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薄云天的“神话”哲理故事

时间:2022-11-15 12:20:54 哲理故事 我要投稿

义薄云天的“神话”哲理故事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义薄云天的“神话”哲理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义薄云天的“神话”哲理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五千年华夏历史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被后世铭记,多是因为“义”。

  “义”是什么?

  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本指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管仲最早提出了“义”,《管子》第一卷即提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义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话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孔子看来,义不仅是理想人格即君子所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质,同时也是人生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古往今来,多少忠义之士,他们为了一个“义”字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其中,有一位英雄犹如夜空中那颗最闪亮的星,让我佩服和敬仰。他就是关云长。

  义在他那里,是一种忠诚,一种坚持。公元200年关羽被困下邳,曹操派关羽同乡张辽劝其投降,关羽为保皇嫂安全与曹操约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降汉不降曹。后曹操赠关羽金钱、美女并授其官职,关羽都不为所动。直至曹操将吕布所骑赤兔马赠予关羽时,他才给予重谢。曹操问其缘由,他答道:“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知,若知兄长下落,虽有千里,可一日而见面也。”曹操听后十分后悔,但也更加敬重关羽之忠义。后关羽知刘备下落,不计千难万阻,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历经无数困难险阻,内心只怀揣桃园三结义时曾许下的誓言,带着一身正气与忠义勇往直前,终与刘、张两兄弟重逢。

  义是一种感恩,一种释怀。赤壁之战对于关羽及其所处的蜀汉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们颠沛半生终获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关羽被孔明安插在华容道等候曹操败军的到来。一生从未对敌人有过同情的关羽在忆起昔日曹操兑现了自己与其约定的誓言,并让自己重回刘备身边,不免带着一丝感恩。这次带着释怀的放行并不是对蜀汉不忠,而是在乱世中那种源于内心的大义让关羽做出了改变天下大势的重要决定!

  义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关云长在樊城水淹七军后威震华夏,到达人生新的`巅峰,内心不知不觉地滋生了些傲慢,在遭遇吕蒙偷袭后兵败被俘,站在自己曾讽刺过的孙权及东吴众将面前,他没有一丝畏惧,用一种大义凛然的态度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关云长的一生,忠于蜀汉,那种义薄云天的精神,深深地影响和感染了他人。

  “武圣”,是后人给予关羽最响亮的一个称号,不仅是对他武功盖世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于他一生忠义的一种褒奖。关云长独守着属于自己的“义”,驰骋千里,最终成为一种神话,千古流传!

  每每想到这个义薄云天的“神话”,就会反观自身。当道义与利益、德性精神与感性欲求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终其一生去历练和抉择。理想的人生不能为了荣华富贵而践踏仁义道德,在物质利益之上,更应注重道德修炼。这是古人“义利之辨”的价值起点,在今天仍然烛照我们前行。

  成语出处

  南朝·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夸奖人讲义气。

  成语接龙

  顺接:义薄云天 → 天高气轻 → 轻重缓急 → 急景流年 → 年盛气强 → 强加于人 → 人老珠黄 → 黄袍加身 → 身无择行 → 行短才高 → 高顾遐视 → 视远步高 → 高明远见 → 见小闇大 → 大好河山 → 山鸡映水 → 水远山长 → 长春不老 → 老不晓事 → 事出有因 → 因小失大 → 大工告成 → 成年累月 → 月下花前 →

  逆接:义薄云天 → 断章取义 → 好谋善断 → 一床两好 → 知行合一 → 白首相知 → 一日而白 → 言行抱一 → 一家之言 → 合二为一 → 天作之合 → 人定胜天 → 绝代佳人 → 才貌双绝 → 一表人才 → 民心不一 → 利以平民 → 地无遗利 → 花天锦地 → 乱坠天花 → 眼花缭乱 → 山眉水眼 → 雪海冰山 → 白头迭雪 →

【义薄云天的“神话”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杞人忧天的神话故事05-08

神话成语故事11-22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11-01

神笔马良的神话故事04-08

神话故事女娲造人06-02

神话故事:蛇的报恩08-26

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01-30

希腊的神话故事作文05-17

神话名人耶稣的传说故事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