业家问须发皆白的高僧,如何才能让自己和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面目慈祥、鹤发童颜的高僧没有直接回答企业家的问题,而是指了指正在淘米准备做饭的小和尚旁边的米桶,问道,一碗米有多大价值?
企业家茫然地回答,将米做成米饭,顶多有几元钱的价值。
高僧摇了摇头,说道:“将一碗米加水,蒸一蒸,做成米饭,是只有几元钱的价值。但如果稍微动动脑筋,将米泡一泡,分成几小堆,用粽叶包成粽子,那可能就是十几元的价值了。”
企业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高僧又说,如果再把它适当发酵,加温,并且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那么,就又是几十元的价值了。
企业家恍然大悟,连连拍手点头,表示赞同。
高僧并没有点头示意,而是继续说,一碗米的价值实际上是因人而异。区别就在于倾注时间的长短,越接近事物的本来形态,价值就越低;相反,改变越大,价值就越高。这就是米饭和美酒的差别,因为酒离米的形态最远,酿造时间最长。然而酿造的过程本身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失败的可能性甚至要大于成功的可能性。这样,你还愿意不愿意将米酿成酒呢?
企业家陷入沉思,良久不语。后来这位企业家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开创了新的事业,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牢记禅师的教导,献身公益事业,造福一方,广为传颂。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最初都是一碗米,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有的人自始至终没有脱离米的形态,庸庸碌碌,终其一生,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却不同凡俗,卓尔不群,成为一瓶通体莹澈,芳醇甘美的佳酿。
生活如修禅,定力不坚,心随神移的凡夫俗子,被花红柳绿,攘攘尘世迷了眼,分了心,因此,只能成为米饭,甚至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而只有那些超凡之人,立定心意,心无旁骛,物我两忘,才能将自己酿成一瓶芳香自己,芳香他人的美酒。
要敢于将自己酿成一瓶酒,哪怕是机会微小,前途渺茫,但只要你努力了,生活中的风雨,前行路上的挫折,就会成为将自己酿成美酒的酒曲。用苦难来发酵,用执著来升温,挺过去,你就会成为芳醇甘洌的美酒。
大智若愚的哲理小故事 篇6
禅师跟弟子一起歇息,他拿出一个西瓜,切成两半,跟弟子每人吃一半。
吃西瓜的时候,弟子问:“师父啊,既然你做的每件事都有一定的意义,你跟我分享这个西瓜也是在教我什么道理吧?”
禅师一言不发,继续啃西瓜。弟子继续说:“你的沉默一定是隐藏着一个问题——我吃西瓜体会到的快乐到底在西瓜里还是在我的舌头上?”
禅师还是什么也不说。弟子继续兴奋地说:“既然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我想我已经找到那个问题的答案了:那种快乐是爱的行动,存在于我们中间,没有西瓜就没有快乐的载体,没有舌头……”
“够了!”禅师打断他说,“真正的傻瓜是那些认为自己很有智慧,试图花所有的时间去阐释所有事情的人。西瓜很好吃,这就够了,不要打扰我吃西瓜了。”
大智若愚的哲理小故事 篇7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戴斗笠,汗水淋淋地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连廊荫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趋前探问:“请问老师父今年高寿?”
老和尚稍微直直腰,答道:“老衲今年68岁。”
道元关切地说:“老师父年岁已高,这种琐事就让院里其他僧人来做吧。”
哪知“典座”头也不抬,严肃地回答:“他不是我。”
道元听了老者的回答,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人的体验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原来老和尚把“晒香菇”也看做是参禅的功课呢。他苦苦思索多年的禅法一下子明了了。
【大智若愚的哲理小故事】相关文章:
哲理的小故事08-21
小故事哲理故事03-07
哲理小故事 充满智慧的小故事12-14
励志小哲理小故事10-16
梦的哲理小故事10-13
生命的哲理小故事09-17
翅膀的哲理小故事08-09
农夫的哲理小故事07-29
绳子的哲理小故事07-29
想的哲理小故事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