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给孩子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
这是小巫继《让孩子做主》之后推出的新作,重点在于探讨1岁至4岁幼儿早期教育的各个领域。该书详细解读儿童秩序感、道德感、情绪发展、大脑发育及学习过程等话题,在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独立智慧的儿童方面,提出了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给孩子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有关《给孩子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一)
很多朋友告诉我,教育丛书里育儿手记类书籍最好读,读起来既亲切有共鸣,又生活化不费脑力。看小巫的书总是充满激情,而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刚刚度过母乳喂养的艰难期,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虽然我自己已是一个有八年教育经验的老师,但面对一个如此幼小而又可爱的孩子,我还是觉得责任重大,真的不希望自己一些错误的做法害了孩子,这也是广大父母的共同想法吧。
《给孩子自由》给了我很多启示,在具体事例方面,比如我的宝宝在与小朋友接触中,不仅不会主动攻击别人,而且受到别人攻击时,也不会还手。说心理话,孩子挨打我不心疼的,因为小孩子总是要在这样的事情中成长起来的,但我很怕孩子这样是懦弱的表现。小巫提到了这个事情,也给出了明确的解答,让我很是安心。
另外,不威胁孩子,不以爱的名义来束缚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这些,都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从对我宝的亲身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效果。
小巫的这本新书《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手记》就是育儿手记,果然,亲切有共鸣而生活化,文中讲述的经历几乎是任何1~3岁半的幼儿的家长都会遇到的日常状况:是不是坚持母乳喂养?训练大小便、社交能力培养、自由与规则的建立、保姆的寻找与培训、语言教育、就医经历、选择幼儿园、女孩和男孩不一样的养育特性、携子旅游等等,每每读到会心处,必狂笑,想起自己也有过的种种故事及尴尬,但这本书又不是那种读完后仅获得安慰和认同感的普通育儿手记,身为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的小巫,在自己的育儿实践记录中,加入了教育学理论的阐述和自己的反思,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成长,又研习西方教育理论精髓的独一无二的作者视角,造就了这本书深刻而精辟独到的立论,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
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巫的这本书恰好引着读者去思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之后隐藏着的教育问题,给大家一个东西方教育理念冲撞与对比下的全面的思考视角,鼓励每位家长在孩子的人之初,就思考出自己的教育大方针,指导着今后的各个阶段,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来具体实施教育计划。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本书不仅读来有趣,而且引人入胜。
有关《给孩子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二)
最近读完了小巫的《给孩子自由》,书里的观点其实其他早教类书籍也类似,孙瑞雪、冯德全、当然还有蒙台梭利,无一例外在提倡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去探索去尝试,所不同的是,小巫以自己的儿子Sam为案例,将抚养Sam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大量经历,来阐述什么是正确的“爱”以及应该如何给孩子“自由”,最有意思的是,小巫将美国的育儿理念结合中国特有的育儿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比较,书中很多中国特有的案例感觉非常熟悉,读完之后一声叹息~~~我们教育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带孩子的老人们,甚至整个社会的认知啊~~~
一周岁以内的孩子,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孩子完全的安全感,做到有求必应绝对不是“溺爱”孩子,我们也完全不要担心孩子会“没有规矩”。抚养过孩子的人会有切身体会,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初生儿啼哭3件事:饿了,尿湿了,要睡了。等长大点了,醒着的时间越来越长了,需要有人随时随地陪在身边,等到6、7个月了,孩子明白自己是独立个体了,分离焦虑也产生了,明明看着他安静地玩得好好的,一旦悄悄走开下,孩子就哇哇大哭来表达他的不安全感。大概婴儿就是原始状态的动物本能吧,害怕自己被抛弃,需要每时每刻有人在身边来确定自己是“安全”的。经常听到有人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说这句话的应该是家有9、10个月左右的孩子吧,此时的孩子要爬要学步了,也有个人主见了,不再乖乖让人抱着而是喜欢到处去探索,但是因为行动上还要依靠大人的辅助,所以要牵着大人按照他们的指示去行动。孩子对于世界是新奇的,一个简单的动作,重复再重复不厌其烦,问题是大人嫌烦了,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探索,孩子自然又哭又闹。
昨天回到家,婆婆在说邻居家的孩子,洗澡前哭,一旦洗澡了又很喜欢,洗完了又哭,我毫不费劲地就找到了答案:孩子还没玩够水,老人就把她拎起来了吧。类似的情况一定还有很多,包括身边的同龄人反映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听了她们的讲述,也会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家里都是老人带着孩子,老人要做家务要带孩子,怎么可能能静下心来耐心陪孩子一遍又一遍做些“无聊”的事情,往往都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的计划去做,孩子不从,挺肚子、哭闹,老人“治”得又烦又累,最终得出结论:孩子越大越不好带了!这种不尊重孩子,不去“聆听”孩子心声的行为长期下去,带孩子变得更加辛苦不说,孩子的性格脾气将是最大的隐患。
其实我们要做的很简单,我们怀着无比热爱自己孩子的心,去细细体会孩子成长的每个进步,同时我们要积极地耐心地配合孩子的每个敏感期,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孩子探索欲望。让带孩子的人从家务中脱离出来,专职带孩子,孩子要抱时抱抱他,孩子要玩时给他玩具独自安静地玩,孩子想玩不想吃饭,那就等他玩够了再吃饭吧,孩子要走不要抱,那么就把推车放家里陪他好好练习走路吧…所谓的爱和自由,爱是基础,关键是自由,给孩子自由,尊重这个小小的弱弱的却有着无穷能量的孩子,放手让他去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有关《给孩子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三)
本书重点在于探讨1岁至4岁幼儿早期教育的各个领域。作者根据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以及咨询案例,详细解读儿童秩序感、道德感、情绪发展、大脑发育及学习过程等话题,在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独立智慧的儿童方面,提出了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这本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探讨怎样教育幼儿,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就是壮壮和人打架的事。在书中壮壮是是作者的儿子,壮壮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完架,妈妈和姥姥对解决这件事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姥姥的意思是家长去幼儿园找那个打壮壮的小朋友,“教训”他一下,妈妈的见解是让壮壮自己去解决,并且告诉壮壮打人是不对的。从这个片段我看到了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一种是传统的,从大人的角度去保护孩子;一种是蹲下来,让自己和孩子处于同样的高度,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塑造两个完全不同的孩子。假如我们采用姥姥的教育方式,由家长出面干涉,让那个小朋友得到了“教训”,壮壮以后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思维习惯:有姥姥在保护我。长此以往,壮壮会失去自己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当他长大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相反,妈妈的解决方式就很西方化,现代化。壮壮经过这件事之后既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也学会了怎样和其他的小朋友相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的不是一个保护者,而应该是个榜样,一个启发者。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他们自由,他们才会学会。引用“小巫”《和孩子划清界限》一书中的话:如果父母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竞争和压抑等等,就不会斤斤计较孩子在社交中难以避免的冲突。孩子看到父母从容不迫的处世态度,也自然学会了坦然面对冲突、拒绝和挫折。父母越紧张、包办、过度保护孩子的社交活动,孩子越懦弱、胆小、依赖性越强。
有关《给孩子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四)
最近读完了小巫的《给孩子自由》,书里的观点其实其他早教类书籍也类似,孙瑞雪、冯德全、当然还有蒙台梭利,无一例外在提倡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去探索去尝试,所不同的是,小巫以自己的儿子Sam为案例,将抚养Sam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大量经历,来阐述什么是正确的“爱”以及应该如何给孩子“自由”,最有意思的是,小巫将美国的育儿理念结合中国特有的育儿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比较,书中很多中国特有的案例感觉非常熟悉,读完之后一声叹息~~~我们教育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带孩子的老人们,甚至整个社会的认知啊~~~
一周岁以内的孩子,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孩子完全的安全感,做到有求必应绝对不是“溺爱”孩子,我们也完全不要担心孩子会“没有规矩”。抚养过孩子的人会有切身体会,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初生儿啼哭3件事:饿了,尿湿了,要睡了。等长大点了,醒着的时间越来越长了,需要有人随时随地陪在身边,等到6、7个月了,孩子明白自己是独立个体了,分离焦虑也产生了,明明看着他安静地玩得好好的,一旦悄悄走开下,孩子就哇哇大哭来表达他的不安全感。大概婴儿就是原始状态的动物本能吧,害怕自己被抛弃,需要每时每刻有人在身边来确定自己是“安全”的。经常听到有人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说这句话的应该是家有9、10个月左右的孩子吧,此时的孩子要爬要学步了,也有个人主见了,不再乖乖让人抱着而是喜欢到处去探索,但是因为行动上还要依靠大人的辅助,所以要牵着大人按照他们的指示去行动。孩子对于世界是新奇的,一个简单的动作,重复再重复不厌其烦,问题是大人嫌烦了,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探索,孩子自然又哭又闹。
昨天回到家,婆婆在说邻居家的孩子,洗澡前哭,一旦洗澡了又很喜欢,洗完了又哭,我毫不费劲地就找到了答案:孩子还没玩够水,老人就把她拎起来了吧。类似的情况一定还有很多,包括身边的同龄人反映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听了她们的讲述,也会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家里都是老人带着孩子,老人要做家务要带孩子,怎么可能能静下心来耐心陪孩子一遍又一遍做些“无聊”的事情,往往都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的计划去做,孩子不从,挺肚子、哭闹,老人“治”得又烦又累,最终得出结论:孩子越大越不好带了!这种不尊重孩子,不去“聆听”孩子心声的行为长期下去,带孩子变得更加辛苦不说,孩子的性格脾气将是最大的隐患。
其实我们要做的很简单,我们怀着无比热爱自己孩子的心,去细细体会孩子成长的每个进步,同时我们要积极地耐心地配合孩子的每个敏感期,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孩子探索欲望。让带孩子的人从家务中脱离出来,专职带孩子,孩子要抱时抱抱他,孩子要玩时给他玩具独自安静地玩,孩子想玩不想吃饭,那就等他玩够了再吃饭吧,孩子要走不要抱,那么就把推车放家里陪他好好练习走路吧...所谓的爱和自由,爱是基础,关键是自由,给孩子自由,尊重这个小小的弱弱的却有着无穷能量的孩子,放手让他去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